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环渤海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构造稳定性研究为主,配合介质稳定性和地面稳定性的研究,采用模糊数学评判方法,对环渤海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了探讨。以现今构造应力场、现今地壳垂直形变和水平形变资料为依据,综合分析探讨现今构造活动性和地震活动的规律,将本区地壳稳定性划分出相对稳定、相对基本稳定、相对较不稳定、相对不稳定四个等级。相对稳定区主要有辽东本溪—凤城等地,相对基本稳定区主要有辽宁阜新—抚顺—本溪—岫岩环形带等地,相对较不稳定区主要有河北昌黎一玉田一霸州一任丘一海兴等地,相对不稳定区主要有唐山—天津—沧州等地。评价分区结果与中国地震局用地震危险性分析概率方法所编著的地震烈度区划图、地震动区划图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区域应力场及地壳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根据北京地区的地震、地质构造、挽近地壳活动等特征,建立了数学模拟模型,并从研究现代地震活动的构造力学条件入手,计算了北京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及区内断裂活动性增加时现今构造应力场的调整值,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调整影响场。最后根据综合调整影响场分析和比较了北京地区区域地壳的相对稳定程度和北京市地壳的相对稳定程度,指出南口—孙河断裂活动性增加对北京市的地壳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及外围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及外围(约31对万km2)和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约3万km2)两个层次和范围进行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分区研究,在构造分区及现今地应力地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进行地壳稳定性量化综合评价,然后结合地质分析,进行地壳稳定性分区。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及外围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分区结果为:库首区地壳稳定性总体系属相对较稳定一稳定状态,三斗坪坝址区属于相对稳定地块;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分区结果为:三斗坪坝址位于古老的花岗岩完整块体之上,属于相对稳定(Ⅰ)地块。从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看,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与地壳运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对中国现今地壳形变场、断层位移场、地应力场、地质灾害场、地壳深部结构构造等分别研究和分区。首次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讨论了中国现今地壳运动问题。对中国地壳运动的某些过程、时空发展演化及运动规律的新认识,为中国地壳运动理论补充了现今构造应力场资料,同时也为国民经济规划、减灾防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模糊聚类分析在西安市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西安市区域地壳稳定性与地质灾害评价和研究所取得的地质、物探、测量、模拟实验等方面的成果资料的分析,综合考虑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介质条件等因素,选择了6种影响西安市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作为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了该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分区,将西安市地壳稳定性划分为次较不稳定、较不稳定和不稳定三级共10个区域。在此基础上,对西安市城市建设与发展规划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鄂西清江流域及其邻区地壳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壳稳定性评价是进行重大工程建设所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清江流域区域构造格架、深部构造、活动断层、地震活动和现今构造应力场等影响地壳稳定性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和信息量计算两种模型评价清江流域区域地壳稳定性。根据地壳稳定性4级划分标准,将该区划分为10个稳定区,7个较稳定区,4个较不稳定区。清江干流的3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均位于稳定区,其库区以稳定区为主,局部跨越较稳定带。  相似文献   

7.
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新构造活动、现今地壳形变、地震等要素分析,建立了安徽省构造稳定性和地表稳定性评价的划分原则。据此划分原则,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特征,将地壳稳定性划分为稳定区、次稳定区、次不稳定区和不稳定区,其中稳定区占评价区面积的10.41%、次稳定区占89.09%、次不稳定区占0.50%。地壳稳定性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地壳稳定性评价对城市规划及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喀什河水电站工程区构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某大型水电枢纽工程场址的构造稳定性条件进行了研究, 详细分析了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断层活动性、构造应力场特征以及地震活动性等问题.分析可知候选水电站坝址处于地壳构造活跃区内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 断层活动性较弱, 区域构造地质作用相对较弱, 完全可以通过工程措施予以控制, 适宜于开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大瑞铁路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附近,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活动断裂、高地应力、高地温、深埋隧道岩爆、软岩大变形等与地壳稳定性相关的地质问题严重制约着铁路工程规划建设。通过对大瑞铁路保山—瑞丽段及邻区地质背景、新构造活动、地壳隆升速率、潜在震源区、构造应力场、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地质灾害特征等因子分析,采用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按照稳定、较稳定、较不稳定和不稳定4个等级,对大瑞铁路保山至瑞丽段及邻区的地壳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将其划分为88个区;推荐线路C12K方案穿越19个地壳稳定性分区,其中不稳定分区占全线长度的9.79%,较不稳定分区占46.70%,较稳定分区占36.70%,稳定分区占6.81%。地壳稳定性评价结果对于指导铁路规划建设和线路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家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的重要地区,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办城市之一,近年基础设施发展迅速,该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工作,对于重大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实施、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基于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理论方法,以构造稳定性为主,突出地球物理场、活动断裂、现今构造应力场、地震危险性、现今地壳变形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并配合岩土体结构及地质灾害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与分区。