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多年来,我部砂钻地质描述一直是根据抽筒抽出的砂样进行的,其弊病,一是砂样层次混淆,层厚不准,不能直接观察到原始层位;二是因抽筒样冲击时破坏了地层结构,造成金粒下沉和“旁挤”。至使含金层厚度增大,品位降低。为此砂钻半合管取样钻具于1985~1986年,先后在黑龙江省数处进行野外试验,初步取得了较好效果,深受地质和施工人员欢迎。现将试验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为提高砂矿勘查的施工效果,将取样内管立在套管钻头的内台肩上,冲击钻进1个回次后,将内管提升至地面采集样品。套管及内管分别采用φ152和127mm的地质钢管。钻头用35CrM钢锻造,内径大于110mm。吊锤重量300kg。一般孔内故障用抽筒、吊锤和劈刀即可排除。采集的样品基本保持原生结构。只要严格按照规程施工,钻孔的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地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工程施工钻孔中,经常遇到不稳定地层。目前,国内外针对不稳定地层的钻孔方法很多,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需要大型设备施工。潜孔锤冲击静压跟客钻进工艺是利用潜孔锤在套管上部的冲击和钻机自身对套管的静压,将护壁套管下入孔内的一种钻进方法。套管下入的主要动力是潜孔锤的冲击力,钻机的静压力起辅助作用。该方法可利用小型轻便钻机钻进不稳定地层,钻孔效率高,成孔质量好,设备搬迁方便。 相似文献
7.
8.
突破坚硬致密“打滑”的石英细砂岩是福建省煤田绳索取心金刚石钻进的技术难题。本文介绍了S75C钻具在两个煤田进行绳索取心冲击回转钻进取得的显著效果。笔者利用计算机对钻压、转速在不同岩性地层中与钻速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和双元素力差分析,探讨了钻压、转速对钻进速度的影响,就泵量、泵压对钻进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的钻进参数选择范围;对钻头造型提出了基本意见,本文还介绍了S75C绳冲钻具改进成与S75内管总成通用,实现不提钻进行绳冲与绳取回转钻进灵活互换的方法,钻具改进后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螺旋钻杆局部预测和评价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时易发生吸钻、卡钻等钻孔动力现象。为研究具有冲击倾向性煤层注水对吸钻、卡钻的影响规律,通过建立钻杆力学模型分析吸钻、卡钻动力现象产生机理,探明煤体应力和钻屑量是影响吸钻、卡钻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推导了注水煤体的钻杆推力、钻杆扭矩等钻削力学参数计算公式,分析煤层注水后煤体应力重分布规律与钻屑量变化规律,并利用钻孔多参量测试系统,在井下对不同含水率煤体进行钻孔试验,从而研究钻杆推力、钻杆扭矩及钻屑量随煤体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现场观测到的吸钻、卡钻动力现象,深入研究冲击倾向性煤层注水对煤体力学性质及吸钻、卡钻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吸钻时,钻杆推力值明显降低,卡钻时,钻杆扭矩值急剧升高;钻杆推力、钻杆扭矩均值增大幅度和钻屑量均值减小幅度随煤体含水率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吸钻、卡钻点随煤体含水率的增大逐渐向煤壁深部转移;井下钻杆推力、钻杆扭矩及钻屑量的数据变化特征与煤体应力分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冲击地压预测和井下钻孔安全作业提供一定理论借鉴和工程指导。 相似文献
10.
跟管钻头钻进工艺在水电勘探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近几年水电工程勘探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讨论了植物胶冲洗液的改性及应用;然后重点讨论了跟管钻头钻进工艺在大型滑坡体勘探、坝轴线穿江斜孔勘探及处理孔内埋钻事故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此工艺的实际应用效果大大高于传统跟管工艺,不仅提高了钻探总体水平,还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在干旱缺水矿区或漏失地层中钻孔时,可选择水泵增压装置泡沫钻进工艺用于金钢石钻进绳索取心.尤其是当技术套管未下人之前的较浅孔段出现大量漏水情况时,可用该工艺配合原工艺钻过该孔段,下好技术套管隔离后,再换用原工艺继续钻至终孔.采用此法可使钻进的用水量大大减少,降低费用,该法在西部灰岩含煤地层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地质矿产局四六八队,使用液动射流式冲击回转钻具(简称射流式冲击器)在1980年恩口矿区ZK6103孔试验基础上,于1982年及83年又在恩口、枫溪江两矿区使用,共进尺11411.96米,其中有四个钻孔自孔口开始用该钻具钻进孔深达835.56米、743.31米、662.43米、660.34米,创我国液动冲击回转钻进最大孔深记录。单机年进尺为2811.73米,台月效率795米。恩口、枫溪江是两个老矿区,钻进工作量分别在万米以上,但孔斜严重,均未达到要求。自推广使用射流式冲击回转钻进方法后,在减少孔弯,提 相似文献
17.
在大卵石层中进行高压旋喷桩施工时成孔困难,采用潜孔锤跟管钻进技术进行高喷引孔施工,实践证明技术可靠、经济效益较好。重点介绍了潜孔锤跟管钻进技术的原理、操作工艺以及操作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岩土力学》2018,(12)
随钻跟管桩(DPC桩)是一种新型工程桩,其设计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已得到应用。但是研究现状表明,关于DPC侧摩阻力方面仍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专门研究:多个界面导致的结构层破坏模式不清楚、注浆加固机制有待明确和侧阻力参数的精确性有待加强。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DPC桩-土接触面作用机制和破坏模式的大型直剪试验研究。选用粉质黏性土与中密砂土作为代表桩周土,共完成了14组DPC桩-土接触面大型剪切试验,包括8组未注浆及6组注浆试验。基于试验结果,明确了破坏面位于注浆体-土体层的破坏模式;采用线性Mohr-Coulomb强度理论获得了注浆前后接触面剪切强度参数;将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揭示了注浆加固机制。试验成果加深了实践中DPC桩设计与施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