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自中新世中期澳大利亚板块与东南亚大陆开始碰撞逐渐形成。上新世早期演化成为具有统一形变、运动和动力体系的构造。其与澳大利亚以及西南太平洋地区的连环式旋卷构造是一个构造整体,可以归入一个构造体系。探索认识这一巨型构造体系因其与青藏高原构造地貌的演变,全球大洋温盐环流的重大调整密切相关。其导致了区域乃至影响了全球的气候环境剧变。认识李四光教授的科学思想和构造体系需要沿着其思想脉络,从更广阔的范围和科学发展的前沿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壳的构造形迹,即地壳的变形图象,恢复构造应力场,从而求出外力的作用方式,是地质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这是力学的反解过程,通常具有多解性,然而,并非所有的解都是正确的答案.正确的答案必须符合地球力场的规律性,特别是符合"地球旋转惯性变化所产生的力场之规律",这在求解巨型或大型构造时,尤其  相似文献   

4.
歹字型构造体系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和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是李四光在70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近年来,歹字型构造体系被应用于地震预测。应用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08年汶川8.3级巨震,应用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10年4月5日墨西哥7.5级大地震,均获成功。进一步研究表明,位于同一歹字型构造体系的2个或3个特大巨震的时间间隔为53 ~ 54 a,相当于三个沙罗周期的长度,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近代活动基本上是与天文因素有关的,这一联系可被应用于地震预测。   相似文献   

5.
6.
粤北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北山字型构造,位于广东北部,纵横粤北全区,是本区的重要构造形迹,它的存在与否将关系到本区构造体系的划分,以及成矿规律,控矿构造的研究。为此,我们采用古地磁学的方法对粤北山字型构造进行研究,为其存在与否提供古地磁依据。  相似文献   

7.
关于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几个问题及其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李四光教授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提出“山字型构造体系”这一概念之后,其实例陆续有所发现。近来,几乎每年均有新的报道。据粗略估计,仅在中国境内,已发表和尚待发表的山字型构造体系约有数十个之多。此外,有种种迹象表明,分布于国外的也不在少数。随着野外调查工作的进展,所发现的山字型构造体系越来越多,与其有关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也相继被提出来,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笔者曾就其中的几项,诸如砥柱的概念、脊柱的形成机制以及山字型构造的发展过程等做过初步的探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分别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隆起地区,具有“世界屋脊”之称。多年来,为国内外地质学家所注视,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我国科学工作者为了揭开青藏高原的奥秘,为人类开发利用大自然,进行了各种不同的科学考察。虽然,取得的资料较零星,但极为宝贵,为现今研究青藏高原的隆起问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华南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厘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山字型的前弧展布于中国大陆南缘和越南北部,南抵西沙纬向带北侧。西翼反射弧出现于念青唐古拉-伯舒拉岭及其南侧,东翼反射弧位于南黄海地区,沿弧形带以中、新生代岩浆岩和构造动力变质带的弧形展布为显著特色。它的脊柱在川、黔、滇、桂毗邻地区,以近SN向褶皱带为主体。华南山字型是印支期发生发展,燕山期成型和定型,喜马拉雅期仍有较强活动的构造体系。该体系的确定,对研究华南地质构造格架与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它是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间的纽带.   相似文献   

10.
11.
山字型构造体系的粘弹性应力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武红岭  王连捷 《地质论评》1990,36(3):193-199
本文使用马克斯韦尔粘弹性体的有限元法分析了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应力场、应变场和位移场以及他们随时间的变化。在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形成过程中,首先出现两翼、前弧及反射弧。然后,随着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发展变化形成脊柱。而地盾区则始终是处于稳定的低应力区。这个结果与实验室的模型实验结果很一致,反映了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实际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遵照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学习应用地质力学的原理,试将控制小秦岭金矿山字型构造体系加以分析总结。小秦岭金矿山字型构造体系是1966年我队在该区普查勘探金矿过程中提出来的。当时由于野外地质资料有限,没有进行总结。近十年来,在本区又进行了铁矿的普查与勘探工作,并填制了五万分之一地质草图。结合邻区有关单位资料,初步认为控制小秦岭地区含金石英脉的分布为一山字型构造体系。一、区域地质概述小秦岭金矿山字型构造体系,处于秦岭——昆仑东西复杂构造带北部边缘,与祁吕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构造发育历史及其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厚度能够反映构造沉降及隆升。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探井统一分层后,计算现今地层厚度,然后分 期平面成图。这些图件揭示出三湖地区北斜坡背斜构造形成历史并不统一,具有由北东向南西依次发育的特征:伊克雅乌 汝、南陵丘、驼峰山背斜最早成型,是第四纪以来的同沉积背斜。k11沉积后,台吉乃尔和涩北二号才开始形成,接着涩北 一号形成,而台南背斜形成最晚。涩东鼻状构造是在k1以后才抬升的,而南斜坡至今未形成背斜构造;而且隆升速度也是 不均衡的,具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尤其是更新统末期(k5以后)背斜构造快速抬升。该地区构造演化历史的确定,对于寻 找背斜构造形成的有利区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一、问题的提出 李四光教授关于“构造体系”基本概念的建立,是从认识山字型构造开始的。他是从事野外观察和室内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山字型构造进行了理论分析,奠定了从实验、理论分析各种构造应力场、形变场的基础,建立了山字型构造体系。在这个思想指导下,继后出现了多字型、辐射状旋卷构造形变场的研究,及歹字型构造应力场等探讨。但是迄今为  相似文献   

19.
构造体系由强变形构造带和弱变形地域共同构成,这些构造带和变形带可以用结构面的形式表达。构造体系结构面的分布分析,更加适用于变形规律研究,便于追索构造应力场及其演化。以长江中下游地质结构与导矿-控矿要素研究为基础,总结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结构面的"米字型"分布特征。新华夏系"米字型"构造,由NNE 25°方向挤压断裂和褶皱带、NNW 345°方向(大义山式)张扭断裂、NEE 75°方向(泰山式)压扭构造和NWW 300°方向(长江式)的横张构造组成。其演化分先后三个阶段;NNW 345°方向—NEE 75°方向的共轭剪切构造阶段、NNE 25°方向挤压构造阶段和NWW 300°方向的张性剪切构造阶段。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米字型"构造样式的识别,为研究构造体系的应力-应变成因、探讨构造体系的形成演化以及浅部构造和深部构造相关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构造基础。在其它类型的构造体系中,结构面也具有"米字型"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