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提高判层技术,减少煤层质量事故:在煤田钻进中,运用仪表判层,能提高判层的准确率,减少煤层质量事故。我队使用仪表钻进前,1962年共钻进可采煤层366层,其中打丢,打薄煤层占11.2%,煤心平均采取率只达78.5%;使用仪表钻进后,尤其是1965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全年共钻可采煤层199层,其中打丢打薄煤层占7.5%,降低33.1%,煤心采取率93%,达到未曾有过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煤田钻探超千米孔钻进,出现打丢、打薄煤层时,为了保证勘探质量,不至影响采样化验和对井田的评价,终孔后也要补打斜孔。超千米孔打斜孔,是一件技术复杂、施工又很困难的工作。因此选择的工具、操作方法要得当,应一次打成功。以井田D30号孔为例:该孔终孔深度1303.15米,由1096.98~1283.43米共见可采煤层四层,总煤厚5.76米,采长2.39米,采取率仅达42%。特别是第三层煤于1261.47~1263.60米见2.8米厚的煤层,采长0.7米,采取率只达25%,且煤心污染,结构不清。经研究决定,在124  相似文献   

3.
煤田地质钻探地层一般分为煤系地层和非煤系地层。普通提钻取心钻探方法,钻进煤系地层时,为防止打丢、打薄煤层,常采取见软就提钻、限制回次进尺等办法,造成煤系地层中频繁提钻,辅助时间显著增加,因而常常是:一个煤田地质浅孔钻进的上、下钻时间几乎相当于非煤田中深钻孔正常提钻钻进上、下钻所用的辅助时间。  相似文献   

4.
我队在平顶山煤田施工的3个钻孔,打丢5层煤,占29.4%。我们采取了如下造斜的技术措施,一次成孔率达到100%,补煤质量达到了地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黄平 《探矿工程》2011,38(3):26-28,32
在煤田钻探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打薄打丢煤层现象,影响采样化验和对井田的评价。为了准确了解煤层的深度、厚度和采取完整的煤样,保证勘探质量,必须补打斜孔采取煤心,以满足地质设计和煤田勘探钻孔工程煤层质量标准的要求。在川南煤田古叙矿区大村矿段的钻探施工中,采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工艺,摸索并掌握了下偏心楔补采煤心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邻水孔家山井田钻探施工中,由于施工区域煤层厚度不稳定,并且煤层主要以粉煤为主,前期技术准备不充分,造成煤层打丢打薄。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及采煤工具的选取和采煤工艺的摸索,引入Ф75 mm双管单动采煤管,并确定了一套简单易行的采煤工艺方法。应用表明,该钻具及工艺能够极大地提高煤样的采取率,防止煤层打薄打丢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煤田钻探使用各种双管单动和双管双动采煤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按质量标准严格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双管双动采煤器极易使煤心结构遭到破坏,煤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燃烧。阿式和K-3型两种双管单动采煤器,单动性、导正性能不够好,影响取心质量,而且更不适应煤系地层的岩层钻进。因此,为了打好煤层和顶底板,一般只好严格限制回次进尺,采用多次分段取心的钻进方法。尽管这样,岩煤心缺失、脱落、堵塞和燃烧等情况仍然容易发生,有时还会发生打丢打薄煤层现象。   相似文献   

8.
由于煤系地层被火成岩后期侵入,钻进中,在煤层顶、底板及夹层中经常遇到流纹岩,斑岩、石英岩、硅化砂岩等。这些岩层最厚有15~20米,薄的小于1米。岩石的可钻性级别多为8~10级,有的可达11级。为了防止打丢、打薄煤层,保证煤心采取和控制见煤,在煤层的顶、底板多用硬合金钻头钻进。使用普通合金钻头钻进上述岩层,时效仅达0.08~0.12米/时,  相似文献   

9.
在煤田钻探过程中,经常打丢、打薄煤层。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准确的见煤预报仪表。一般只凭经验、进尺快慢、钻机振动声响等来判断钻进层位的性质。为此,在队党委的领导下,大搞群众运动,钻探、地质、测井协同作战,研觉试制出气敏见煤预报器。为保证钻探质量、安全钻进提供了新的技术。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1965年,我队在煤系地层中钻进均是采用单管见煤,煤层顶板拿不好,许多煤层被打丢打薄,造成钻孔质量低劣。队党委对这一问题引起了重视,及时组织大家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并提出了保证质量的两个百分之百的号召。即钻孔合格率达到100%,可  相似文献   

11.
南方不稳定煤系地层的钻探质量,历来存在判层、取心困难,打丢、打薄煤层和钻孔偏斜等一系列质量问题。客观上,煤层埋藏深,层次多而薄,厚度变化大,顶板硬、夹矸多而标志层不明显;由于火山活动、构造运动以及沉积条件和成分的不稳定,形成断层带、构造带和破碎带多,软硬互层交替频繁,可钻性相差悬殊;个别地段的浅部还存在老窑洞。因而给钻探施工带来了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主观上,长期多以钻粒钻进为主,以普通泥浆护孔。由于钻探工艺落后,造成钻进效率低,工程质量差,孔内事故多,钻探成本高。  相似文献   

