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队在勘探矿区施工水平坑道,五年来施工了P_(D3)、P_(D5)、P_(D10)和P_(D6)四个坑道。其中P_(D5)和P_(D10)为短浅坑道,采用常规的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通风方法,均有效的解决坑道掘进过程的通风。但P_(D3)和P_(D6)两坑道,施工长度均在600~2000米左右。且主巷设计沿矿体走向布置,按40~80米间距设计穿脉支巷,少数支巷又拉沿脉和穿脉。除主巷外,穿脉多,伴随沿脉结构较复杂。P_(D3)和P_(D6)两坑道,在掘进中使用常规的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通风方法均不可能解决  相似文献   

2.
《探矿工程》1976,(3):22-25
近几年来,我们在平坑掘进中因地制宜地自行研制了一种矿车转盘,加工既较简易,使用、安装又很方便;安设于穿脉坑道与沿脉坑道的交叉处,对提高山碴速度,降低辅助生产时间,起到了显著效果。现将其结构、加工、使用上应注意的事项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3.
我矿在进行地質勘探布置探矿坑道时,曾經結合考虑到探矿坑道为将來生产利用的問题。以后,在矿山建設中,又充分考虑了原有探矿坑道的利用問題。因此,在上部中段开采布置坑道时,被利用的原有探矿坑道总計达到60%,其中石门为85~100%,沿脉为85%,穿脉45~75%。加快了矿山建設的速度,节約了国家的資金。  相似文献   

4.
我局为适应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自1965年以来从事铀矿地质普查勘探工作,至1986年已施工勘探坑道数万米。为降低放射线对职工的危害,在搞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一直围绕着如何降低和控制氢气浓度的防护问题进行研究。去年成立了试验小组,选择穿脉多、沿脉长,涌水量大的PD_(12)号坑道进行加强通风,机械密闭排水、封闭穿脉的综合试验。一年来,防氡降氡工作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全坑氡气浓度控制到1爱曼以下,达到了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我队地質勘探坑道的掘进,除了个别大矿区以外,一般较小的矿区,特别是初勘地区,都具有规模小、設計任务变化大和掌子面少的特点。同时为了对一个矿区成矿点进行快速評价,因而要求坑道掘进有較高的速度。这样就决定了坑探必需設备簡单、劳动組織精干,同时也就决定了独头坑道多,通风不良、掌子规格小的作业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組織快速掘进,就有很多地方和基建坑道的快速掘进是不同的。第一、在每日循环次数的选择上,凿岩、运搬和通风几个主要工序的时間,由于条件限制,要大大縮短是比較困难的,因为設备少,空压机能力有限,用多开动  相似文献   

6.
我队六分队在石灰岩地区施工,矿区产状复杂,勘探网度20×25米,探矿手段主要用坑道工程,工作量多,掘进速度慢,费用高,1975年开始采用坑道钻探配合坑道掘进,将部分坑道工程改用坑道钻探,控制、追索水平及深部矿体及含矿带,从而加速了普查勘探速度,改善了施工条件,降低了费用。已施工的23钻孔,进尺1519米,最深孔100.54米,平均台月效率289米,岩矿心采取率80%以上,符合工程质量要求,与坑道成本比较(见表1)节约资金20多万元。实践证明,坑道钻探配合坑道掘进进行矿床普查勘探工作,提供了一条多快好省的途  相似文献   

7.
山地工作操作的机械化,关系改善劳工操作条件,加快掘进速度和提前完成勘探计划,是一项极重要的问题,值得予以研究注意。勘探坑道的掘进,在组成工序上,和生产坑道的掘进是相似的。按照坑道类型的不同,掘进作业包括下列掘进过程:打眼爆破、通风、照明、排水、坑道支护、装岩、运输及提升等。不过勘探坑道掘进的  相似文献   

8.
一、探矿坑道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的作用坑道施工在地质勘探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矿山的规模、矿山的服务年限、开采条件、开采时涌水量的确定等起着主导作用。有些金属矿山为了获取高级储量,必须采用坑道揭露矿体,需要布置大量的沿脉和穿脉坑道。采用大量的坑道揭露矿体,其优点很多,能直接观察矿体的形状和矿体深部的变化情况,对地质取样也方便准确,有些探矿坑道还可供采矿利用,起到探矿和采矿相结合,加速矿山建设,节约国家资金的显著作用。可是探矿坑道也有不足之处,每米成本为钻探的4—5倍,掘进时间长。总的来讲,坑探对某些矿种由  相似文献   

9.
在任何勘探坑道或生产坑道掘进中,凿岩爆破将是主要的工作环节。本篇着重叙述地质部门近几年来凿岩爆破技术在勘探坑道掘进中的发展情况及其发展趋向。勘探坑道规格一般均小于生产坑道,凿岩机械设备不需采用重型,以轻巧灵便易于运装为原则。各地质勘探  相似文献   

