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毓芳 《地质论评》1965,23(2):146-151
钻孔在钻进过程中,有时发生有规律的弯曲,使钻孔中心线偏离设计位置。A.П.普罗科菲耶夫认为:“这一情况会使对钻孔所穿过的矿体真厚度的计算结果有所增高”,“这一校正系数是用专门仪器对测量许多钻孔弯曲的方位角与顶角来决定的,在个别情况下,要以矿床开采的实际材料  相似文献   

2.
钻孔弯曲的防治及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定向钻孔的应用,是钻探技术中的重大课题.根据钻进方法、钻孔深浅、钻孔所通过的岩层地质情况,钻孔所产生的自然弯曲不同.无论在国内和国外,都进行了大量实践,在此  相似文献   

3.
在岩心钻探中,以往不论直孔或斜孔都要求按着开孔的角度打到终孔。这样就给实际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实际工作证明,岩心钻探打斜孔时一般都有自然弯曲(即上漂),这种自然弯曲根据各地区的地质情况并不难找出它的规律。我们既然能找出钻孔自然弯曲的规律,我们就应当认真的研究掌握它和利用它。下面谈一谈几年来实际工作中利用钻孔自然弯曲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中心内容:钻孔弯曲的原因;防斜;治斜;定向钻进;本课题今后的方向。在钻进过程中,钻孔顶角和方位角的变化,造成钻孔空间位置的变化,叫做钻孔弯曲。在钻进中,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控制钻孔顶角和方位角的变化,使钻孔弯曲符合地质设中心内容:钻孔弯曲的原因;防斜;治斜;定向钻进;本课题今后的方向。在钻进过程中,钻孔顶角和方位角的变化,造成钻孔空间位置的变化,叫做钻孔弯曲。在钻进中,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控制钻孔顶角和方位角的变化,使钻孔弯曲符合地质设  相似文献   

5.
因施工不当而造成钻孔弯曲或打丢矿层需要纠斜或补取矿心时,或者因地质设计的需要而打定向钻孔时,都必须在原孔内进行定向弯曲工作。目前一般多系采用下偏心楔的方法解决,即将偏心楔下入原孔的适当地段,然后用小一级的钻具沿偏心楔斜面所预定的方向,钻出新孔。其中比较困难的就是偏心楔的定向工作,现介绍永仁队试验成功的“打印法”进行钻孔偏斜定向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深部勘探工作通常与钻进深度的增加伴随而来的是钻孔弯曲的加剧。由于岩心钻孔弯曲的规律性研究不够,因而预防钻孔弯曲和保持钻孔原定方向的一些措施效果不大,这既造成了防止钻孔弯曲的一定困难,也造成了钻进定向孔的一定困难,而勘探钻进中定向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具有机械性质各向异性的岩石中所钻钻孔的孔斜资料的统计表明,岩石机械性质的各向异性是造成钻孔弯曲的极为重要而有规律的因素之一。四川省在钻探实践中探讨钻孔弯曲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其主要结论是:钻孔弯曲最严重的都发生在变质岩矿区;钻孔弯曲几乎取决于钻孔轴线和地层的“迁层角”,并向垂直于层面、片理面趋进、其稳定  相似文献   

8.
钻孔弯曲度是岩心钻探工程六项质量指标之一。这项指标直接影响到钻孔穿矿部位的空间座标和矿体的形态问题。钻探工程是按照地质设计进行施工的,施工的结果应该达到地质工作的要求。但是在钻探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和工艺技术方面的因素,钻孔顶角、方位角往往会发生变化,钻孔向不同方向弯曲,从而造成钻孔不同程度的偏离原设计的位置。钻孔弯曲既然目前还不能完全避免,弯曲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钻探施工中钻孔轨迹往往偏离设计方向,其深度、顶角、方位角超出规范的要求。钻孔弯曲原因比较复杂。一般由地质、技术、工艺等方面因素造成的。所有这些可归纳为是由于钻具在孔底受力不平衡而产生一种造斜力,这种力使钻具趋向阻力最小的方向,是钻孔产生弯曲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技术条件下,钻孔都或多或少的发生弯曲,既有顶角弯曲,也有方位角弯曲.通常讲钻孔弯曲,是指钻孔偏离设计方向与位置.钻孔的弯曲,包括开孔不正或井口管按得不正引起整个钻孔偏离设计方向.也包括开孔是正的.而在钻进过程中钻孔自身逐渐发生弯曲.本文主要谈金刚石钻进时钻孔的弯曲和预防.某矿区自1970年下半年开始使用金刚石钻进,到74年上半年止已完工的钻孔有50多个.钻孔所遇到的主要地层为:  相似文献   

