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由我国发起并主持的IGCP299项“地质、气候、水文与岩溶形成”项目,共有35个国家230位专家参加,其中国外167人。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岩溶专业委员会48位成员集体参加此项目。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资助下,IGCP299项于1991年7月5日至8月1日,在桂林举行了国际研讨会及野外地质考察。会议的目的是借助于我国岩溶环境跨度大的优势,对湿润亚热带岩溶、高山岩溶、半干旱岩溶进行现场对比和讨论,为IGCP299项的开展进行示范研究。通过现场对  相似文献   

2.
会议消息     
<正> 一年一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156号对比项目(IGCP),即“国际元古代—寒武纪磷块岩讨论会”第五届会议,将于1982年11月底至12月初在我国云南省昆明市举行。会议有二十多个国家参加。与会代表70余人,中外代表各半;国外将有磷矿专家、教授、著名学者参加。我国磷块岩资源丰富,探明储量在世界占重要地位,成矿地质现象多彩,为国外磷矿  相似文献   

3.
第四次国际金伯利岩会议(4thIKC)于1986年8月11日—15日在澳大利亚的佩思市(Perth)举行。有18个国家、约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了156篇论文。我国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向大会提交了7篇论文。本次会议由D·M·Boyd教授主持。会议的中心说题是讨论金伯利岩及其有关的岩石。所提交的论文题目  相似文献   

4.
应云南省地质科研所的邀请,意大利斐拉拉大学矿物研究所所长里居·彼卡鲁瓦教授(Prof. Luigi Beccaluva)和马西莫·科托堤博士(Dr. Massimo Coltorti)到云南访问并商讨合作研究项目。里居·彼卡鲁瓦教授是国际知名的蛇绿岩专家,国际地科联IGCP(国际地质对比计划)蛇绿岩项目的负责人;马西莫·科托堤博士曾参加过ODP-Leg 134-Vanuatu(深海钻探计划)的工作,是火山岩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家。访问期间,中意双方共同组成考察组,中方人员由云南省地质科研所段锦荪、张罡、  相似文献   

5.
<正 >1目18日~24日,张宏仁副部长赴约旦参加国际地科朕执主局会议,并赴巴黎参加IGCP科学委员会会议,通报了第30届国际地质犬会筹备情况。  相似文献   

6.
1991年9月17~29日,第二届IGCP283项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沈阳召开。这是继1989年新疆会议和1990年在苏联乌兰乌德会议后,IGCP283项的又一次国际学术盛会。 IGCP283项研究的内容主要为与古亚洲洋有关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动力学特征。这一项目是由我国地质学家肖序常教授牵头,包括中国、苏联、美国、蒙古、日本、南朝鲜、匈牙利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地质工作者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7.
第五届国际牙形石会议(ECOS)于1988年7月25日至28日在联邦德国法兰克福森根堡自然博物馆举行.会议由著名牙形石专家,国际地层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森根堡博物馆馆长齐格勒(W.Zieg-ler)教授主持.这次会议共有28个国家106位代表参加,是牙形石研究者的一次国际盛会.我国共有8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我国学者出席ECOS会议人数最  相似文献   

8.
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247项国际工作组、国际地质数理统计资源预测协会(COGEODATA)及非洲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前寒武纪矿床与构造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6日~18日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举行。参加会议的有23个国家的近80名代表。 整个会议共分4个阶段进行:①乞力马扎罗旅行3天;②会前地质观察6天;③学术讨论会3天;④会后地质旅行2天。我国张秋生作为IGCP第247项国际工作组的领  相似文献   

9.
IGCP283项目名称为“与古亚洲洋有关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动力学研究”,是由中国地质学家肖序常教授牵头,联合苏联科学院院士Dobretsov教授、美国科学院地学组组长Coleman教授和北京大学地质系何国琦教授共同申请的IGCP项目,于1989年2月在巴黎十七次IGCP执行局会议上获得通过,列为IGCP283项目。研究期限五年(1989—1993年)。同意参加该项目研究工作的国家有:中国、苏联、美国、蒙古、日本、巴基斯坦以及法国等。  相似文献   

10.
1月10~26日,环境司司长李烈荣率团赴美国考察地质环境管理制度; 1月27~29日,新任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赵逊赴法国参加了IGCP科学委员会年会; 3月7~14日,张宏仁副部长率团参加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国际矿产勘探开发会议,就加强中加地学合作事宜进行了会谈; 3月10日~4月10日,德国波茨坦地学中心苏尔茨博士等5名专家来华,在大别山地区开展了地震等地球物理调查; 3月14~26日,张宏仁副部长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地科联EPISODES刊物会议,会见了地调局局长伊顿;  相似文献   