结果表明:1)地壳稳定性指数计算结果显示,张家口及邻区以稳定和次稳定为主,分别占评价总面积的22.6%和55%,少量次不稳定或不稳定区,分别占19.1%和3.3%,不稳定区主要分布于延矾盆地和怀涿盆地北缘,应为京张高铁重点设防地段;2)张家口及邻区可划分为8个稳定性差异大的一级分区,19个差异明显的二级分区,以及42个三级分区;3)崇礼和延庆冬奥会场区地壳稳定性主要次稳定级—稳定级,具有很好的地质安全保障,为冬奥会规划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现代战争特点及军事地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地质学研究对象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在传统的接触式战争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创造了许多战争奇迹,但在以精确全球打击,前线与后方界线模糊、陆军作战作用弱化的现代战争,地质对战争是否还有影响?本文围绕这一问题,通过对战争阶段演化及地质应用历史分析,从现代战争特点和对军事地质需求分析人手,利用军事学思维,讨论了地质学的地质体力学性质、地球化学性质、地球物理性质和地质灾害等内容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主要包括精确打击和重点防御目标的优选、打击地面工事的武器选配、目标侦测和靶区选择、海洋战争环境建设和战争评估、地面临时机动路线规划和工事选址等方面;探讨了军事地质调查的重点区域、方法手段、比例尺选择问题,以及在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基础上开展军事地质调查的工作流程及成果表达问题,分析了未来军事地质重点研究发展方向,为地质学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国外军事地质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金荣  杨宗喜  郑人瑞  李鹏远  周平  金玺 《地质通报》2016,35(11):1926-1935
军事地质伴随着军事活动而生,并伴随军事活动和地质科学的发展而发展。通过对国外军事地质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系统的研究,将国外军事地质分为早期孕育期、快速发展期和稳定发展期3个阶段,介绍了国外在军事工程地质、军事水文地质、军事矿产地质、军事海洋地质、军事地球物理和军事遥感地质六大研究方向取得的进展,总结了国外军事地质工作的3个特点,分别为军民共同推进军事地质工作、地质工作与国防建设统筹部署,及军民联合攻关技术成果双向转化应用。提出了未来军事地质的三大趋势,大数据和云计算将成为军事地质工作的重要支撑技术、军事地质将由资源保障走向空间拓展、现代军事地质的保障工作由国内(局部)扩展到全球(全时域),为中国国内军事地质工作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姜丽 《江苏地质》2002,26(1):57-59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新时代。针对如何使现有的原本地质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出了对原本地质科技档案重新整编的原则、方法,以及能使原本地质科技档案符合规范化、标准化要求,以达灵活方便、事半功倍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未来五年我国城市地质工作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地质工作是未来地质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近10年来,城市地质学理论创新取得明显进展:创新了城市地质工作发展理念,创立了浅层地温能地质学理论体系,构建了城市地质调查和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城市地质工作得到长足发展:找准了影响城市发展的重大地质问题,完成了一系列城市建设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和重要战略资源勘查评价工作,开展了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十三五"时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城市地质工作必须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施"两快、三高"战略,支撑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技术的区域性多源地学空间信息集成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8,他引:26  
李超岭  张克信 《地球科学》2001,26(5):545-550
地学信息分散的、非动态的管理现状, 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与广泛社会需求的多元性、科学性与迫切性, 也极大地制约了地学信息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本文根据当前有关区域性多源地学空间信息集成项目研究的成果, 基于GIS理论与技术和多源地学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应用的特点, 对区域性多源地学空间信息集成的有关技术方法进行了讨论.详细叙述了多源地学地理信息系统的编程与设计、数据采集技术、元数据、投影与坐标系统、物理设计与约定、集成数据质量特征.   相似文献   

16.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亟需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战略需求,需要创新城市地质工作分类,优选地质工作发展模式,研究和解决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地质问题,构建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发展空间相适宜的区域工程地质勘查体系,确保北京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安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七五”期间对西安地区进行区域地壳稳定性与地质灾害评价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地质、物探、测量、模拟实验等方面的成果资料,考虑到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介质条件,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了稳定性评价与区划,将西安地区地壳稳定性划分为较稳定、次较稳定、次较不稳定、较不稳定、不稳定五级。在此基础上,对西安地区主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规划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地质工作主要进展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近30年来在城市地质工作中取得主要成果分析入手,论述了城市地质工作在理论研究、数据采集、方法创新、分析应用、效益成果展示、表达方法创新上的主要进展,并根据我国城市化发展规划,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条件,指出不同区域城市群、不同环境特点、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城市地质工作体系,最后对我国城市地质工作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四川甘孜地区位于川西高原,通过陆地卫星ETM遥感影像,调查了区内地貌、断裂构造、第四系、地质灾害等地质环境特征,并通过对区内地质环境进行初步分析与评估,为区内城镇建设、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巍然 《地学前缘》2006,13(6):102-110
地球表层系统科学与地质学史都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特征,两者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互有关联,都是从不同角度揭示地球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过程的客观规律,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地球表层系统各地质学科中,大地构造占有重要地位,因而探讨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研究史,对地质学史也有重要意义。文中将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的研究分为6个阶段,总结其发展的经验和过程,说明社会环境、科学路线、科技水平、思维方法等是决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21世纪地球表层系统科学将成为地球科学的主流之一,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的研究应迅速融入地球表层系统的研究,同时也要积极创建新的大地构造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