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义国 《探矿工程》1984,(4):52-52,28
我部在东北地区担负砂金地质勘探任务。为了验证砂钻孔、采取各种试验样品,进行水文地质抽水试验,必须进行砂井工作。1980年以来,我们在沼泽地冻土层共施工了13口砂井,累计深度90.06米,平均深度7.00米,最深16.00米。各个砂井均满足了地质要求,没有发生任何事故。现将沼泽地冻土层砂井施工支护方法简介如下。一、矿区地层与沼泽水概况矿区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腐植土层——主要由腐植土及植物根茎等组成,厚0.2~1.0米,不含金。粘土层——由97%左右的粘土和3%的砂组成,厚0.6~12.3米,含少量金。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扇三角洲前缘薄砂体预测分辨率不高的问题,文中针对舍女寺油田女59断块的基本地质特点,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基于特征曲线构建的地质统计反演两种方法,对该区孔二段1砂组的砂体进行了预测,对计算结果的地质效果有效性进行了评价,根据不同井网密度及不同地下地质条件选择相适应的反演结果。与常规方法相比,采用基于特征曲线构建的地质统计反演适用于井密集开发区单砂体的预测。在井稀少的探区,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更适合砂层组的预测。该项技术有效地指导了女59井区孔二段1砂组油砂体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3.
赵立新 《城市地质》1996,8(1):37-40
泥浆气举反循环连续取心钻进工艺应用赵立新(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1概述平电-8井是一眼探采结合井,主要在第四纪覆盖层中取心钻进,设计深度600m(见基岩后终孔)。地层条件:0-600m为粘砂、砂粘、中砂;100-120m为砂砾石,砾石;120m以深为...  相似文献   