11.
由长春地质学院、吉林省弛质学会和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联合召开的国际性金矿地质学术研讨会期间,于5月17日晚7点—9点30分,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召开工作会议,成员单位的14名代表,特邀中(4人)、外(2人)共6名代表参加这次工作会议。会议由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负责人张贻侠教授和沈保丰研究员主持。会议就247项中国工作组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今后两年工作的计划和编写总结报告等有关事宜进行了有益的讨论,并作出了相应的决定。  相似文献   

12.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办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94项《极低级变质作用》中国国家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1月7一9日在地矿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召开。来自地质矿产部、国家教委、能源部油汽总公司3个系统11个单位的16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上,有11位代表报告了有关蓝片岩低温一极低温的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的最新成果,交流了极低级变  相似文献   

13.
袁道先 《中国岩溶》2009,28(2):I0007-I0010
1990年至今,笔者带领的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研究群体连续成功申请与实施了与岩溶有关的IGCP299、IGCP379、IGCP448和IGCP513四个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为国际岩溶学术界同行提供了一起学习、工作机会,进而共同解决岩溶形成、碳循环、岩溶生态、水资源等领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地球科学进展》1991,6(4):72-72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科联主办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94项“极低级变质作用”中国国家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1月7—9日在地矿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召开。有来自地矿部、国家教委、能源部油气总公司三个系统十一个单位的十六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正> 联合国教科文地科联下属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于1991年8月批准了J.卢卡和L.普雷沃特呈交的新计划,题为“古地理与磷块岩及有关的自生矿物的对比关系”。并将其列为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325项计划,简称IGCP325。参加此项工作的成员来自35个国家,共计141人。项目主持人为法国斯特拉斯堡路易十八大学地球科学部的J.卢卡博士和L.普雷沃特博士。我国参加IGCP325的成员仅三人,他们是化工部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的东野脉兴、陈延成和郑文忠。  相似文献   

16.
由我院杨遵仪教授领导的IGCP203项目(国际地质对比规划203项)东特提斯区二叠系—三叠系事件及其洲际对比研究第一次国际工作会议于3月1日—4日在北京卧佛寺召开。 IGCP203项于1982年经IGCP国际委员会通过由中国主持,时限1983—1987年。这是中国第一次担任IGCP项目的国际主席。该项目担负着确立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研究东特提斯区二叠三叠系事件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7.
由IGCP国际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联合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0~13日在长春市地质宫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英国、法国、芬兰、印度、伊朗、美国、苏联和中国十三个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58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其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18.
由著名古生物学家、学部委员、我院杨遵仪教授领导的IGCP(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03项目,即“东特提斯区二叠—三叠系界线及其过渡期地质事件”(1984——1987).先后在北京(1984)、莫斯科(1984)、美国俄亥俄州(1985)及意大利的布里西亚(1986)召开过工作会议和学术讨论会.它是国际地科联领导下的一个很活跃的项目.今年9月5日—20日又在我国召开了国际总结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美国、苏联、西班牙、意大利、荷兰,丹麦、波兰、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泰国的代表及国内十多个单位的代表.9月5日—7日在北京地质教育中心、武汉地质学院北京  相似文献   

19.
《第四纪研究》2008,28(6):1022-1022
第12届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年代测定国际会议于2008年9月18~22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物理、化学、地质和考古等领域的近二百名第四纪年代学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其中140多位来自国外。本届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由2008年Appleton奖获得者,英国物理学家Ann Wintle教授担任,参加此次会议有《第四纪年代学》杂志主编、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地质学家Rainer Grun教授,印度物理学家Ashok Singhvi教授,和丹麦Riso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Andrew Murray教授等国际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及西太平洋地区锡钨花岗岩对比和资源评价,即IGCP—220项目的研究计划,有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南朝鲜、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地区)和东南亚锡业研究开发中心(SEATRAD Centre)参加。 IGCP—220项目已组织了3次国际学术讨论会;1985年4月在泰国清迈召开了第1次专题讨论会;1986年6年29日至7月2日在澳大利亚坎培拉举行了第2次国际学术讨论会,约有100位代表参加,宣读了44篇论文;1986年9月在马来西亚怡保举行了第3次国际学术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