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763长周期地震仪台网已经形成,仪器的标定方法也基本上得到统一。为了使763台网系统的动态放大率趋于统一.便于资料交换,根据1987年7月大连会议的要求,我们集泉州台、太原台及其它兄弟台站的经验,设计了763仪在PC-1500计算机配接CE-150窄行打印机的标定计算程序,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这里归一化的意思是:令三个方向的动态幅频特性(曲线)在所给定的地动周期 Tω上统一化齐,使其最大值 Vmax一致。并且使三分向曲线基本重合。(图一)根据我台仪器(ВΓК)的特点,选 Tω=0.5″时 V=V_(max)=3.80×10~4进行计算。原理是:将上二值代入公式(1)反算出σ~2,从而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基准地震台上,目前主要使用三种类型地霞仪。它们是,直接放大地震仪(包括513型中强震仪,维谢尔特地震仪(SW)和大森式地震仪),电流计放大光记录地震仪(包括62型、64型、哈林(SH)、维开克(VGK)等短周期地震仪,基式(SK)和加维(GW)中长周期地震仪,763型长周期地震仪)和电子放大笔绘记录地震仪(包括 DD—1型微震仪和 DK—1中长周期地震仪)。这些仪器在过去的观测中积累了大量地震资料。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必须对这些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程度做出正确估计,为此,必须确知这些仪器的动力学特性。作者的工作是,根据上述十二种仪器分段标定结果,给出了它们的传递函数,并由传递函数分别导出了它们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时间特性的解析表达式,最后给出了计算结果和幅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和时间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4.
根据北京等5个地震台763和SK仪器记录的20±2秒面波和(A/T)_(max)的观测资料,比较分析了5种校准函数(σ、σ_(763)、σ_(300)、σ_N和σ_1—σ_2—σ_3)计算的M_s值相对M_(sz)(NEIS)的均方差μ和平均相对偏离D。结果表明:在20°—160°间,σ和σ_(763)较好;在10°—30°间,对于20秒面波,σ_N和σ_(763)较好;在160°—179°间,σ_(300)较好。  相似文献   

5.
马宝柱  徐戈 《内陆地震》1997,11(1):62-69
利用乌鲁木齐地震台1985、1986年SK中长周期地震仪记录到的279次和763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385次世界各地地震事件(Ms≥4.0,6≥6.0°,h≥80km),计算得出乌鲁木齐台763仪面波震级的平均偏差八M=0.033,标准误差S=±0.211;SK仪面波震级的平均偏差凸M=0.021,标准误差S=±0.238。分析得出震级偏差与震中距离有关,计算了新的起算函数,求出厂部分区域震级偏差值。  相似文献   

6.
地震仪对地震波的影响是由仪器的频率特性决定的。由于不同频率特性的仪器,对地震波的响应是不同的。测定震级所使用的频率范围依赖于所使用的仪器。短周期DD-1地震仪整机频在0.1—1.0秒这段频带范围内,动态放大曲线几乎是平坦的,超过1秒,曲线急剧下降,因此DD-1只适应一秒以内地震波的震级计算。中长周期SK地震仪的通频带基本上落在0.1—10秒范围,在其通频带范围内,动态放大倍数基本稳定。长周期763地震仪,它的频率  相似文献   

7.
马宝柱 《内陆地震》1993,7(3):250-256
0 引言 众所周知,固有周期不同的地震仪监测不同周期的地震波。短周期地震仪主要用于监测地方震、近震以及远震P波初至,而中长周期和长周期地震仪监测震中距大于1000km的远震和极远震。目前,地震台站都配备有短周期地震仪,笔者在分析乌鲁木齐台短周期地震仪的记录时,发现对部分远震,不管是DD-1(T_0=1.0s)可见记录仪还是62型(T_0=2.0s)短周期光记录仪,其图纸上S波、pP波sP波、PP波、PcP波、ScP波、ScS波的起始一般都很清楚(图1)。特别对于中源地震(h>60km)和深源地震(h>300km),在短周期地震仪记录图上的震相形态清楚,比中长周期和长周期地震仪都具有优势,显示出独特的作用。在中长周期和长周期地震仪记录图上有些震级小于6.0的中深源地震的震相往往根本看不到,而在短周期地震仪的记录图上却清楚可见。 有些大地震,由于震级较大,加之传播路经上地壳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在中长周期仪上记录的纵波段比较发育,横波的起始因纵波的迭加而不太清楚。短周期仪对大周期成份有滤波作  相似文献   

