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述以往对于钻进硬或坚硬岩层的金刚石钻头进行了不少工作,而且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对于适用于钻进软—中硬岩层的金刚石钻头,进行的工作不多。尤其是采用金刚石钻进软岩,仅限于使用价格较高的天然金刚石表镶钻头。这不仅资源紧缺,而且也不适应金刚石钻探新形势的要求。因此,立足于国内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人造金刚石粉末烧结体研究和制造钻  相似文献   

2.
我局目前开动小口径钻机十五台,其中以金刚石钻进为主的十三台。勘探矿种有铜,钨、铅锌、锡等,由于钻孔深度为600至1000米,所以多数机台使用JU-1000型钻机,此外,还有我省自己研制的JYP-1000型小口径转盘钻机及XU-600-3型钻机。小口径钻进以56毫米为主,几乎全部采用双管钻进。多数选用人造孕镶金刚石钻头,少量使用天然孕镶或表镶钻头。一般情况下用清水乳化冲洗液钻进,见复杂地层后才换用低固相泥浆。  相似文献   

3.
涂焕生  戴东明 《探矿工程》1982,(1):46-48,14
目前,金刚石钻进普遍地采用63#钻头胎体配方的孕镶金刚石钻头。该钻头在中硬——硬地层钻进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由于配方单一,钻头品种数量不多,给普遍地开展金刚石钻探工作,带来了局限性。如我队在秦岭杨砦峪矿区,就遇到中、弱研磨性岩层,郑州探矿厂、上砂、贵阳、六○一等厂的天然孕  相似文献   

4.
胡中立 《地质与勘探》1994,30(4):80-80,F003,52
详细介绍了低温电镀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在“打滑“地层中试用比热压人造金刚石和热压天然金刚石孕镶钻头技术经济效益高的情况,分析了该种钻头时效高、成本低、胎体磨损快,缘于电镀工艺特点和胎体合金成分诸因素,提出了在钻进中防止过快磨损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某矿区用人造金刚石钻头钻进复杂(硬、脆、碎)地层的试验工作,自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开展以来,进行了一年,完成两个生产钻孔,开动328个台班,总进尺772.22米,其中人造金刚石钻头进尺659.28米(钻进铁矿234.63米、透闪石和透辉石415.14米,其他岩石9.51米).共投入41个钻头(单晶孕镶钻头38个,聚晶补强钻头2个,爆炸法聚晶手镶钻头1个),消耗钻头36个.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在围绕提高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使用寿命和钻进时效的研究试验工作中,针对人造孕镶钻头在钻进过程中唇面金刚石脱落的现象,摸索对人造金刚石电化学覆镀金属膜工艺(简称覆膜),并用覆膜金刚石制作不同胎体性能的热压孕镶钻头,开展了生产试验对比。试验资料表明:在金刚石品级相同的条件下,金刚石经过覆膜处理后,对孕镶的使用寿命和钻进时效均有较大的影响,它是提高人造孕镶钻头制造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以往评定金刚石钻头使用好坏的依据是钻速、钻头进尺和单位进尺金刚石消耗量(克拉/米)三个指标,今后应明确将金刚石钻头每米成本列入合理选择钻头的主要指标。推广金刚石钻头钻进以来,由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钻速、台月效率、台年进尺不断增长,钻头进尺(天然孕镶钻头和人造孕镶钻头)逐年提高,初步摸索出了孕镶钻头的钻进规律,即在岩层(7、8、9级岩石)条件基本相同情况下,天然孕镶钻头比人造孕镶钻头单位小时进尺略高一些,而钻头进尺和钻头价格则高很多。  相似文献   

8.
《探矿工程》1979,(1):23-24
北京市地质局修配厂制造的天然金刚石孕镶钻头,经我队七工区试验钻精心操作,在中硬和硬岩层,单只进尺1002.47米,创造了金刚石地质钻头使用寿命的新纪录。现将具体的技术操作简要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煤田地质与勘探》1982,10(1):61-62
1978年以来,我队曾先后采用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和聚晶钻头进行钻进,由于现场所用钻机转速低,试验效果不明显。加上勘探区硬岩少、层薄,软硬互层,必须与合金钻头交替使用,所以冲孔、捞砂等工序占用时间较多。为了适应煤田钻探的现有条件,在金刚石钻头结构方面进行了一些摸索,设计了人造金刚石孕镶胎块胶粘钻头(下称胎块钻头)。   相似文献   

