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7月20日、25日,葫芦岛连续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特大暴雨袭击。这两次强降水,降水量之大前所未有,全市累计平均降水量281毫米,最大降水量467毫米;降水强度之大前所未有,"7·20"小时最大降水量58.6毫米,"7·25"小时最大降水量56.2毫米;降水范围之广前所  相似文献   

2.
受“海棠”五号台风的影响,河南省荥阳市从7月21日8时起,连续几天普降大雨、暴雨,让该市成为郑州地区的重灾区,截至7月23日早8时,全市平均降水量高达238.8毫米,其中市区降雨量达343毫米,这是荥阳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此次大雨,使荥阳市区内的各个大街小巷顿时都变成了“水泽国”,地上到处是洪水横流,道路、桥梁多处冲毁,电力、通讯、铁路中断。特大暴雨给荥阳造成了巨大灾难,全市受灾农户约9904户,出现危房8279间(孔),倒塌房屋354间(孔),冲毁乡村道路约76.42公里、桥涵38座,地堰塌方7256米……险情发生后,荥阳市立即启动防汛预…  相似文献   

3.
基于泊松分布的川东暴雨概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雨是川东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对经济建设有重大影响。为进一步揭示该地区暴雨的统计特征,利用川东地区有代表性的4个测站(重庆、达州、巴中、南充)47年间(1961-2007年)4-10月日降水量资料,借助于泊松分布模式对该地区暴雨概率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泊松分布模式能很好地描述川东地区的暴雨概率分布特征;模式计算均得出所研究的4站每年出现3次暴雨的机率最大。  相似文献   

4.
受“海棠”五号台风的影响,河南省荣阳市从7月21日8时起,连续几天普降大雨、暴雨,让该市成为郑州地区的重灾区,截至7月23日早8时,全市平均降永量高达238.8毫米,其中市区降雨量达343毫米,这是荣阳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北碚地区的降水风险规律,减少地区旱涝引起的灾害损失.利用北碚区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年降水观测资料(1981~2010年),结合信息扩散理论模型,分析北碚地区的降水风险及成因.结果显示:(1)北碚地区降水的概率曲线为单峰型,峰值在1000~1100mm,夏季降水量离散程度比春、秋两季高,存在明显的旱季或涝季.(2)汛期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的概率分布曲线趋势基本一致,也存在一些差异.(3)降水日分布特征显示雨量从21时开始增加,03时累积雨量为最大值,20时达到最低水平;降水频次从21时开始逐渐增加,并在08时达到最大.在暴雨小时降水量中5mm/h以下的降水次数最多,约占总次数的41%.  相似文献   

6.
针对WRF中尺度数值模式较少应用在地形复杂地区,而在浙江省南部山区的温州地区则更缺乏实际应用的案例,利用WRF模式,对2010年5月13~14日温州地区出现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进行诊断分析.通过分析模拟结果,验证了WRF模式较好地模拟了此次降水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但仍存在着部分区域降水量偏高,暴雨落区偏差等误差.研究结果表明,暴雨中心的强上升运动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高低空急流耦合是此次暴雨爆发的重要机制.暴雨区域高湿高能环境的维持,保证了暴雨过程的能量输送,也是此次暴雨能够长时间地持续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降水量最大区域的中心与对流层中的最大垂直速度中心都出现在同一区域,而在垂直速度最大区域的两侧都存在有一个垂直的次级环流,这些有利条件对维持强烈的上升运动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WRF中尺度数值模式较少应用在地形复杂地区,而在浙江省南部山区的温州地区则更缺乏实际应用的案例,利用WRF模式,对2010年5月13~14日温州地区出现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进行诊断分析.通过分析模拟结果,验证了WRF模式较好地模拟了此次降水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但仍存在着部分区域降水量偏高,暴雨落区偏差等误差.研究结果表明,暴雨中心的强上升运动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高低空急流耦合是此次暴雨爆发的重要机制.暴雨区域高湿高能环境的维持,保证了暴雨过程的能量输送,也是此次暴雨能够长时间地持续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降水量最大区域的中心与对流层中的最大垂直速度中心都出现在同一区域,而在垂直速度最大区域的两侧都存在有一个垂直的次级环流,这些有利条件对维持强烈的上升运动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8月1至6日,受第10号台风"海棠"和北方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丹东市遭遇一轮强降雨过程,特别是8月4日凤城沙里寨镇最大降雨量近500毫米、青城子镇6小时降雨量达278.1毫米。在强降雨期间,丹东市国土资源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国土资源厅和丹东市防汛总指挥部的指示要求,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做好地灾预防工作。全市国土系统参与值班181人、监测预警248人,撤离群众1069人;及时传达发送重要文件3份,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0次,其中III级预警11次、II级预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近日,南阳市市民意外地发现,在南阳一套节目中,主持人正在用柔美的声音播出:21日傍晚至22日全市阴有暴雨,局部有特大暴雨,地质灾害预警指数为三级,较易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这是南阳市国土资源局和南阳市气象局联合发布的全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的运行,是南阳市地灾环境管理工作的一项新举措。每年的4~10月是地质灾害的多发时段,为了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的损失,确保安全度汛,在整个汛期,尤其在强降雨时期,在天气预报节目中增…  相似文献   

