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花岗岩系列和类型编图,华南地区浅源南岭系列(系列I)花岗岩多产于中部和西部,深源长江系列(系列Ⅱ)花岗岩主要分布在东部。诸广山型(I1型)、大容山型(I2型)和关帝庙型(I3型)花岗岩的重点分布区,分别在中心腹地、西部和西北部湖南境内;宁芜型(Ⅱ1型)、德兴型(Ⅱ2型)和闽浙沿海型(Ⅱ3型)花岗岩的重点分布区,分别在长江中下游、中西与中东部深断裂带、东南沿海地区。花岗岩系列、类型的趋势面分析和莫霍面深度变化与上述花岗岩系列、类型分布特点对应得非常好,它们的等值线变化趋势几乎重合,相互间吻合一致,可以认为花岗岩的形成与地幔莫霍面的隆起与坳陷密切相关,地幔隆起区产出深源系列Ⅱ花岗岩,其中Ⅱ1、Ⅱ3型花岗岩尤为典型;地幔坳陷区发育浅源系列I花岗岩,以I2、I3型花岗岩很显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化两型”建设大局,扎实推进“一方地(土地)、一块宝(矿产)、一张图(测绘)”各项管理,认真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Morishita播散指数Iδ的原理和方法及在滑坡时空分布中的应用,以陕南、陇南地区为例,计算了该区大于10^5m^3不稳定滑坡Iδ(l)和Iδ(t)值,表明该区滑坡的空间形态呈非随机的丛集分布,曲线的“峰”和“谷”为滑坡的多发年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陆相烃源岩在深埋过程中凝析油形成与演化特征,利用高温高压生烃模拟仪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曙13 井、马南603 井和东部凹陷桃10 井烃源岩样品进行了半封闭体系生烃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I 型有机质(曙13 井烃源岩样品) 总凝析油产率峰值为2.32 mg/g TOC,出现在镜质体反射率(VR) 1.76 %Ro,并以低分子量烃类物质为主要成分,可能表明I 型有机质凝析油主要通过液态烃二次裂解形成。II 型有机质(马南603 井烃源岩样品) 总凝析油产率峰值为2.28 mg/g TOC,该峰值出现在VR 为2.42 %Ro,明显晚于I 型有机质凝析油产率峰值,其成分以相对高分子量的烃类物质为主,其次为低分子量烃类物质。III 型有机质(桃10 井烃源岩样品) 凝析油总产率最低,产率峰值仅为0.92 mg/g TOC,可能表明III型有机质生成凝析油潜力较差。  相似文献   

5.
九瑞地区中生代埃达克岩及其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小洪 《矿床地质》2006,25(Z2):181-184
通过对该地区中生代不同时期形成的花岗岩的研究,认为该区主成矿期前(160~200 Ma)形成C型埃达克岩,这时的地壳是增厚的地壳(>40 km),随后在该地区的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的伸展减薄作用过程中,形成I型花岗岩(130~160 Ma)及其有关矿床,达到该地区铜金成矿高峰期,随着地壳减薄作用进一步加强,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减弱。不但强调I型花岗岩的成矿专属性,而且也强调成矿时间,强调大地构造环境转换期成矿。  相似文献   

6.
花岗岩类的分类理论决定其填图方法,现行的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是依据花岗岩类的I型、S型分类理论和同源岩浆演化理论而建立的,由于同源岩浆演化理论的不完善性、地质作用过程的多样性,导致了形成花岗岩类源岩组分的复杂性,使得I型、S型分类的不确定性,因而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在实践中存在较多问题和矛盾,笔建议的花岗岩类填图办法是,以基本岩石分类方案为依据,以野外可识别、易掌握的客观岩石学、矿物学、组构学为准则,客观、真实的反映花岗岩类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湖南金刚石内部不均一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星  潘兆橹 《地质科技情报》2001,20(1):61-63,T001
将湖南金刚石加工成片,利用宝石显微镜,偏光镜,阴极发光(CL)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对其内部显微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金刚石的颜色深浅不一,内外颜色差异明显,呈带状,斑状分布;金刚石由生长中心至边缘,氮含量也有较大变化,中心与边缘最大相差约50倍,氮的富集类型由中心向边缘表现出B中心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金刚石的类型也相应从I型→II型或I-aAB型→-I-aA型等,这些不均一性特征,反映金刚石在生长过程中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以及生长期后可能受到了改造。  相似文献   