10.
李大佛 《探矿工程》1984,(4):6-10,18
常规钻头在坚硬、致密、弱研磨性地层(即所谓“打滑”地层)使用,时效极低,有时根本不能进尺。如何对付“打滑”地层的钻进,研制适应该地层特点的金刚石钻头,是当前钻探生产中急待解决的课题。从1980年开始,我们对“打滑”地层用电镀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进行了研制与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有关情况论述如下。一、“打滑”地层与钻头打滑习惯上称为“打滑”地层的岩石,主要特点是岩石坚硬、结构致密、研磨性弱。常常表现为压入硬度大、石英含量多、矿物粒径小,因而研磨能力差。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液动冲击回转钻头工作条件的前提下,提出了正确使用合金钻头和金刚石钻头的方法:合金钻头底出刃高差应不大于0.1mm,内外径公差不超过土0·1mm,钻头修磨时应使切削具刃角和前角保持不变;天然表镶金刚石钻头应先用回转钻进方法钻几个回次,然后用于冲击回转钻进;天然或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则适宜于冲击回转和回转两种钻进方法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英国在矿山勘探中采用的金刚石钻头有表镶式天然金刚石钻头、孕镶式天然金刚石钻头和孕镶式人造金刚石钻头。表镶钻头用的天然金刚石,按范摩普(L.M.VANMOPPES)公司分为八类(见表1)。  相似文献   

13.
全国焕 《探矿工程》1984,(4):14-15,24
在部、局有关部门和勘探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1979年秋我队开始金刚石小口径绳索取心钻进试验,到83年7月共开动7台钻机,全队生产实现了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一、经济技术效果我队担负地质普查勘探的矿种多,地层情况差别大,岩石可钻性主要为中硬到硬,少量坚硬。由于施工矿区都受地质构造的影响,绝大部分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漏失、掉块或坍塌。自推广使用小口径绳索取心钻进以来,已完工钻孔134个,累计进尺35636米,钻头总平均寿命79.38米/个;年平  相似文献   

14.
《探矿工程》1975,(6):16-20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地质勘探事业蓬勃发展。新工艺,新技术不断采用,特别是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采用,要求对原有的工艺、设备不断地革新。例如,天然金刚石表镶钻头是以剪切、压碎的方式破碎岩石。但是,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以磨削原理破碎岩石获得进尺,因此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天然金刚石供应不足的问题,冶金地质系统与有关协作单位,遵照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导,最近几年重点进行了人造金刚石钻进技术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我们机台从1971年开始,分别在芳畈、团山沟、灵乡等矿区进行了人造金刚石地表钻进试验,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小口径金刚石钻进比钢粒钻进具有许多优点.在过去几年里,我国在天然金刚石和人造金刚石地表钻进中,转数始终较低,均为300~500转/分,钻头使用寿命也短.特别是人造金刚石钻头,由于单晶粒度(孕镶钻头上)较细,在低转数下,更难充分发挥其  相似文献   

16.
《探矿工程》1977,(4):18-20
我队一号机对武汉地质学院研制的低温电镀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在ZK101-3号孔进行了生产试验。三个钻头在6~8级火山岩中共进尺285.03米,平均钻头进尺95.01米,最低钻头进尺60.94米,最高钻头进尺150.99米。取得可喜成果,现将试验情况简述如下:一、试验条件1.矿区和地层:试验地区是一个火山岩覆盖的隐伏煤田。ZK101-3号孔是采用金刚石小口径(φ56)进行勘探施工的第一个钻孔。三个钻头试验时钻进的孔深从61.47~  相似文献   

17.
《探矿工程》1975,(1):25-28
近几年来,小口径钻进得到迅速发展。我队自1973年6月开始试验小口径钻进,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小口径钻进钻机已发展到七台,但在破碎地层中钻进,金刚石小口径钻进发挥不出巨大作用,表现为效率低,钻头寿命短,特别是漏失钻孔,失去使用乳化剂钻进的先决  相似文献   

18.
浩明 《探矿工程》1979,(4):42-43
苏联超硬材料研究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孕镶钻头胎体内合成金刚石的浓度对钻头的耐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合成金刚石浓度达70%的孕镶钻头保证不了有效的钻进。钻头工作过程中观察到金刚石颗粒裂碎和完全损坏以及胎体沿高度强烈不均匀的磨损。钻头金刚石浓度由70增至125%时,可有效地破碎岩石。在这个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减少了金刚石的单位载荷,增加了金刚石颗粒的寿命,并观察到钻头的耐磨性能与浓度的关系几乎是直线的。  相似文献   

19.
《探矿工程》1977,(6):14-18
两年来,我局金刚石钻进有了很大发展,由一九七五年的一台钻机发展到目前的七台。通过一年多的推广、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果,深受我局广大职工的欢迎。现对我局金刚石钻进中钻头损坏的情况作一分析,并对提高钻头进尺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队到目前为止已全面推广人造金刚石钻进(全队10台钻机中有9台是金刚石钻进),先后用金刚石钻进了数百个钻孔,分别采用过φ46,φ56,φ60,φ75多种口径,累计进尺达一、二十万米.通过生产实践发现,原φ46,φ56,φ66等口径系列标准基本上不能适应我国当前金刚石钻进技术推广的需要.在地层比较复杂的矿区,上述系列不能满足逐级换径下套管与泥浆钻进的需要.过去那种不分地层好坏和孔深孔浅,全以一径到底或采用口径越小越好的作法,更有其局限性.近来推行的φ47,φ60,φ75新系列与旧系列相比较有下述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