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龙江盆地地区,龙江组由中—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显示为钙碱性岛弧火山岩系列,火山熔岩主体具有高SiO_2、Na_2O、Al_2O_3、Sr,低MgO、Y、Yb,和高场强元素Ta、Nb明显亏损等特征,与典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吻合,Sr和Sr/Y值显示为俯冲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相关图解等表明岩浆在早期演化过程阶段可能发生了陆壳混染,经历了斜长石、辉石、铁钛氧化物和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锆石LAICP-MSU-Pb谐和年龄为(125.9±1.5)Ma,与在该组中发现的化石资料完全一致,代表了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从东北地区火山岩的定年结果及其空间展布来看,龙江组火山岩的形成既与环太平洋构造体系有关,又与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相联系。  相似文献   

2.
北天山东段阿奇山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阿奇山组分布于北天山东段觉罗塔格构造带内部的雅满苏岛弧带中,属于原雅满苏组下部的火山岩部分,而上部火山岩则属于土古土布拉克组。在阿奇山地区,阿奇山组由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钙碱性岛弧火山岩系列,火山岩主体具有高Sr、Na2O、Al2O3、SiO2, 低MgO、Y、Yb,及明显亏损HFSE、Nb、Ta等特征,与经典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吻合,Nb、Sr、Sr/Y值显示为俯冲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相关图解等表明岩浆同化混染作用弱、经历了辉石、斜长石、钛铁氧化物和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且部分熔融发生在石榴石稳定域。与东部土屋-雅满苏地区阿奇山组火山岩的对比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火山岩不具埃达克岩特征,说明埃达克岩分布的局限性。锆石U-Pb SHRIMP 谐和年龄为341.7±2.7Ma,与首次在该组中采集的化石资料完全一致,代表了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与其北部大南湖岛弧带中的小热泉子组、企鹅山组形成年龄(325.1±3.2Ma、322.6±2.0Ma)对比研究暗示,准噶尔板块南缘石炭纪存在构造-岩浆活动随时间由南向北迁移。  相似文献   

3.
山西沁水盆地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含有重要的可采煤层和煤层气资源,并在该盆地东南部陵川县附城镇一带出露良好露头。基于对太原组露头剖面和部分钻孔资料的研究,综合分析了该组的岩性、沉积构造、实体化石、遗迹化石和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1)太原组灰岩形成于正常浅海(开阔台地)和局限海湾(局限台地)2种沉积环境,其中,L1灰岩顶部、L2灰岩中下部、L4灰岩上部、L5灰岩顶部、L7灰岩顶部和L8灰岩形成于局限海湾环境,其他灰岩层均形成于正常浅海环境;(2)根据太原组煤系岩性组合特征,划分出6个岩性段,各段中的碎屑岩及所含煤层形成于障壁岛(砂岛)、潟湖和潮坪环境中;(3)通过对沉积特征和沉积序列的分析,识别出11种沉积序列类型,提出了太原组煤系发育的岛湖潮坪、局限海湾(潟湖)潮坪和滨岸潮坪等3种聚煤环境模式。该成果可为沁水盆地东南部太原组煤及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沉积背景方面的重要信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北天山上石炭统奇尔古斯套组中发现早二叠世珊瑚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近于北天山艾维尔沟北原划为上石炭统的奇尔古斯套组火山岩系所夹灰岩中,采到了结节脊板杯珊瑚Cy-athocariniatuberculataSoshkina,其时代属于早二叠世,表明该区奇尔古斯套组的一部分应属下二叠统。另外,于头屯河原划为上石炭统的奇尔古斯套组火山-碎屑岩系所含灰岩砾石中,采到伊万诺夫格鲁特珊瑚GrootiaivanoviDubrolyubova,时代属于晚石炭世,与达拉阶(即莫斯科阶)相当,故地层时代应晚于晚石炭世达拉期,根据区域对比推测该地层的一部分也应属于下二叠统。艾维尔沟一带早二叠世珊瑚化石的发现,表明北天山石炭纪强烈的拉张事件可以持续到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5.