8.
刘飞  杨经绥  牛晓露  李观龙  冯光英 《岩石学报》2021,37(10):2971-2994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出露东波和普兰等多个大型的超镁铁岩体,其成因还存在争议。为此我们近年来对东波蛇绿岩开展了地表填图并实施了一口1002m的科学钻探DSD-1。研究显示具有"厚幔极薄壳"特征的东波蛇绿岩记录了多期岩浆事件:(1)~137Ma的OIB型玄武岩和138~144Ma的OIB型辉绿岩和辉长岩,以及普遍出露熔融程度达30%以上的亏损型方辉橄榄岩,反映了早白垩世初期古洋盆受到地幔柱活动影响;(2)129Ma的薄壳均质辉长岩(I型)、128Ma的辉长岩脉(Ⅱ型)和科钻岩芯中厚18m辉绿岩(Ⅲ型)的地球化学成分均与西南印度洋洋脊玄武岩类似,它们是在慢速-超慢速扩张脊附近大洋核杂岩侵位过程中形成的;(3)地表辉绿岩脉(Ⅳ型)的SIMS和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21~123Ma,全岩地球化学具有异常低的REE、HFSE含量及明显的Th、Nb、Zr、Hf负异常,类似于Albanide-Hellenide造山带蛇绿岩中的无壳源物质混染的中钛玄武岩,指示辉绿岩脉形成于洋内初始俯冲环境。总的来说,东波蛇绿岩记录了早白垩世地幔柱影响的超慢速扩张和初始洋内俯冲过程。  相似文献   

9.
何铸文  杨忆 《矿物学报》1997,17(3):321-328
在具有尖晶石型的晶体结构中,阳离子都处于特殊位置,O离子的坐标为(u,u,u),在成分或温度变化时,O离子的坐标发生变动,就牵动着整个结构的变化。本文在讨论了尖晶石型结构中各离子的几何关系之后,作了一些关系图,例如Y(B-0)对Y(O-A)/关系图。它按(A-O)/(B-O)数值的大小(或者u值的大小)将各点分成五个区,显然,它们受A、B阳离子大小的控制,在这基础上讨论了O离子的移动轨迹。最后讨论了尖晶石衍生体结构的空间群变化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据松辽盆地的演化过程和演化阶段,将盆地盖层结构划分为断陷期、坳陷期、反转期和新活化期4个构造层;通过盆地盖层结构特征分析,认为嫩江组1,2段区域性泥岩层构成松辽盆地的特殊构造,由此形成了上部渗入水动力系统;两套水动力系统形成3种铀矿化类型:渗入水层问氧化带型铀矿化(I型)、渗出水改造型铀矿化(Ⅱ型)和混合型铀矿化(Ⅲ型)。  相似文献   

11.
乌克兰的铀资源有两大类,内生钠交代岩型铀矿和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其总资源量(RAR+EAR-I)在131000tU左右,预测(EAR-II)资源为(EAR-II)资源为156000tU, 其中75%集中在基洛夫格勒地区的钠交代岩型铀矿中,乌拟在近斯把核燃料的供应完全立足于国内而大幅度提高铀矿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2.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安徽三二一地质队、合肥探矿机械厂、山西二一二地质队和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协作,经过反复地试验研究,制成了适合勘探特点的地勘——I型滑道式装岩机(见图一)。现将该机的特点、性能、结构与工作原理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勘探所、北京大学、安徽省313地质队、浙江金华地质大队、天津漆包线厂和山西省地质局等单位共同研制的PLC型小球铂催化剂、XLC-1001型稀土催化剂和PFC型蜂窝铂催化剂获得成功(见图1、2),并分别用于CJ-12柴油机车和红旗内燃装运机上,设计了催化箱及涤烟水箱(内装CJD涤烟剂)(见图3、4、5),经一千小时的使用,净化效果良好,坑内有害气体的成分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地质部科学技术局于一九八○年一月在北京召开了鉴定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共四十余名。会议听取  相似文献   

14.
CG型滚刀钻头的钻进机理及使用效果分析刘三意,刘家荣,李洪(地矿部勘探技术研究所,廊坊102849)CG型液刀及滚刀钻头(见61页广告图)由地质矿产部勘探技术研究所研制,干1993年通过了部级鉴定。1994年结合滚刀钻头在生产使用中所发现的问题,对滚...  相似文献   

