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要: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以丰富的稀有罗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和重要地层剖面为主,辅以典型壮美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以及泉水、瀑布和湖泊等多姿多彩的水体景观。本文分析了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类型及分布,并对其进行了科学、美学、旅游开发3方面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是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的重要科学依据.本文在系统阐述青海省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地质遗迹(景观)评价系统和改进后的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地质遗迹丰富多样、形态典型、景观奇特、保存良好;地质遗迹可分为8个大类,16个亚类;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康体价值以及旅游开发价值,其中尤以水体景观、峰丛地貌和黄河奇石最为典型,属于国家级资源.研究结果不仅为地质遗迹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而且对于正确认识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状况,深入进行地质遗迹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264.6km~2,分为8个景区,由于各景区陆续、分别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工作,时间跨度较大,使用调查参考规范不同,导致公园内地质遗迹分类方案和评价标准不统一,不利于公园内地质遗迹的开发保护。本文基于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数据,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对地质遗迹进行了类型划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等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共有368处,分为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7大类;地层剖面、构造形迹、古生物遗迹等16类;全国性标准剖面、区域(大型)构造、中小型构造等22亚类。具有重要观赏价值和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主要为中新元古界剖面类、花岗岩地貌类、石英砂岩地貌类、古生物类、构造形迹类等景观类型。通过综合评价分析,公园有世界级地质遗迹46处,国家级地质遗迹23处,省级地质遗迹58处,县级地质遗迹241处。上述研究以期为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六合地质公园是具有融科学性、观赏性、独特性、典型性于一体的地质遗迹.它是新近系火山群集区,具有世界罕见多样性石柱林群;它是华夏一绝雨花石产出及其文化的浓集区;它发育具区域对比意义的含雨花石剖面群.园区内有历史名山-灵岩山,休闲度假的金牛湖,在我国采冶史占首页,然而资源枯竭可开发矿山旅游条件的冶山铁矿.六合地质公园属于省会城市内的地质公园,区位优势优越,将成为南京市新型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广阔,具备建立国家级地质公园的条件与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综述和多次野外考察,依据国土资源部针对地质遗迹印发的最新分类标准,对玉龙雪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分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评估方法对地质遗迹资源亚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可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水体景观5个大类、9个类、15个亚类;评价因子权重文化属性>自然属性,科研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经济社会价值>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历史文化价值>自然性;地质遗迹资源亚类划分为三级,其中有I级地质遗迹亚类4个、Ⅱ级8个、Ⅲ级3个。总体上,玉龙雪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且保存完整,以河流地貌和构造地质遗迹为主要代表,以冰川地质遗迹为主要特色。地质遗迹资源丰富、普遍品质高,有极高的科研、科普价值,尤其是地学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玉龙雪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为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璐琳  武法东 《地球学报》2012,33(5):835-842
青海省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是以湖泊水体景观为代表的地质公园,公园内地质遗迹和景观类型多样,集湖泊、河流、湿地、沙漠于一体,是一个地质科学内涵丰富、旅游资源多样的地质公园。长期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构造、重要的地层记录,特别是新生代以来伴随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形成的多级夷平面、青海湖以及古湖岸线,对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地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付顺  陈晓琴  阚瑷珂 《华北地质》2011,34(2):139-145
在对四川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资源类型进行了划分.综合前人的评价方法对地质遗迹景观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褶皱构造景观、岩溶地貌景观是公园的导向性地质遗迹景观.公园旅游资源的自然属性得分率较高,其典型性、稀有性、奇特性特征突出,资源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高,旅游开发潜力大.  相似文献   

