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强 《河南地质》2000,18(3):190-195
在剪切带中相当大一部分的钾长石眼球体、云母鱼和花岗岩的透镜体,并非是动力变质过程中原岩的矿物或原岩本身的残留体,而是在剪切带内部引张区域的动力分异作用的产物。这些产物有三种尺度:矿物尺度、矿物集合体尺度、岩体尺度。这三种尺度的产物具有形态、成分、产生部位和形成环境的相似性。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该文对眼球体的拖尾现象、云母鱼及造山带的S型花岗岩体的成因,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Separation and analytical methods are dealt with for amino acids and their enantiomers in samples of geological interest. Agreement is obtained for Jflin meteorite and fossil bones between the analyses of the authors‘ lab and those given by laboratories in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3.
萤石中流体-熔融包裹体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四川冕宁稀土矿床霓辉重晶石伟晶岩型矿体早期萤石中笔者发现了大量的流体-熔融包裹体。矿物的光学性质及激光拉曼光谱特征表明,流体-溶融包裹体内晶体矿物为重晶石。萤石中流体-熔融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为493.7—502.3℃,其捕获温度更高,这说明主矿物萤石的形成温度很高,笔者认为这类萤石是由富含挥发分,以氟化钙、硫酸钡为主要成分的盐熔体直接结晶而成的,即该类萤石以及与之共生的重晶石具有岩浆成因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地体     
地体理论是近年来在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探索地壳演化规律的大地构造理论。地体的含义系指以断层的边界具有区域规模的地质实体(D.L.Jones等,1983)。它是被动的驮在岩石圈板块上的块体,亦有认为地体是从异地漂来并具区域性的岩石组合体。地体  相似文献   

5.
根据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均一过程的时间,利用熔融包裹体的扩散率公式(DH=r2/4t)、Eyring方程(DN=KB·T/η·λ)以及不同含水量花岗质熔体的LnDH-1/T实验图解,计算了胶东金矿区内与金矿形成关系密切的栾家河岩体中包裹体熔体的粘度和含水量。结果表明,熔融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70℃,粘度为3.8×106Pa·s,含水量为2.5%;流体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855℃,粘度为617.7Pa·s,含水量为5.8%,反映出花岗岩浆在结晶过程中含水量不断增高,粘度不断降低,到结晶作用晚期,流体相接近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6.
黄润秋  徐德敏 《岩土力学》2009,30(10):2961-2964
渗透性测试试验一般采用直接测渗流量的方法,难以对低渗透岩有效测定流量。利用新开发的高压渗透仪,采用“体变量法”进行渗透性测试,该法是通过精确计量渗透出水端水体积的变化量(最小有效测试精度可达0.03 mL)度量岩石(体)渗流量的大小。保持渗透水压差不变,当出水端水体积变化与时间呈线性关系时,即该时段渗透速度保持不变,则该时段试样渗透特性符合达西定律,可利用达西公式对试样渗透性指标进行分析计算。采用这种方式,即使是针对超低渗透性岩石(渗透系数小于10-9 cm/s),在整个渗透端面形成以后,某一条件下渗透性测试仅需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精度。试验证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7.
8.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人对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流体包裹体的各种分类方案和主要的研究方法,重点介绍了包裹体在研究油气藏烃源岩排烃史、油气形成时物化条件、油气运移演化、成藏期次和时间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在矿床类型、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条件、成矿物质搬运及成矿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新进展。大量的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在理论、原理和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渐在地质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已经成为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前包裹体研究工作发展很快,在研究方法上和地质应用上均有了新的进展.其研究的范围已从矿床扩大到岩石,从地壳扩大到上地幔,在地质科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板块构造学说的问世和发展,混杂地质体愈来愈引起构造地质学者的浓厚兴趣,因为它是古俯冲带或缝合带的主要标志之一。最早研究混杂地质体的当推Griesbash、Diener 和Middlemiss(1883),Kaufmann(1886)在描述阿尔卑斯复理石中的杂乱堆积物时,启用了“野复理石”(Wildflysch),Greenly(1919)首次将“melange”一词引入混杂地质体的研究中,Flores(1955)提出了滑混堆积(Olistostrome)的概念。板块构造学说问世以后,许靖华(1  相似文献   

