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竞争力评价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将闽、粤、浙城市发展置于一种新的发展框架之下.文中在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要素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比较分析了各城市的竞争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发展策略,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以及海峡两岸合作背景下如何实现快速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商业活动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讨论商业活动,城市商业空间结构和商业业态等概念,尝试给出了基于商业动态供需平衡关系的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框架。从商业需求的角度,介绍了国内关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很快。已由原来的单一计划经济,进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历史发展时期。商品的流通已成为促进区域商品生产、满足市场消费、加强区域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研究和划分按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自然形成的商业经济地理区域;是地理科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地域是商品经济活动的载体,科学地划分不同层次商品经济区域,它对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进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城市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梅林  杨青山 《地理科学》1999,19(2):186-188
运用城市经济区理论与产业系统理论,分析了哈尔滨城市经济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哈尔滨城市经济区调整与优化的战略举措和产业结构的基本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5.
大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城市商业游憩区研究的意义 ,论述了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的动力 ,建立了城市商业游憩区动力系统结构模型 ,分析了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机制 ,并对大城市建立商业游憩区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商业活动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讨论商业活动、城市商业空间结构和商业业态等概念,尝试给出了基于商业动态供需平衡关系的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框架。从商业需求的角度,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动态。注重城市- 区域关系层面上的商业业态研究和注重商业职能与其它城市内部职能、过程相互关系层面上的商业活动研究是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中两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大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该文阐述城市商业游憩区研究的意义,论述了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的动力,建立了城市商业游憩区动力系统结构模型,分析了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机制,并对大城市建立商业游憩区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河南省城市的形成发展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指出自然资源的匮乏与不合理利用是城市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城市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符小洪  林岭  张木生 《热带地理》2007,27(2):160-164
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崛起,运用综合分析模型定量地评估了区内51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参照城市职能分类方法和发展态势,将其分为强劲增长型、分化增长I型、分化增长Ⅱ型、次增长型、弱增长型等5类城市。结合地域邻近性与远景发展趋势相关性及行政治理等因素划分了13个城市集群区,并从5个方面重点探讨城市集群化的策略。同时,指出了集群化战略的意义与政府在城市集群化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常德市与环洞庭湖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无论从常德市在环洞庭湖经济区的空间位置、社会经济地位、还是发展前景 ,应实行一体化发展战略。文中提出了实施一体化发展的新举措 ,即生态为本、治水为重、保护性开发 ;优化结构、明确功能、点轴带发展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阶段性推进 ;规范政策 ,科学规划 ,湖区一盘棋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区   总被引:97,自引:13,他引:97  
周一星  张莉 《地理学报》2003,58(2):271-284
从改革开放的视角,用实证的方法,对中国城市经济区进行了新的研究。根据城市中心性的等级体系,确定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全国的经济核心区;通过外贸货流、铁路客货流、人口迁移流、信件流等流量流向分析,概括了3大核心区的内向型和外向型腹地范围;在此基础上,把中国经济地域划分为北方区、东中区和南方区3个一级城市经济区和11个二级区。对中国目前的经济空间组织形成许多新的认识。这一研究对于各地区经济联系方向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析中西方商业分布形态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指出中国城市商业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处于中期发展阶段,西方的历程对中国制订适时的商业空间发展策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沈阳经济区城市体系为研究对象,利用聚集维数、关联维数及计盒维数的基本模型对该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沈阳经济区城市体系结构具有分形特征,测算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呈现围绕中心城市-沈阳的向心式聚集,城市之间交通网络通达性好,空间形态较辽宁省城市体系紧凑。沈阳经济区城市体系的划分相对合理,但仍需优化。建议充分发挥沈阳作为中心城市的强辐射与带动作用,并通过打造沈抚、沈本、沈铁、沈辽鞍营和沈阜5条城际连接带,推动城镇化、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通过产业整合和产业集群化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沈阳经济区形成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产业同构化是目前国内各大经济区产业升级优化和彼此合作发展的瓶颈之一。选定海峡西岸经济区,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三次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3个方面着手,应用相似系数这一指标,分别从静态与动态的角度着重分析海西区/珠三角区和海西区/长三角区的产业同构的现状与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分形理论中的R/S分析方法,预测其产业同构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期望能够为海西区确定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商业分布形态的中西方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中西方商业分布形态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指出中国城市商业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处于中期发展阶段,西方 历程对中国制订适时的商业空间发展策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信息熵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海西经济区20个地市的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海西经济区主要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分类,并针对各类城市竞争力的增强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强化各类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提升海西经济区在中国东部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而推动两岸经济一体化历程.  相似文献   

18.
彭清 《地理研究》1993,12(1):79-86
本文在分析产业结构成长与经济区扩张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区扩的空间模式:倾斜式空间扩张模式、均衡式空间扩张模式和协调—倾斜式空间扩张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城市形成的地理因素,首先与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关。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同邻近地区的自然及经济条件的空间关系,城市的兴起及其盛衰同它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的变动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扬州位于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在隋唐时代开始直至元明时期,为全国的商业中心,当时盛极一时,但  相似文献   

20.
一、山西商业经济的产生商业经济的产生是依赖于社会分工的,是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山西最早的社会经济结构是采集和渔猎经济相结合。生产没有剩余,在生产者之间直接的以物易物尚未形成。随着生产工具的发展,原始的采集和渔猎经济逐步发展为定居的农业和牧业经济。这一时期社会分工的特点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畜牧经济逐渐变为辅助地位,生产有了剩余,人们的生活水平较前有所提高,一些简单的、直接为生活所利用的手工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