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钱塘江河口大规模治江围涂后对涌潮高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来华 《水科学进展》2007,18(3):385-389
根据钱塘江河口治江围涂前和大规模治江围涂后现场实测的涌潮高度数据,对盐官以下河段大潮期涌潮高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规模治江围涂后的涌潮最高河段已由治江围涂前的新湾下移至大缺口段,并且大规模治江围涂后的涌潮最高值比治江围涂前增高了0.4 m,盐官河段增高0.1 m.盐官以上河段治江围涂后的涌潮高度变化,主要与径流对沙坎顶的冲淤密切相关,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治江围涂后的涌潮高度有所增大.这一结果与某些年份因涌潮增高,标准堤大量溢流等实例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正阅江特大桥位于肇庆市端州区与高要市之间,起点位于北岸端州区星湖大道与古塔路交叉路口,主桥沿古塔路跨越西江,在南岸高要乌榕村与世纪大道连接。主线桥梁全长2355m,主跨320m。阅江特大桥工可勘察报告认为,在桥址区跨西江河道的南侧主墩附近发育近东西向断裂构造~([1]),依据是断层两侧岩性及时代截然不同,附近岩层破碎,风化强烈,推测为先  相似文献   

3.
利用浅层地震勘探对广东龙川东江老隆大桥桥址进行勘查,得到测区基岩面的起伏形态、速度分布以及断层位置。结果表明,测区为一条近南北向的断裂沉降带,桥址的中心线正好通过其中。从经济与安全的角度出发,建议老隆大桥最好能另选桥址。  相似文献   

4.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区域稳定性及预选桥位线方案是大桥建设前期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是利用航、卫片地质解译调查 ,分析研究拟选桥址区及其外围的地质构造特征 ,新、老断层的分布情况及其活动性 ,并进行区域稳定性评价 ;利用5 0至 90年代的航、卫片资料 ,分析评价了拟选桥址区长江岸带变迁及稳定性 ;对预选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优选桥位线方案进行比较与论证。  相似文献   

5.
浅论瑞雷波法在大型特大型桥址勘察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自民 《物探与化探》2000,24(2):128-134
从桥梁工程应用出发,探讨了瑞雷波法在大型特大型桥址勘察中应用的技术方法、实际效果和应用前景,说明了瑞雷波法在大型特大型桥址勘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茅尾海入海河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在茅岭江、大榄江、钦江入海河口采集13件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重金属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茅尾海沉积物中重金属As、Cd、Cr、Cu、Hg、Pb、Z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78×10-6、0.14×10-6、37.6×10-6、18.9×10-6、0.004 8×10-6、22.5×10-6、54.7×10-6,均低于GB 18668—2002的一类标准。沉积物中重金属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茅尾海东部工业区和西部茅岭江附近具有较高的重金属含量。重金属污染分析表明,大部分重金属元素显示为无污染—轻度污染水平,Cr具有中等污染水平;生态风险分析显示,重金属总体处于较低潜在风险,东部工业区Hg、Cd显示出中等生态风险。通过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探讨重金属污染物来源,结果显示重金属污染主要受河流控制,Hg、As、Cd还受到临港工业区废水排放的影响。综合研究表明,茅尾海生态环境总体较好,但...  相似文献   

7.
浅地层剖面、单道地震和多道地震三者综合勘探,在近海工程物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者介绍了三种方法的各自侧重点与互补关系,结合在深中通道勘查的典型应用实例,阐述了海上地震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解释等方面的相关技术。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多种反射波法是海底隧道、过江管道和跨江跨海桥址等勘察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可为近海水域工程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在进行地质层位精细分层和隐伏构造勘查时,可取得较好的勘察效果。  相似文献   

8.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水域工程地震勘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云安  刘章捷 《地球科学》2001,26(4):388-390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桥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采用地震反射波法和地震映射波法, 在水域进行工程地震勘探, 查明了桥址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分布等工程地质问题, 并对大桥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了评价, 为桥型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巴东长江公路大桥桥址区斜坡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巴东长江公路大桥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在对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方法计算了桥荷载施加前后及水库水位变动情况下桥址区斜坡应力分布特征,并对斜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桥荷载施加后,主桥墩处的应力改变最显著,对斜坡稳定性影响较大。同时,考虑到未来三峡水库水位变动的影响,其稳定性将进一步发生改变。局部稳定性较差,但整体稳定性尚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0.
桥位附近水流及局部冲刷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平面二维河道推移质冲淤数学模型和桥位局部冲刷经验公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计算整体河段泥沙冲淤和桥位局部地区泥沙冲刷,既考虑了局部流态对整体流场的影响,又反应了整体流场对局部流态的影响.文中以长江黄石大桥河段为例,计算其桥位冲刷,计算结果与模型测量资料基本一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期间,鄞州区拟投入472亿元构建“外挡、中疏、下排”三位一体高标准防洪减灾体系。“外挡”工程主要为海塘防潮与干流防洪。今后5年,该区将依托大嵩围涂工程,新建8.06公里高标准海堤,整治大嵩片原有968公里的防潮海堤,开展奉化江、姚江、鄞江、大嵩江等干流的堤防工程建设,牢固构筑总长122公里的江海塘。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铁路特大桥桥址位于鄱阳湖入长江的交汇处。该区地质情况复杂,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因此地质勘探对桥址方案的比选显得尤为重要。此次有效地利用了综合物探,采用多种方法查明了岩性分区和地质构造格局,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充分显示了综合勘探、综合物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为冲积平原河道,自孟津至河口全长850公里,三門峽水庫建成以前,通过干流陕县站(1919~1960年)的历年平均沙量达16亿吨,河床不断堆积抬高,形成“地上悬河”,两岸几乎全靠大堤約束。其中孟津至高村为游蕩性河段,全长約295公里,堤距达5~14公里,河槽寬度約1~2.5公里,比降2.03~1.72‰,河床寬浅、沙洲众多、水流散乱、河床細沙松散、主流摆动頻繁,河势极不稳定。高村至前左河段全长490公里,堤距縮窄到0.5~6.0公里,河梢寬度約0.27~1.6公里,比降1.48~1.04‰;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泉州晋江大桥位于晋江顺济桥至户坑口河段,桥梁横跨晋江两岸,拟选桥位方案为合成氨厂桥位和前埔桥位,本文通过对两个拟选桥位进行桥区河床演变、水流条件分析和通航要求论证。对拟选晋江大桥两个桥位方案进行必选,推荐合理的桥位方案,为大桥桥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同类桥梁选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立华  王焰  易凯  赖河涛 《水文》2016,36(6):89-96
依据钦州市58a平均降雨量和3条入海河流控制站径流量长序列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Spearman、M-K及R/S法综合分析降雨径流的趋势性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钦州市降雨量总体呈弱增加趋势,增加率为0.742mm/10a,而茅岭江、钦江、大风江流域径流量存在总体减少趋势,减少率分别为0.2×108m~3/10a、1.1×108m~3/10a、0.4×108m~3/10a。运用复Molet小波分析多时间尺度周期性,降雨量序列存在5个时间尺度,22a和15a时间尺度分别为序列第一、三主周期;径流量序列存在3个时间尺度,其中22a和8a时间尺度分别为径流量序列第一、二主周期。  相似文献   

