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国产争光——10型(或争光10—1型)取样钻,原配手摇活塞式水泵,每台每班需配备1—2人专门负责摇水泵,这不仅增加编制,而且劳动强度大。为了节约劳动力,改善劳动条件,改进钻进工艺,提高钻进效率,我们将手摇泵改制成机动泵,即以3马力的汽油机为动力,通过蜗轮蜗杆减速器进行减速,再经曲柄带动活塞式水泵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施工组织及装备进择根据地质普查坑道浅、断面小的特点,组建一支精明能干、编制为5—7人的掘进班组,其中事务员1人、凿岩工2—3人、爆破工1人,机械维修工1人。配套设备有:YO-18型小型风动凿岩机2台(备用1台);HP-1.2/4型滑片式柴油压风机1台;NR-200型内燃通凤机1台,2.5V背负式矿灯4盏;胶轮板车1辆。  相似文献   

3.
YS—74型无簧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是勘探技术研究所研制的一种新型冲击器。84年和85年先后有四台冲击器在湖北省第一探矿大队3个矿区、12个钻孔进行了钻进,并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到85年9月使用冲击器钻进了1103.55米,最大孔深327.21米。冲击回转钻进最高台月效率达1380米,最高台班进尺37.63米,最高时效12.12米,最大回次长度5.44米,另外施工钻孔质量好,材料成本低,钻头平均寿命提高,事故少,纯钻进时间利用率高,受到了工人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1984年我们公司为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工人安全,在省局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全面推广试用电动防坠工作台。全公司开动的十一台岩心钻机各配备一套。为节省资金,采用购进一些标准件和主要零部件,然后公司所属各钻探队,组织人员加工、组装。通过一年试用,深受钻探工人的欢迎。现就几个问题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局系统普查(短浅)坑道机械凿岩使用的YDT—30型电动凿岩机,其冲击功为450J,在坚硬岩石中打眼,穿孔速度很低,凿岩机零件损耗也较大。如何提高穿孔速度,在原有电动凿岩机性能不改变的情况下,我们采取了“三小”即小钎杆、小钎头、小药包的措施,通过五个多月的试验,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范孟华  孔德志 《岩矿测试》2007,26(5):428-430
改进了砂相对密度的试验方法。对最小干密度试验,改进了试验装置以简化操作手续;调整了试验步骤以减小测量误差;推荐只使用量筒倒转法测量,用量筒倾斜法整平砂面;研究了最佳取样量和量筒倒转次数。对最大干密度试验,建议采用电动相对密度仪;每层试样宜振击15min;推荐只使用小号的金属圆筒。  相似文献   

7.
地质钻探工作是野外作业,通常使用交、直流发电机作照明设备,事故多,维修工时大,成本较高。我们在兄弟单位协助下,试验使用了电动机和电容器并联发电的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几年来,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与交、直流发电机比较,有以下优点:一、交直流发电机在使用中,容易发生故障,电刷、整流器磨损快,容易烧坏;电枢、磁场线圈也常断路、短路和烧毁,电刷整流器部份修理较容易,电枢、磁场线圈部份毁坏,一般都得送厂修理。使用电动发电器组就基本上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东风—25型电动凿岩机,是由一台2瓩、200周波、12,000转/分的小电动机直接带动,重量只有25公斤,使用方便。其配套设备有一台3瓩200周波的发电机,一台0.2m~3小型空气压缩机及一根风动支架。直接采用电源,取消了笨重的压气设备,能量利用率比风动凿岩机显著提高,材料消耗明显下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队使用的东风31型电动凿岩机,与其配合使用的钎头有马蹄形、斜假形、厚刃形一字钎头和苏式老一字钎头、五齿球齿钎头,直径都为40毫米。在实际生产凿岩工作中,均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认为,这与这些钎头的几何结构和参数以风动凿岩机工作参数为设计依据有很大关系。所以,有必要对钎头进行研究试验,设计出适用于电动凿岩机的新型钎头,达到提高钎头寿命和钻速的目的。本文将对各种钎头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浅的看法,和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0.
“东风31型电动凿岩机”配套的2千瓦水外冷工频电机,自76年鉴定投产后,在地质部门广泛使用。几年来,我们对电机结构又进行了一些改进。从今年开始已按改进过的结构生产。本文将配套电机的性能、结构和运行注意事项作一个扼要的介绍。一、电机的性能规格本电机采取水外冷型式三相交流鼠笼型异步电动机。2极,2840转/分;频率:50赫芝;额定电压:380伏,Y接;额定电流:5.04安,E级绝缘;定子温升:72℃(电阻法);工作方法:连续。  相似文献   

11.
目前,绳索取心钻探正在我国地质、冶金、有色、核工业、建材等部门推广使用,地质系统截止85年底开动绳索取心钻机191台,占金刚石钻机开动数的30.6%,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随着绳索取  相似文献   