12.
因施工不当而造成钻孔弯曲或打丢矿层需要纠斜或补取矿心时,或者因地质设计的需要而打定向钻孔时,都必须在原孔内进行定向弯曲工作。目前一般多系采用下偏心楔的方法解决,即将偏心楔下入原孔的适当地段,然后用小一级的钻具沿偏心楔斜面所预定的方向,钻出新孔。其中比较困难的就是偏心楔的定向工作,现介绍永仁队试验成功的“打印法”进行钻孔偏斜定向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煤田勘探的钻探工作中,打丢矿层是常有的现象。当煤层打丢或煤心采取不足时,一般都需进行人  相似文献   

14.
湖南第一煤田地质勘探队地质二队的同志,将勘探区煤层顶板岩石的岩性、构造、化石、结核等特征用形象直观的图象表示成“钻孔层位指示图”(见图),并配上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挂到钻机现场。钻探工人看的懂、记的住,容易掌握煤层顶板岩石主要标志特征。这样,既普及了一般地质知识,又对于防止打丢打薄煤层、提高钻探质量起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宁夏自治区地质局探矿工程队从1980年开始,在宁东煤田马家滩矿区承担普查钻探工作,过去使用大口径双动双管钻具,几乎每个钻孔都要打丢3~6层煤。有的煤心即使取上来,也已相当破碎,甚至研成粉末状,严重影响了地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龙泉矿井是新建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依据该矿井大部分钻孔揭露的煤层厚度大于6.0m.在综合分析该矿井开采深度,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夹矸层数及其硬度和厚度、煤层顶板岩性及其厚度、煤岩体裂隙发育程度等地质因素基础上,考虑瓦斯聚积程度及煤尘量等影响因素,对长壁综采分层开采法、综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和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法三个采煤方案进行优选,最终选定该矿采用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依靠地压破煤及自重放煤.提高厚煤层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7.
快速偏斜补取煤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丢打薄煤层是当前较多见的质量事故。在事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用偏斜法还可补取一些煤层资料。1979年我队采用此方法补取了20个煤层的煤样,平均每次偏斜占用31.42小时,最快21小时。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种钻孔水力采煤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钻孔水力采煤是指从地表钻孔至煤层借助送至孔底的水射流切割破碎煤层,使之变成具有流动性的煤水混合物。通过水力或气举提升的方法提升到地表并在地表进行煤、水分离的一种采煤方法。文中提出了一种钻孔水力采煤系统的原理、构成及其施工工艺。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对该钻孔水力采煤系统的射流泵水力提升、气举提升和水射流破碎的三个关键技术,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1)为提高采矿效率和单井采煤量并降低能耗,必须将钻孔水力采煤系统的三个关键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射流泵的设计应该满足煤颗粒最低悬浮速度、无量纲参数的最优化以及防止汽蚀的要求;(2)在射流泵喷嘴形式的选择中,可以根据吸入颗粒的大小来选择中心喷嘴或环形喷嘴射流泵;(3)气举的提升和背压作用可以提高射流泵的提升能力并降低能耗。气举提升单独作为一种开采扬矿工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其与射流泵结合后就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射流泵的提升能力;(4)气举提升与水射流破碎相结合能充分提高水射流的破碎半径和破煤能力。影响水射流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射流的淹没状态、射流压力和流量,钻孔水力采煤破碎水枪的理想射流是非淹没自由射流,通过气举作用可以在开采峒室内创建非淹没自由射流。  相似文献   

19.
《探矿工程》1979,(6):35-35,34
一、钻孔涌水概况某无烟煤矿区109/ZK5孔开孔层位为上二叠统龙潭煤组C7煤层,终孔层位为30米下二叠统茅口组灰岩。钻孔深度382.14米。施工中除孔口下有φ146套管9.5米外,均为裸眼。终孔孔径100毫米。钻孔钻至42米开始涌水,随着钻孔延深,涌水量越来越大,曾钻完一段作一次扬水试验,三段扬水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队先后在渭河两岸第四纪黄土塬区承担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每当抽水试验结束,试验管起拔十分困难。我队曾用过:(1)强力起拔;(2)爆破起拔;(3)用冲击铲松动起拔;(4)加大钻孔口径;(5)反、割等方法起拔试验管。但处理时间长,代价高,还经常出现因塌孔被迫丢管。尤其在分层抽水钻孔,由于下段试验管不能如数起拔,影响到上部试段的试验,最终重新补打副孔。后来使用分级套接起下试验管方法,分别在大荔、合阳、兰田、韩城等县的黄土塬区进行了九孔试验。又在华阴、潼关等县的洪积扇与冲积地层进行了三孔试验,效果均良好,此法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