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盐岩成因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盐的沉积机理研究,主要有“深水成盐”和“浅水成盐”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深水成盐”论者主要依据沉积学、古生物学和构造地质学等方面的论据,认为其盐是在一定的水深条件下形成的,分层卤水是成盐的基本形式;“浅水成盐”论者主要依据沉积学的论据,认为其盐是湖水持续蒸发浓缩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盐岩物质来源的研究,主要有海水侵入来源、地下深部热卤水来源和地表径流来源3种观点。海水侵入来源论者的主要依据是古生物化石,而其他两种来源论者则主要依据地球化学分析和推测。分析了盐岩研究中存在的6个主要问题:“深水成盐”论者的卤水分层成盐模式对东濮凹陷还只是一种假说,“浅水成盐”论者的论据不够全面,两种成盐论者对同一现象的解释存在较大分歧,测试样品的数量、分布及测试结果是否具有代表性值得考虑,海相化石尚需进一步厘定,海侵通道尚不明确。提出可利用双扩散对流数值模拟、地球化学及沉积学的综合研究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盐岩成因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格根敖包组广泛分布在大兴安岭中段扎兰屯地区,为一套偏中性的火山岩及碎屑岩组合,主要为安山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英安岩及细-粉砂岩,夹薄层泥岩。笔者对格根敖包组中细碎屑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古生物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格根敖包组细碎屑岩形成于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锆石U-Pb年龄集中于348.9,385.8,428.0和507.3 Ma 4个峰值;粉砂岩中存在Artisia sp., Eusigillaris sp.等化石。格根敖包组碎屑岩主要以细粒杂砂岩和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主量元素平均质量分数w(SiO2)=69.04%,w(Al2O3)=14.76%,w(MgO)=1.05%,w(CaO)=0.66%,w(Na2O)=2.34%,w(K2O)=2.65%;镁铝比值M为3.05~9.98,平均值7.18;稀土元素总量∑REE平均184.46×10-6((124.06~261.96)×10-6),δEu平均值0.71,δCe平均值0.99,LREE富集,HREE亏损。上述结果表明,格根敖包组地层形成于大陆岛弧-活动陆缘附近,古地理显示为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
洋内岛弧及微陆块的俯冲增生是形成增生杂岩的重要机制。本文通过对南羌塘地区日湾茶卡组进行野外实测地质剖面,开展沉积特征、古生物化石、碎屑组分模式、碎屑锆石测年等研究,发现:(1)日湾茶卡为近源沉积,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为325~375 Ma,但在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大洋周边陆块均未发现源区,其真正物源应为其下伏的望果山组火山岩;(2)日湾茶卡组内珊瑚化石丰度虽然高,但分异度非常低,其沉积位置应是一个相对突出的孤立位置。根据日湾茶卡组下伏望果山组火山岩所具有的洋内岛弧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同期SSZ型蛇绿岩组成的类似洋内俯冲的大地构造体系对比,本文认为日湾茶卡组与其下伏的望果山组火山岩共同组成了泥盆纪—石炭纪由洋内俯冲形成的古岛弧地体。根据碎屑锆石分布型式的相似性,本文进一步认为猫儿山地区部分南羌塘增生杂岩的源岩为日湾茶卡组。因此,日湾茶卡洋岛应曾经历过俯冲增生作用:浅部发生前端"刮削作用"形成冈玛错地区有变形但无变质的日湾茶卡组及望果山组,俯冲到深部的日湾茶卡组则发生高压变质作用并在后期折返至增生杂岩的浅部层次。因此,本文认为在南羌塘增生杂岩的形成过程中,日湾茶卡古岛弧地体的俯冲与增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上二叠统哲斯组广泛出露于东北地区南部,主要由砂岩、泥岩、灰岩、页岩组成,含腕足、苔藓虫和腹足化石. 对内蒙古索伦地区的哲斯组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和中细粒长石砂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数据记录了4个年龄区间:(265±2)~(348±8)Ma,峰值年龄为(272±2)Ma;(358±3)~(453±4)Ma,峰值年龄(403±3)Ma;(470±6)~(555±4)Ma,峰值年龄为(511±3)Ma;剩余的前寒武纪锆石(693±7)Ma,(834±9)Ma,(854±6)Ma,(886±5)Ma,(1 175±7)Ma,(1 440±8)Ma,(1 748±17)Ma和(2 150±13)Ma. 其中峰值年龄为272 Ma的锆石年龄占绝对优势(达到51%),并与大石寨组火山岩和北侧的岛弧岩浆岩一致,403 Ma和511 Ma峰值年龄为东北地区泛非期变质杂岩的年龄范围,其余古老年龄也均为大兴安岭变质基底的年龄范围. 上述年龄特征显示,哲斯组物源主要来自相邻地区分布的早古生代岛弧火山岩,少量来自东北相邻地块的变质基底. 鉴于东北地区哲斯组分布范围广,岩性多为碳酸岩和碎屑岩,古生物化石保存完整,沉积环境稳定,证明哲斯组应为大陆边缘沉积.  相似文献   

9.
