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郭宏伟  关阔  高兴文  赵艳利 《吉林地质》2019,38(3):99-100,113
长期以来,绳钻工艺因与煤系地层不太适应,国内的一些煤田勘探,仍以提钻取心钻探工艺为主,由于提钻取心的岩心采取率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田钻探的施工质量。在国内金属矿区已普遍采用成功应用的绳索取心钻进工艺,能否应用到煤田勘探中,我们于2012年在黑山煤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经过施工7个钻孔的实践,取得了煤田绳钻施工中,在冲洗液配制的重要环节,如何选好、用好泥浆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2.
岩心钻探目的是为了获得地质资料——岩矿心,提钻取心是惯用方法,随着金刚石岩心钻探事业的迅速发展,升降钻具成为最花费时间的一项辅助工序。根据钻孔深度和钻进方法的不同,岩心钻探过程中,一般纯钻时间和升降钻具时间各占30~40%左右,尤其是钻孔越深,升降钻具所花费的时间越多;同时,它又是机械化程度差,劳动强度大的辅助工序,所以,减少辅助工序时间,增加纯钻时间,提高钻进效率,最有效的途径是减少升降钻具时间。为此采用了不提钻取心钻进法,它又分为绳索取心和反循环连续取心。所谓绳索取心钻进,就是在钻进过程中,当岩  相似文献   

3.
山东主要含煤地层是石炭二叠系,煤系分布广泛。以济宁煤田地层为例,煤田勘探地层岩石可钻性多属6级以内。而且岩石软硬变差不大,构造比较简单,地层倾角一般10~15°,局部石灰岩层位中夹有礈石,但厚度一般在0.2~0.6米。总的来看,对钻探施工比较有利。但因为煤层层次多、埋藏深,钻孔多数在800~1000米,施工难度大,尤其是冲积层松散地段孔壁不稳定,下部地层太原群的石灰岩多数漏水,形成下部漏水,上部坍塌、缩径,往往发生埋钻和出现岔孔事故。因此煤田钻探钻进工艺的关键是煤层钻进,冲积层钻进和深孔安全钻进。  相似文献   

4.
绳索取心钻进和冲击回转钻进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两项先进钻探技术。它们正在钻探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它们又各自存在着一些问题:绳索取心钻进的钻头较厚,单位面积唇面的压力较小,在坚硬地层中钻进,钻速较低;冲击回转钻进每钻进一个回次都需提钻取心,而钻进速度又快,就越发显得辅助时间长。   相似文献   

5.
孙一国 《探矿工程》2008,35(9):6-10
对于煤田钻探中遇到的第四系巨厚卵砾石层松散、坍塌、掉块、漏失,煤系地层构造复杂、裂隙发育、漏失严重,部分层段岩石致密坚硬、复杂难钻、效率低下等复杂地层问题,需要应用综合钻探技术进行施工。通过对不同地层采用不同钻进、护壁堵漏方法及施工技术措施的阐述,提出了几种可以提高钻效、降低成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煤田地质金刚石钻探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煤系地层多为中硬以下地层,不宜全部使用普通金刚石钻头,加之大颗粒天然金刚石资源比较缺乏;用聚晶方法合成大颗粒人造金刚石又有一定困难,性能得不到保证。因此限制了金刚石钻头在煤田钻探中的应用。如何扩大金刚石钻头在煤田钻探中的应用范围,提高钻进速度,降低钻探成本,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主要分析了绳索取心钻进工艺在煤田沉积岩地层钻探中的应用方法与存在问题。煤田沉积岩绳索取心钻进大幅度提高了效率和质量,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成本,加快了勘探进度,但是煤系地层的自有特性还有很多制约绳索取心钻进地方,通过不断地在技术上进行研究与探索,必将使绳索取心钻进在煤田钻探的应用中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应用意义随着矿山井下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及坑道钻探技术装备的发展,在坑道内施工的钻孔越来越多.由于坑道钻孔比地表钻孔更能任意地选择倾角,从而可减少钻探工作量,并获得较多而准确的地质资料.与地表钻进一样,坑道钻进同样存在着缩短辅助时间,提高钻探生产效率的问题. 当前,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实现不提钻取心.而目前国内能够运用的不提钻取心技术,只有正在推广的地表钻绳索取心钻进技术,以及刚研究试验成功的坑道内单层钻杆水力反循环取心技术,方法种类不够齐全.加上矿山  相似文献   

9.
在煤田钻探中,常常遇到以粉砂岩、砂质泥岩以及泥岩为主的大段煤系地层。这类地层水敏性较强,遇水膨胀,剥蚀,往往在钻进过程中,地层自然造浆,冲洗液粘度升高很快,比重增大,岩粉沉淀不好,固相含量难以控制,泥浆流变性能差,从而严重影响了钻进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如何控制大段煤系地层的自然造浆,降低泥浆中的  相似文献   

