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邓乃恭 《地质论评》1980,26(2):170-171
李四光同志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也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先驱者。他毕生的科学实践,对我国地质科学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他的科学成就,毛主席、周总理和华主席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为了表示对李四光同志的怀念和敬意,中国地质学会  相似文献   

3.
许杰 《地质论评》1980,26(2):163-166
今天是我国卓越科学家、中国地质学会前理事长李四光同志的九十诞辰,我们地质界在此集会,举行他的科学活动成就报告会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华主席于1978年3月24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于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作出重大贡献的许多科学家,包括已故的李四光、竺可祯等同志,人民是怀着深深的敬意的。”广大科学工作者和人民群众都以敬  相似文献   

4.
《地质论评》1990,36(2):189-190
李四光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他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黄冈县,1904年东渡日本学习造船机械,1910年学毕回国。1915年赴英入伯明翰大学,先学采矿,后改学地质,1919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到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授、系主任。1928年以后,长期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31年接受伯明翰大学授予的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34—  相似文献   

5.
自然科学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理论的提出,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往往要经历一个继承、发展、创新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李四光地质力学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学科的创立,同样经历了这个过程。 1913年,李四光赴英学习采矿和地质。那时候,  相似文献   

6.
徐道一  孙文鹏 《地质论评》2004,50(6):659-661
1970年2月,李四光院士(1889~1971)完成了《天文·地质·古生物》(初稿)(李四光,1972)。  相似文献   

7.
孙殿卿 《第四纪研究》1989,9(3):205-223
从李四光教授对地层古生物、第四纪冰川和地质力学三方面的研究,来介绍他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以及他的地壳运动的理论。为便于有关学者进一步了解他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特将他上述三方面的主要著作附录于后。  相似文献   

8.
1989年10月26日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此,上海市地质学会举办了一次李四光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上海地质矿产局、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勘察院等单位的会员60余人,学会理事长朱夏教授、副理事长方治学高级工程师出席了会议。学会秘书长余纪扬高级工程师主持了纪念学术讨论会,并就李四光教授的生平事迹及其在古生物、区域地质、冰川和地质力学等方面的学术成就,作了简明精湛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一、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地震能不能预报?有人认为,地震是不能预报的,如果这样,我们做工作就没有意义了。这个看法是错误的。地震是可以预报的。虽然地震预测的问题,在世界上还未解决,我们相信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艰难险阻是很多的,这些险阻不仅来自于自然界本身,也来自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因而只有那些具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敢于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人们,才能为科学开拓出新的领域。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同志,就是这样一个敢于攀登,勇于创新的人。  相似文献   

11.
1988年9月6日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大师、矿床学巨匠谢家荣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为此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在12月1日于北京两山饭店隆重举行了纪念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地质科研、教学和生产的地质专家、地质矿产部的领导和谢先生的生前友好共约300人。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陈毓川主持了纪念会。郭文魁先生首先发言,他回顾了随谢先生学习和工作的历史,赞扬谢先生为中国地质事业所作出的卓  相似文献   

12.
《地质论评》1989,35(2):177-178
1988年9月6日,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大师、矿床学巨匠谢家荣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为此,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在1988年12月1日于北京西山饭店隆重举行谢家荣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会,缅怀谢先生为中国地质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从事于地质科研、教学和野外实际工  相似文献   

13.
1989年10月26日,全国政协、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地质矿产部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纪念我国卓越的科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李四光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国家主席杨尚昆出席了纪念大会并讲了话。杨尚昆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李四光同志的一  相似文献   

14.
李四光教授诞辰105周年纪念活动在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于十一月初举行李四光教授诞辰105周年纪念活动。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是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的创建者和首任所长,为创建新中国的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研究工作、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沤心...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我国已故著名岩石学家吴利仁教授诞辰七十五周年.他的一生是勤奋学习和努力创造的一生.他从事地质科学研究五十余载,兢兢业业,敢于开拓,用良智和心血为我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光辉业绩;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受到学生和同事们的爱戴和尊敬.为了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和高尚品德,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期<纪念我国著名岩石学家吴利仁教授七十五诞辰专辑>.这些论文都是由他的学生和朝夕相处的同事们撰写的,表达了他们对这位前辈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16.
杨明桂  王光辉 《地质学报》2019,93(3):528-544
本文通过华南陆区中新元古代以来板块活动与构造体系的"一体化"融合研究,从构造体系形变特征、形成演化历史、形成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其与板块活动的成生联系。构建了区内以扬子反S型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南岭纬向带为主体的多体系复合构造格局。其中,新厘定的扬子反S型构造体系为扬子板块的主体构造,原属于华夏系,奠基于晋宁期扬子、华夏板块的陆陆碰撞,定型于燕山陆内活化造山时期。新华夏构造体系为滨西太平洋的主体构造,包括具有成生联系的北东向华夏式和北北东向新华夏式两种型式,共同经历了燕山期挤压扭动成型、造山后伸展和第四纪以来的弱挤压的演变过程。著名的南岭纬向带主要成型于燕山期的板内经向挤压,以东西向叠加褶皱-花岗岩带为主要特征,活动至今。在此基础上,简要论述了主要构造体系复合控制区域成矿区带和分级控制矿集区、矿田、矿床特征以及燕山期岩浆成矿大爆发的核幔式扩展模式。论证了区内燕山期陆内活化造山具有以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近南北向相对左行扭动为主导的多向汇聚、多因复合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李立文 《江苏地质》2001,25(2):126-128
20 0 0年是德国伟大的科学探险家和“大陆漂移理论”创立者魏格纳诞辰 12 0周年 (1880— 1930 )。魏氏的“活动论”是地学前所未有的独创 ,从而被人喻为地球科学的“哥白尼”。他对地球科学带来的影响和前景 ,有如爱迪生之于电灯 ,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所以 1980年他诞辰 10 0年时 ,德、瑞、美等国曾联合组织了一次盛大的讨论会 ,并成立魏格纳基金会。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伟大科学家 ,与此同时魏氏的故国1980年在布莱梅建立了以魏格纳名字命名的南极研究所 ,以表示对他的崇敬。地壳运动是极其复杂的地球物理问题 ,它涉及到许多科学…  相似文献   

18.
父亲青年时代就抱着科学救国的志向走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毕业后为了国家的富强兢兢业业地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地质事业获得新生,父亲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担负起为新中国寻找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矿藏这一重任。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对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十分关心,从政治上、思想上帮助他们进步,帮助他们进行世界观的改造。  相似文献   

19.
杨新孝 《第四纪研究》1989,9(3):237-242
本文以李四光先生在1925年写给当时在德国留学的杨钟健的三封信为根据,记述了这两位学者长达五十多年的师友情谊。杨钟健是李四光先生1920年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时的学生,在李四光先生的鼓励、帮助下,杨钟健专攻古脊椎动物学,从而开始了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翁文灏(1889.7.26—1971.1.27)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尤其是现代地质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矿床地质学上有重要的贡献。翁文灏于1908—1912年留学比利时鲁凡大学,攻习地质,荣膺博士学位。1913年回国,任农商部地质研究所讲师,1914年任教授。1915年参加北洋政府毕业留学生考试,在“实科”中考分最优,被任命为农商部技正。1916年,地质研究所学生毕业,大部进入地质调查所,地质调查所始正式创立,成为一个工作实体,翁文灏任矿产股长。可见,翁文灏早期主要是从事矿床地质研究工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