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绳索取心钻杆寿命的测算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按照苏美经验,全套钻杆出厂后,厂方要进行追访。例如一套钻杆,每磨损一付接头(或一根钻杆),都应详细记录下来,直至因磨损而调换的接头和钻杆总数(接头为付,钻杆为米;等离子焊钻杆与接头为一体,则以米数计)超过接头总数的三分之一或每套米数的三分之一,则为到达报废程度,此时算出的总进尺数为全套钻杆寿命。应当指出的是因为每套钻杆长度、孔深、岩石级别、钻孔角度等因素之不同,其寿命不是完全一致的,国外一般8,000~12,000米,有个幅度,也就是使用条件不一致的缘故。当然  相似文献   

2.
在Instron电液伺服机上对钻杆钢进行实验及数据处理的基础上,本文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了钻杆的断裂寿命,特别是最大挠度位置正处于钻杆薄弱部位(裂纹处)时,最易导致失效.本文一方面抽象了两种裂纹模型及相应的应力强度因子,另一方面借用材料力学和断裂力学导出了弯矩计算式及钻杆疲劳断裂的寿命表达式.对45MnMoB钢所制的φ50钻杆的寿命进行了估算,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探矿工程》1978,(6):81-82,66
自从30年代开始在油井钻探采用焊接接头钻杆以来,近40年时间内有了不少改进。例如由闪光焊(FLASH WELD)进而发展有惯性焊(INERTIA WELD)、摩擦焊(FRICTION WELD)和韧性焊(TUFFWELD)——对焊缝进行调质处理。  相似文献   

4.
张文佑  仑言 《探矿工程》1986,(1):63-封3
近十年来钻探技术比过去有了显著进步,高速钻进工艺对钻杆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但以往对钻杆的改进只限于从改善材质,改变钻杆直径及壁厚以及用焊接接头(等离子焊和摩擦焊等焊接方法)一系列技术措施来提高其抗拉强度和屈服点。至今世界各国未见用冷拔塑性加工方法来改善其关键部分(螺纹连接部分)的屈服点及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5.
董向宇 《探矿工程》2007,34(4):30-33
对水平定向钻进(HDD)用钻杆的工作状况及主要失效形式进行了分析,对整体锻造钻杆和摩擦焊焊接钻杆进行了比较,对提高HDD钻杆质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QH-I型多用打捞器湖南有色地质勘查局246队钱书伟,黄进庚我们设计的QH-I型多用打捞器,适用于大口径桩孔打捞事故。其结构加附图所示,筒体上端对称焊2个提引环,可用钻杆,或钢丝绳下打捞器。简体直径大于桩孔直径,长度大于(事故)钻杆最大单根长度。限位...  相似文献   

7.
φ71 mm绳索取心铝合金钻杆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喜超 《探矿工程》2015,42(7):58-61,71
介绍了国内外铝合金钻杆的研制现状,分析了绳索取心铝合金钻杆在地质钻探中的优势。对φ71 mm×5.5 mm绳索取心铝合金钻杆体与钢接头连接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通过对试验钻杆进行静拉力、扭矩试验,得出了铝合金钻杆体与钢接头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8.
铝合金钻杆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强等优点,但其耐磨性较低。实际使用时,将铝合金钻杆杆体与钢接头组装在一起形成钻杆柱,由钢接头来承受拧卸操作。由于铝合金与钢在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屈服强度等方面的差异,经常出现连接不可靠的情况。针对饱147 mm ×13 mm的内加厚铝合金钻杆进行过盈量的理论计算,得出满足传递载荷及材料不产生塑性变形的过盈量范围是0.712~1.009 mm。同时对钻杆杆体及钢接头的组装工艺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的钢制钻杆相比,铝合金钻杆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无磁等优点,因此在深井与超深井钻井作业中具有较大优势。在实际使用中,铝合金钻杆两端需要通过钢接头之间的螺纹来实现拧卸钻杆,而铝合金杆体与钢接头还需要过盈装配以实现紧固连接 。以液氮为冷源,对50 mm的7075铝合金钻杆管体与钢接头进行了“冷组装”过盈装配,铝合金管体与钢接头之间的过盈量分别为0.10、0.15、0.20 mm。对组装后两端带钢接头的铝合金钻杆分别进行了拉伸和扭转试验,评价了铝合金管体与钢接头连接的可靠性,对断裂试样的断口进行了宏观与微观分析,阐述了其断裂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冷组装”方式可以实现铝合金管体与钢接头的过盈装配,其中过盈量为0.15 mm时,带钢接头的铝合金钻杆综合性能较优,可以承受较大的抗拉强度极限和抗扭极限,其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10.
钻杆的疲劳寿命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断裂力学理论,对表面半椭圆、表面线性、深埋椭圆以及深埋圆形等4种裂纹钻杆的临界裂纹尺寸和疲劳寿命进行计算,并通过实例说明严格检验钻杆和减小弯曲应力对提高钻杆使用寿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我队在招远县某金矿区进行钻探施工(绳索取心钻探达90%)。施工中常常遇到硬脆碎地层(简称破碎层)。岩心易堵塞,回次进尺很低;并且钻头寿命短,提钻间隔小,使绳索取心钻探的优越性难以充分发挥。而频繁地提大钻又导致钻杆过度磨损,促使钻杆中途脱扣、断钻等事故的发生,严重地降低了纯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42CrMo+G105高强度钻杆摩擦焊接性能的试验研究,取得了焊合区拉伸性能超过API标准和《摩擦焊接钻杆焊区技术条件》(G105)要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水平定向钻杆(杆体材质R780)的机械性能;本公司开发的高钢级(G105或S135)水平定向钻杆的开发应用,分析其原理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绳索取心钻杆螺纹损坏后的再加工(简称二次加工)问题未能及时跟上,给绳索取心钻进工艺的推广应用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15.
一、绳索取心的特点绳索取心又叫不提钻取心。它的最大特点是取心时不需要提升孔内钻杆,而在钻杆内借助专用打捞工具(打捞器)把装满岩心的内管捞取上来获得岩心。绳索取心钻杆除了和普通钻杆一样,在钻进过程中传递和承受拉、压、扭等应力外,还具有如下特点:1.内外平。保证取心钻具在钻杆内顺利通过。2.壁薄。增大内管和钻杆的间隙,减小取心钻具在钻杆内的升降阻力,并且增大岩心直径,减小钻头壁厚。3.绳索取心钻头壁厚(10.5毫米),所需钻进压力较大,因此,应能承受和传递比普通小口径钻杆  相似文献   

