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随着我国探矿技术的不断发展,岩心钻探设备和各种工器具以及工艺技术都有不少改进,特别是金刚石钻探技术的推广,使我国钻探技术开始跨入当今钻探的先进行列.但是与其他行业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在钻探工艺和管理方法等方面,还比较落后,与生产的飞速发展不相适应.只有尽快地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才能使我国的探矿工作早日实现现代化.用微机参与探矿管理工作,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黄汉飞 《探矿工程》1991,(4):32-32,7
探矿生产管理的目的,简言之,就是要搞好生产工作.评价探矿生产的好坏,最终表现在四大指标上:钻探工作量、钻探效率、钻探工程质量及钻探成本.由于探矿生产管理涉及面广、内容多,因此必须根据各项目标,制定结合实际的管理制度,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3.
我国通常把钻探、坑探、探矿机械合称为探矿工程。探矿工程是地质矿产普查与勘探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目前钻探与坑探技术在其它领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金属矿山坑道中,采用金刚石钻探技术代替坑道探矿,加快了探矿速度,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探矿成本,扩大了纵深探矿范围,延长了老矿山的寿命。这种钻探技术,是一项简而易行,又十分有意义的技术工艺。它对于寻找脉状,分枝状以及透镜状等不规则形态的矿体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在探矿工程领域中,不断提高钻探效率,降低钻探成本,多快好省地为地质找矿服务,一直是探矿工作者努力奋斗的目标.近十多年来,我国钻探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刚石钻探、绳索取心钻探、冲击回转钻探等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降低了钻探成本,减轻了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了地质效果,加快了找矿速度.本文将介绍钻探技术中的一枝新秀——不提钻换钻头钻探.  相似文献   

6.
山东地矿局恢复重点矿区钻探技术报告编写制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矿工程》2012,(3):46-46
本刊讯山东省地矿局为进一步加强探矿工程技术管理,不断提高钻探技术水平,2009年制定了《关于加强探矿工程管理的暂行规定》。要求各地勘单位典型、重点矿区在提交地质报告的同时提交钻探工程施工技术报告,该钻探报告可以和地质报告一样,按规定申请局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7.
张敏 《探矿工程》1991,(3):25-26
矿区钻探工程技术报告作为一项重要的探矿工程勘查技术成果,它既是地质报告的重要补充,又是钻探技术工艺和管理的全面总结.技术报告的编写是探矿技术人员的责任.但是提交一份高质量的钻探工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四个现代化是一个紧迫而严肃的历史任务。如何实现探矿现代化是每个探矿工作者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应当集思广益,走出一条正确的路子,探矿现代化的目的主要是最大限度提高其使用经济价值:扩大其应用范围;增强其对各种复杂条件的适应能力。作为探矿的主要手段-钻探的现代化,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管理的基础是技术,故钻探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钻探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探矿工程》2011,(3):53-53
为做好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钻井事故预防工作,提高事故处理技术水平,2011年3月14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工程中心在成都组织召开了"钻井事故预防与处理技术问题专家咨询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汶川地震科学钻探工程中心主任王学龙出席会议。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所长、WFSD工程中心副主任胡时友主持会议。中石化西南石油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杂志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西安探矿机械厂开始生产钻探用钢粒时,采取双管式燃油炉,质量满足不了要求。在计委地质局和陕西省地质局组织领导下,西安探矿机械厂和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一起,共同进行了提高70号钢钢粒质量的研究与试验。通过改进热处理工艺,完善了生产流程。经过在陕西第六地质队、辽宁本溪地质队和北京市一○一地质队生产试验钻进一千余米表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自然资源、能源和运输中心技术顾问、金刚石钻探和水井钻探工程师杰拉尔德·诺因应邀来我国进行专业咨询服务。诺因在华期间参观了北京、辽宁、河北等省、市地质局所属地质队的七个钻探现场和天津探矿厂、北京钻探工具厂,并在北京、大连等地参加了四次专业技术座谈会。在参观过程中,诺因就绳索取心、钻杆螺纹加工、金刚石钻头的合理使用以及岩心采取等问题发表了意见。技术座谈时,诺因着重向我方介绍了绳索取  相似文献   