8.
宋太成  李新武 《内陆地震》2000,14(4):374-376
引言标定地震仪放大倍数可以使用不同的地震仪自动标定仪器,如DZB-1型、CZ-1型等地震仪。计算地震仪动态放大倍数通常使用简化公式,这个简化公式是根据地震仪自动标定仪器的电压输出模式以及基本理论公式推导得出。从过去几年新疆地震局测震资料中可以看出,部分台站标定者对输入信号是否符合微分条件是模糊的,选择计算动态放大倍数的公式也不恰当,从而造成地震仪标定计算结果不够准确。文中根据地震仪标定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的地震仪标定仪器,就如何推导计算地震仪动态放大倍数的简化公式进行了讨论。1 地震仪放大器的测定在标定地震仪…  相似文献   

9.
从地震仪配套的角度讨论了区域地震台网合理布局的问题,得出: (1) 在台网内相邻台站之间的台距为50公里左右的台站上配备V_0=1.0×10~5,1.5×10~4,2.5×10~3,4.0×10~2四种短周期可见记录地震仪,同时给台距不大于200公里的台站配备V_0=50的中强震仪,能够测定网内M_s=1级以上地震的震源位置。(2) 如果台距不超过150公里,按上述仪器配备,可测定网内Ms=1.5级以上地震的震源位置。根据上述结果,结合甘肃省现有地震台站的台址状况,提出了甘肃省地震台网合理布局的方案。按照这一方案布局,甘肃省东部地区基本上能定出台网内部发生的M_s=1.5级以上地震的震源位置,而河西地区就只能基本定出嘉峪关以东沿走廊的长条地带发生的M_s=2.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位置。  相似文献   

10.
1985年3月3日智力中部城市互尔帕来索西部近海发生了一次7.6级地震,牡丹江地震台763长周期地震仪记录了一组绕射波(表)。经计算,震中距为158.9°,绕射波走时为18分19.5秒。为便于比较,根据《震相走时便查表》求出了绕射波走时方程: Tpdif=383.3+4.4Δ (33公里),r=1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末,由于现代地震仪器的诞生,地震学便获得新生,从此,不再是一门仅是描述性的科学,而转变为一门数学——物理学的科学。它使人类在本世纪对地球甚至月球的认识有了飞跃的发展。七十年代初,我国笔绘记录地震仪DD—1(短周期,T_1=1秒)及DK—1(中长周期,T_1=15秒)的诞生,在临震监视与速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它存在的一些弊  相似文献   

12.
现在通用的几种电子笔绘地震仪中,拾震器的标定问题以及它的误差问题,值得讨论研究。本文就此发表些粗浅意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将全套电子笔绘地震仪分成两部分来标定这就是通常的“分段标定法”。此法中,摆(拾震器)作为一部分单独标定。摆在使用时常需要标定的常数有周期T_1,空气(机械)阻尼D_(10)电流常数P_1(或电动常数G_1),中肯电阻a_1,电压灵敏度S_(10)等。上述常数中较重要也较难标定的要算P_1,G_1和a_1了。下面就谈谈它们的标定方法和误差问题,从而涉及到方法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震台网记录到震中距大于160度的衍射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本地震台网过去使用中长周期地震仪,由于受频带限制,虽然记录到一些幔核界面的衍射波震相Pdif,但震相初至清晰可辨的较少,震中距大于160度的Pdif,则从未记录到。自从763型长周期地震仪在我国基本台网铺设以来,则相继记录到震中距110—150度的初至清晰的Pdif。 1985年3月3日在智利发生了一次强震,美国PDE目录给出了如下参数:0:22~h47~m06.9~s;φ:33.155s;λ:71.980w;h:33km;Msz:7.8。这次地震在我国基本台网中  相似文献   