10.
安顺区域夜间暴雨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安顺区域夜间暴雨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及其影响因子,寻找影响安顺区域降水范围和强度的预报指标,提高对强降水落区预报的准确性,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对1980~2009年6~7月安顺地区夜间暴雨频次进行气候统计,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方法提取出安顺地区夜间暴雨日数和累计夜间降水量EOF的主模态。结果表明:安顺地区夜间暴雨的特征十分显著,且夜间暴雨对夜间降水量具有主要贡献;进入21世纪后,暴雨日数和降水量均明显减少,处于偏少期。选取安顺夜间暴雨多发区(普定站、安顺站、镇宁站和关岭站)同时发生夜雨大暴雨(70~140mm)的2个样本进行环流合成分析,发现当夜间暴雨发生前12小时内的14时至20时,安顺地区中部(105°E、26°N)地面偏南风维持(冷暖平流势力相当)、水汽辐合强、不稳定能量增强及高空次级正热力环流增强有利于出现范围较大、强度较强的降水;当夜间暴雨发生前12小时内14时至20时,安顺地区中部(105°E、26°N)地面偏南风转北(冷平流南下)、水汽辐散、不稳定能量减弱及高空次级正热力环流减弱有利于出现范围较小、强度较小的降水。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暴雨型洪涝灾害预警方法时效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接入实时降雨数据的暴雨型洪涝灾害临灾预警方法。根据时序分析模型由历史降雨数据和实时降雨数据分析识别异常降雨,并将异常降雨、地形起伏、高程和河网因素作为影响因子,构建暴雨型洪涝灾害风险指数,以"日"为时间尺度进行短时暴雨型洪涝灾害风险分析。从异常降雨致灾角度出发,根据降雨的异常程度将暴雨型洪涝灾害风险等级划分为无风险、低风险、中风险、中高风险和高风险5个等级,进而实现临灾预警,为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以广东省清远市2014年5月的洪涝灾害为例,接入5月21日至5月26日期间逐日降雨量数据,实现了临灾风险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六日内清远市阳山县中下区域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较大,与实际灾情相吻合,达到了较好的预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MHAT小波变换分析和灰色拓扑预测方法对海南琼海1953—2007年55年的暴雨频次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频次分别存在2a、6a、8a的准周期变化,8a准周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和80年代初期的信号最强,但1990年代后,暴雨频次较降水量出现了更多的小尺度周期波动扰动,表明极端降水事件有频繁出现的趋势。暴雨频次的季节变化主要体现在夏秋两季的暴雨多发季节,夏季主要存在2a、6a、12—13a、18a左右的准周期,秋季主要存在2—3a、8—9a、12a、17—18a左右的准周期,并且在各个季节表现出多时间尺度交替的复杂结构变化的非周期性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暴雨频次较为异常的状况。琼海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秋季原因,可能与西行热带气旋和南下弱冷空气共同影响海南岛,同时配合偏东回流的环流背景有很大关系。文中基于小波分析和灰色预测方法的研究结果,提供了琼海地区暴雨预报和防灾减灾的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灾情突如其来 2009年6月9日1时至8时,湖南绥宁县境内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降雨量最高达240mm,9日6时10分红岩镇水文站出现洪峰,洪峰流量1150m3/s,10小时内洪水猛涨5.34m.  相似文献   

14.
信息荟萃     
正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联合气象局加强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为进一步深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保障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顺利开展,5月3日下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环境处和河南省气象局应急减灾处举行了"2018年度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会商会"。会议回顾总结了2017年河南省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充分肯定了双方在预警预报业务合作上取得的成绩。2017年,全省强化监测预警预报,实现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全覆盖,汛期,省级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77次,市(县)发布  相似文献   

15.
灾害预警通过提前发布灾害信息,引导居民及时采取避灾行动,从而有效降低灾害损失和伤亡,在减灾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对自然与社会耦合下的复杂洪涝灾害系统,如何考虑居民的预警响应行为,评估不同洪涝灾害预警策略有效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主体建模的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预警策略仿真方法,设定基于降雨预报、基于洪涝淹没、基于人群暴露性的3种预警策略,并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分析不同预警策略下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的变化。结果表明:(1)考虑洪涝灾害风险感知与个体出行决策概率的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预警策略ABM仿真模型,能够准确模拟不同洪涝灾害预警策略下居民出行响应行为及洪涝灾害风险的变化,科学、全面评估城市洪涝灾害预警策略的有效性;(2)不同洪涝灾害预警策略下人群出行响应行为差异显著,导致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降低效果不同。面对20 a一遇的降雨情景,基于洪涝淹没和人群暴露性预警能够帮助研究区居民快速识别高危险区,从而显著降低建筑物和道路的风险;(3)不同暴雨情景下不同洪涝灾害预警策略效果不同。面对较小的降雨情景,基于洪涝淹没和基于人群暴露性的精细化预警策略下城市洪涝灾害风险降低效果更好;而面对极端暴...  相似文献   