11.
地下采煤通常会引起地表严重开裂,甚至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采动坡体的稳定性研究一直是工程实际关心的问题。本文以贵州省都匀市煤洞坡采动坡体为例,在斜坡破坏机制分析基础上,采用组合楔形块体原理构建了采动坡体稳定性系数计算方程,并从实验、经验类比、采空率等方面对采动坡体的强度指标进行了综合取值,计算了采动坡体在天然、饱水及裂隙水作用下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煤洞坡山体是处于稳定状态的,这与坡体上的裂缝位移监测成果是相符的。但在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情况下,煤洞坡山体稳定性就会逐渐变差,甚至发生滑动; 坡体稳定性安全系数随内摩擦角的降低而降低,随裂隙水充水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一旦后缘块体挤压前缘块体时,就会存在一个安全系数急剧降低的阀值。从裂缝水柱高度与降雨渗入裂缝的雨水量关系出发,建立了裂缝水柱高与降雨量之间关系式。经计算当降雨量(短时间内)超过192mm,斜坡就会失稳。  相似文献   

12.
沈昆  张泽明  石超  王金丽 《岩石学报》2008,24(9):1987-2002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东海地区产出大量榴辉岩体,其中存在含蓝晶石-黝帘石/褐帘石-绿辉石-金红石(+磷灰石+锆石)石英脉,它们含有与榴辉岩主岩相近似的矿物组合,故应该是在与榴辉岩相近的超高压P—T奈件下形成的。这些脉体的褐帘石/黝帘石和金红石具有很高的稀土元素(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含量及变化的Sr、Ba、V和Cr含量。脉体的蓝晶石,特别是褐帘石和黝帘石含有丰富的固体与流体包裹体,包括:(1)多相固体包裹体(muhiphase solid inclusions,Ⅰ型);(2)多子晶流体包裹体(muhidaughter mineral—bearing fluid inclusions,Ⅱ型);(3)H2O-CO2包裹体(Ⅲ型);(4)高盐度盐水包裹体(Ⅳ型);和(5)中-低盐度H2O包裹体(Ⅴ型)。Ⅰ型和Ⅲ型包裹体主要存在于蓝晶石中,偶尔见于黝帘石中,呈孤立分布或沿晶内裂隙分布;Ⅱ型包裹体多沿褐帘石和黝帘石晶核密集或随机分布,或沿晶内裂隙分布;Ⅳ型和Ⅴ型包裹体多见于石英中,也见于褐帘石和黝帘石中,一般沿裂隙分布。能谱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Ⅰ型包裹体中的固相有钠云母、刚玉、方解石、菱铁矿、硬石膏、重晶石、磁铁矿和黄铁矿,以及未知相;Ⅱ型包裹体中的固相有白(钠)云母、硬石膏、方解石、磷灰石、天青石、磁铁矿和黄铁矿,以及未知含水硅酸盐等;Ⅲ型包裹体主要含H2O和CO2;Ⅳ型包裹体除含H2O液相外,常见固相有石盐、方解石和不透明矿物,而气相有时可合明显数量的CO2和N2。显微测温显示,多数Ⅱ型包裹体的冰点(Tmi)在-5℃~0℃,相应的盐度为0~7.86%NaCl equiv.。鉴于Ⅱ型包裹体含有多种子矿物,根据包裹体中固体总含量并结合溶解度资料估计,Ⅱa和Ⅱb型包裹体中溶质浓度可分别达到40%~70%和25%-40%,原始流体可能属于Na^+-Ca^2+(Sr^2+)-Mg^2+-Fe^2+-CO3^2--CO4^2-SiO3^2-&#177;PO4^3--Cl^--H2O体系。Ⅳ型包裹体中CO2固相熔化温度为-58.1~-58.0℃,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证实CO2相中还存在N2;CO2(-N2)相的均一温度(ThCO2)为9.8~18%,相应的CO2(-N2)相流体密度为0.739—0.784g/cm^3。加热时石盐熔化温度(Ta)为201~428℃,液-气均一温度(Th)从184到≥450℃,相应的含水相盐度为31.12%-≥53%NaCl。黝帘石和石英中V型包裹体Tc接近-21℃,Tmi分别为-4.5~-19.0℃和-3.2~-18.4℃,相应的盐度分别为7.17%~≥20.68%NaCl和5.26%~21.26%NaCl equiv.不等。高压脉体中存在丰富的流体包裹体证明这些脉体是在有自由流体相的条件下形成的。包裹体的产状和结构关系表明,原生Ⅰ型和Ⅱ型包裹体是在蓝晶石、褐帘石和黝帘石生长期间捕获的,流体可能来自于大陆板块深俯冲期间含水矿物的脱水反应。在超高压条件下,这种流体属于含水硅酸盐熔体一含水流体体系,含有大量溶质和微量元素。流体组成与岩石(矿物)类型有关,反映矿物结晶时与周围流体介质构成了局部的缓冲体系,并从周围流体介质中获取了所需要的组分,即产生榴辉岩相脉体的流体是就地来源的。由于超高压峰期变质后,苏鲁地体经历了快速折返和抬升,超高压条件下捕获的流体包裹体都经受了部分爆裂一再平衡,流体包裹体的密度大大降低;同时,流体包裹体有可能与主矿物腔壁相互作用,引起流体成分改变。  相似文献   