4.
王俊玲  叶连俊 《地质科学》1997,32(4):515-520
在细分沉积微相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密井网开发井资料,通过精细地质解剖研究砂体几何形态及其内部结构,识别出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发育4种成因类型的砂体:水上分流河道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及席状砂砂体,并建立了不同成因砂体的垂向层序模式及砂体空间展布模式,为油田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一定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必良  王剑锋 《岩土工程师》2003,15(2):42-44,54
本文探讨了砂井预压法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及实际处理效果,主要结合一个工程背景具体分析了砂井处理前后路堤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改善情况,以及在不同场地地质和荷载条件下砂井预压对于加快地基早期固结沉降和减少工后沉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唐晓武  程冠初  米君楠 《岩土力学》2006,27(Z2):211-216
建立并解析了考虑井阻效应、径竖向组合渗流以及土体水平位移的砂墙平面固结等应变模型。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Tang Xiao-wu均质砂井地基固结理论为前提,根据砂井地基任意深度处平均超静孔压不变的条件,给出了砂井单元向砂墙单元转换的等效公式,使得复杂的砂井空间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平面问题。采用此种方法,只需调整地基渗透系数,极大地减少了有限元网格中的砂井单元数,降低了计算规模。通过算例,比较了平面应变模型与PDSS(平面应变-空间渗流)情况下的数值解,验证了等效变换公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层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量室内试验结果不准确、测试黄土地基湿陷量的原位试验方法少等不足,基于已有的砂井浸水试验,提出了新的现场试验方法—砂井载荷浸水试验方法。其核心是井底地层在试验压力作用下沉降稳定后,利用井中砂砾石的强透水性,将水直接导入井底湿陷性黄土地层及砂井周围土体,使其快速浸水饱和,以此来测定砂井井底地层的湿陷量和砂井周围黄土的自重湿陷量。通过2组砂井载荷浸水试验,测试了不同压力和浸水条件下不同深度地层的湿陷变形,对比分析了砂井载荷浸水试验和临近场地大型试坑浸水试验,结果表明砂井载荷浸水试验的判定结果与试坑浸水试验一致,说明砂井载荷浸水试验是可行的。砂井载荷浸水试验具有周期短、费用低、场地条件要求低、用水量小等优点,适用于深层黄土湿陷性的研究,对黄土地区(尤其是深层黄土)工程的湿陷性评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新技术促进煤层气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贻军 《地质通报》2007,26(5):625-629
中国地面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和创新,从最早尝试垂直井套管射孔完井、清水加砂压裂、活性水加砂压裂、洞穴完井等煤层气开发技术,到目前应用空气钻井,N2泡沫压裂,清洁压裂液、胶(线性胶、交联胶等)加砂压裂,注入CO2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和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提高煤层气井产量和采收率。实践证明,煤层气开发技术不能一概而论,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采用适当的煤层气开发技术,对于提高煤层气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渤中凹陷BZ1探区Qa构造两口钻井在相距1.3 km的实钻过程中出现了速度异常,三维地震资料时间剖面地层深度与钻井地质分层深度出现了不一致的矛盾现象,即新钻井Qa 3井的钻井预测深度相对于本井地质分层深度更深,速度相对于Qa 2井变小,因而两口井地震速度在横向分布上出现了明显差异。分析表明,速度异常主要由沉积和构造共同作用所引起。利用地震叠加速度谱建模,通过井点速度场、趋势种子点进行校正,获取到更加准确的地下速度,并进行高精度变速成图,能够真实反映地下构造。对比单井速度预测钻井深度与单井速度场校正速度谱建模速度场预测钻井深度,并对比其误差精度,可以看出后者有效地解决了实际钻探过程中因速度异常而导致预测深度误差偏大的问题。因此钻前进行速度场建模与变速构造成图,对今后勘探井或评价井的部署及钻井深度精确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孙建虎 《江苏地质》2013,37(2):268-272
通过对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初步研究,阐述了刚果(金)砂锡矿的成矿条件及分布规律,并了解区内可能含砂锡矿的红土层分布范围及分布深度,探求红土层中可能含有的砂锡矿品位.对在区域上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营凹陷大芦湖地区沙三段油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大芦湖地区沙三中、下砂体上覆高速火成岩体与巨厚高青砂岩体的地质特征,利用大芦湖地区测井、钻井、地质等资料相结合,寻找高青大砂体的分布规律,形成了一套解释樊家砂体成因的理论:块体滑塌理论。并且利用该区的声波测井及速度谱资料,分析该区特殊地质体、储层、围岩层速度及平均速度变化,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沙三中、下砂体识别能力并准确地进行砂体等时图时深转换。在测井约束反演时,为了消除目的层上部的高速地质岩体的屏蔽作用,对测井声波作了预处理,相应地提高了目的层的速度,从而突出目的反射层阻抗界面。使用预处理的声波,进行多井约束反演,目的层清晰,基本消除了上覆高速地质岩体的屏蔽作用,因而有效地提高了目的层砂三中、下砂体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英东地区地质综合评价及勘探目标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英东地区构造断裂特征、烃源岩条件、沉积储层的地层发育特征、生储盖组合等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评价认为:英东地区油砂山、英东一号构造等中浅层圈闭落实,油源充足且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同时砂33、砂34井试油已获得油气流,说明油气层有东扩的趋势。因此通过目标优选评价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目前通过砂37、40井等井钻探已发现英东一号油气田。  相似文献   

13.
基于Barron砂井地基等应变固结理论及Gibson一维大变形固结理论,同时考虑了砂井的井阻效应、径向渗透系数的变化及竖向渗流等因素,推导建立了更具普遍性的砂井地基大变形固结方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该方程进行了求解。通过将所求的差分解答与已有的固结模型及小变形解析解进行比较,对差分解答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基于差分解答,对砂井地基的大变形固结性状展开分析。分析表明:砂井的井阻效应会降低砂井地基的固结速率,但当砂井的渗透系数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砂井的井阻效应可忽略;径向渗透系数的变化模式会对砂井地基的固结速率产生较大影响,相比于线性变化模式,抛物线变化模式下的固结速率较快;竖向渗流加快了砂井地基的固结速率,当井径比较小时,应考虑竖向渗流对砂井地基固结速率的影响;压缩指数与渗透指数的比值越大,砂井地基的固结速率越慢。  相似文献   

