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中国的地质调查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至今已走过百年。百年风雨历程,百年风云变幻,地质调查工作兴实业、利民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淀了良好的地质文化。历史长河奔涌浩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从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地质先驱在中国开辟地质事业,到李四光、黄汲清等老一辈地质人共同努力,地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百年地调,百年沧桑。回眸历史,是过去对现在的忠告,是现在对未来的问候。1916年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设立直属的地质调查局。同年10月,地质调查局更名为地质调查所,实行独立核算。自此,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百年发展历史的序幕正式拉开。我们回顾地质调查百年发展历史,就是要瞄准"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把当代地质调查事业更加紧密地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就是要更好地把握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发展方向,确保中国地质调查工作始终与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就是要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创新地质事业,发扬优良传统,更好地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0引言山东省地质学会是中国地质学会的省级机构,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发展地质科学事业的重要力量。业务主管部门为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接受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业务指导和监督。1922年2月3日中国地质学会正式成立,至今已经有100年的历史,百年来地质学会始终与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同兴衰、共命运,在建国初期为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以来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地质支撑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促进地质科技发展及培养地学人才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见证了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整个过程。百年华诞也是地质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增强地质事业使命感和责任感难得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4.
《山东国土资源》2022,(2):76-82
<正>0 引言山东省地质学会是中国地质学会的省级机构,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发展地质科学事业的重要力量。业务主管部门为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接受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业务指导和监督。1922年2月3日中国地质学会正式成立,至今已经有100年的历史,百年来地质学会始终与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同兴衰、共命运,在建国初期为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以来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地质支撑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百年风雨兼程,百年风云激荡。自1916年地质调查所成立,中国地质调查事业走过了整整100年的历程。100年间,中国地质调查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100年间,地质调查为国家救亡、经济社会发展、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支撑;100年间,一代又一代地质人接力搏击,让"三光荣"精神永放光芒。回眸地质调查百年历程,我们采撷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再现地质调查事业不同阶段的辉煌成就,再现几代地质人的时代风采。  相似文献   

6.
《国土资源》2016,(4):58-61
正为纪念中国地质调查工作百年,4月17日,"筚路蓝缕看山林,共为地学启朝暾——中国首批地质学生毕业百年实习报告展"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大厅正式拉开帷幕。100年前,由地质研究所培养的首批也是唯一一批地质学生,进入地质调查所工作,由此开创了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新纪元。此次,全  相似文献   

7.
正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从1956年筹建河南省地质局,如今已60年了。回顾河南省地质工作60年的发展,有一位老人令人敬仰、令人怀念,他就是新中国河南省地质事业奠基人、原河南省地质局副局长兼第一任总工程师、五届全国人大代表韩影山同志。我一定要回到河南韩影山同志原籍河北,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是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的学生,毕业后来到河南省从事地质工作到1995年病逝,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河南地质事业。他初到河南(省会在开封),在民国政府地质调查所任技佐。  相似文献   

8.
李四光,中国现代地质学与地质事业奠基人,中国早期地质教育家、古生物学家、构造地质学家、地质力学学派创始人。中国第一任地质部部长,主持了新中国地质科学研究和大规模地质勘查工作,在决策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查战略大转移和发展核工业中起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2016,(8):12-17
正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欢声雷动,30万军民在无比热烈的气氛中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每个人都从心中发出同一个声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正是从这一刻起,地质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经济建设先行军,使中国的地质事业翻开崭新一页。1新中国成立后,地质工作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行动  相似文献   

10.
钟铿,1928年10月10日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市岗背镇,汉族客家人。1950年夏毕业于中山大学理学院地质系,于当时全国从事地质工作仅200余名的情况下,满怀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豪情壮志,步入新中国地质事业的殿堂。在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风风雨雨,崎岖艰...  相似文献   

