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4~1987年,我们在包古图矿区施工,由于地层破碎,岩矿心采取率仅40~50%,有些钻孔因岩矿心采取率不够而报废,损失严重。为了解决破碎带的取心问题,公司、大队成立了攻关组,设计选用了多种钻头、钻具,经过三个钻孔的试验,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连钻孔所穿过的各层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比较复杂,岩矿心不易采取。到七一年底为止,完工的60个孔,平均岩心采取率24.4%平均矿心采取率17%。按规范要求,没有一个合格孔。提高岩、矿心采取率一度成为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七二年来,我连深入开展路线教育,充分发动群众,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第二季度岩、矿心采取率大幅度上升,岩心采取率提高到78%,矿心采取率提高到89.7%。矿区钻孔深度在40米到250米之间,一般孔深80—160米,岩石按物理力学性质分四类:  相似文献   

3.
人工弯曲钻孔,也就是下偏心楔子来导使钻孔弯曲,以达到钻孔原来设计的要求,这是苏联的先进经验之一,它一般在三种情况下使用。1.所打钻孔的弯曲度已超过了地质设计要求,用来纠正钻孔弯曲。2.发生了复杂的孔内事故,用来避开残留在孔内的钻具。3.在软岩层钻进中,发生岩矿心采取率不足,为了在原孔中补采岩矿心,就必须进行人工弯曲。  相似文献   

4.
我们根据三一三队某铅锌矿区风化白云岩(疏松)矿层,用其它钻进方法,容易造成矿心品位贫化问题,设计了一种直径89毫米,分节活动式单动双管钻具。经过四个钻孔62个回次的生产性试验,钻进风化白云岩地层时,保持了岩(矿)芯原生造构,减少了矿心品位贫化程度,提高了钻进速度。钻进5—7级岩石时,平均岩(矿)芯采取率达到88%以上。平均小时效率达到2.2米,比双动双管钻进的平均小时效率,提高了0.7米,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如试验的ZK31—1孔,由孔深94.40—104.17米为风化软质(疏松)矿层,取上来的矿心,保  相似文献   

5.
一、保证岩、矿心采取率和质量的重要性钻探在煤田的普查勘探中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根据钻进的可靠成果就能对矿区作出评价和作为将来开采技术设计的基础。这一评价是否正确决定于所采取的岩、矿心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无论岩心及矿心数量(采取率)或质量均必须符合地质部门的要求。在钻探工作中往往由于打簿或打丢了矿层,而不合地质要求,致使钻孔整个或部分报废。  相似文献   

6.
某滑石矿区56年至61年打了48个勘探钻孔共钻进9240米,由于取心工具不适用和取心技术不完善而矿心质量不能满足地质要求,使全部工程报废,于62年根据滑石矿钻进  相似文献   

7.
武钢矿山长期存在的粉矿难钻、难取心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矿山的发展和铁矿资源的利用。粉矿地层,由于井壁严重坍塌,岩矿心被扰动破坏和流失。常规的取心方法一般只能采到20%~30%的岩矿心。由于钻孔里的坍掉物不断增多,钻具很难达到孔底;即便取上一些粉砂状岩矿样,也很难借以准确判断层位变化及岩石结构,影响了地质资料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探矿工程》1981,(1):28-31
我队于一九六○年勘探什邡磷矿,到六一年底共施工17个钻孔。因岩层破碎,取心方法不当,岩矿心采取质量低劣。17个钻孔中,因孔内事故报废6个,另11个因岩矿心采取率过低而不能利用,故于一九六二年进行全面补课。在钻探工程补课中对以往岩矿心采取率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以ZK_(33)孔为摸索取  相似文献   

9.
岩矿心采取是岩心钻探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分数量和质量两部分。数量指标即岩矿层(包括顶底板)的采取率,有时还要求回次采取率。质量指标主要是:完整性,代表性,纯结性。影响岩矿心采取的因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原因。在主观方面的诸因素中,操作技术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常有这种情况:同一种采心工具,不同的使用者效果不同;甚至在同一矿种、同一矿区、同一钻孔乃至上下回次,不同的操作者使用同一采心工具,有的能采上来,有的采不上来或采取率很低,唯一的原因在于是否因地制宜做到了正确的操作。下面拟对岩矿心采取操作上的几个易忽视和有争议  相似文献   

10.
甲魁煤田绳索取心液动锤钻进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保忠 《探矿工程》2011,38(12):25-26
甲魁煤田地质构造复杂,岩层破碎胶结松散,换层频繁,断层破碎带多。在钻探施工中导致孔内事故多、岩(矿)心采取率低、钻进效率低等问题。通过使用绳索取心液动锤钻进技术,解决了在该矿田钻探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减少了辅助时间,提高了钻进效率和岩(矿)心采取率,保证了钻孔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松软复杂地层岩矿心采取率和岩矿心的质量,弥补普通双管钻具取心功能的不足,特别研制了91单动三重半合管钻具。介绍了钻具的结构、工作原理、组装、维护保养及在3个不同矿区5个钻孔的野外生产应用情况。应用结果表明,该钻具适宜松散地层钻进,岩矿心采取率达到了100%,同时防止了岩矿心被外界扰动,保持了岩矿心的原状性,提高了岩矿心的质量并利于岩矿心后期的运输与储藏。  相似文献   

