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鞍山地质公司在棉花地区钻探施工中,遇到离地表100~300米的混合岩,裂隙发育,硅化程度也较高.采用双管人造金刚石钻头钻进时,岩芯堵塞严重,钻进效率很低,而用单管人造金刚石钻头钻进,则钻头寿命显著降低.1980年7月,鞍山地质公司与中南矿冶学院达成试验高效长寿的单管人造金刚石钻头的协议.协议要求:钻头寿命从原有的20米提高到30米;时效从原有的1.4米增加到1.8米.通过几个月的研究和试验,已完成并超过了所要求的指标.试验结果是:钻头平均寿命为41.1米,提高了105.5%,时效平均为2.04米,提高了45.7%.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我们在某矿区一○三号机台使用云南地质技工学较实验站研制的射吸式54—3型冲击器进行了冲击回转钻进实验。试验完工9个钻孔,工作量1628.36米,平均台月效率为659米,最高单孔台效达到1926米。与普通双管回转钻进相比,钻进大理岩时的平均时效提高了31%,钻进坚硬的石英钾长交代岩和混合花岗岩时效提高了88%以上。完工钻孔六项质量指标均达到地质要求。试验中孔内事故和设备事故很少,分别为14.5%和1.7%。单位成本明显下降,取得了较好的钻进实验效果。现将钻进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队过去在某铜矿施工,在推广应用小口径金刚石钻进时遇到几十米、颗粒细而致密、研磨性很弱的坚硬岩石硅质岩,采用孕镶金刚石钻头钻进时钻头打滑,钻进效率低,成本高,成了我队推广小口径金刚石钻进的一只拦路虎。针对我队硬岩层钻进中存在的这一难关,设计试制了金刚石钻头喷砂机,经过反复试验改进,孕镶金刚石钻头,经过喷砂处理后钻进效率有明显提高。如某铜矿6319孔孔深674米,遇到一段坚硬的硅质岩,有七十多米,使用孕镶金刚石钻头喷砂前后钻进效果对比如下表。  相似文献   

4.
我局推广金刚石绳索取芯钻进技术是逐年发展扩大的.自1978年末开始试验到1981年最多开到十二台钻机;由一个队推广到十一个队.近四年来绳索取芯钻机完成工作量21981米,平均台月效率354米,比大口径钻孔(平均台月效率198米)提高79%;完成钻孔27个,其中优质钻孔24个,占88.8%,合格孔3个,占11.2%,消灭了三类孔和报废工作量.1980年全年平均每米成本86.55元,比大口径钻孔平均每米降低49.25元,比普通小口径钻孔每米降低40.4元.我局地质六  相似文献   

5.
我队在施工ZK801孔时设计孔深1500米,该孔1982年4月18日竣工,终孔深度为1501.55米。其中绳索取心钻进1366.64米(S75、SC56两种钻具)开动6.19台月,平均台月效率221米,平均小时效率1.6米,平均回次长度2.09米,纯钻进时间率为24.3%,  相似文献   

6.
我公司近年来最多开动9台钻机,目前开动8台,已全部推广金刚石钻进.第一台金刚石钻机于1977年5月试钻,同年10月完成4个钻孔,总进尺1281米,台效402米,时效1.71米.与同-矿区的钢粒孔比较,台月效率提高28米,时效提高0.88米,单位成本降低0.99元.虽然当时机台人员多数是刚进队的青年工人,对金刚石钻进工艺不熟悉,技术水平较低,加之当时钻头、扩  相似文献   

7.
《探矿工程》1977,(2):1-4
从一九七五年七月至一九七六年六月止,先后在两个矿区进行金刚石钻进试验,共完工钻孔17个,累计进尺1940米。完成上述进尺,共使用上砂钻头54个,扩孔器17个。钻头最高进尺为209.75米,平均钻头进尺为35米,平均时效为1.35米。在某磷矿平均时效比钢粒钻进提高28.5%。  相似文献   

8.
液动冲击回转钻进是一种有效的钻探方法。特别是在不均质岩层,破碎岩层,致密打滑岩层,易斜岩层中钻进效果更为显著。冲击回转钻进具有如下特点。一、钻进效率高自1979年我局第一地质队首先使用射流式冲击器以来,二、三、四、五、六地质队也先后使用了冲击回转钻进。完成工作量4500m 左右,平均时效1.15m,比同径金刚石回转钻进时效提高61.7%,比钢粒钻进提高174%。最近四队对 SX-54-Ⅲ型冲击器进行了新的试验,进尺144.8 m,时效 1m,台效434.6米,比钢粒钻进提高200%。事实表明,冲击回转钻进已成为攻克硬质岩石、提高钻进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复杂地层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包括绳索取芯)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大口径钻进更复杂、更难处理.因此,认真总结经验,研究其综合治理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从1976年开始推广小口径金刚石钻进,目前开动10台金刚石钻机(包括两台绳索取芯钻机).施工的矿区大部分是复杂岩层,为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我们组织了经常性的技术攻关,摸索了一些综合治理的措施,使生产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在四方山、金斗矿区分别完成了普通小口径最深钻孔925米和绳索取芯最深钻孔782米.1982年优质孔率为97%,单位成本显著下降.西岔矿区的八号机,孔孔优质,台  相似文献   