12.
一、评比钻头的标准我认为,评比钻头的标准只能是该钻头钻进的综合经济效果,可采用每米进尺成本作为评比的标准,即:q=A(T_1+T_2)/L+C/L式中:q—每米进尺成本(元);A—每台时直接生产费用(元/台时);T_1—纯钻进时间(台时);T_2—辅助时间(台时);C—钻头价格(元);L—钻头寿命(米)。  相似文献   

13.
我们研制出一种正压型分流式双管单动局部反循环钻具(定为FF—1型,简称“分反钻具”),适用于硬脆碎或其它松散的破碎地层钻进。该钻具在八个野外大队,十七台钻机作生产试验,钻过十一种不同的破碎地层,总进尺3950米,1739个回次,平均回次长度2.27米,比正循环双管钻具(以下简称“正双钻具”)提高1~2倍;平均岩矿心采取率95%以上(极难采地层也达到75~85%)。此外,钻头的使用寿命还有明显的提高。据统计,西南地勘局206大队2分队使用分反钻具后台效由289米提高到649米,华东地勘局265大队8分队试验  相似文献   

14.
近三年来,在国家大抓黄金生产,特别是85年4月国务院发出“‘七五’期间黄金生产要有较大幅度增长”的指示后,全国黄金生产队伍增加到三万多人,在“岩金和砂金并举”的精神指导下,砂金矿勘探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并已建立起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砂矿钻探技术队伍。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全国冶金、有色、地矿、建材系统开动砂金钻机近200台,年完成工作量约14万米,为国家提供了一批很有价值的急需的砂矿床;1986年全国开动砂金钻机364台,计划工作量22万余米,砂金钻探达到了历史上空前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队在机掘坑道的施工中,普遍使用硬质合金钎头,但钎头消耗多,使用寿命短,费用大。如从我们在一个矿区施工的两年情况看,每进尺1米就消耗钎头2.4—2.5个;钎头平均使用寿命约10米;每进尺1米的钎头费用为24.10元,仅钎头一项,就占油料、火工材料、钢钎等主要材料费的三分之一以上。为什么钎头损坏那么严重?经我们对493个报废钎头进行分析统计表明:钎头终径为40毫米,钎头残留刃高6—7毫米,而钎头锥体变成六角锥台,无法继续使用的有157个,钎刃损坏的有308个,其中钎刃崩一角的有156个,崩两个角的有41个,  相似文献   

16.
我队修配车间在生产跃进中,试制成功了一台电动鋸床。这种电动鋸床的构造简单,如图所示。使用(1)电动机;(2)傳动皮带;(3)中间皮带轮;(4)中間傳动小皮带輪;(5)鋸床皮带輪;(6)锯床偏心轮;(7)逆制齿条;(8)連桿;(9)滑决;(10)鋸弓;(11)鋼鋸条;(12)固定虎鉗;(13)鋸床架;(14)锯床面;(15)工作物。  相似文献   

17.
蔡运 《探矿工程》1985,(2):49-50
坑道钻进是加快勘探速度、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勘探手段,是地矿系统目前推广的项目。我们自1982年以来,根据省局安排开动三台坑道钻机,钻孔均为100米以内的水平孔和300米以内的85°斜孔,全部采用金刚石小口径钻进,现已完成工作量5000多米,使用的设备为XU-300-2型及KD-100型钻机。为了更好地适应坑道钻进的特定条件和提高钻进  相似文献   

18.
我院近几年来试用气动潜孔锤钻进,在国内施工钻孔13个,完成工作量2124.44m,最大孔深231.27m,最大单井涌水量1441.33m~3/d(降深0.4m),单井平均最高时效8.34m,回次最高时效29.10m。主要设备 SPC-300H型水文水井钻机1台;3WY3.5-25/7-25型增压机1台;2W-9/7型空压机4台(备用1台);75kW柴油发电机1台(启动设备及带电焊机)。主要工具 W-200J型冲击器;JW-150型冲击器;φ215mm、φ165mm球齿钻头;φ89mm内平钻杆。施工钻孔  相似文献   

19.
我厂模仿張家口探矿机械厂使用的鑽粒分选器,試制成功了几台类似鑽粒分选器,基本上代替了人工手选,在保証質量的基础上,提高了效率。使用这种分选器四台在8小时內可以选出10吨鑽粒,不但使生产管理簡便,而且由于成品出产較好,解决了过去因挑选不及时而积压大量在产品的問題,使挑选費用降低85%,产品成本随之降低3—4%。現將这一經驗介紹,供各厂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黄金的国家之一。早在秦汉时代,陕西等地就有采掘黄金的记载,到清代光绪年间,我国产金量已达43.2万两,为世界黄金产量的7%,居世界第五位。建国以后国家对黄金生产愈来愈重视,金矿资源的勘查也日益提到重要位置上来。我国黄金地质工作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年,是金矿地质起步时期,只做了一些初步勘查工作,探明储量很少;第二阶段1958—1975年,是发展前进和倒退交织的时期,1962年探矿队伍在胶东半岛上钻、1964年十多台钻机在小秦岭勘查金矿,短短几年取得了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