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团华 《地质学报》2008,82(11):1580-1591
对出露于华北南缘小秦岭熊耳山地区的中基性岩墙的Sr、Nd、Pb同位素研究显示:岩墙的(87Sr/86Sr)i变化于0.712310~0.735100,平均值0.722117,(143Nd/144Nd)i变化于0.511160~0.512066,平均值0.511436。用t=130Ma计算的岩墙的εSr(t)变化于113.06~436.61,εNd(t)变化于-7.90~-25.57,岩墙的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出极端富集特征。岩墙的206Pb/204Pb变化于16.1921~19.8149,平均17.7067, 207Pb/204Pb变化于15.3245~15.7540,平均15.6638,208Pb/204Pb变化于36.8607~41.6251,平均38.9494,其铅同位素比值显示出明显的富放射性成因铅的特征。通过对岩墙与区域太华群、熊耳群地层和中生代花岗岩的对比示踪研究表明,岩墙岩浆源区显示出与洋壳和深海沉积物质混染有关的特征,形成岩墙的岩浆物质与扬子陆块具有更大的亲缘性,由此证明秦岭造山带是由扬子陆块俯冲于华北陆块南缘之下造山的大陆动力学演化过程。结合现今的秦岭造山带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认为中生代时期太平洋构造域的兴起是导致秦岭造山带地区由陆陆碰撞向岩石圈拉张伸展构造体制转化的根本原因,从而造成小秦岭熊耳山地区燕山期大规模花岗岩体和中基性岩墙的浅成侵位活动。  相似文献   

2.
王团华  毛景文  王彦斌 《岩石学报》2008,24(6):1273-1287
对小秦岭-熊耳山地区岩墙锆石开展了SHRIMP Ⅱ U-Pb法年代学研究显示,岩墙岩浆源区的锆石主要表现为华北南缘陆壳基底中的继承性锆石特征.根据地质关系确定的侵位于中生代花岗岩中的岩墙,其锆石年龄定年结果主要表现为1843±10Ma和768±15Ma左右的年龄,多数锆石表现为该区域熊耳群火山活动事件1850Ma左右的年龄,只有很少的锆石颗粒记录了中生代时期128Ma左右的侵位年龄.总体看来,岩墙中锆石较全面地记录了区域构造演化的历史.锆石测年结果反映出华北陆块阜平运动(2500~2400Ma)、华北南缘熊耳群火山喷发事件(1850Ma)、震旦纪构造活动(850~700Ma)、扬子陆块俯冲拼贴于华北南缘的造山事件(约200Ma)和燕山期(约130Ma)的岩墙岩浆侵位活动.岩墙的Sr、Nd、Pb同位素示踪揭示了岩墙岩浆源区与扬子陆块的亲缘性,从而证明新元古代-晚古生代时期扬子陆块向华北陆块南缘俯冲,以及后来秦岭造山带在造山期后华北南缘下地壳基底拆沉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岩墙中锆石测年结果多显示为老的继承性锆石的原因可能是中生代时期生长的锆石颗粒较小,而继承性锆石颗粒较大,锆石单矿物分选过程中主要挑选出继承性锆石的缘故.  相似文献   

3.
小秦岭、熊耳山金矿区中基性岩墙的岩石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小秦岭、熊耳山金矿区岩墙的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查明该岩墙主要由辉绿岩和煌斑岩类组成,属钾质、中等铝质岩石并富含挥发份(>2%)的中基性岩。岩石富集LILE和LREE,与原始地幔相比具有明显的Ti、Nb负异常和Pb正异常。对形成岩墙的岩浆演化过程研究后认为,其岩浆演化大致分为三个关键环节:(1)早中生代时期富钾、富硅熔体交代秦岭造山带岩石圈地幔,导致具富集地幔特征的玄武质岩浆的形成;(2)玄武质岩浆与区域热效应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的混合(混染)作用;(3)混合岩浆在深部热力学和动力学机制下的结晶分异和连续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的临界-超临界流体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临界-超临界流体对金属矿床,特别是对金矿成矿具有重要作用,对流体包裹体的特征研究表明,小秦岭-熊耳山地区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及爆破角砾岩型3种主要类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临界-超临界流体,随着成矿作用由深到浅,由高温,高压到低温,低压的演化,临界-超临界流体也逐步演化成中低温非超临界流体,从而使现有的测试结果表明,目前只有少部分为超临界包裹体,大部分为非超临界包裹体。  相似文献   