12.
大湾钼矿属于斑岩型矿床,岩层极为复杂,岩性硬、脆、碎、软、松散俱全,难取心地层约占45%左右。1980年第一个钻孔(ZK1702)采用φ130~φ91mm口径的钢粒钻进,矿心采取率只有54%,以后相继完工的6个钻孔(还有一个报废),岩矿心采取率只有一个孔是一类孔,其余5个孔均是二类孔,优质孔率仅为17%。经分析研究,为解决岩矿心采取率问题,1982年改用S56绳索取心钻进,几年来共完工33个钻孔,岩矿心采取率平均在85%以上,优质孔率81.8%,比大口径提高了64.8%,台月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单位成本降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矿心是重要的地质资料,根据矿心可进一步了解矿层的厚度、品位及其产状的结论。所以必须力求获得最高的矿心采取率。但由于操作不当或责任心不强,往往打丢矿层。为弥补这个缺陷,必须补打斜孔,补取矿心。补打斜孔的方法很多,仅介绍一种用公母塞较可靠的人工弯曲钻孔方法(以下简称补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水城509队自从55年建队到现在已有两年的时间,但因矿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变化太不易掌握,到目前为止岩矿心采取仍很困难,经常有打掉矿层和岩矿心采取率不能满足国家要求报废钻孔的情况,据统计57年上半年该队需要补斜的钻孔共有24个(其中包括56年8个钻孔)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但在使用孔底反循环钻具后(水城队侯振山老师傅所创造),据4个工区6个机场的不完全统计,在五、六、七级灰岩中用91—110公厘合金钻头钻进,纯钻时间12小时共进尺84.43公尺,取得岩心77.29公尺采取率达到90%机械钻进效率0.  相似文献   

15.
岩心钻探目的是为了获得地质资料——岩矿心,提钻取心是惯用方法,随着金刚石岩心钻探事业的迅速发展,升降钻具成为最花费时间的一项辅助工序。根据钻孔深度和钻进方法的不同,岩心钻探过程中,一般纯钻时间和升降钻具时间各占30~40%左右,尤其是钻孔越深,升降钻具所花费的时间越多;同时,它又是机械化程度差,劳动强度大的辅助工序,所以,减少辅助工序时间,增加纯钻时间,提高钻进效率,最有效的途径是减少升降钻具时间。为此采用了不提钻取心钻进法,它又分为绳索取心和反循环连续取心。所谓绳索取心钻进,就是在钻进过程中,当岩  相似文献   

16.
提高岩、矿心采取率是获得岩、矿层第一手实物資料的重要关鍵。在钻探工程的实践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現象:就是,經过努力从数字上看,采取率虽然滿足了质量指标的要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岩、矿心結构被損坏,矿心成分被污染,大大降低了岩、矿心的代表性,以致在岩、矿心品质上并未完全滿足地质要求。这一現象应引起钻探工作者的密切注意。我們必須在提高采取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岩、矿心的品质,逐步做到尽可能地取得与原状相接近的岩、  相似文献   

17.
我队应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技术在水平(倾角为15度)钻孔中钻进开始于八四年五月七日在奈曼旗石碑矿区勘察灰岩。在似水平钻孔应用绳索取心新技术主要是为达到以下目的:1.解决复杂地层中的钻进;2.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3.提高岩矿心的采取率。应用绳索取心钻进技术,关键是要妥善解决内管的提取技术。我队是用下述方法解决的,从而在似水平孔中发挥出绳索取心钻进的优越性,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某金矿为破碎带热液蚀变岩型金矿。矿区主要岩层为白云质大理岩,由于受地质构造影响和风化蚀变作用,岩层破碎、松散,无胶结性,见水分散冲蚀严重。因此岩矿心采取非常困难。我公司在1983~1985年施工中,岩矿心采取率都没达到“岩金矿规范”要求,1985年施工第一个钻孔时,曾连续5个回次(进  相似文献   

19.
前言陕七队(金堆城钼矿)是56年8月进行地质勘探,到58年结束,提交了地质报告。但由于矿心质量存在一些问题,未能满足国家要求,需要补作一些工作。因此,于63年12月又重新进行勘探。从已经施工的四个钻孔取心情况看,较以前好,矿心采取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20.
刘勇  常江华 《探矿工程》2011,38(7):73-75
为探明矿产储量和矿带产状,进行了水平绳索取心钻进试验。由于试验场地地质条件复杂,钻头不能很好的适应地层,未取得理想钻进效果。通过对绳索取心钻头的选型试验,重点分析了水平钻进对钻头的影响。结合完孔后的钻孔轨迹,逆向分析了水平钻进与钻孔轨迹的关系。选出了适合该矿区的钻头,并提出了钻头的改进方法及防止钻孔弯曲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