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七十年代国内外使用水泥外加剂的发展看,水泥减水剂是国内外研究和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外加剂。在国外,减水剂早在三十年代即开始在混凝土工程中大量使用,据有关资料介绍,采用减水剂的混凝土数量占混凝土总量50%以上的国家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西德、苏联等。近年来美国用减水剂的混凝土达1亿吨左右,占美国混凝土年产量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建材信息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 工程材料所日前研制成功“高性能混凝土芳烃基外加剂”,并于上月通过科委鉴定,该减水剂在国内尚属首次研制成功。 “高性能混凝土芳烃基外加剂”是一种特别适用于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减水剂。用普通砂石、水泥和粉煤灰等材料掺入水泥用量2%的AN3000水剂生  相似文献   

3.
外加剂与水泥掺量对有机质水泥红黏土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不同外加剂的水泥加固条件下,通过三轴试验、压缩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讨水泥掺量与水泥土黏聚力、内摩擦角、压缩系数及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在有无外加剂的条件下,水泥土黏聚力、内摩擦角、无侧限抗压强度都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增加的幅度却逐渐变小,它们的变化趋势总体上是一致的,并且外加剂类型对它们的作用效果都表现为:高效减水剂复合早强剂早强减水剂无外加剂。但其压缩系数却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近似于直线不断减小,在相同水泥掺量时,无外加剂的水泥土的压缩系数最高,早强减水剂的水泥土的压缩系数又分别大于复合早强剂、高效减水剂水泥土的压缩系数。高效减水剂对提高水泥土力学强度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沉积学研究的新领域——风暴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十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沉积学界的注意力开始转向研究开阔陆架上风暴作用成因的沉积物.在国外,这项研究已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果,开始形成的风暴流理论,被认为与五十年代出现的浊流理论一样,在沉积学甚至地质学上都是一个里程碑性的事件.  相似文献   

5.
七十年代初期,国外开始应用金刚石工具于建筑工程及市政建设等方面。近几年来,已在很多西方国家普遍推广应用。目前,我国建筑、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构件的钻孔问题至今绝大部分地区仍采取原始的手工敲凿方法,  相似文献   

6.
德、法、日、英等国都是矿物原料主要靠进口的国家,这些国家的矿物资源政策与美国等矿物资源丰富的国家是不同的,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政策各异.日本在战后主要致力于重建本国的工业,在五十年代中期,主要有色金属尚能自给自足:至六十年代,本地资源已渐趋枯竭;七十年代铜、铅、锌自给率只及34~40%.其他国家的自给率还要低些.这些国家有很高的冶炼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在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或混凝土施工中遭遇低温环境而不能顺利凝固的问题。对普遍使用的硅酸盐水泥进行了基础性能测试试验,使用早强剂与高效减水剂对水泥进行调整性能,寻找出最佳的调整方案,对比调整前后水泥浆及水泥石强度等各项数据。结果表明10%早强剂、2‰JSS高效减水剂的调整方案较好地改善了水泥浆的流动性、凝结时间、水化热放热速率、结石率及水泥石的早期强度等问题。研究成果对低温条件下的混凝土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水泥减水剂是一种能减少水泥拌和用水又能保持水泥流动性能的外掺剂,一般也称作水泥分散剂或扩散剂.它对水泥颗粒有明显的分散作用,可把水泥凝聚体中所包含的水释放出来,使水泥得到充分水化.实践表明,水泥减水剂可使水泥单位用水量减少10~20%,和易性大为增加,泌水性相应减少,节约水泥10%,强度提高5~10%,且抗渗性也相应提高.1977年以来地质系统在四川省地质局所属地质队应用减水剂进行护孔堵漏生产性试用,效果良好.近十年来,减水剂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主要产品有三种:NNO型,成分是亚甲基二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热能的存在早为人们所知道,利用地热能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年以上。但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我国地热能的利用仅局限于洗浴、治疗等方面。七十年代开始,地热能才作为一种新能源开始在我国研究利用。国际上,地热能已作为新能源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电子计算机在编图(地形、地理、地质)工作中的应用问题,国外从五十年代初已开始研究,经过三十年来的不断探索、试验和改进,目前已正式投产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一、概况小直径(<50毫米)硬质合金钎头是采掘工作必不可少的钻眼工具,应用非常广泛,而且消耗量很大。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使用硬质合金钎头以来,一直沿用仿苏一字形钎头,不但品种单一,而且使用寿命很短,在坚硬岩石中只有20—30米,远不能满足凿岩生产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所谓应用核技术找水是指利用天然放射性探测技术来寻找地下水。其基本原理是依据在构造裂隙附近放射性显著增强。早在1905年初德国人开始利用天然放射性探测技术寻找铀矿床之后不久就有人发现断层切割地段的天然放射性显著增强。但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日本人落合敏郎等人才成功的解决了用天然放射性探测技术找寻地下水的问题。七十年代以来我国也开始应用这项新技术。近十几年来已积累了用核技术找水的一系列经验,但至今对应用核技术找水的机理探讨不算深透。本文结合已有资料做了初步探讨。在我国目前常用的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以来,采掘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无轨设备在国外矿山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如瑞典、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井下使用的无轨设备已达到60—80%,而且日益增加。无轨采矿较有轨采矿效率提高1—5倍,每吨矿石成本降低25.7%,劳动力节约83—88%,设备减少一半,投资减少42%,建矿周期缩短一半。无轨设备的优点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甘翠华 《探矿工程》1982,(4):封3-封3
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为了保证封孔质量,试用了水泥掺用CRS减水剂封孔和护壁堵漏,共12个钻孔,其中护壁堵漏一个孔。通过生产实践 证实水泥掺用减水剂封孔效果好,可保封孔质量。这个队使用的水泥都是湖北黄石华新水泥厂的425号普通矿渣硅酸盐水泥。CRS减水剂为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局供销处出售的产品。水泥浆配方为:水泥100%,减水剂水剂1.5%,粉剂0.5%,水灰比0.33~0.35。刚开始使用的CRS减水剂是“水剂”,但是这种水剂在现场使用极为不便,主要是水剂难以称量,造成配方  相似文献   