10.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16,35(4):885-888
正上期刊登了样品采集篇第五节矿产勘探阶段的采样工作的上半部分,本期刊登其下半部分。第五节矿产勘探阶段的采样工作(下)4剥层法采样在坑道采样中的应用在坑道中依据矿体特征和工作要求,有时还采用剥层法及全巷法进行采样。剥层法采样经常在沿脉坑道中采用,特别是在一些厚度比较薄的脉状热液型有色、稀有金属矿床中采用的比较多,其次是在薄层状沉  相似文献   

11.
大福楼锡矿是大厂锡矿田东矿带一个主要的锡石硫化物矿床,该矿床自1956-1986年由215地质队断续进行工作,早在1956年,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二一五勘探队开展0号脉的勘探工作,对0号脉上部以沿脉坑道控制,下部以钻探追索,并完成矿区1∶2000地质测量7km2,0号脉于1958年夏结束详查工作,提交锡储量数千吨,  相似文献   

12.
在地质勘探工程中,不同的矿床勘探类型相应的采用不同的勘探技术手段。如有色及稀有金属,其中特别是第三四类型的矿床勘探工作,坑道勘探是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而采用坑道勘探,一般要求坑道的断面比较小,要求掘进的速度大,但又必须使掘进成本降到最低。在上述的矿床勘探类型中,绝大多数的矿床不论是矿石或围岩,其坚硬的程度较大。因  相似文献   

13.
四川XXX磷矿位于扬子准地台西部著名的川滇成磷带。磷矿赋存于寒武系下统麦地坪组中段。地质条件简单,矿层分布稳定。邻区有已勘探开发的同类型磷矿。鉴于此,为满足业主工程进度的要求,采用在首采区布设沿脉坑道工程,作为加密勘探工程,为矿区首采区开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我队的山地工作中,有很多穿脉都是用上山来勘探矿层的厚度,因此在掘进当中需要搭设工作台。但由于坑道两壁不是那么规则,使用木柱作支撑时不是长就是短,这样就给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每搭一个工作台,要费1—1.5小时的时间。我们试用反正丝扣支撑来代替木柱支撑,可以把时间降低到10—20分钟,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时间利用率,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安全。  相似文献   

15.
勘探坑道无论就其掘进目的、服务期限,投资数目,机械化的程度或是已掌握的地质资料等各方面说来,都与正规矿山巷道有所不同。但是在目前的勘探坑道掘进中,所选用的机械设备的类型和规格以及某些生产定额大都以正规矿山为准,这样就很难完全满足勘探工作的需要,必然有时会给勘探工作带来不应有的复杂性和损失。现在仅就勘探坑道断面尺寸这一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与从事山地工作的同志们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质勘探坑道掘进施工技术的特点,论述了勘探坑道掘进施工技术辅助设计软件的系统需求分析、功能模块组成以及软件的整体设计思路,同时阐述了目前软件的开发过程和现状,最后对软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我队在两个坚硬岩层的矿区进行坑道掘进中,均遇到了爆破效率偏低的情况,如何提高坚硬岩层的爆破效率,我们只作了初步的尝试。并取得一些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作如下介绍:一、冷水坑矿区情况担负矿区坑探施工任务的坑探二分队,转入冷水坑矿区前是在软岩复杂地层中掘进。去年初进入新矿区,在花岗斑岩中掘进坑道,岩石坚硬(岩石等级为Ⅶ~Ⅸ级),拟配合使用“三车一机”打直线中深眼,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众多矿山急需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勘探方法,以解决燃眉之急。将电法勘探中的激发极化法应用于矿山坑道,利用坑道有限的空间区域,开展就矿找矿,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实际测量中采用穿、沿脉结合的测量方法,寻找坑道附近的隐伏矿体或评价已知矿体的规模等,为矿山扩大储量服务。近年来,前人在坑道激电的应用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笔者在吸收前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陕西某金矿和内蒙某金矿应用坑道激电寻找深部隐伏矿,为矿山解决接替资源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指出了开展坑道激电深部找矿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空间的制约、噪声的影响、电磁波的干扰以及矿体分布的全方位等,希望能给以后的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众多矿山急需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勘探方法,以解决燃眉之急.将电法勘探中的激发极化法应用于矿山坑道,利用坑道有限的空间区域,开展就矿找矿,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实际测量中采用穿、沿脉结合的测量方法,寻找坑道附近的隐伏矿体或评价已知矿体的规模等,为矿山扩大储量服务.近年来,前人在坑道激电的应用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笔者在吸收前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陕西某金矿和内蒙某金矿应用坑道激电寻找深部隐伏矿,为矿山解决接替资源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指出了开展坑道激电深部找矿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空间的制约、噪声的影响、电磁波的干扰以及矿体分布的全方位等,希望能给以后的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解放以来,308矿区开展了大規模的地質勘探工作,坑道的数目不断地增加,原有坑道命名方法,已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必須根据矿区的具体情况,結合地質勘探工作的發展,全面考虑坑道或矿体的命名問題。为此,按下列原則提出新的命名方案,請大家研究討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