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比农用土地的评价,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的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缩编的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志宽  汤国安 《地理研究》2011,30(2):233-242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缩编是为了满足土地管理工作中不同级别的行政区需求对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的简化、分类、归纳、符号化等工作,缩编应能使不同尺度的数据表达的土地利用信息保持最大程度的一致,缩编的质量直接影响缩编结果可用性.本文提出了缩编结构相似度指数、缩编布局相似度指数、缩编罔斑适宜度指数辅助传统的相关性统计指标,用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农区历史耕地数据网格化方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建立具有空间属性的历史时期土地覆被数据集有助于更好地模拟土地覆被变化的气候 与生态效应。根据我国历史时期土地开发利用的特点, 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历史时期土地开 发利用的主导因子, 量化了海拔高度、坡度、人口分布等自然及人文要素与耕地分布的关系, 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一套将我国传统农区历史耕地数据网格化的方法与算法模型, 计算各网 格(分辨率为60 km×60 km) 耕地面积占整个农区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以及各网格的耕地面 积与垦殖率; 同时利用基于《嘉庆重修一统志》重建的中国传统农区历史耕地资料, 采用上 述方法与算法建立了研究区内1820 年(清嘉庆二十五年) 60 km×60 km 空间尺度的耕地数据 集, 并绘制了分布图。重建结果与册载府级田亩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 该方法与算法可以有 效地将以行政区域为统计单元的中国历史耕地数据量化为具有统一且更高空间分辨率的网格 化数据集。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农区1820年耕地数据网格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Recent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LUCC change with climate and ecosystem simulation, but the result could only be determined precisely if a high-resolution underlying land cover map is used. While the efforts based satellites have provided a good baseline for present land cover, what the next advancement in the research about LUCC change required is the development of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LUCC change, especially spatially-explicit historical dataset. Being different from other similar studie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land use patterns in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ed region of China. Taking no account of the less important factors, altitude, slope and population patterns are selected as the major drivers of reclamation in ancient China, and used to design the HCGM (Historical Cropland Gridding Model, at a 60 km×60 km resolution), which is an empirical model for allocating the historical cropland inventory data spatially to grid cells in each political unit. Then we use this model to reconstruct cropl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tudy area in 1820, and verify the result by prefectural cropland data of 1820, which is from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The statistical analyzing result shows that the model can simulate the patterns of the cropland distribution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in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ed region efficiently. Foundation: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471007; Innovation Knowledge Project of CAS, No.KZCX2-YW-315 Author: Lin Shanshan (1982–), Master, specialized in historical environmental change.  相似文献   

5.
休闲城市质量是体现城市居民生活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指标。通过构建休闲城市质量评价体系,实证分析了2017年我国35个休闲城市质量现状及特点。结果显示:(1)我国休闲城市质量整体偏低,大多数城市处于中下游水平;(2)我国休闲城市质量呈现出“东西高,中部低”的洼地现象;(3)休闲城市质量各维度指标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特点,休闲空间与环境、休闲生活与消费等维度成为休闲城市质量提升的短板;(4)休闲城市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休闲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发展水平和质量提升的均衡、城市规模与人口密度适度发展以及区域发展差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杭州城市生活质量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伟武 《地理学报》2005,60(1):151-157
以乡镇、街道为基本空间统计单元,选取人口密度、住宅基准地价、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为社会经济指标,建设用地比重、NDVI、地表温度为生物物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GIS叠加法,定量评价了杭州城市生活质量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NDVI和地表温度 (相关系数r = -0.63)、城镇用地比重 (相关系数r = -0.83) 呈明显的负相关,地表温度和城镇建设用地是影响杭州“绿色环境”两个的最重要因素。NDVI和住宅基准地价 (r = -0.66)、大学毕业生比例 (相关系数r = -0.59)、人口密度 (相关系数r = -0.29) 也呈较明显的负相关,“绿色环境”并未成为高学历人群和高收入家庭的主要决定因素,较繁华或较便利地段仍是高学历人群和高收入家庭选择居住环境的首要选择。高生活质量值 (前20%) 区域主要位于分布于城市中心区,即杭州上城区、下城区及西湖区的部分单元,而郊区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国外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研究已成为城市社会地理学理论与实践探讨的核心问题,其评价的指标组成也成为城市社会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部分。本文在借鉴国外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评价较为成熟的鲍氏(RichBoyer)九要素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卫星城镇2001年的有关统计数据,首次建立了中国区域中心城市及其卫星城镇的生活空间质量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进而从实证主义角度运用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西安卫星城镇生活空间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信息大数据数据规范地方标准的编写内容和结构进行了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性原则作为一种评价框架应用于影响评价中,主要表现为2种形式.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这2种评价方法都是非常有效的.本文借鉴已有的可持续性评价工具,验证对城市背景的适用性,提出了一种可持续性评价的框架体系,并提出在城市开展SEA和可持续性评价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魏希文  缪丽娟  江源  崔雪锋 《地理学报》2016,71(7):1144-1156
网格化历史耕地数据集能为历史时期耕地变化研究提供更精确的支持,并且为全球环境气候变化研究模型模拟提供驱动数据。本文综合考虑了中国历代土地利用开发的特点及自然人文因子对耕地的影响,设计了一套对中国耕地先分区再分层分配的网格化方法。基于国内3个主流区域耕地数据研究成果,采用上述方法建立了1820年(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和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中国10 km×10 km分辨率的耕地数据集,并绘制了分布图。本文还利用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数据集对重建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保证耕地数量的权威性,并且建立具有区域性的高精度历史耕地数据集。  相似文献   