16.
蔡运 《探矿工程》1986,(1):34-35
在小口径金刚石钻进中,因钻杆的断裂而带来孔内事故造成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是时有发生的。φ50内丝钻杆(不加厚型)与φ50外丝钻杆(内加厚型)在施工中断裂的情况是相似的,按其断裂部位划分,可分为三大类:1.钻杆中部折断;2.在螺纹前端碎裂;3.接近螺纹终点部成环状断裂。几年来,我队在钻探施工中(原开动钻机3—5台,现开动钻机9台,均采用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口径为φ76、φ56两级)所发生的钻杆断裂,按其发生的次数来看,第一、二种断裂类型很少发生,而较多出现的则是第三种类型(占90%以上)。因此,减少螺纹终点部位  相似文献   

17.
周海龙  刘宝昌  王骕  李闯 《世界地质》2017,36(3):1008-1014
与传统的钢制钻杆相比,铝合金钻杆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无磁等优点,因此在钻井作业中具有较大优势。钻杆在井下工作环境恶劣,如与井壁发生碰撞,将导致钻杆变形,降低其强度。笔者通过Ansys LS-DYNA以及Workbench进行仿真,研究Φ147 mm铝合金钻杆与孔壁碰撞后的变形状态,以及产生裂纹后对其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Φ147 mm铝合金钻杆在使用过程中,钻杆主体段相对薄弱,在2 m/s的速度下与钻孔壁发生碰撞会产生塑性变形,从而降低铝合金钻杆的性能。钻杆主体段的裂纹长度1 mm时,在载荷作用下,将发生裂纹扩展,导致钻杆断裂。钻杆主体段有裂纹时,在疲劳载荷作用下,有裂纹的钻杆所能承受的载荷是无裂纹钻杆所能承受载荷的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采用低温电镀工艺(室温)产生热压刚石孕镶块钻头,或者说把金刚石孕镶块镶嵌在钻头钢体上,然后在其表面镀覆一层金刚石复合镀层使其与钢体相结合从而使其避免银焊对金刚石的二次热损伤,使这种钻头具有胎体性能可调性好和内外保径强的优点。经探索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用户好评。  相似文献   

19.
张喜超 《探矿工程》2015,42(10):50-54
介绍了国内绳索取心钻杆和摩擦焊技术的现状。通过对3种深孔绳索取心钻杆连接结构和生产过程的对比,分析了薄壁摩擦焊绳索取心钻杆用于深孔钻探的优势。介绍了φ73 mm×5 mm薄壁摩擦焊绳索取心钻杆的结构设计和加工过程,提出了焊接过程的主要技术问题和注意事项。通过拉力扭矩试验得出钻杆主要技术参数,能承受的最大拉力580 kN,最大扭矩5500 N·m,建议使用深度2000~3000 m。  相似文献   

20.
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中,常发生钻杆折断事故。一旦钻杆断口不齐,发生劈裂或磨成喇叭状,下公锥难以攻丝,同时容易将断头部断续撑裂,使事故变得复杂。由于使用的钻杆与孔壁间隙甚小不能下母锥处理,我们研制了这种螺杆打捞器。一、结构与使用方法螺杆打捞器是由螺杆(1)、滑动垫(2)、上锥套(3)、涨筒(4)、下锥套(5)、防转管(6)等组成,如图所示。在绳索取心钻进中,当使用的φ56内外平钻杆发生折断时,用φ42钻杆连接螺杆打捞器下入孔内,通过断头进入φ56钻杆内。螺杆打捞器下部的防转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