8.
重要地质遗迹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州国家地质公园5.3亿年前处于海陆边缘地带,地质遗迹类型丰富,保存完好,对研究我国东部乃至东南亚地区环境的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该文详细介绍了青州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类型,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安徽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范围大,园区多,按各公园的分布状况和地质特征划分为西部和东部园区.花岗岩、变质岩、丹霞、构造及火山岩地质地貌等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尚有丰富的水体、生态、人文景观.园区集科研教学、生态学、美学和医疗保健价值为于一体综合性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97-700
安徽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范围大,园区多,按各公园的分布状况和地质特征划分为西部和东部园区。花岗岩、变质岩、丹霞、构造及火山岩地质地貌等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尚有丰富的水体、生态、人文景观。园区集科研教学、生态学、美学和医疗保健价值为于一体综合性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一汉旺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地质灾害链遗迹及治理工程为资源特色的地质公园,具有极高的科学科普和美学价值。对公园典型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其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参考国家标准和前人分类方法,对其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分类、评价,提出保护建议,以期促进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及地质公园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系统收集、整理阜新—义县盆地和医巫闾山地区的地质学、古生物学、地貌学和年代地质学资料的基础上,对辽宁锦州古生物化石和花岗岩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进行了系统总结.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阜新—义县盆地和医巫闾山同属于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系统,阜新—义县盆地的发育、热河生物群兴起与医巫闾山的形成密切相关.这一结论为整...  相似文献   

13.
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利用是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的核心。河北省承德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是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集地质构造、古生物、河流、热泉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漫长的地质演化及承德盆地特殊的构造和自然地理位置使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发育典型,多重要构造、地貌及地层记录。丹霞地貌是由中国学者提出来的一种独立地貌类型,公园内以承德砾岩为主要构景层的丹霞地貌演化阶段完整,露头规模较大,形态多样奇特,在我国北方罕见且较典型,在地学研究、科普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科学内涵。公园的建立及园内丹霞地貌区特有小环境形成的沟谷效应为生态研究与保护提供了条件。同时,研究区内众多地质遗迹所形成的自然景观极具观赏与美学价值,对承德旅游开发与规划独具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翠林  孙宝生 《地球学报》2011,32(2):233-240
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奇台县境内,有硅化木群化石景观、恐龙沟景区、雅丹地貌等重要的地质遗迹,对研究准噶尔盆地中生代地质历史的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类型及分布,对园区主要地质遗迹景观进行综合评价,提出通过管理模式整合、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整合、形象引导以...  相似文献   

15.
地质遗迹景观的评价对于地质公园的有效保护及合理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确定研究区域范围的基础上,对兴文世界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小岩湾石海、泰安石林、天坑、溶洞、瀑布等几个重要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进而提出了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与地质遗迹保护的对策,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思路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雷彬  李江风  周学武  赵栋  汪樱 《地球学报》2015,36(3):377-384
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大陆造山带地质地貌景观和亚热带森林生态景观为主体,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猎奇探险和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大型科学公园。公园所在区域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典型,主要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质地貌、水体景观4个大类,11个类,共100余处地质遗迹景点,其中一部分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全球典型意义。大别山地质遗迹为探索地球早期演化、开展造山带研究及进行全球对比分析提供了关键证据,在地层学、岩石学、变质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地质学等各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研究结果对于系统认识公园地质遗迹状况、建立地质科普示范基地、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等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安泽 《地球学报》2016,37(5):535-561
笔者从中国地质科学院建立之始,就随着地质部陈列馆(即现中国地质博物馆)划归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而成为其创始研究人员,60年来从没离开过,因此见证了其全部历史。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过程中,以笔者为主,利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学科优势和挂靠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团体这个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的有利条件,将地球科学运用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服务中去,从而创立了一门地学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学科——旅游地学(Tourism Earth-science);在旅游地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的建议和一整套实施方案,经过艰辛努力,终于促使地质公园得以建立;地质遗迹是建立地质公园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地质资源,是旅游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都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的首创,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之一,其在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将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内容、发展过程、建设现状与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地质遗迹资源的类型划分、评价准则、形成与分布规律、应用保护现状综述如下,以作为献给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的礼物。  相似文献   

18.
地质公园发展与管理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赵逊  赵汀 《地球学报》2009,30(3):301-308
地质遗迹是最重要的自然遗产,是追索地球演化历史,了解自然环境现状,预测天人和谐愿景的对象,地质遗产的保护是不可忽视的要务,地质公园建立则是达成这一人类共同责任的最佳选择.随着中国和欧洲地质公园的迅速发展,亚洲各国、澳洲、南美洲也正步入地质公园的快速发展期.推动地质公园建设作为全球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存的重要方式之一,已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共认.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地质遗迹资源类型丰富齐全,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如何保护并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是值得探索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