11.
岩溶洼地地下水渗透流在一定的渗透压力作用下,通过洼地土层过滤后沿碳酸盐岩溶蚀裂隙网络或孔隙下渗补给岩溶管道或地下河等深层岩溶水,便会产生离子导电岩土层的自然极化现象和自然电场,这种自然电场的研究方法可用于洼地浅层岩溶水的探测。研究结果表明,陇瑞洼地浅层岩溶发育带产生的自然电场实测值的平面等值线在洼地中心部位上出现了场幅值-60~-80 mV、带宽约40 m的带状异常,异常带由北至南呈似“S”状分布;自然电位梯度实测值的平面等值线在岩溶发育带顶部在地面投影中心线附近出现由负值向正值过度的“零值”异常带,“零值”异常带平面分布位置的变化指示了洼地浅层岩溶发育的平面差异与变化。以第18测线为例,陇瑞洼地浅层岩溶自然电位在剖面上分布满足位函数分布特征,即自然电位在浅层岩溶带顶部(615/18测点附近)取得极小值,在极小值的两侧由于逐渐远离岩溶发育带自然电位幅值逐渐减弱,直至趋近于零;自然电场梯度在浅层岩溶带顶部(615/18测点)附近出现由负值向正值过度的“零点”异常,呈似中心对称曲线。水文地质监测钻孔在不同深度揭露了浅层溶洞、溶隙和断层破碎带,从而验证了自然电场法探测岩溶洼地浅层岩溶水资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某矿区属于矽卡岩型的矿床,矿体不规则,岩矿层向南倾,产状较陡,一般为60—85°;岩层软硬不均(4—10级),又破碎,极易造成钻孔弯曲。岩层走向195°左右,勘探线方向正北,钻孔方位弯曲总趋势为北偏东。  相似文献   

13.
钻孔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通常也叫孔斜.钻孔弯曲就是指钻孔在施工过程中偏离了原设计方向.也就是说,钻孔的顶角和方位角均发生了变化.顶角即钻孔轴心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夹角,它与设计钻孔的倾角(开孔角度)之和等于90°.顶角的变化用顶角弯曲度来表示:  相似文献   

14.
在定向钻孔施工中,结合地层促斜规律进行跟踪设计,控制钻头运行轨迹十分重要。实践证明,在具层理的二叠系地层中定向钻进,当钻孔定向弯曲方向相逆于岩层倾向(α=65°~80°),常规稳斜孔段自然弯曲表现为增斜;当钻孔定向弯曲方向相顺于岩层倾向(α=45°~65°),常规稳斜孔段自然弯曲表现为降斜,其顶角变化率均为1°~3°/100m。同时,钻孔方位也发生漂移,其方位漂移率为10°~30°/100m。因此在调整增斜孔段的终点方位和顶角时,要为稳斜孔段预留提前量。在定向造斜时,造斜钻具的工作角(β)决定着钻孔轴线的空间位置变化,理论计算的β值经过修正后才能作为造斜器在孔内的装置工作角(ω_0)。  相似文献   

15.
通过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活动式偏心楔的结构,制作技术以及人工弯曲定向钻孔施工工艺。利用弯钻杆在倾斜钻孔中其弯曲方向始终指向钻孔倾斜方向的原理,对活动式偏心楔进行间接定向,为今后施工人工弯曲定向钻孔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钻探技术操作规程上规定“天车钢丝绳必须与钻孔的中心线一致”。按这个要求来说,天轮安装在什么位置才算确当呢?应当单绳对钻孔中心呢还是天轮中心对正钻孔中心呢?  相似文献   

17.
钻孔弯曲能使钻探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容易造成事故。更重要的是,根据弯曲钻孔所取得的地质资料,达不到地质设计的目的,还会造成错误的地质结论。   相似文献   

18.
问与答     
一、何谓初级定向钻进? 当前,我国一些钻进容易发生倾斜的矿区,为了使钻孔钻达靶点,根据矿区促斜规律,依据地质设计的钻孔要素,在规定允许的偏线距离内,利用该矿区钻孔的自然弯曲规律,采取适当的钻进技术措施,促使钻孔按设计的轨迹延深。这就是通常说的初级定向钻进。 影响钻孔自然弯曲强度的因素较复杂,主要有地层的各向异性,产状变化,孔壁与钻具间的间隙,使用的钻具组合及其本身的刚度,开孔的顶角、方位角以及采取的钻探技术参数等。 二、如何设计初级定向钻孔? 初级定向钻孔设计方法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由上向下设计。另一种是由下(见矿点)向上设计,然后根据设计计算出钻孔位置、钻机安装角度等。具体设计方法有绘图法和计算法(解释法),一般设计方法如下; 根据各矿脉已施工的钻孔偏离实际开孔方位线距离平均数值,扭角按下式求得; SillQ WWH tn.smo a = arc sll---- AH·5110式中:0——钻孔项角 a——安装钻机扭角 BD——实际钻孔落点偏线距离 设计所得角。为实际偏角。当安装钻机扭角时,若钻机实际按顺时针方向偏斜,向过时针方向扭a角,若逆时针方向偏斜时,应按顺时针方向扭口角。 H、如何保证初级定向钻进的实现? 初级定向钻孔施工,首先要做好矿区已完钻孔弯曲规律的统计工作,找出各种地层的自  相似文献   

19.
FB 型防斜保直器与通常采用的防斜技术(如“满眼”、“刚性”钻具),它们的防斜原理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是在钻孔弯曲出现时以及出现后都能有效地产生动态的反偏斜力,而后者是在钻孔弯曲出现前以钻具刚性不变的状态保持钻孔的直线性。FB 型防斜保  相似文献   

20.
某矿区钻探施工,自1966年至1973年共完成钻孔102个,进尺二万余米.由于钻孔弯曲的问题,有的影响了储量计算,并造成施工本身的困难,至于因为弯曲过大而使钻孔报废,造成的损失就更大了.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加快矿区勘探速度,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要认真总结经验"的教导,从1972年起,对钻孔弯曲原因、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收到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