5.
西秦岭寒武系硅岩建造中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西秦岭寒武系硅岩建筑中的金矿床,是我国境内发现的一种具有独特地质特征的层控金矿床。通过对寒武系统硅岩建筑以及金矿石中金的浸出率、微量元素有其特征元素比值、稀土配分型式以及硫、铅、碳、氧、氢、硅等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表明,在后期成矿过程中,金及其它伴生元素主要来自寒武系硅岩建造;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下热液在五流过程中,促使硅岩建造中的成矿物质发生活化,迁移和再聚集,并最终导致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付治国  瓮纪昌  卢欣祥 《物探与化探》2009,33(5):507-514,519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是我国第二大金矿产地,通过对该区金矿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①不同成因类型的金矿床其总硫同位素组成亦不尽相同,一般石英脉型金矿床总硫同位素组成值应界于-5‰~5‰,证明其具有幔源硫的性质,而蚀变岩型金矿床其总硫同位素组成值则<-5‰,其原因是由于在成矿过程中物化条件发生变化产生硫同位素分馏作用所引起;②利用剩余热液硫同位素组成发生变化的现象,推断出矿物组成及其晶出的顺序;③利用γ0(摩尔数比值)指示金矿流体的流动方向.金矿床硫同位素的特征变化是研究矿床内在成矿过程中的客观因素,得出的部分结论在找矿实践过程中可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经过对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床矿石矿物标型特征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如下规律:1)黄铁矿晶形随成矿阶段而变化,成矿早期和晚期,黄铁矿常常呈立方体,成矿中期以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晶为主;2)贵金属矿物的标型:石英脉型金矿以自然金为主,蚀变岩型金矿则以银金矿为主;在同一成因类型的矿床中,成矿早期见少量自然金,成矿中期在石英-黄铁矿阶段自然金大量出现,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银金矿逐渐增多;成矿晚期,仅有少量自然金;3)金的成色:小秦岭地区以自然金为主,且成色较高,平均在844~937之间;而熊耳山地区由于出现银金矿或碲化物导致金成色相对偏低,平均813~914.形成温度高者金成色亦高,反之则低;另外,金的成色随着成矿作用早晚而变化,石英脉型金矿从早到晚,其成色有968~940~870变化,蚀变岩型则由929~942.7向876.7~899变化.总而言之,金矿物的标型反映的是其形成的物化环境、成矿条件、矿物的空间分布规律等,在进一步找矿中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吉家洼金矿床位于豫西熊耳山金多金属矿集区中西部,矿体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属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为了查明吉家洼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本次对矿床的碳、氧、硫、铅等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吉家洼金矿的δ~(13)C_(V-PDB)介于-10.3‰~-7.7‰之间,δ~(18)O_(V-SMOW)介于14.2‰~17.8‰之间,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碳来源于岩浆。硫化物δ~(34)S值介于-20.4‰~-5.4‰,表明硫来源于早白垩世花山花岗岩基,造成硫化物的δ~(34)S值呈现出较大负值的原因可能是在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引起硫同位素发生分馏所致。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7.042~18.149,~(207)Pb/~(204)Pb=15.333~15.575,~(208)Pb/~(204)Pb=37.675~38.868,与由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太华群岩石重熔形成的早白垩世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相似,具有壳幔混合源的特点。综合碳、氧、硫、铅等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认为,吉家洼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并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早白垩世花岗岩,矿床成因属岩浆期后热液脉状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成矿物质的深部来源与背景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大兴安岭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本文从成矿的物质来源和构造作用两方面讨论大兴安岭的成矿系统。Sr、Nd、O、Pb同位素的研究显示大兴安岭成矿物质的深部来源,大兴安岭晚中生代壳幔混熔花岗质岩石组成及其构造环境的研究,表明它们是在板内非造山的伸展环境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与南岭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的对比研究,将加深对大兴安岭中生代成矿特征的认识。深部构造特征也进一步印证了大兴安岭的成岩-成矿的背景。  相似文献   