14.
页岩气甜点地质工程一体化关键要素分析与评价是页岩气高效勘探开发的必要工作.从甜点优选、钻完井工程、压裂工艺等多方面对川南泸州地区开展研究,结合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思路,系统分析了工程要素与地质要素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泸州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W-SEE向,由西向东裂缝发育程度减少;天然裂缝方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和井轨迹有效匹配提高压裂改造体积,井轨迹方位与地应力夹角大于60°、与裂缝主方向夹角大于20°时,水平井压裂效果越好;通过加密分簇、提高排量、暂堵转向、提高加砂强度等技术优化,可保证深层页岩改造体积及缝网有效性.综上,利用工程与地质双因素耦合分析,开展深层井轨迹与甜点预测关系、深层裂缝体积改造与地应力关系、深层钻-完井工程与岩石力学关系技术攻关,能够有效推动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动态运行,提高单井最大可采量和区块最大动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第九分队罗璋同志根据工作中的实际经验所写。文中关于砂咀取样及砂碟与矿层交界处取样以及取样深度等问题,我们认为很有意义,可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如有不同的看法可以提出意见,共同讨论。 关于重砂取样问题在伊齐克松所著‘地质测量与概要普查时的重砂取样’里已有详细的叙述,但在一些实际问题上并非每个与重砂取样有关地质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的看法都是一  相似文献   

16.
超深井钻探与深部地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广志 《地质论评》1983,29(1):75-80
超深井(Super deep well)的定义随着钻探工程技术的发展和钻井深度的不断加深而变化。1969年以来,国际上习惯于将用旋转钻机(石油钻机)施工的6000米以深的井和用地质岩心钻机施工的2500米以深的钻孔,通称为超深井。近三十年来,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地质科学向外层空间和地球深部(内层空间)两个方向发展,从而使人类探索地球深部的奥秘有了可能。深部地质学—一门新兴的地质学科正在兴起。为研究地壳与上地幔专门施工的地质井、地层井,赋予超深井以崭新的含义,称为莫霍井(Mohole),深度通常  相似文献   

17.
李雷  王祥春  刘梦灵  廖仪  张国栋 《地质学报》2024,98(6):1918-1927
针对莺琼盆地W1井区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砂体展布及叠置关系复杂的问题,综合莺琼盆地W1井区三个年份的原始资料,设计了一套包括预处理、去噪处理、偏移以及偏后处理的整套资料处理流程。在偏后处理中将压缩感知提频技术应用于叠前深度偏移剖面上,并与蓝色滤波提频技术、零相位反褶积提频技术进行了对比,体现了压缩感知提频技术的优势;运用压缩感知提频技术解决了莺琼盆地W1井区目前存在的地质问题,证明其在莺琼盆地W1井区后续开发实施上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两种提频技术,采用压缩感知提频技术可以保护主频以下可靠的低频信息,拓展高频,提高了资料的分辨率。通过压缩感知提频后的地震数据,气水关系更加清晰,砂体的叠置特征得以真实呈现,验证了其对后续油气勘探的指示意义。压缩感知提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砂体展布及叠置关系复杂等问题,值得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会议由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发起,于1984年8月12—17日在哈尔滨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10名。会议交流、总结了建国以来煤矿建井地质工作的经验教训,研讨如何开创建井地质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水平井是提高致密砂岩气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但该类气藏具有强非均质性,砂岩多期叠置,有效砂岩零散发育,实施水平井会出现井漏、卡钻等现象,从而影响气田的产能建设,不合理的轨迹设计也会造成储量动用不充分,遗漏有效砂岩。为了避免出现以上现象,需要加强致密砂岩储层的地质研究,采用一井一设计的差异化水平井地质设计思路,从井轨迹上规避风险。收集了苏里格气田完钻井地质参数,统计了该气田的砂岩及有效砂岩钻遇情况,结合前人研究,确立了3种适合水平井开发的叠置砂体类型(块状叠置型、多层叠置型和削截式叠置型)及其有效砂体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了3类水平井轨迹和节约井场的三维水平井(平直型水平井、大斜度水平井和阶梯型水平井),为气田稳产增效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21,(1)
杭锦旗地区天然气开采已经入勘探开发一体化阶段,J58井区主要开发层位为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开发过程需精确预测目的层砂体展布,砂体定量预测技术需结合现实地质情况,确定反演方案,合成岩性敏感曲线,建立地层模型,选择等概率体,最终进行储层砂体精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