14.
DZ型自动标定仪是根据目前普遍使用的分段标定方法研制出来的一种小型台站辅助设备。该仪器主要用于标定短周期或中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系统的幅频特性、阻尼特性和道间感应。也可以用于校准同频段其它测震设备。它与使用分立式标定设备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幅值稳定、操作方便等优点。施加触发信号,便能自动输给地震仪14组等幅或微分双向变频信号。使用这种标定装置,不仅方便可靠,而且提高了标定精度和效率。该仪器由数字钟控制,可实现定时标定,便于随时检验地震仪特性。仪器主要技术性能如下:  相似文献   

15.
震中距△<20°面波震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面波传播理论分別导出了对763长周期仪和SK地震仪的面波震级的量规函数σ_(763)(△)和σ_(SK)(△)。这两个量规函数在20°—160°的范围内,与国际上通用的IASPEI公式一致。而且它们比IASPEI公式具有更大的震中距适用范围(3°—177°)。选出了1985—1986年间发生在我国及邻区M_S≥5的全部地震,用σ_(SK)(A)测定了它们的震级M_(SC),结果表明,M_(SC)与美国NEIC用世界标准台网测定的震级M_(SZ)之间无系统差,两者的差值大部分在±0.2级之间。  相似文献   

16.
鉴于记录仪走纸速度及放大倍数的优越,短周期地震仪(如 DD-1)记录的测量精度肯定要比中、长周期地震仪(如 SK、763)记录的高。但是,对于地震初动的记录及到时的测量,是否 DD-1的肯定比 SK、763仪的好呢?本文从观测事实及理论上作了初步探讨,纠正了这种误解,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最小相位系统判据,对目前我国地震台站普遍使用的几种类型地震仪做了分析指出,这些仪器都是最小相位系统;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可由其幅频特性计算出来.作者按照地震台站观测规范规定,标定了 DD-1型、DK-1型和基式地震仪的幅频特性.然后,用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由实测幅频特性计算了它们的相频特性.并把计算结果与用相位特性测试仪器实测的结果做了比较:对于 DD-1型地震仪,在从0.0125秒到12.5秒的周期范围内,最大误差小于5;对于 DK-1地震仪,在从0.05秒到100秒的周期内,最大误差小于5;对于基式地震仪,在从0.01秒到100秒的周期范围内,最大误差小于1.5.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台站仪器相频特性的标定问题.标定精度比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方法和用近似解析表达式计算方法要高.应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能对被测系统幅频特性曲线高频段和低频段的斜率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方法的误差取决于幅频特性曲线的标定精度.用插值方法计算,计算的尾差和截断误差可以不必考虑.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使用不同类型仪器的观测数据,用方位角法进行单台震中测定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用短周期仪器测定近震效果较好,而对于远震则应主要依靠763型长周期地震仪.由于763仪器改善了P波的影区记录,其观测资料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单台定位能力.文章还以观测事实例举了P_2在定位中的应用,并就P_2的识别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海底地震仪(OBS)测量海底运动的精度,在海底对地震仪系统进行标定。标定夯为两部分:(1)求出记录数据与地震检波器运动有关的仪器传递函数;(2)求出因地震仪的存在对海底运动的影响。利用—已知的宽度为τ秒的方波序列组成的电信号,输入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用我国自行研制的763型长周期地震仪建成的全国长周期地震观测台网及各台基本数据,该台网与我国已有的短周期地震台网配合起来已达到世界标准地震台网(WWSSN)的观测水平。使用本台网的观测资料做出的初步结果证明763长周期台网显著提高了我国测震能力,并在某些观测领域已突破国外文献报道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