10.
沈北煤田地层松散,含有大段泥岩。泥岩易吸水膨胀引起坍塌,尤其是在采空区采用常规施工方法,钻进十分困难。针对沈北煤田地层地质情况并结合已施工钻井工程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从钻探设备,钻进工艺,技术参数,钻井液配方与维护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有效的最优化施工方法,在现有条件下能很好地解决钻进中的地层缩径、掉块、漏水和卡钻等问题,保证了钻井工程顺利进行。该方法值得今后在该地区施工过程中加以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煤田地质勘探在施工过程中,上部全为第四系、第三系地层,往下是白垩系、株罗系的地层,水敏性地层较多。开钻就是表土、流砂、砾岩,由于胶结不好,以往钻进上述地层,就得下套管护壁,有时即使下几种不同规格的套管仍解决不了问题。套管下多了,钻进时易脱节,而且起拔困难。有的地区钻孔施工,上部流砂七、八十米,在白垩系、株罗系的地层钻进,岩石为泥质胶结,钻进遇水膨胀,造成钻孔缩径,塌坍掉块,以往由于泥浆使用不当,钻进过程中经常发生粘附卡钻事故。钻孔护壁问题长期未得解决。一九七九年,我们根据吉林冶金地质学校钻探教研组室内“无  相似文献   

12.
牙轮钻进中钻铤直径的选配及孔壁特征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水文局二队李改成1钻铤直径的选配牙轮钻进在水文水井钻探中得到日益广泛地应用。但钻进时如果钻挺的外径和钻头的直径不相匹配,则在下入相同外径井管的情况下,须比取心钻进钻出更大直径的钻孔。在内蒙准格尔煤田唐...  相似文献   

13.
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技术在某些复杂地层尤其在煤系地层应用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钻杆内壁结垢和孔壁坍塌等技术难题.为此我们选择了浙西煤田政棠矿区作为试验点,对煤田使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  相似文献   

14.
建材地质勘探技术,随着钻探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矿床地质特点,由比较单一的钻进方式逐步发展成多种钻进方式,以配合不同矿区地层岩性,对岩矿心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钻头类型来完成矿区地质勘探任务。当前,我系统在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如绳索取心、冲击回转、空气洗井、水力连续取心以及新型切削材料、特殊矿种取心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特色。人们一般认为绳索取心技术用于深孔效果较好,而用于浅孔则意义不大。然而,我们却利用钻具级配间隙小、提钻少或不提钻、对井壁破坏少的特点,以快速一钻终孔来钻探那些易于坍塌掉块、  相似文献   

15.
丁明 《探矿工程》1987,(4):16-17
绳索取心钻进是一种不提钻取心的钻进方法。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具有钻探效率高,地质效果好,经济效果显著,劳动强度低等特点,已成为我国大量推广的钻探新技术之一。钻头寿命越长,钻孔越深,配套技术越完善,就越能显示出其优越性。正常钻进工作是:钻进,取心加钻杆。这是一个循环过程,后者是正常钻进时最主要的辅助工作。  相似文献   

16.
煤田绳索取心纯钻率的分析与探讨王英(福建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福州350005)近几年来,我公司采用绳钻工艺钻进复杂地层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钻探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大幅度提高,跃居全国先进行列。然而,年平均纯钻率一直偏低(表1)。提高纯钻率恰是提高钻效的关键。本...  相似文献   

17.
我队在湘南煤田钻探时,常遇到以粉砂岩、砂质泥岩以及泥岩为主的大段煤系地层,这类地层水敏性强,遇水容易膨胀,孔壁不稳定;钻进中岩屑自然造浆严重,使冲洗液粘度升高,比重增大,流变性能变差。为解决这个问题,提高钻探速度,我们采用了无粘土冲洗液。华塘勘探区应用这种冲洗液打了19个孔,累计进尺8550.98m,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突破坚硬致密“打滑”的石英细砂岩是福建省煤田绳索取心金刚石钻进的技术难题。本文介绍了S75C钻具在两个煤田进行绳索取心冲击回转钻进取得的显著效果。笔者利用计算机对钻压、转速在不同岩性地层中与钻速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和双元素力差分析,探讨了钻压、转速对钻进速度的影响,就泵量、泵压对钻进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的钻进参数选择范围;对钻头造型提出了基本意见,本文还介绍了S75C绳冲钻具改进成与S75内管总成通用,实现不提钻进行绳冲与绳取回转钻进灵活互换的方法,钻具改进后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无岩心钻进与取心钻进方法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提高纯钻时间利用率,从而大幅度提高台效;提钻次数少,有利于孔壁稳定;有利于快速通过复杂地层;能缩短施工周期,降低钻探费用;能减轻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等。国外,对无岩心钻进十分重视,应用比较广泛,其中又以无岩心钻进配合气举反循环收集岩屑的方法已成为一种很重要的钻进方法。在我国,无岩心钻进还未得到广泛采用。但在某些老矿区地质情况已基本掌握的情况下,在那些根本不含勘探矿种的地层进行无岩心钻进完全是可行的。因此,应该重视无岩心钻进技术的研究。几年来,我们对φ66口径  相似文献   

20.
我队于1982年在康平县三台子煤田水库边冰上成功地打了七个钻孔。五台钻机用53天时间钻进3066.99米,较好地完成了钻探任务(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