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深入推进,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实行“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但由于东阳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耕地的需求量日益剧增,加之耕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该市日后耕地占补平衡压力逐渐增大。为解决耕地占补平衡问题,东阳市从强化要素保障出发,积极探索占补平衡工作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2.
2000年以来,郴州市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积极推行"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不断探索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着力建立耕地储备制度,全面推进"先补后占",全市连续8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通过狠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和建设的质量,耕地占补平衡水平有了全方位的提高,与周边地区比较,有所变化.尽管如此,当前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仍处在低水平和低层面,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要坚守好耕地保护红线,就必须要顺势而动推进占补平衡制度改革。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实现我国耕地保护基本国策的一项基本制度,是落实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措施之一。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杨维刚作为来自国土资源系统的委员,十分关注耕地保护工作。他表示,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对于遏制耕地锐减势头、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耕地保护政策来保护耕地资源,来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耕地占补平衡就是国家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而做出的重要规定。本文结合湖北省农用地分等的成果,根据湖北省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系数计算方法从系统分析、系统总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等方面研究湖北省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系统的设计技术路线。由此建立耕地占补平衡体系和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防止耕地占补平衡的表面化和短期化,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认真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推进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全面推行土地整理暨标准农田建设,确保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有量不减少,全省已连续10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6.
正开展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和再利用是保护优质土壤资源、提高补充耕地质量、深化耕地保护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坚守耕地红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数量质量并重"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的重要手段,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和抢救性工程,意义重大。在推  相似文献   

7.
耕地占补平衡是新《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耕地保护的基本制度。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建设单位必须要补充相应的耕地,以保证耕地不减少。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各方面建设项目较多,土地需求量增加,保护耕地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实现耕地保护目标,达到耕地占补平衡,保证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用地,蓬莱市国土资源局认真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努力增加耕地面积,抓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信息视点     
《浙江国土资源》2012,(9):22-24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部署耕地占补平衡专项督察9月20日,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在京召开耕地占补平衡专项督察动员部署视频会议,正式启动耕地占补平衡专项督察工作。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张德霖出席会议并作动员部署讲话,沈阳督察局、武汉督察局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耕地占补平衡专项督  相似文献   

9.
<正>5月25日,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管理使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规范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管理使用工作,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通知》指出,通过省国土资源厅入库备案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除省级统筹  相似文献   

10.
耕地占补平衡是新《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耕地保护的基本制度。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建设单位必须要补充相应的耕地,以保证耕地不减少。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各方面建设项目较多,土地需求量增加,保护耕地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实现耕地保护目标,达到耕地占补平衡,保证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用地,蓬莱市国土资源局认真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努力增加耕地面积,抓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落实,稳定了37100hm2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保住了耕地42417hm2。1999—2004年,全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累计…  相似文献   

11.
正"粟者,王者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治国之道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提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必须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的难度日趋加大。金华市婺城区区域土地总面积139124公顷,其中农用地118600公顷,占85.26%;建设用地17490公顷,占总面积12.57%;未利用地3034公顷,占总面积2.17%。  相似文献   

12.
《浙江国土资源》2012,(9):22-22
9月20日,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在京召开耕地占补平衡专项督察动员部署视频会议,正式启动耕地占补平衡专项督察工作。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张德霖出席会议并作动员部署讲话,沈阳督察局、武汉督察局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耕地占补平衡专项督察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耕保司负责同志介绍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及实施的有关情况,部机关有关司局、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和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全体干部参加会议。张德霖指出,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专项督察是部党组慎重研究后作出的决策。部党组高度重视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徐绍史部长对专项督察的时间、方式、任务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盐城市是江苏省土地面积最大、土地后备资源最丰富的省辖市,全市现有各类土地后备资源35.1万hm2. 1999年以来,全市土地开发整理的总面积为2.73万hm2,新增耕地7 200 hm2,不仅保证了本市的耕地占补平衡,服务了全市经济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还为全省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出了积极贡献.   ……  相似文献   

14.
正为进一步拓宽广西土地整治项目的资金渠道,加大补充耕地资金投入,切实保障全区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广西国土资源厅会同广西财政厅相关处室,于2018年3月20日—23日赴河南、四川、山西三省就土地整治创新模式和耕地占补平衡先进经验开展了专题调研。一、河南等三省土地整治创新模式和耕地占补平衡基本情况(一)多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多渠道落实补充耕地任务1.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之本。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才能使之处于永续利用的良好状态,为人类造福。立足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尤其是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的基本国情,为进一步推进全民耕地保护意识,倡导节约集约用地,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为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明确了原则,指明了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针对当前占补平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浙江省制订出台了一系列创新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政策措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土地资源保障。一、近年来浙江省耕地占补平衡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7.
媒体广场     
《国土资源》2012,(10):58-59
耕地占补平衡首次专项督察已经启动国家土地督察机构首次开展的耕地占补平衡专项督察近日正式启动。这是国家土地督察机构成立以来首次开展的一项专项督察工作。此项督察将采用先试点再展开的方式进行。据悉,国家土地督察上海督察局正在对上海、浙江以及福建三省市进行耕地占补平衡的实地督察。耕地占补平衡专项督察是解决督察区域相关问题、积累专项督察经验的难得机遇。此次专项督察涉及三项任务,同时,还将涉及省级政府土地管理主体责任督察机制试点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耕地保护是我国确保粮食安全、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制度。本文基于长沙市近几年耕地占补平衡及农村土地整治数据,分析认为建设用地扩张占用大量耕地、耕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耕地质量偏低且利用低下等是长沙市执行耕地占补平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分区域建立耕地补充制度、丰富耕地补充形式、完善责任目标考核制度等对策建议,对完善长沙市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贯彻"谁占用,谁补充"的精神,总结了山西省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和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等方面工作成绩,取得了一定成效。找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耕地占补平衡潜力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是我省的基本省情之一.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机制是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耕地占补平衡的潜力及其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建立补充耕地保障机制,才能有效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