13.
论地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春昱 《地质论评》1986,32(6):578-582
近几年来,“地体”问题引起许多大地构造学者的注意,甚至有人认为它是当前研究大地构造的新方向。从一些已出版文献中,我们认识到板块构造确非一个简单模式所能表明。今后研究古板块构造演化,必须同时注意到与之有关的地体问题。但作者认为有关地体术语,相当繁多,涵义不清,使用起来容易混淆。希望今后对地体术语涵义必须予以澄清,在使用上须要慎重。  相似文献   

14.
断层体圈闭     
断层体的孔渗性往往比围岩要好,尤其是张性断层带.当一个具有一定孔渗性的断层体四周和顶部被其他地质体封闭时,它就具备了圈闭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一、应变固体潮之特点地球固体潮犹如人之脉搏,可以反映地球内部结构和变化,是地球物理观测中能作自然检验的信息。固体潮观测项目有重力、倾斜和应变。重力是起潮力位的垂直分量,观测信息中有日月引起的重力和潮汐形变引起的重力,两者之比约为6:1.潮汐形变信息约为观测信息的1/7.倾斜为起潮力位的水平分量与  相似文献   

16.
断层体圈闭     
全世界很多大的油气田都是岩性地层油气藏,但国外都是海相的,我国则是陆相湖盆的。陆相湖盆的岩性地层油气藏更为复杂多变。我国剩余油气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岩性地层油气藏,最近几年新发现的石油地质储量中有55%是岩性地层油气藏。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对我国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提出了两项关键技术:一是陆相层序的工业化应用;二是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储层和岩性圈闭的反演预测及其他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若华 《地球学报》1983,5(1):37-48
<正> 含铬铁矿体超镁铁岩体位于藏南雅鲁藏布江南岸,略作拉长透镜体状,长43公里,最宽处约3.7公里,面积约80平方公里 有关本地区铬铁矿床的论著较多,但对于其明显特征——矿体的侧伏现象和矿体在三度空间中的褶皱现象。或者一笔带过,或者不加报道。尤以矿体的明显清楚的褶皱型式,仅见于笔者等的报道,尚未得到其他同行的重视。根据笔者的野外观察和对大量深部钻孔数据的对比研究认为本区矿体的侧伏现象可与我国内蒙某矿床及南斯拉夫的拉布罗法(Rabrovo)矿床相类比。对于褶皱现象国内尚无专文论述,国外则可与阿尔巴尼亚的布尔奇泽矿体相比较。  相似文献   

18.
19.
胶东地区与金矿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体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胶东金矿有密切关系的玲珑片麻状花岗岩、栾家河二长花岗岩、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上庄二长花岗岩4种类型花岗岩中矿物包裹体的发育程度、类型、大小及其特点, 以及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 反映出玲珑岩体是经历了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重熔型花岗岩, 郭家岭岩体是由高温、高粘度岩浆结晶成岩的。栾家河岩体是由一种富CO2的高温、高粘度的岩浆中结晶演化而来, 岩体的侵入深度也较浅。上庄岩体形成温度压力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金刚石钻进中,钻头胎块脱落事故尚未能完全避免。胎块脱落后,若发现的早,还比较容易捞取。若发现不及时,将造成钻头的进一步崩落损坏,以致很难彻底捞净,这将给以后钻进造成更大的困难。分析胎块脱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下钻碰撞套管或孔底;钻进操作不注意产生严重挤夹;孔内不清洁;钻进坚硬裂隙地层;深孔倒立轴时没有悬吊钻具等。总之,这些都是外因,操作中应力求避免发生。从内因方面检查,主要是胎体与钢体的结合力(结合强度)不够而造成。例如,一些钻头正常使用仅一、二个回次就出现了胎体沿与钢体的结合面整个脱掉现象。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