10.
阳山金矿床锶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张莉  杨荣生  毛世东  鲁颖淮  秦艳  刘红杰 《岩石学报》2009,25(11):2811-2822
甘肃阳山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的陕甘川"金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本文研究了该矿床赋矿地层、岩浆岩、矿石以及碧口地体碧口群岩石的锶和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获得成矿时的矿石硫化物、赋矿地层三河口群、中生代花岗斑岩、前寒武纪碧口群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I_(Sr)范围分别是0.70798~0.71697,0.71382~0.72005,0.70918~0.71168,0.70344~0.71009.这些结果表明,初始成矿流体Isr值应低于赋矿地层、中生代花岗岩,可能主要由碧口地体变质脱水形成.成矿流体在上升过程中与高ISr值的赋矿地层三河口群发生水岩作用,流体I_(Sr)值增高;高I_(Sr)值的成矿流体与赋矿花岗斑岩脉再次发生水岩作用时,导致部分硫化物I_(Sr)值高于花岗斑岩I_(Sr)值.矿石硫化物~(206)Pb/~(204) Pb、~(207) Pb/~(204) Pb和~(204) Pb/~(204)Pb比值分别为17.552~18.759、15.576~15.928和37.894~39.293,变化范围大于赋矿地层三河口群和花岗斑岩,而与碧口群基本一致,反映了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主要继承了碧口群的特征,同样指示部分成矿物质来自碧口群.总之,碧口群是不可缺少的成矿流体和物质的来源之一,含碧口群的碧口地体在中生代沿勉略缝合带向北陆内俯冲到阳山矿田之下,在阳山矿田之下发生变质脱水作用,流体上升为成矿系统提供流体、成矿元素和热量.  相似文献   

11.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庞保成  林畅松 《地球学报》2002,23(6):547-552
通过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矿石与围岩Pb同位素、S同位素、C同位素、Co和Ni等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对比研究,认为金矿质主要来源于沉积岩地层,其中中三叠统浊积岩为最重要的矿源岩.  相似文献   

12.
豫西偃龙地区本溪组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豫西偃(师)龙(门)地区本溪组铝土矿是华北陆块南部铝土矿成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岩溶型铝土矿一样,其成矿物质来源争议较大。本文选取偃龙地区本溪组铝土矿中具有代表性的豆鲕(碎屑)状铝土矿和铝土质泥岩两种岩性进行LA-ICP-MS碎屑锆石U-Pb测年,并辅以Hf同位素测定,分析了偃龙地区铝土矿的物质来源及其性质。结果表明,偃龙地区本溪组铝土矿碎屑锆石年龄可分为两组,第一组378~544Ma,峰值为443Ma,除378Ma一颗锆石为泥盆纪外,其余为早古生代,对应加里东期的年龄,占73%;第二组629~3116Ma,为前寒武纪年龄,占27%,具有三个较明显的年龄峰值,992Ma、1817Ma和2500Ma,分别对应四堡期—晋宁期、吕梁期和五台期的年龄。加里东期和四堡期—晋宁期碎屑锆石具有明显的岩浆锆石特征,吕梁期和五台期的碎屑锆石主要为岩浆锆石的变质增生锆石。加里东期和四堡期—晋宁期碎屑锆石(占85.3%)来源于北秦岭造山带,少量的(占6.4%)吕梁期和五台期的碎屑锆石可能来源于下伏马家沟组灰岩的岩溶不溶物。  相似文献   

13.
鲁西中生代金矿形成时代、物质来源及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鲁西地区"幔源岩浆型金矿"划归为"与中生代侵入岩有关的金矿",与金成矿相关的岩浆岩主要为产于断裂带及其附近或不同断裂交汇部位的中生代燕山期中性和碱性岩浆岩。根据碳、氢、氧、硫、铅等稳定同位素组成,金矿成矿作用过程中至少部分物质来源于下地壳或上地幔,局部有围岩物质成分的带入。鲁西地区各金矿成矿年龄相差较大,测得兰陵龙宝山含矿石英脉K-Ar年龄为96.2Ma,沂源金星基性岩床年龄为141Ma,代表了与其有关的层状金多金属矿成矿年龄。根据沂南金场早期矽卡岩和晚期矽卡岩黑云母Rb-Sr年龄分别为133±6Ma和128±2Ma,推测其成矿时间为128~121Ma。在剥蚀程度较浅或隐伏岩体及其周围是找矿有利地区。层状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找矿方向重点在岩体外围,其它类型金矿找矿方向重点是在岩体或岩体接触带附近。该区中生代侵入岩缺乏深入系统研究,成矿时代缺乏精准的测年,平邑归来庄金矿尚无可行的测年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贵州锦屏石英脉型金矿赋矿地层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金矿赋矿层位新元古代下江群再瓦组—隆里组地层中Au元素含量一般低于上地壳背景值,并随地层由老到新其含量大致具有逐渐减少的特点,但Au及其共伴生元素的富集对地层、岩性并无明显的选择性。金矿石中黄铁矿及毒砂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δ~(34)S介于-0. 79‰~5. 93‰之间,大部分与上地幔基性—超基性岩δ~(34)S值相近,少量与中酸性岩相近,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  相似文献   

