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无岩心钻进的钻头,一般直径都在91公厘以上。最近,我队根据小径取心钻进优越于大径取心钻进的原理,设计了三种直径为75公厘的不取心的小径钻头。试验和使用后效果良好,效率大为堤高。试用的条件是孔深在550公尺以内,用500型及300型钻机,开孔就用75公厘无岩心钻头钻进。我们的体会如下:一、小直径无岩心钻头钻进提高效率的几点主要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某机施工-85℃斜鑽孔,在孔深304公尺处严重漏水、坍塌,需下套管处理,但因当时127与108公厘的套管均不足,故採用了異徑下套管的办法,(图1示)堵住了漏水与坍塌,使該井继续鑽进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3.
钻探工作中钻具折断、脱落等用矢锥打捞的情况最多。尤其钻杆的折断更为频繁,因此捞锥的用处就极为广泛,但在目前合金钢缺乏的情况下,为节约合金钢,因此建议用岩心管(套管)矢锥之通水孔制作钻杆母锥。这样,既可用在岩心管,又可用来打捞钻杆。尤其108公厘的岩心管公锥作成的这种既可用作打捞岩心管也可用来捞取钻杆,还可用在170公厘、150公厘、130公厘、110公厘的井径中打捞钻杆。这样使之  相似文献   

4.
我队在钻进风化岩层时,曾设计了一种复式三用岩心管接头,既可当作分水接头又可做为球阀接手以及双重双动岩心管接头用.在不同用处时,只需调换1、2个另件便可.  相似文献   

5.
今年,我队总结了去年试验S75绳索取心钻具钻进两个半截孔的经验教训。出队即在303—2孔下了一层φ127表层套管300.31米,又下了一层φ108技术套管304.46米,套管固好后接着就用S75绳索取心方法钻进。  相似文献   

6.
地质勘探过程中经常遇到坍塌十分严重而又涌水的流砂层,尤其是在冲积层的普查钻孔,遇到流砂层的机会就更多了。在北票勘采区内,扎兰、黑水、东元宝山、平庄都有流砂层分布。其深度由30—80公尺之间,性质是河成细沙较多,但分选不好,有卵石成分,尤其在下部几乎是纯的砾石层;风成的细沙分选较好,粒度均匀在1—5公厘之间。水位一般的距地表1—10公尺。由于过去只是用黄泥跟套管法钻进70公尺厚的流  相似文献   

7.
我队于1955年10月间,接受为某厂勘探铸型砂——石英砂的任务。由于对松散的石英砂缺乏勘探经验,在钻探工作上,开始时走了一段弯路。准备用3ИB-150型钻机和国产50公尺手搖钻钻进,在钻探开工前,由于考虑到降低成本,节约资金,决定暂时不使用钻机,只用套管、岩心管和改制的泵球钻头等,用人力拉绳冲击钻进。这种方法在地下水面以上进尺效率很高,一、二分钟就可进尺一公尺;但在水  相似文献   

8.
叶兰肃  王建兴  杜绪 《探矿工程》2012,39(Z2):192-194
通过对适应深孔钻进,升降过程中专门用于夹持钻杆、套管的升降机具——夹持器的研制与生产试验应用,解决了钻进中起下钻杆(套管)夹持不牢、夹持器整体稳定性差、通用性不强的难题。研制的夹持器具备整体稳定、夹持牢固、磨损后能及时补偿的特点,夹持器的可调性使其既能适合钻进直孔也能进行斜孔的钻进,通过实际应用得到钻探施工者的肯定和好评。  相似文献   

9.
我分队所钻的钻孔差不多从开孔到终孔都是用双层双动岩心管钻进,如用普通的单层岩心管钻进平均岩心采取率只达19%左右,用内管比外管的长度相差50公厘的双层双动岩心管钻进,岩矿心仍然采不出来。我分队所钻的岩石差不多完全都是特别松软或硬(4~6级)而脆的岩石,在双层双动岩心管的内管里所取出的岩矿心几乎全是特别松软的或破碎成小碎块的岩矿心,后来改用内管比外管长80~100公厘左右的普通双层双动岩心管钻进,结果岩矿心采取率达90%以上,甚至100%。  相似文献   

10.
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开孔时多用合金钻头.合金常发生崩刃,因此,下了套管后,必须用磨孔钻头将合金碎块磨掉.一般用平面磨孔钻头磨掉合金碎块,需要4个小时以上,加之小口径井壁间隙小,冲洗液在井壁环状间隙中的流速很大,合金碎块被冲起易造成夹钻或者把岩心管割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使用了一种喷反捞取器,可将孔  相似文献   

11.
岩心钻探在一个班内的工作、需要人力最多的时候是升降工序的过程。要想减少班组人数,首先要考虑升降工序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钻进浅孔及中深孔的升降工作,至少需要三个工人:一个操作升降机,一个在塔上,一个在孔口。  相似文献   

12.
钢砂钻头双弧对开双水口,经多次试验改进,初步取得效果良好.如曾在某机试用(用了二个此型钻头),在孔深210多公尺的7-8级细砂岩中钻进,使用普通钻头时钻进1小时40分进尺1.4公尺,单位小时进尺0.84公尺;改用双弧对开双水口钻头,在岩石、压力、转速、水量、投砂量相同的条件下,钻进1小时50分进尺2.4公尺,单位小时进尺达到了1.31公尺,与普通水口钻头比较,提高效率56%.其技术规格如图所示;二个水口占钻头底面积1/4-1/3,水口的高度为一长一短,长的为180公厘,短的为一个回次进尺的  相似文献   

