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米仓山构造带被北东走向的龙门山陆内复合造山带及北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前陆冲断带夹持于其间,两个构造带平面上组成一个“八”字形构造,空间上为一个向北收敛,向南发散背倾型的Ⅰ型三角带构造。在两大构造带前展式扩展变形晚期的过程中,米仓山则起到调节这两大构造带构造平衡的作用,因此为一构造转换带。米仓山构造转换带由北向南可以分为基底冲断隆起带、南缘滑脱变形带、川北类前陆盆地平缓褶皱带。基底冲断隆起带与川北类前陆盆地平缓褶皱带,在调节两侧造山带构造平衡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米仓山基底隆冲断带,由于其岩石的刚性,主要是发育脆性的断裂作用,通过垂向上的抬升,横向上的缩短来调节构造平衡。而川北类前陆盆地平缓褶皱带,岩石能干性较基底岩石弱,主要是通过北东走向及北西走向的褶皱作用、少量北西走向的断层作用和垂向上相对下降作用等调节来自两侧造山带的构造平衡。通过对米仓山构造转换带的构造特征分析表明,米仓山岩石的物理性质及先存的基底隆起构造是导致其变形差异性的主因,构造缩短量及缩短率是其次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实测锆石(U-Th)/He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的联合热史模拟明确了米仓山隆起自新元古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史。米仓山隆起前寒武系样品锆石(U-Th)/He年龄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别为190~138 Ma和106.1~120.6 Ma,均小于地层年龄或成岩结晶年龄,有效地记录了早期热信息。热史模拟结果表明米仓山隆起自新元古代以来主要经历了早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中新世至今两期快速冷却事件,分别与扬子-华北板块碰撞和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东扩作用有关,而白垩纪—早中新世的缓慢冷却过程则与当时的古夷平面发育有关。本文不仅丰富完善了川北地区构造-热演化成果,而且对于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米仓山构造带东西向的断裂逆冲兼左旋走滑,西段的韧性变形较强,东段脆性为主。北东向三个主断裂带由北而南逆冲兼左行剪切,早期可能发生脆韧性变形,后期叠加了脆性变形。前震旦系基底岩系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透入性流变,碎斑结构和糜棱结构发育,镶嵌构造、S-C组构、带状构造、眼球构造为主,局部偶见"δ"和"σ"旋转碎斑以及矿物鱼。石英颗粒以亚颗粒旋转动态重结晶为主。显微特征反映岩石变形温度相当于绿片岩相。利用Fry法测定石英颗粒三维应变应变强度集中在1.35~1.60之间,显示出从北到南逐渐增强的趋势。Flinn指数K和Nadei-Hossack图解均表明应变类型为近似平面应变的拉长型。运动学涡度分析表明米仓山应变以简单剪切变形作用为主,具有由南向北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8.
9.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6,(3)
为研究新立萤石矿床成矿液体特征,对矿床中的萤石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萤石中主要发育液相CH_4包裹体、气液两相H_2O-NaCl-CH_4体系包裹体和气液固三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240~300℃,盐度为14%~22%NaCleqv,捕获压力为135~222MPa,具有超压特征。包裹体成分以CH_4为主,其次为H_2O,含有少量CO_2、C_2H_4和H_2S等组分。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结果表明,萤石成矿流体与MVT铅锌矿成矿流体类似,且具有油田卤水的特征。萤石矿的形成与古气藏的破坏密切相关,其成矿时间明显晚于MVT铅锌矿。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从区域构造分析和地震剖面解释入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典型剖面构造分析,确定了米仓山东段-大巴山区域应力方向,探讨了区域构造演化特征,重点解析了构造样式特征。通过界牌1井和磨子坪一瓦房湾局部构造分析,认为:(1)圈闭主要为背斜圈闭,圈闭受构造控制,断层对圈闭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完整的背斜圈闭向断鼻圈闭转化,分化构造高点,构造裂缝发育;(2)界牌1井为低幅背斜圈闭(断鼻圈闭),其断层可能不具有封堵性,因此未能形成工业性油气流;(3)磨子坪-瓦房湾区块发育一系列构造规模中等、背斜圈闭完整、闭合度高、面积大的圈闭。 相似文献
17.
米仓山、南大巴山前缘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四川盆地东北部盆山结合部地表地质和石油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米仓山前缘构造、南大巴山前缘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发现了二者的共性和不同,二者均以双重构造为主,通过古生代构造层的叠置,而迅速抬升出露地表,米仓山前缘以被动顶板双重构造为主,即典型的"三角带"构造,南大巴山前缘以主动顶板双重构造为其显著特征;初步分析了原因,区域滑脱层,特别是嘉陵江组-雷口坡组膏盐岩滑脱层及古生界泥页岩滑脱层,构成了顶板和底板逆冲断层,其间的台地相碳酸盐岩构成了断夹块,受米仓山早期基底隆升和侧向挤压,形成了被动顶板双重构造,南大巴山递进挤压变形,形成了主动顶板双重构造。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比分析了米仓山南缘旺苍-南江石墨矿带东、西2段主要石墨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矿带东段石墨矿体形态以不规则囊状为主,矿石类型以角砾状石墨大理岩型为主,矿体原岩为含有机质碳酸盐岩;矿石的V/Cr、V/(V+Ni)、U/Th平均值分别为0.75、0.42、0.94,稀土元素总量(∑REE)平均84.4μg/g,δEu平均0.65,矿体原岩沉积于贫氧环境。西段石墨矿体以似层状为主,层控特征明显,矿石类型为石墨片岩型,具钒矿化,原岩以含碳质黏土质、泥砂质碎屑岩为主;矿石的V/Cr、V/(V+Ni)、U/Th平均值分别为3.90、0.79、1.93,稀土元素总量(REE)平均124μg/g,δEu平均0.59,矿体原岩沉积于贫氧-缺氧环境。石墨矿δ13C值为-16.0‰~-23.0‰,平均-19.1‰,与有机质相近,显著低于大理岩围岩,表明石墨矿碳质来源以有机碳为主。米仓山南缘石墨矿床成因为沉积-变质型,石墨含矿层位经历了晋宁期-澄江期区域变质及热接触变质等多期变质成矿作用,最终形成晶质石墨矿床,其成矿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裂解引发的区域变质-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米仓山-龙门山-康滇前震旦纪岛弧系统的确立该带在前震旦纪晋宁期是一个海沟岛弧系统,前人已在该带的部分区段,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过这个问题.这些研究中,前震旦纪古岛弧的证据还不配套,有的是分段研究的,未对整个带作专门论述.笔者认为有必要根据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进一步确立该带作为古板块活动边缘的可靠性,并概要地阐述该带前震旦纪板块运动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米仓山地区发现一种自然界较为少见的与超基性岩有关的富镁钙质矽卡岩。矽卡岩产于晋宁中期超基怀岩与中元古代大理岩接触带上,并被晋宁晚期中基性浅成侵入体肢解和包裹。与一般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石灰岩接触带的钙质矽卡岩不同的是除了含有大量透辉石、钙铝-钙铁榴石、硅灰石、符山石、质矽卡岩常见矿物外,还普遍发育有钙镁橄榄石、金云母富镁硅酸盐矿物;岩石中缺乏长石、石英、金属硫化物及其他热液阶段矿物,所有这些特征在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