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钉管钻进是砂矿钻探施工的方法之一.它用卷扬机提升吊锤至一定高度获得势能,让其自由下落打击套管,使套管钉入地层而获得套管进尺.根据使用的取样工具和方式的不同,钉管钻进又分三种形式:(1)套管钉入地层后,以板式或球式抽筒(泵筒)吸取砂样来实现进尺;(2)将套管钉入地层底板一定深度,最终拔出套管后,再分段取样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测井资料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套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提出交会图法、井筒立体网格图法、井壁展开成像图法、井筒横截面图法、井筒三维立体图法5种套管变形定性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变径率的套管变形定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我队57年的工作区(嫩江流域),一般都属第四纪地层,绝大部分为砂砾卵石等地层。采取边提砂边下套管的钻进方法,但经常遇到大孤石或较大的卵石,套管就下不去了,就是用合金钻头(小于套管内径的)将岩石打穿后,套管仍被其环状阶梯托住,无法进尺。采用了孔内爆破方法后,才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钻探工作中采用的破碎岩石的方法,主要是机械方法.金刚石钻进、硬质合金钻进和冲击回转钻进,都是采用机械方法破碎岩石.岩石的主要机械物理性质,如压入硬度、弹塑性、研磨性等,对机械破碎方式有直接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又有其共性,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就企图把岩石的物理性质与其可钻性联系起来考虑. 以机械方式破碎中硬以上岩石,发现有这样一个基本规律,即凡是硬质合金难以钻进的岩石,用金刚石或冲击回转同样难以钻进,只是绝对单位进尺率不同而已.这说明用机械方式破碎时,岩石的抗破碎阻力是有某些共性的.当然,也有其差异的一面,例如,岩石的单位进尺率即与所  相似文献   

5.
在井壁坍塌严重的超径井段下入套管时,由于套管外围间隙大,套管在这些部位失去了井壁的稳固支承,常常在这些孔段折断和错位.而且,一旦出现此种情况,常常找不到下部套管头,处理起来非常困难,以至造成套管事故.严重时将导致套管和进尺的大量报废.下面介绍几种严重超径井段中使用套管固井的一些特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胜超 《探矿工程》1990,(6):32-32,26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取样方法,都有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多次换径,钻头取样器来回更换,速度缓慢;取样器有效长度短,仅0.5m,缩径孔无法进入取样段;进尺难以掌握,往往满足进尺,样品长度还不够,增加进尺,又容易出现超管钻进,使土层压缩;  相似文献   

7.
以往评定金刚石钻头使用好坏的依据是钻速、钻头进尺和单位进尺金刚石消耗量(克拉/米)三个指标,今后应明确将金刚石钻头每米成本列入合理选择钻头的主要指标。推广金刚石钻头钻进以来,由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钻速、台月效率、台年进尺不断增长,钻头进尺(天然孕镶钻头和人造孕镶钻头)逐年提高,初步摸索出了孕镶钻头的钻进规律,即在岩层(7、8、9级岩石)条件基本相同情况下,天然孕镶钻头比人造孕镶钻头单位小时进尺略高一些,而钻头进尺和钻头价格则高很多。  相似文献   

8.
宁夏灵武幅、磁窑堡幅综合地质调查LS01孔设计深度800 m,钻探过程中钻遇200余米第四系未胶结松散地层,主要有砾石(漂砾)—粗砂—中砂—细砂互层,钻孔护壁难度大,容易发生掉块、塌孔事故,取心困难;进入第三系钻遇清水营组紫红色泥岩,地层造浆且易打滑;进入白垩系宜君组,钻遇365.91 m的破碎砾岩,地层松散破碎,钻进过程易卡钻,回转阻力大,回次进尺少,进尺慢。根据类似钻孔施工资料及地层情况最终采用成膜护壁冲洗液,钻进过程中穿过多层复杂地层,成膜护壁冲洗液在破碎砾岩孔段起到了很好的护壁效果,没有出现掉块、塌孔事故;岩心采取率满足地质设计要求,全孔平均采取率达到95.89%;节约了套管下入深度,终孔深度800 m,终孔口径124.00 mm。  相似文献   

9.
我队于1955年10月间,接受为某厂勘探铸型砂——石英砂的任务。由于对松散的石英砂缺乏勘探经验,在钻探工作上,开始时走了一段弯路。准备用3ИB-150型钻机和国产50公尺手搖钻钻进,在钻探开工前,由于考虑到降低成本,节约资金,决定暂时不使用钻机,只用套管、岩心管和改制的泵球钻头等,用人力拉绳冲击钻进。这种方法在地下水面以上进尺效率很高,一、二分钟就可进尺一公尺;但在水  相似文献   