15.
河南熊耳山地区花山花岗岩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长明  邓军  张寿庭 《现代地质》2006,20(2):315-321
熊耳山地区是豫西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通过对该区花山花岗岩的化学组成、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特征及与金矿化关系的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在R型聚类分析谱系图上表明岩体中Au、Ag、Pb、Cu、Ba元素与金矿床微量元素相关性趋于一致;(2)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表现出花岗岩和蚀变岩具有相似的右倾配分曲线的特征;(3)在流体包裹体的w(Na+)-w(K+)-w(Ca2++Mg2+)成分三角图上表明金成矿流体和岩浆热液具亲缘关系;(4)岩体线性构造控制了花山地区构造蚀变岩型和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5)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期,花山花岗岩的成岩时间集中于81~159 Ma;(6)S、H、O、Pb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自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palaeomagnetic studies of the Precambrian gold deposits in the Xiong'ershan area, Henan Province, the authors infer that the ore-forming processes of the Beiling alteration-type gold ore deposit and the Dianfang breccia-type gold ore deposit started in the Proterozoic, and was superimposed by later mineralization, whereas the mineralization age of the Jiguanshan quartz- vein type gold ore deposit is Yanshanian.  相似文献   

17.
豫西地区是国家重点金多金属成矿区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金及多金属矿类型多样。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得出区内金及多金属矿矿床形成受多重因素控制,包括地层、构造以及岩浆岩因素,并且在这些因素中,构造控矿占主导。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内金矿矿床类型分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构造破碎带型金矿床、斑岩型金矿床以及爆破角砾岩筒型金矿床4种类型,并对每一种类型选取1个典型的矿床进行具体讲述。依据对研究区成矿地质特征以及5种构造控矿类型的叙述,论述了拆离-变质核杂岩构造对金矿成矿的构造控矿作用和构造控矿规律,并根据该区金矿矿床成矿规律,提出选取找矿靶区的8项依据,最后优选出7处找矿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全球最主要的金成矿带之一,胶东地区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27%,黄金储量却约占全国的25%,特别是胶西北地区的金矿更是星罗棋布,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进行了大量的生产和科研工作。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取得的关于胶东金矿在构造、岩浆、流体及成矿物质、富集机制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且针对颇具争议的金成矿物质来源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并初步论证了其可行性。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地学同仁对此科学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西天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成矿带,分布着许多类型的金矿床,主要包括穆龙套型、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及石英重晶石脉型。本文分析了若干典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S、H、O稳定同位素测试。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有关测试数据,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特征。结果表明:西天山地区金矿床多受构造及相应的地层控制,矿床多形成于海西-印支期,成矿流体普遍具有低温、低盐度及低密度的特点,成矿物质中的硫主要为来源于地幔的深源硫。同时,西天山金矿床在南北两个成矿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北部成矿带金矿床的形成与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有着密切的关系,矿体主要受火山机构控制,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成矿深度小于1 km。南部成矿带金矿床普遍产于古生代含碳质浅变质细碎屑岩中,主要赋存于大断裂带或韧性剪切带内及其附近,成矿流体早期为岩浆水,后期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混入了大气降水,成矿深度范围约在1.2~6.9 km之间。西天山地区古生代复杂的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是造成西天山南北两个成矿带金矿床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豫西崤山地区金矿成矿年龄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朱嘉伟  张天义 《地质论评》1999,45(4):418-422
^40Ar/^39Ar流体包裹体同位素测年法为金矿成矿年龄测定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是,由于次生包裹体的存在及样品中存在过剩氩或氩丢失,常产生复杂的不一致年龄谱,难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成矿年龄。本文对豫西嵴山地区含金石英脉中的石英和方铅矿样品进行精选,采用阶段升温法测定出了可靠的^40Ar/^39Ar年龄。^40Ar/^39Ar等时线线性相关系数〉0.99,^40Ar/^39Ar初始值分别为294.0和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