11.
我院院长张伯声教授今年已79岁高龄了。1930年他从美国留学回国从事地质教育事业,至今已整整五十二个寒暑。他是我国地质界中迄今健在的老前辈之一。由于他半个多世纪如一日地献身于祖国的地质科学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培育出了一批批地质英才;由于他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地质找矿事业和在地质学基本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一件件重大贡献,从而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在我国地质界享有盛誉。 张伯声教授,曾用名张遹骏,1903年6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乔楼村。在小学期间,他就是一名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12.
<正>"星火燎原"、"奋斗发现",这是地质部老部长李四光为第一代海洋地质调查船"星火号"题名时对中国海洋地质事业的寓意和心愿。作为海洋科学调查与研究的基础平台——调查船,伴着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装备从简陋到精良,力助调查工作从近海迈向远海、走向大洋、登上南极,在海洋地质、海底矿产、环境工程等方面研究中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一起与新中国海洋地质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时过境迁,当时的第一艘海洋调查船是什么样,海洋地质调查船都有哪些?本刊选登主要海洋地质调查船和部分科考船图文简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钟铿     
钟铿,1928年10月10日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市岗背镇,汉族客家人.1950年夏毕业于中山大学理学院地质系,于当时全国从事地质工作仅200余名的情况下,满怀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豪情壮志,步入新中国地质事业的殿堂.在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风风雨雨,崎岖艰难,辗转南北,不改初衷,是一位为发展祖国特别是广西地矿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英才.自1992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广西乃至区外享有较高威望,深受广西广大地质工作者的爱戴.  相似文献   

14.
钟铿     
钟铿,1928年10月10日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市岗背镇,汉族客家人.1950年夏毕业于中山大学理学院地质系,于当时全国从事地质工作仅200余名的情况下,满怀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豪情壮志,步入新中国地质事业的殿堂.在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风风雨雨,崎岖艰难,辗转南北,不改初衷,是一位为发展祖国特别是广西地矿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英才.自1992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广西乃至区外享有较高威望,深受广西广大地质工作者的爱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学会从1922年成立以来,到今年已是年满“花甲”,整整六十周年了。在这六十年的岁月中,它同我们国家民族一样,历尽艰辛,饱经风霜,只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获得了重要的发展。会员由创建时的二十六人,发展到今天的四万多人,并为中国的地质事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中国地质学会的发展与壮大,是同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与兴盛分不开的;是同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与提高分不开的;也是同中国地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壮大分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的需要,国家迅速建立了地质队伍,大规模的地质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几十年过去了,地质工作没有辜负党、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天,我们采撷部分重要片段,来纪念新中国地质事业50年。  相似文献   

17.
<正>丁文江先生(1887—1936)在20世纪中国科学文化界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创始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地质科学的先驱,是享誉中外的科学大师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知识渊博、学贯中西、热爱祖国、忠诚地质事业。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而且在考古学、人类学、动物学、测绘学、地图学、历史学等领域,也建树颇多。黄汲清先生在1988年提出中国早期地质事  相似文献   

18.
<正>丁文江先生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对我国早期的地质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在我国科学界和学术界有广泛影响。黄汲清教授在《我国地质科学从萌芽阶段到初步开展阶段中名列第一的先驱学者》一文中说:丁文江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教学机构首脑""中国第一位地质调查所所长""中国第一篇正式地质调查报告的作者""中国第一位远征边疆的地质学家""中国第一位进行煤田地质详测并拟  相似文献   

19.
一位为中国地质事业整整奋斗 65个春秋的长者、良师、益友 ,走了。作为晚辈、学生和同事 ,我们对着老人的遗体深深鞠躬 ,是告别 ,更是对老人默默地述说我们的遗憾 :再也不能聆听老人指点山东地矿事业怎样朝着地学前沿进取、聆听老人对发展山东地矿事业的卓识远见。曹国权先生 1 93 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 ,由此与中国地质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 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党的事业奋斗到终生。 1 94 0年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 ,相继在川东南和湘中地区从事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新中国成立后 ,在担任中国地质指导委员会、国家地质勘探总局和华北…  相似文献   

20.
<正>进入北平1929年,孙健初来到位于北平西城兵马司胡同9号的中国地质调查所,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这里,是他地质事业真正开始的地方。既没有背景,也没有主动去求职,孙健初是如何进入中国地质调查所的呢?大学毕业前夕,孙健初利用自己在山西调查时所掌握的翔实资料,结合专业思考,撰写了题为《山西太古界地层之研究》的论文。这篇论文受到了包括山西大学瑞典籍教授、瑞华博物考察会会长新常福等专家的好评,先后在《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