10.
《岩土力学》2017,(8):2385-2394
目前关于贝诺特桩套管沉拔机制的研究,主要针对套管贯入过程,而对高频振动上拔套管机制的研究还不全面。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耦合大变形有限元ALE方法,建立套管高频振动上拔的有限元-无限元耦合模型,对套管高频振动上拔机制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套管高频振动上拔过程可分为缓慢和快速上拔两阶段。在套管振动上拔过程中,土体位移、应力、孔隙比和超孔隙水压力均在管端附近突变,靠管心愈近变化愈明显。分析土体参数(土体弹性模量和管-土间摩擦系数)和振动锤参数(激振频率和激振力)对振动上拔套管的影响。土体较软、管土摩擦作用较强时,土体位移和应力变化越显著。振动锤参数仅影响套管上拔速度与土体质点速度,对土体位移和应力影响甚微;振动频率接近地基固有振动频率时,上拔阻力最小,振动振率越大,振动影响范围越小。  相似文献   

11.
钻孔的冲洗应保证能将全部被钻碎的岩石颗粒从孔底带到地面上来。冲洗液速度不足时,大的颗粒就聚积在孔底,要将其破碎还要消耗额外的功,因此,钻进的进尺率减低,而钻头的磨损增加。所以说,钻孔的冲洗对钻进的进尺率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ZDY4000LR型松软煤层套管钻机在淮南潘一煤矿圆满完成试验任务,共施工钻孔249个,总进尺35 159 m,其中最大孔深262 m,平均效率150 m/班次,最高效率290 m/班次,成孔率达80%,整机效率较同矿区其他钻机总体高出近20%。该钻机安全可靠的结构设计、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高效低劳动强度的作业流程,得到淮南潘一煤矿的认可。该试验工作面煤层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岩心采取率与回次进尺的关系,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钻探实验室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时分成两组:第一组研究钻进时回次进尺一机械速度及规程的某些参数对岩心的影响。第二组研究岩心在岩心管中破碎的程度和性质。试验岩样是用“400”号水泥制成  相似文献   

14.
我队一号机曾承担某矿区主竖井工程的勘察任务。该工程时间紧,质量要求高,偏斜率为1.5%。我们使用地矿部勘探技术研究所研制的YZ-89型液动锤,比较好地解决了在硬、脆、碎地层中施工取心难、时效低、回次进尺少的难题。共计进尺479.24m,占全孔深度765.48m的62.62%。  相似文献   

15.
在深厚覆盖层、堆积体、破碎带的锚索成孔是地灾防治、边坡治理施工中难点。钻进成孔中卡钻、套管断裂等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套管跟进深度无法达到设计基岩面,降低施工效率、增加施工成本。就潜孔锤偏心跟管钻进的成孔工艺作了系统总结,分析了偏心跟管钻进中碎岩能量,动力传递,冲洗介质的循环;偏心跟管钻具的工作过程,得出降低单位跟管进尺的冲击次数,会大大提高整个套管寿命期的跟管深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钻探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分析应注意的问题地矿部勘探技术研究所孙建华钻探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要求对机械钻速、回次进尺长度、岩矿心采取率、台月进尺以及直接成本等钻探技术经济指标进行统计对比。本文针对钻探技术经济指标数量分析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看...  相似文献   

17.
我局探矿机械厂制造的第五批人造金刚石钻头(25号、27号、32号和33号),于一九七六年底先在第一地质大队三号机东方红油压转盘大小口径两用钻机试验。这台钻机也是探矿厂新研制出来的,钻机要试用高转数(超1000转/分),在8~10级花岗间长岩中,24号钻头进尺47.68米,26号钻头进尺62.60米,28号钻头进尺56.02米,29号钻头进尺44.83米,共进尺211.05米,平均钻头进尺52.76米。这四个钻头都在高转数产生高  相似文献   

18.
SZ—130砂矿钻机是我局在龙江—1型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砂矿钻机。它除解决了龙江—1型砂钻多年来存在的人力“推磨”和人力起拔套管的繁重体力劳动外,并把龙江—1型砂钻单一的冲击钻进取样工艺,发展成为既能进行冲击钻进取样,又能进行慢回转套管超前护孔钻进与钢绳冲击破碎、取样的复合钻进工艺,提高了钻机的钻进能力。SZ—130砂矿钻机于1983年秋试制成功,并在厂内进行了性能试验,钻进二个孔,进尺25.5米,其中最深孔16.5米。试验过程中各部件运转正常,达到了设计要求。为进一步考核该机性能,于1984年  相似文献   

19.
张岚 《探矿工程》1993,(3):37-39
通过套管渗漏水井找漏、修复的典型实例,介绍了查找水井套管渗漏的方法以及防止套管渗漏的措施,简要分析了套管渗漏的原因,比较了几种常用的修复套管渗漏水井的方法。并说明利用吊车在套管渗漏部位安装一段两端带有膨胀橡胶止水器的衬管,是既简便又可靠的修复水井套管渗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工程施工钻孔中,经常遇到不稳定地层。目前,国内外针对不稳定地层的钻孔方法很多,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需要大型设备施工。潜孔锤冲击静压跟客钻进工艺是利用潜孔锤在套管上部的冲击和钻机自身对套管的静压,将护壁套管下入孔内的一种钻进方法。套管下入的主要动力是潜孔锤的冲击力,钻机的静压力起辅助作用。该方法可利用小型轻便钻机钻进不稳定地层,钻孔效率高,成孔质量好,设备搬迁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