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下水》2017,(1)
分析衡水市开展城市水文的目的、意义和发展,介绍了水文监测站网现状及发展前景,介绍了暴雨的成因,积水概况,对生态水、路面积水及天然降水水质概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衡水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并对衡水市的雨水资源利用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城市雨水资源利用规划,扩展使用主体及使用途径,鼓励高校及科研单位加强雨水利用研究工作,探索适合不同雨水资源方式的收集、净化、储存技术与标准,使雨水方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王兆吉 《地下水》2012,(2):51-52
通过分析城市雨水回灌利用的发展和现状,指出了城市雨洪产生速度快和渗透回灌缓慢、降雨间隙性和雨水资源利用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是城市雨水回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城市整体规划出发,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导引,提出点线面相结合的雨水回灌方式,并结合石家庄市的实际情况,说明城市雨水回灌利用在城市水资源发展中存在的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3.
合理有效利用城市雨水资源,对缓解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意义重大。通过对近几年衡水市区内生态水、暴雨路面积水和天然雨水的水环境状况的分析研究,根据衡水市水资源的特点,结合降水不均的特点,对衡水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发挥现有引蓄水工程效益,加强城市雨水利用规划,扩大雨水利用方式等措施,因地制宜开发雨水利用模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范宁 《地下水》2014,(5):157-158
在综合考虑淄博市水资源、降水、水文地质等特性基础上,结合淄博市雨水利用的实际情况,估算了淄博市雨水的利用潜力。通过雨水利用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淄博市雨水利用的总体规划方案,通过雨水工程建设、制定相关雨水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与相关法规和分步实施集雨工程规划利用量等措施,以促进淄博市的雨水利用。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市老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示范工程为背景.对天然降雨、不同下垫面雨水径流、示范工程处理过程雨水径流以及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示范工程对雨洪的处理利用效果,探讨雨水回灌至地下能否对地下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西北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最大的自然障碍因素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国外较早地开展并已有效地利用了城市雨水,而我国起步比较晚。西北地区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宜把城市雨水资源化作为城市节水的方向之一。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对西北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雨洪是一种灾害,又是重要的水资源,目前水资源和环境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充分开发利用城市雨洪资源,对缓解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2010和2011年衡水市区内生态水(景观水)、暴雨路面积水和天然雨水的水质状况的分析研究,为开发和利用城市雨洪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低影响发展的雨洪资源调控措施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影响发展(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作为新兴的雨洪资源调控设计策略,对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系统论述了LID的定义、产生背景、设计目标及理念;分析了LID在主要技术措施、设计方法、效果监测、模型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LID的优点及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LID的推广及应用前景,指出实地监测、介质试验、模型模拟及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融合研究是目前LID研究的关键问题.国外LID的雨洪资源调控技术和方法对中国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唐山市中心城区涵盖的路北区、路南区、开平区、高新区为例,针对近50年来唐山主城区的地表水资源及降水径流水文统计,对其的年际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为减少城市内涝,科学、合理利用雨洪资源等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改变流域下垫面条件来蓄滞雨洪,在减少城市雨水地表径流量、缓解城市内涝、补给地下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增加流域雨水下渗量、利用雨水回补地下水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雨水资源利用和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地下水回补量化的难题,本文对国内外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概述,分别介绍了各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情况,旨在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地下水补给的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城区近十几年汛期50场暴雨过程为样本,利用动态聚类分析和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单站雨型和降雨整体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北京城区汛期最容易发生的雨型以及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城区汛期主要发生前单峰型雨,峰值集中且极值雨量大,容易造成内涝积水。发生双峰型雨的次数较少,且极值雨量较小,对内涝积水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沧州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钰 《地下水》2011,33(5):177-178
沧州市是河北省乃至全国水资源短缺的城市之一,水资源匮乏和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沧州人民的生存环境,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汛期雨水,科学调控和蓄存过境洪水,除害兴利,搞好雨洪资源的综合利用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7,(4)
雨水资源作为一类可再生的水资源,以其水质较好、处理成本低廉以及处理方法简单等优点而被广泛利用。对西峰区降水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西峰区多年平均雨水资源可实现潜力和现实潜力分别为41 582.47×10~4m~3,38 341.72×10~4m~3,雨水资源化潜力可观,进行雨水综合利用能体现出雨水资源的利用价值,西峰区雨水资源化潜力评价为其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管理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雨水滞蓄措施在城区减洪之水文机制及容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雨水滞蓄设施在城区减洪之设置方式及容量计算,以就地消减雨洪(On-site Control)及分散配置原则提出设置规划流程与容量计算方式。对于雨水滞蓄措施之减洪机制进行水文分析,并选择台湾台北县汐止地区为算例进行规划。与目前以减少开发增加洪峰量为目的之滞洪设施规划方式相比,本研究提出之规划方式可同时减少开发增加径流峰值与体积,且所需设计容量较少。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提出了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方法。分析了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地质背景,论证选取了适宜的评价因子,结合目前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现状,对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适宜性分区评价,为将来天津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5,(5)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未来校园也必定会朝着"低碳、节能、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文章通过分析雨水收集利用的景观设计理论,探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的方式与途径,以西北大学作为雨水收集利用与高校景观结合的实践场地,提出合理的校园教学区景观改造建议,探索雨水资源收集利用在高校校园规划中的景观化途径,总结适用于校园景观设计的雨水利用系统,为今后的校园景观设计提供良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王维平  徐玉  何茂强  曹彬 《中国岩溶》2010,29(3):325-330
通过监测和分析济南市市区降水、屋面雨水水质和水量过程,屋顶雨水属微污染类水,经前期雨水弃流和预处理达到一定质量标准,通过管井回灌到裂隙岩溶含水层,可用于饮用水供水和保护地下水环境。已做的示踪试验表明,北方岩溶含水介质多属多重裂隙岩溶通道,因此在人工开采条件下,回灌应关注快、慢速流带来的不同水质变化问题,包括屋面雨水与裂隙岩溶介质的水岩作用。澳大利亚的案例说明,裂隙岩溶含水层对不同污染物有着不同的衰变效果。100多年来Mount Gambier市城区雨洪水经非承压石灰岩含水层径流一直排放到作为城市供水的蓝湖,到目前它对蓝湖水质没有表现出任何可量度的损害。但对于济南市的屋顶雨水回灌裂隙岩溶含水层,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18.
齐冰  刘洪吉  汪秀岩 《地下水》2006,28(1):20-22
通过对磐石市城区地下水开采利用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区内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地下水资源为磐石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的角度提出了城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周振昉 《地下水》2013,(6):141-143
衡水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雨洪资源利用将是解决该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衡水市水资源特点,对衡水市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的途径、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衡水市将来城市雨洪资源利用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牛权森  徐岩  周巍 《地下水》2014,(2):72-73,95
蓄存洮儿河丰富的雨洪资源,发挥扇形地的调蓄作用,增加扇形地地下水可利用量。对扇形地的水文地质情况、地下储蓄空间及雨洪资源可利用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利用地下水渗流有关理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四个雨洪资源回灌补源方案,并计算每一个方案的可利用水量,对方案的优缺点及效益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方案四为适宜采用的结论,可为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