10.
孙庆文  董成钧  徐飞 《吉林地质》2019,38(3):104-106
小口径人造金刚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是加快勘探步伐的重要途径,是当前提高钻进效率的主要技术措施。本文通过四个方面来提高小口径金刚石钻进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探矿工程》1960,(2):10-11
我队59年四月份开始大胆推行75毫米小口径钻进后,钻探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如59年一季度全分队实际的台月效率为384米,而二季度为598米(其中五月份台月效率达到800米),三季度为646米。根据几个月的体会,将两大一快、新式钻头、无岩心钻进等经验,结合应用在75毫米口径,其效率会更高,因此同志们一致认为,在能满足地质目的及要求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金刚石钻进的发展,孕镶金刚石钻头应用日益广泛,效果不断提高。我队从去年二季度起先后在两台小口径钻机试用孕镶金刚石钻头,至十月份止,在铁矿斜孔钻进中,进尺2622米。与同期同矿种钢粒钻进比,台月效率与单位小时进尺提高了62.3%和92%。  相似文献   

13.
我局72年开始进行金刚石小口径钻探,到79年底共完成混合进尺十二万二千多米,有7个队先后开动过金刚石小口径钻机,占全局12个钻探队的58%;79年共有3个队共开动16台小口径钻机,占全局计划开动钻机的23%左右,完成混合钻进工作量44050.18米,约占全局完成工作量的30%,平均台效396米。使用天然金刚石钻头330个,进尺29759米,平均钻头寿命90.4米,最高钻头寿命904.31米。使用人造金刚石钻头21个,进尺558.43米,平均钻头寿命24.4米。79年全局共完工小口径钻孔108个,优质孔81  相似文献   

14.
小口径钻进是提高钻进效率和降低钻进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来,美、英、苏、法等国在石油钻井方面已经采用了缩小口径的钻进方法和工具,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果。在地质钻探中,不少国家正在采用小口径钻具钻进岩心钻孔。在保证钻探质量的前提下,小口径岩心钻探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15.
1980年6月,我局214队9号机在部、局、队的大力支持下,在本省首先试验推广了小口径绳索取心钻进新工艺,当年完成4个钻孔,进尺1867米,平均台月效率525米。由于取心质量高,孔斜度小,4个钻孔全部评为优质孔,初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探矿工程》1977,(5):32-34
我们是三八机台,七五年底采用小口径金刚石钻进,施工铁矿普查钻孔,岩石为8-9级的片麻岩、磁铁石英岩、花岗混合岩。共开动9.7个台月,完成工作量3349米,提前四十天完成了国家生产计划,平均台月效率345米,完工钻孔十一个,全部满足地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三年,我队开始推广小口径金刚石钻进,生产面貌为之一新。一九七五年初,在勘探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帮助下试验绳索取心钻进新工艺,截至今年四月份,已完成钻孔八十余个,进尺近三万米,效率逐年提高,开动钻机台数逐年增加,今年开动的钻机中全部采用绳索取心钻进。我队历年绳索取心钻进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8.
《探矿工程》1975,(1):25-28
近几年来,小口径钻进得到迅速发展。我队自1973年6月开始试验小口径钻进,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小口径钻进钻机已发展到七台,但在破碎地层中钻进,金刚石小口径钻进发挥不出巨大作用,表现为效率低,钻头寿命短,特别是漏失钻孔,失去使用乳化剂钻进的先决  相似文献   

19.
一、小口径金刚石岩心钻进概况及其主要优点几年来,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支援下,我队前后开动两台金刚石钻机。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六十多个钻孔,共进尺16,000余米。实践证明:小口径金刚石岩心钻进是提高钻探效  相似文献   

20.
我厂与勘探所、锦外哈成金刚石试验厂协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上千次数据的测定,研制成了爆炸金刚石聚合体钻头。在湖南地质局405地质队进行了生产试验。第一个聚合体钻头在孔底有残留合金磨坏的情况下还进尺96米,最后因管钳夹坏而停止使用,其时效为2.2米/小时,为本矿区小口径钻进的最高纪录。第二批试验的第一个聚合体钻头在白云岩、灰岩地层已进尺120.47米,平均时效2.1米,磨损甚微,尚能继续使用。还有三个钻头都在分别进尺39.50米、23米、11米的情况下被孔底残留合金磨坏。虽然试验的钻头数目还不多,但已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