15.
甘肃石峡幅(I48E014014)1∶50 000矿产地质调查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固体矿产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D2019-02), 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产等资料基础上, 采用数字填图技术, 开展石峡幅1∶50 000矿产地质专项填图、综合检查、找矿预测和圈定找矿靶区。专项地质填图采用填编结合的方式, 将图幅地层划分为19类非正式沉积建造类型, 划分侵入岩建造类型1个;结合重点工作区矿产综合检查, 填写矿产信息卡片。在此基础上开展典型矿床研究, 总结成矿要素, 完成1∶50 000矿产地质图、成矿规律图、矿产预测图等成果图件编制和数据库建设。成果图件和数据库突出表达了成矿建造、区域构造、矿化蚀变信息;系统总结了石峡幅成矿要素信息, 建立了典型矿床成矿模型;圈定了7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找矿预测靶区。  相似文献   

16.
李曙光 《地球化学》1994,23(2):105-114
本文提出一组εNd-La/Nb,εNd-Ba/Nb和εNd-Nb/Th图。在这些图中岛弧火山岩呈三角形分布,从而将其源区的三个主要端元(MORB型亏损地幔,俯冲洋壳析出流体,陆源沉积物)同时显示在一张图上。据此,岛弧火山岩可根据其源区特征划分成两类:二端元型(无陆源沉积物)和三端元型。此外,EMII型幔源岩石在这些图中也被分成两类:与岛弧火山岩类似的,具有高La/Nb,Ba/Nb和低Nb/Th的大  相似文献   

17.
地理信息系统在评价冀东地区绿岩型金矿资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冀东地区的地质、地球化学数据和地球物理、遥感解释资料(包括1∶50万地质图,1∶20万水系沉积物和1∶100万地球物理、遥感)的推断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应用专家知识和统计规律建立起该区以地球化学为主要特征的绿岩型金矿的预测模型,并利用逻辑运算和贝叶斯规则把各种资料(反映绿岩型金矿的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有效手段,编制出了研究区绿岩型金矿预测图。以概率的形式表示金矿的潜在远景区,明确地证明了区内已知的大中型和小型矿区和高概率区是相符的,同时指示出一些有意义的靶区,为进一步勘探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
廖泽文  耿安松 《地球化学》2001,30(5):433-438
沥青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可以反映出其分子结构上的特征,红外吸收因子Z[I(1380cm^-1)/I(720cm^-1)]能指示不同来源沥青质的母质类型;吸收因子Y[I(1600cm^-1)/I(1450cm^-1)]可以较好地讨论沥青质的成熟度演化状况;沥青质的红外研究认为,所有的沥青质都具有较好的再生烃潜力,其中Ⅲ型母质来源的沥青质具有较好的再生气潜力。而Ⅰ和Ⅱ型母质来源的沥青质具有高的再生油潜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岩石断裂韧度建议测试方法(ISRM)[1]提出的V形切槽巴西圆盘试样(CCNBD),测试了一种泥质砂岩的I型断裂韧度值,给出了一套试样切割制备方案,从试验现象角度分析了该泥质砂岩的断裂力学特性,讨论了该试样类型的有效尺寸和断裂机制,并指出了该方法的特点和优劣性,得出如下结论:(1)该类岩石试样测得的I型断裂韧度值对CCNBD试样直径尺寸变化具有较大的敏感性,并且直径大于ISRM建议方法中最小有效直径(75 mm)的试样测试结果更为稳定;(2)CCNBD试样断裂机制表现为以拉张应力(间接拉伸)作用为主,兼有一定的韧带面内剪切作用的应力状态下I型裂纹扩展模式;(3)V形切槽巴西圆盘方法具有试样加工工艺简单、能承受较大临界载荷、测试的I型断裂韧度值较稳定等优点,但其没有考虑断裂过程区(FPZ)的非线性问题,建议对该方法进行非线性修正图解方案研究,以达到更准确测定岩石断裂韧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吴伟成  康自立 《铀矿地质》1995,11(6):327-333
在编制《闽浙赣铀矿地质图(1:100万)》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地质、地球物理及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初步分析了华南地区早前寒武纪(Ar_2-Pt_1)陆壳结晶基底的组成特征及“扬子”与“华夏”地块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该基底经吕梁运动(1700-1800Ma)后,于中晚元古代逐渐解体,并转化为由板块构造机制所控制的多旋回槽台发展体制。由于古陆壳组成的不均一性和演化的不平衡性,使局部地区相对富铀,为尔后各种衍生型富铀地质体的形成及矿化分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