11.
水质评价对决策者决定水的使用功效尤为重要。水质综合评价系统中涉及到大量因子与指标,因子之间相互作用,致使水质的评价工作相对困难。主成分分析法可以消除因子间的相关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水质评价,但其忽略了数据离散程度的问题。熵值法则考虑了数据的离散特点。为更好地进行水质的综合评价,本文提出把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结合起来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建立了水质评价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郑州市金水河再生水2009年的水质情况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单独采用主成分分析或熵值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能够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POI数据在中国城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的兴起带动了城市研究的革新.为梳理中国POI数据在城市研究的应用进展,阶段性总结其应用方向、数据分析方法及尚存不足,并为未来POI数据在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应用提供思路和借鉴.应用CiteSpace工具对中国知网2010-2019年625篇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  相似文献   

13.
Although the literature on growth management is extensive, few researchers have explored policy‐oriented evaluation methodologies. This article develops a new methodology to measure urban sprawl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geographical effects of urban growth boundaries in Pierce County, Washington. The methodology utilizes residential building permit data from 1991 to 2002 that were put into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geocoded to the Pierce County street centerline file.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indicate tha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in 1995 of urban growth boundaries there has been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clustering of residential permits inside those boundari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important for planning practitioners and the evaluation of growth management policies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and elsewhere.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回顾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历史,分析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和问题,指出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自然地理学》2013,34(5):457-472
Evaluating the geo-environmental suitability of land for urban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the analysis of urban land use potential. Using geo-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land use status of Hangzhou, China, a back-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geo-environmental suitability of land for urban construction was established with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techniques of grid, geospatial, and BP neural network analysis. Four factor groups, comprising nine separate subfactors of geo-environmental features, were selected for the model: geomorphic type, slope, site soil type, stratum steadiness, Holocene saturated soft soil depth, groundwater abundance, groundwater salinization, geologic hazard type, and geologic hazard degree.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model, the geo-environmental suitability of Hangzhou land for urban construction was divided into four suitability zones: zone I, suitable for super high-rise and high-rise buildings; zone II, suitable for multi-story buildings; zone III, suitable for low-rise buildings; and zone IV, not suitable for building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BP neural network can capture the complex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valuation factors and the suitability level, and these results will support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for urban-construction land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rational land use in Hangzhou.  相似文献   

16.
主成分分析法在地区综合实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地区综合实力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在保证原始数据信息损失最小的情况下,以少数的综合变量取代原有的多维变量,使数据结构大为简化,并且客观地确定权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因而是地区综合实力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各个地区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及其差距。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基础地理要素编码标准编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以城市道路和街坊为核心的基础地理要素编码方法进行研究,克服了传统的城市基础地理要素编码方法中因人为因素造成编码在唯一性、扩展性和稳定性方面的缺陷,提出将编码内容与地理要素的地理位置相关联,且充分体现唯一性、扩展性和稳定性的网格化城市基础地理要素编码方法。由该方法编制的覆盖上海全市的基础地理要素编码可供上海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使用。同时为促进上海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的共享和交换,推动城市GIS的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组件化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的发展方向,而三维可视化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文章就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如:三维场景综合建模平台、地形模型的建模和处理、地物模型的建模和处理、地物模型与地形模型融合、基于矢量地图数据生成地表纹理、视景数据动态管理等。并运用开发的系统对河南省新密市古城寨遗址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与小数据结合:信息时代城市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秦萧  甄峰 《地理科学》2017,37(3):321-330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城市研究领域的“大数据”热潮,并带来了传统城市研究方法的变革。但是,其自身存在的诸多缺陷使得学者不得不重新考虑传统小数据的应用角色。但是,传统小数据并没有失去其应用价值,相反,以城市与居民行为活动关系研究为主体的信息时代的城市研究必要充分结合大数据与小数据,并探讨适宜的方法论与方法框架,从而应对日益复杂的城市问题和居民需求。提出“物质空间与活动空间结合”、“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挖掘结合”的3个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样本空间发展评价+空间差异与联系发现+小样本影响因素探究”、“小样本模型构建+影响因素发现+大样本验证及挖掘”、“微观活动分析+活动空间界定+影响因素探究”3种方法框架,且分析了这些框架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未来的城市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20.
格网技术对GIS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格网技术作为新一代的Web技术,必将深刻影响GIS的发展。格网计算为数据密集型空间分析提供了资源支持。数据格网为海量空间数据分布式存储、管理、传输、分析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法。格网技术为VRGIS实时场景渲染和海量场景数据存储以及GIS互操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格网中的智能体组件动态组装应用软件将对GIS应用开发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建立空间信息格网可以实现中国GIS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