16.
钱塘江河口过江隧道河段极端洪水冲刷深度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塘江河口为强冲积性河口,在洪潮水流共同作用下河床冲淤剧烈,极端洪水条件下河床的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河床演变分析、动床数值模拟和动床物理模型等研究手段,建立了钱塘江河口过江隧道河段洪水冲刷深度的预测模型,分别经钱塘江河口的典型实测地形、水流泥沙及河床冲淤等实测资料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某过江隧道河段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三种研究方法所得的结果定性定量基本合理,且与后来地质详勘的沉积分析成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预测的最大冲刷深度可为过江隧道的合理埋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文》1956,(4)
長江荆江段观測研究工作是長江整个河流研究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長江河段观测工作的重点河段。荆江河段观測研究的目的系为三峽水庫兴建前后对?拥赖恼翁峁┘夹g资料,具体研究的对象有四:(1)防冲护岸問題,(2)航道淺灘整治問題,(3)河道裁弯取直問題,(4)分流道的整治問題。由于工作量很大,所有具体問  相似文献   

18.
航道浅滩演变与边心滩形态调整具有强关联性,叠加河道冲淤不均衡性、上游河段冲刷供沙等综合影响,使得航道浅滩碍航机制更趋复杂。本研究以长江感潮段内落成洲河段为对象,通过1959—2021年洲滩形态、河床冲淤特征、水动力环境与浅滩碍航特性等分析,明确边心滩—浅滩演变联动关系、上游河床冲刷供沙及对浅滩演变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 1981年以来落成洲河段所在的扬中河段由淤积转为1991年以来的持续冲刷,1981—2021年枯水河槽冲刷量为3.97亿m3,占洪水河槽冲刷量的95.9%;(2)三峡工程运行前嘶马弯道崩退—落成洲左缘淤积—三益桥边滩未发育,即嘶马弯道崩退是洲滩联动演变的主要诱因;(3)三峡工程运行后至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前的来沙量减少引起洲滩整体冲刷,落成洲冲刷为三益桥边滩提供了发育空间,逐渐淤涨的三益桥边滩与水沙条件共同使得落成洲冲刷和右汊冲刷发展,即三益桥边滩形态变化逐渐由被动淤涨转为洲滩联动演变的主因;(4) 1981—2010年三益桥边滩淤涨、落成洲洲头与左缘冲刷等决定着三益桥浅滩碍航程度,由于流域来沙量减少引起的河床冲刷使得碍航程度减弱,2011—...  相似文献   

19.
音大鲁赤河中桥,位于大兴安岭嫩林铁路图强站附近,中心里程K637 992,为两孔16米普通钢筋砼梁,实体墩台扩大基础,全桥位于多年冻土上,1972年建成通车。 该地区多年冻土上部季节融化层的冻融作用十分剧烈。建桥七、八年以后,在桥址处出现了较大冰丘,桥墩在冰丘的作用下产生倾斜,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回顾我们在勘测期间,桥址附近并未发现有冰丘的痕迹,可见,有些冰丘出现的时间、地点、大小是难以预测的。为了加速对冻害整治,我们将该桥的冻害调查与分析作一介绍,供大家进一步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据粤赣高速公路设计方案,拟建新丰江大桥将从河源断裂附近通过,桥址选择在断层上盘或上下盘,关系到大桥的安全稳定。经论证,桥位应选择在断层下盘硅化岩上,其理由为:(1)按规范要求,桥址在断裂附近通过时,应在同一盘,最好是下盘。(2)邵武-河源断裂虽然是一条活动性断裂,但断裂面已东移至红层与硅化岩交界处,硅化岩是中生代断裂活动标志,到新生代与砂岩、花岗岩都已成为断裂下盘,已不是断裂活动标志。(3)硅化岩是坚硬而且强度大的岩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