15.
自从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第二次能源危机以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致力于向国内发展燃料资源和新能源,地热能源就是其中重点。美国地热能源协会把地热称作“八十年代能源。”七十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地热物探有飞跃发展,例如美国1976—1979年地热物探投资增长八倍。发展了一套有效的地热物探方法。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前大力提倡开发地热。我国政府已把地热能源作为发展新能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质部在八十年代把能源地质(包括地热)作为重点任务。随着  相似文献   

16.
一、工程勘察行业岩土工程体制的现状 我国的工程勘察体制是在五十年代学习苏联的基础上建立的,一般包括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物探三、四个独立专业,这是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且各系统、各省市条块分割非常明显。八十年代初改为收费制,开始进入市场,并引进推行岩土工程体制。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条块分割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变,特别是城市勘察这一块已成为门户开放、激烈竞争的场所。与此同时,岩土工程体制有了相应的推广和发展。岩土工程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它与过去工程勘察相  相似文献   

17.
我队于1979年11月开始在止水和护壁堵漏中应用,“D型超早强度性水泥”,1980年二季度开始应用R型水泥。经过32次不同孔深、不同水灰比、不同减水剂加量的生产试验证明,效果良好。其中有30次达到了预期目的,成功率合93.7%。实践表明,该水泥是钻探工作中较理想的护壁堵漏和止水的专用材料。现将我队使用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地质钻探施工中,在封孔、护壁、堵漏、止水和固孔各方面均要使用水泥做材料。所用的水泥有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和硫铝酸盐地勘水泥等。要使水泥浆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设法提高其流动度,并降低水灰比。这样既有利于泵送灌注,又能缩短候凝时间,达到早期强度,缩短施工周期。在水泥浆中加入高效减水剂,就能达到上述要求。常用的高效减水剂有CRS,FDN,NNO,NF……等品种。由于它们的成分性质不同,掺用量也不相同,所以在使用前应先做小样试验,确定合适配方,然后在现场使用。高效减水剂的掺用量和水泥浆的流动度成正比例变化,而和水灰  相似文献   

19.
王义为 《物探与化探》1984,8(6):372-378
电法是寻找金属矿产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五十年代就开始应用的“自电”(以及电阻率法),还是六十年代以后广泛开展的“激电”,以及七十年代开始推广的电磁法,在新、老矿区,在地质工作的不同阶段,曾取得了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七十年代以来,Rb-Sr的分析技术及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Sm-Nd,Lu-Hf及其它稀土体系相继转入实用或开始探索,与其它同位紊体系相结合,已在同位素地质学以及整个地球科学中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进入八十年代之后,这一趋势更为日益增多的观测事实和理论模式为人们所公认。这种发展动向不仅表现在与年代测定,成岩成矿过程有关的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