16.
2013年7月7~11日,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性强降雨天气(以下简称四川"7.9"暴雨)。此次过程的降水中心稳定少动、降水强度及总量大、持续时间长,累积降水量最高达到了1000mm以上,造成严重灾害。为分析位于孟加拉湾地区的大气河对四川"7.9"暴雨的影响。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研究孟加拉湾大气河水汽对这次暴雨的作用及影响,得到的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中,孟加拉湾大气河受西太平洋副高东撤影响,并在200 h Pa和850 h Pa高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向四川地区输送水汽。这种水汽输送一直持续到11日才停止,此时降水也趋于结束。在整个暴雨过程中,850 h Pa上孟加拉湾大气河输送的水汽由于云贵高原阻挡,而绕开云贵高原在南海地区与西太副高外围的水汽以及南半球的越赤道气流汇合后,在低空急流左侧辐合气流作用下输送到四川盆地,为暴雨产生提供水汽。同时,700 h Pa上的水汽直接越过云贵高原到达四川盆地。孟加拉湾大气河的这两种输送方式为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  相似文献   

17.
<正>5月22日晚,河南省多地出现大风降水天气,全省平均风力4~6级,北中部阵风8~9级,局部达到10级,多地出现暴雨、大暴雨。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造成了小麦的大面积倒伏。灾害发生后,5月24日中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河南分公司紧急向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求援,希望利用省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河南分中心的遥感影像资源和无人机航空摄影手段,为其农业保险业务定损理  相似文献   

18.
2013年7月7~11日,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性强降雨天气(以下简称四川“7.9”暴雨).此次过程的降水中心稳定少动、降水强度及总量大、持续时间长,累积降水量最高达到了1000ram以上,造成严重灾害.为分析位于孟加拉湾地区的大气河对四川“7.9”暴雨的影响.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研究孟加拉湾大气河水汽对这次暴雨的作用及影响,得到的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中,孟加拉湾大气河受西太平洋副高东撤影响,并在200 hPa和850 hPa高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向四川地区输送水汽.这种水汽输送一直持续到11日才停止,此时降水也趋于结束.在整个暴雨过程中,850 hPa上孟加拉湾大气河输送的水汽由于云贵高原阻挡,而绕开云贵高原在南海地区与西太副高外围的水汽以及南半球的越赤道气流汇合后,在低空急流左侧辐合气流作用下输送到四川盆地,为暴雨产生提供水汽.同时,700 hPa上的水汽直接越过云贵高原到达四川盆地.孟加拉湾大气河的这两种输送方式为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四川芦山"4.20"地震区15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统计诊断方法,较为细致的分析了芦山地震区52年来多时间尺度降水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芦山地震区年降水量平均为1265.3mm,远高于全国和四川省平均年降水量,震区降水量呈明显的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1965年、1972年、2000年左右存在突变点,2000年后降水量呈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降水量年代际下降率为35mm/10a,年降水量主要存在8~14a的周期振荡,该尺度周期主要存在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特别在12a表现较为明显。(2)根据芦山地震烈度划分的三级影响区的降水分布表现为不同的气候特征。累计大-暴雨日数的极大值出现的时间受地形和位置的影响有一定的区域差异,40%以上的大雨日数集中出现在7下旬至8月中旬,各站均在7月第6侯达到最大,暴雨日数也呈一定下降趋势和周期性特征。文中提供的详实的多尺度降水分布和变化特征资料,对于芦山震区利用天气气候规律规划和实施灾后重建有着重要基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强降水是龙泉驿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产生的重要诱因的问题,通过趋势分析法、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等分析了龙泉驿地区降水整体趋势,年、季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月、旬、日降水的集中性特征。结果表明,龙泉驿地区年季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6年后降水量开始显示出增加趋势。年降水量显示出3年、9年左右的准周期震荡,降水13数周期震荡则比较复杂。2008年以后龙泉驿地区年、季降水处于丰水期,降水集中性显著,降水强度有增大趋势,夏秋季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可诱发龙泉驿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降水时段和降水比重极值时段为7、8月,1980年代初中期降水集中性主要出现在7月份,198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代主要出现在8月份。19--25旬是降水的集中性时段,而日降水高峰时段出现在0:00~7:00时段尤其是2:00~5:00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