西准噶尔晚泥盆世新建岩石地层单位:塔克台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准噶尔塔克台高原周围一套碎屑岩地层曾被划为下石炭统和布克河组(洪古勒楞组的晚出异名),但其岩性组合、沉积环境与化石面貌均与和布克河组或洪古勒楞组的定义不符,也难以归纳到区域上其他已知地层单元中,故以此建立一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塔克台组,并分为上、下2段:下段为火山碎屑岩夹火山岩,上段为正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钙质碎屑岩夹少量灰岩、火山岩和薄煤层.该组与下伏文洛克统沙尔布尔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上未见顶,多门类动植物化石的发现限定了该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形成于水体逐渐变浅的滨、浅海至沼泽环境.塔克台组与邻区同期的朱鲁木特组、洪古勒楞组为同时异相关系,晚泥盆世研究区海水从西向东侵入并退出是造成这种同时异相关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南部广泛发育的林子宗火山岩蕴涵着新特提斯洋俯冲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的地质信息。为探讨冈底斯中段格达地区典中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岩浆源区及构造环境等特征,对其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典中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为(61.6±1.0) Ma; 典中组火山岩相对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具典型岛弧火山岩的特征; 岩浆源区主要来源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是俯冲岛弧构造环境下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消减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腾冲上新统芒棒组地质时代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摘要:腾冲地区新生代地层分布广泛,其中又以芒棒组出露较为完整,由河流相、湖泊相及沼泽相碎屑岩夹火山岩中火山沉积岩组成,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和硅藻化石。依据化石研究及用K-Ar、Rh-Sr法测获同位素年龄,芒棒组应属新近纪上新世。植物化石显示腾冲地区上新世时期气候,比现今亚热带炎热干燥气候较温凉而湿润,反映该区从新近纪上新世至第四纪,气候有从凉变暖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2.
闽西南地区早三叠世溪口组浊流沉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闽西南地区的早三叠世溪口组主要由深水浊流沉积组成,可以识别出5个相类型:砾岩相、砂岩相、砂岩-泥岩相、粉砂岩-泥岩相、具粒序的粉砂质泥岩相。它们可组成5个相组合,分别形成于浊积扇的上扇、中扇和下扇环境。相组合的空间展布、古水流以及遗迹化石的分布均一致表明,当时的大陆坡倾向南东。砂岩的地球化学成分反映其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3.
三峡东部中寒武统化石稀少。本文对在宜昌三斗坪中寒武世覃家庙组二段下部含鲕粒灰岩、细晶灰岩中所采获的三叶虫Xingrenaspis sp.进行了研究和描述,并对含化石地层时代进行了讨论。此次发现,丰富了峡东中寒武世的化石资料,也为本区中寒武世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提要:笔者在查干敖包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时,发现本区出露的宝力高庙组层序齐全、植物化石丰富、划分标志明显,通过路线调查、剖面测量对其进行了重新划分,即据岩性组合、生物面貌等特征划分为4个岩性段,一段为河湖相灰色、灰绿色碎屑岩夹少量中性火山岩,在粉砂岩中采到了大量安格拉植物化石;二段为中偏碱性-酸性砖红色、紫色火山岩夹砂(砾)岩,其中粗面岩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97.0±1.2) Ma;三段为灰色、灰紫色安山质火山岩夹碎屑;四段以灰白色流纹质火山岩为特征,夹砂岩、泥灰岩等,在砂岩中采到了大量安格拉植物群化石。据植物化石鉴定结果、同位素年龄资料将其形成时代确定为晚石炭—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15.