13.
我支队从1981年开始进行砂钻施工。钻孔一般较浅,使用冲击钻进法,几小时便可钻完一个孔。但起拔套管却是一大难题,如用升降机直接拉起,常由于管子被夹得过紧而起拉不动。许多现场不得不用手压泵驱动千斤顶顶活套管后,再用升降机将其拉到地面。但顶活套管的工序,约需3~4人,几小时才能完成,如用增压器代替手压泵工作,情况虽有改善,但操作仍比较麻烦,效率也不高。为此,许多使用汽车钻的现场,只好钻完一个孔  相似文献   

14.
铁砂钻进中岩心堵塞是常有的现象,比较完整的岩层一个回次干的好,可以钻进2-3小时,进尺达1-2公尺,若中途因某种缘故岩心堵塞了,轻则降低回次进尺,重则被迫提钻,严重的影响了台班进尺,特别是深孔,显著的加长了上下钻具的时间,增加工人的体力劳动,并且要多消耗研磨材料和岩心,因而在铁砂钻进中,防止岩心堵塞和岩心堵塞后及时消除,对提高钻进效率和岩心采取率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队某孔是75°的斜孔,从开孔到70多公尺深处,均是黄土砾石层。以下即变硬且漏水,而在99公尺的地方,漏水更为严重,下套管、用黄泥掺油止水均未生效。且水供应不上,曾一度停钻。后鉴于任务紧迫,故进行了以压缩空气代替水钻进的试验(后因缺汽油和柴油压风机而告一段落)。试验结果证明,冲洗孔底岩粉、捞渣,取岩心等问题巳初步解决,且具有  相似文献   

16.
金刚石钻进开孔或较软地层使用合金钻头钻进,有时崩落一些合金片;在金刚石钻进中,有时孔壁出现探头石或脱落岩心,下钻不慎,会墩坏钻头胎体;在处理孔内事故时,也会崩掉合金刃等。为捞净这些金属碎片,开钻初期用磨孔钻头磨灭和用开口取粉管冲捞,每次所用时间经常是一、二个班甚至是一、二天。后来用掏心套捞和喷反磨捞两种方法,效果较好。1.掏心套捞法。在岩石较完整,碎金属少且颗粒较大时,可用此方法捞取。采用此法前,如有残留岩心则先将其磨掉,再下入掏心钻具(见图1)钻出小孔,使金属碎片落入小孔中,就可再下金刚石钻头  相似文献   

17.
“快钻勤提”即是在钻进过程中,适当地缩短钻进时间,合理地增加提钻次数,充分发挥和利用切削工具在井底工作的最大效能,尽量获得最高的钻进速度。经验证明,“快钻勤提”,在合金钻进中,尤其是在煤田300公尺左右的中浅孔钻进,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东北煤田勘探局104队耿孝金钻机,五六年即在平均孔深300公尺的孔,创造了1600公尺以上的台月效率,而轰动全国。五七年七月赴该队观摩学习,知道他们在150—200公尺深的孔,一个小班(八小时)内,钻进回次最高达12次之多,一般每一回次钻进时间均不超过一个小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水城509队自从55年建队到现在已有两年的时间,但因矿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变化太不易掌握,到目前为止岩矿心采取仍很困难,经常有打掉矿层和岩矿心采取率不能满足国家要求报废钻孔的情况,据统计57年上半年该队需要补斜的钻孔共有24个(其中包括56年8个钻孔)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但在使用孔底反循环钻具后(水城队侯振山老师傅所创造),据4个工区6个机场的不完全统计,在五、六、七级灰岩中用91—110公厘合金钻头钻进,纯钻时间12小时共进尺84.43公尺,取得岩心77.29公尺采取率达到90%机械钻进效率0.  相似文献   

19.
串心接手钻具(如图),主要适合在一般粘土、亚砂土层、软硬质粘土层、粘土砾石层中取心使用,一般均可得到较好效果,特别是在土层中,采心率可达90%以上.在许多矿区推广使用的实践证明,该钻具适合泥浆钻进,可提高回次进尺效率和岩矿心采取率,构造简单,加工容易,操作方便. 其结构与工作原理是:取粉管接手2与串心轴3采用丝扣联接成一体,岩心管接头5串在轴3上,并可上下串动,用螺母6挡住接头5使之不致脱落.当钻进中钻头被孔底岩层托起时,由于钻杆柱的重量作用,使串心轴3下滑,取粉管接头2下部的喇叭口与岩心管接头  相似文献   

20.
在大口径钻探中,取粉管接头是消耗很多的材料.我队为了降低消耗,节约资金,用两种办法改造取粉管接头绪构,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对这两种改进的取粉管接头分别介绍于后.无丝扣取粉管接头鉴于取粉管接头一般都是反扣,容易损坏,我们将其反扣车去,把取粉管内孔车圆与接头转合相配,在距管口40毫米以远的地方,焊一块25毫米厚的、内孔为65圆×50方的扁圆钢板.装配如图所示,由一改制的锁接手3,连同钻杆1,将取粉管上入接头5,接上岩心管、钻头,便可下并钻进.此种钻头经生产试用,进尺200多米,只耗用三个,大大降低了消耗量.连接式取粉管接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