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基层国土部门务必首先考虑的问题。根据个人工作实践,对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素质建设谈几点粗浅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正>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国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构成要素,支撑各行各业,影响千秋万代,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地位。十年来,国土资源系统按照中央的  相似文献   

4.
王一波 《测绘通报》2021,(8):135-139
本文在分析中国大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方法演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背景和新需求,提出当前我国大河流域国土空间用途规划的建议方案.即设置水功能区、完善每个单元功能定位,并充分结合流域完整性.提出由国家、大河流域、功能分区、单个控制单元,并与行政区划相结合的流域国土空间用途分区方案;同时提出水环境、水资源及水生...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迈上发展新台阶、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战略抉择。国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能源来源、空间载体和构成要素,实现美丽中国梦,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吹响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作为一名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在认真仔细研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深受鼓舞,信心倍增。《决定}16个部分的内容,直接或间接涉及国土资源工作。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和自然主体地位。加强资源生态管理,是新时期赋予国土资源部门的重大战略任务。2012年,国土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一、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8.
从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到2016年12月5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30次会议,3年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共审议通过了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29项文件,每项文件都有重大的改革创新.这3年,是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3年.3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围绕主线、打通关节、补齐短板,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问题之一,是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资源“瓶颈”问题突出。在这个背景之下,中央提出了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是科学发展观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土资源实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2月27日,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进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在京召开"国土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研讨会。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钟自然到会并讲话,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主任韩海青主持研讨会。陈从喜、马永欢、喻锋、闫卫东、崔荣国、张迪、郭文华、李树枝8名研究人员做了专题演讲。部相关业务司局、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共计6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咸阳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历经几年,有了一些成绩,但距要求相差还很远。本文根据国家建立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工作的要求及实践经验,对建立成阳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路,谈了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12.
为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本文介绍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的动态监管和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耕地保护任务完成。  相似文献   

13.
以平顶山市为例,探讨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以及在GIS和RS技术支撑下定量分析土地生态适宜性的方法。选取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态安全因素3个因素层12个因子层构成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关影响因子权重。在ENVI4.5支持下对平顶山市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提取林地、耕地、水体、建设用地多因子图层,在Arc GIS10.0支持下建立数字高程模型,提取高度等地形因子。最后通过Arc GIS10.0空间分析模块对相关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得到结果为:平顶山市最适宜用地占29.01%,较适宜用地占13.53%,基本适宜用地占14.71%,不适宜用地占16.05%,不可用地占26.70%。最后,结合评价结果,针对平顶山建设用地的特征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中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等成果,设立了21项自检规则,将用地报批中规划管制、节约集约用地、征地补偿等要求细化、量化、前置,实现了建设用地地块的上图入库和各类信息的关联印证.建设用地审查由原有的目测识别到机器验证转变,由经验性判断到规则库、知识库的决策支撑转变,进一步规范了用地审批行为,强化了用地监管.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地流转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目前在国内还未形成一个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的土地流转模式。通过对湖南省益阳市土地信托流转的资源配置效应进行分析,对这种流转模式进行思考,提出优化调控这种土地流转模式的对策建议,为完善其他土地流转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了201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上提出的13个重要观点:深圳围填海损失巨大、利用土地整治的契机实现“确权确股不确地”、农户对宅基地整理的认识存在偏差、目前的生态补偿标准偏低、北京天津人口承载力已基本饱和、集对分析法可作为现有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有效补充、耕地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可以统筹和协调、目前政府宜在农地流转中发挥中介的作用、制度不完善催化地方政府违规用地、美国用地役权制度保护耕地及生态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建设用地减量化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边境贸易发展并非来自边境城市的建设用地扩张、应依据不同的绿地建设情况征收不同的房产税.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正在从数量管控向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方向发展.为了配合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建设、获取关键科学现象和科学数据,提出建立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可分为9部分监测内容,即土地利用变化、土壤属性、作物长势、土壤污染和盐溃化、土地利用集约度、农用地流转、土地生态状况、基于地块的土地质量调查和土地退化监测,合计35个指标.指标体系结构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指标、数据来源与监测方法、监测尺度(区域、地块和样点)和监测周期.该指标体系能够配合国土资源部开展野外科研基地建设,满足基地开展长期综合监测和数据管理的需要.下一步需要从体现区域差异性和行业特色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指标,并发展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综合评价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构建和谐人地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重新认识土地的价值,将人类的伦理观推广到整个土地生态系统是人类道德思想的伟大进步.论文阐述了生态文明和土地伦理的内涵,分析了二者的辩证关系,总结了土地伦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实现土地伦理利用的基本路径,包括:思路路径、制度路径、技术路径、经济路径和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安徽省提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界定了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的内涵、实质和系统,探讨了安徽省池州市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内容,探索了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保障机制。研究表明,农村土地整治是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而建设美好乡村则是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目标,且二者通过农地整治系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系统和农村土地生态环境整治系统耦合联动。二者耦合联动的内容包括:推进农地整治工程,建设生产发展的美好乡村;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程,建设生活宜居的美好乡村;推进农村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乡村。要实现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需要通过构建以下机制:规划协调保障机制、创新融资保障机制、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技术支撑保障机制和制度创新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