12.
冶金部地质局于1984年3月14日至17日召开了探矿专业和安全生产座谈会.会议的任务是,贯彻冶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1983年探矿和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今年的生产任务,讨论如何加快钻探技术改造和改善管理素质,努力提高钻探效率,降低成本,搞好安全生产,迅速改变队伍划分后冶金地质钻探生产落后的状况,提高找矿成果和经济效益,开创探矿工作和安全工作的新局面.参加会议的有冶金地质所属的有关十个单位的领导和主管探矿及安全工作的负责同志.会上,各单位代表除了总结汇报了前阶段工作情况外,还交流了首钢地质公司严格推行专业经济责任制的经验;山东公司试行工程任务包干经济责任制的经验;针对如何加强钻探  相似文献   

13.
刘芳霞 《探矿工程》2007,34(5):58-60
探矿工程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和10多年的沉寂之后,目前正面临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为保证’地质大调查和资源勘查钻探工程顺利完成,逐步恢复和提高钻探生产水平,有必要探讨新形势下探矿工程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模式,组建探矿工程新技术推广示范中心。  相似文献   

14.
张亮  松竹 《探矿工程》1986,(6):23-27
地质矿产部探矿工程装备工业公司及勘探技术情报网针对钻探取心技术比较复杂的特殊矿种,组织了一次大型专题情报交流会,于1986年7月15日至19日在青海西宁召开,同时还举行了地矿部西北区探矿科技情报会。来自全国地质部门的探矿科研、院校和生产第一线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交流了61份技术资料,有45位代表在大会上介绍了17个矿种的钻探工艺技术。这些资料内容丰富、具体、实用性强,充分反映了钻探特殊矿种的技术工艺水平。现按矿种分类,对其钻探工艺技术摘选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三年十月十六日下午四时十分,冶金工业部地质局探矿处处长、三级探矿工程师,中国金属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探矿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杨春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五岁. 杨春发同志一九一八年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市.一九四八年参加革命,一九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北工业部钻探技工学校教务处主任,东北有色局地质勘探公司、重工业部有色地质勘探公司、重工业部地质局、冶金工业部地质局科长、副处长、处长等职. 杨春发同志对发展我国的钻探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建国初期,杨春发同志任东北工业部钻探技工学校教务处主任,在钻探技术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部广大探矿职工因地制宜地开拓地质市场,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探矿工程已从单纯的矿产岩心钻探、水文水井钻探发展到为城市建设服务的许多领域.顺利完成了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宁波北仓港湾码头等重大工程的基础施工任务.全国已有二万八千余地质探矿职工组织了三种级别的114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施工队伍.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探矿工程学科的活动情况和以大陆科学钻探,地质钻探新技术主要成果为内容的钻探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探矿工程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开动钻机的台数已由1950年的140多台,增加到目前的6000余台.现在,我们不仅自己可以制造钻探设备,而且已开始出口.钻探队伍由小到大,每年可以承担千万米的施工任务,并且形成了一支专业研究力量.在钻探技术方面,已从铁砂钻进转入钢粒钻进,并逐步过渡到人造金刚石钻进,使我国钻探技术的现代化有了一个良好的起点.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在探矿工程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着某些障碍,有必要加以探讨和解决. 探矿工程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晓生 《地质学刊》2008,32(2):132-132
著名探矿工程专家,1923年3月11日出生于北京。1947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49年4月,在北平“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20世纪50年代,奔波于白云鄂博、铜官山、攀枝花等大型矿山,组织多工种综合勘探,做出重要贡献。鉴于当时我国探矿工程落后局面,领导人造金刚石小口径钻探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1985年获国家级一等奖;领导、研究推广定向钻探、绳索取心钻探、空气钻探、反循环钻探、  相似文献   

20.
坑内岩心钻探是一种先进的施工手段。七十年代以前,由于我国金刚石钻探技术发展缓慢,其他钻探方法在坑内应用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坑内钻探技术应用得较少,也比较落后,生产矿山的探矿工作主要靠坑探来完成。坑探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探矿手段,但与钻探相比,存在着耗资多,工效低等严重弊病,尤其是随着矿业的发展,坑道探矿工程量在不断增加,其所占采矿坑掘量的比例也十分可观。例如,有色和黄金矿山的坑探工作量约占掘进总量的30~40%。可见,加速发展坑内钻探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于七十年代初研究成功的人造金刚石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