义县组研究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西地区义县组是一套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岩系,主要由中-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湖泊相(包含少量的河流相)沉积岩构成。依据火山活动的规律性,将义县组划分为4个岩性段,自下而上为:底砾岩 基性-中基性火山岩段;湖相沉积(或称珍稀化石层)岩 中性、酸性火山岩段;基性、中基性-酸性、偏碱性火山岩段和砾岩(包括沉火山角砾岩) 中酸性、偏碱性火山岩段。义县组中包含6个化石层位,其中义县组一段的底砾岩和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的(沉)凝灰岩中产有丰富的以鹦鹉嘴龙为主的古脊椎动物化石;二段的湖相沉积岩中含有大量热河生物群化石,包括著名的中华龙鸟、孔子鸟和辽宁古果等珍稀化石,是义县组的最主要化石产出层位,且湖相化石层基本上为同一时期的产物。根据化石研究和同位素测定结果,将义县组的时代定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北缘地区发育厚达近万米的中新生代碎屑岩,它们记录着大别山造山带和在株罗纪以来的演化历史。在安徽省六安地区毛坦厂组中,发现多块榴辉岩砾石。砾石新鲜,质地坚硬,表明属于第一旋回砾石。榴辉岩由石榴子石、多硅白云母、绿帘石、石英、金红石等组成。具有明显的退变质作用,发育以钠长石和闪石类组成的后合成晶、以及石榴子石周边的次为边。石榴子石以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为主,恪地C类榴辉岩。根据其特征应该属于大别山南部和北部超高压榴辉岩。毛坦厂组层位确切,古生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都表明以晚株罗世为主,这一发现表明,在晚株罗世,以榴辉岩为代表的造山带根部物质,即:超高压变质岩已经出露地表,并作为毛坦厂组的物源。因此,大别造山带超高压为质岩折返到地表,最迟在晚株罗世。  相似文献   

17.
西藏冈底斯东段叶巴组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火山岩为一套岩性连续分布的钙碱性火山岩,其中基性火山岩主要来源于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并受到流体的交代作用,中酸性火山岩则主要来源于地壳的部分熔融.叶巴组火山岩形成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其动力来源应为新特提斯洋向北的俯冲消减.叶巴组发育的岛弧地区是形成具重要经济价值的VMS矿床的最佳地域.叶巴组火山岩的研究对早、中侏罗世的生物事件、气候变化以及海退或海侵事件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Jeju Island is a volcanic island composed predominantly of permeable basalts. The island is poor in surface water but abundant in groundwater. No actual perennial streams exist and the water resources on the island are dependent almost entirely on groundwater. The groundwater bodies on the island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eneral categories: high level, basal and parabasal groundwaters. The parabasal groundwater is further subdivided into lower and upper parabasal groundwaters due to the position of the Seogwipo Formation, which is made up of sedimentary rocks with a low permeability. The distribution of each groundwater type was evaluated through analyse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eogwipo Formation and the hydraulic gradient of the groundwater. Basal groundwater emerges extensively along the coast of the eastern sector, less commonly along the coast of the western sector. Parabasal groundwater occurs extensively over most of the island except for the southern sector, where it occurs only locally in the coastal area. This paper presents a summary of several studies on the occurrence and features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on Jeju Island, the largest island in Korea.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首次在大兴安岭中南段侏罗系火山-沉积地层中发现的木化石。化石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满克头鄂博组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岩中,经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张武研究员详细鉴定,有5属3个已知种和2个未定种。对新发现木化石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讨论了木化石的时代。综合分析所发现化石的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属中晚侏罗世。这些木化石新材料为大兴安岭地区上侏罗统地层区域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首次在大兴安岭中南段侏罗系火山-沉积地层中发现的木化石。化石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满克头鄂博组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岩中,经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张武研究员详细鉴定,有5属3个已知种和2个未定种。对新发现木化石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讨论了木化石的时代。综合分析所发现化石的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属中晚侏罗世。这些木化石新材料为大兴安岭地区上侏罗统地层区域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