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土地利用(LU)数据因空间尺度或产品来源的不同从而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s)估算产生影响的问题,该文采用当量因子法、升尺度算法与波动性指数等方法,研究了长三角地区ESVs对LU数据的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1)随着尺度的增加,LU的空间细节逐渐不明显,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出聚合的现象,但总体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相似。(2)不同尺度的LU数据估算出的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与ESVs各不相同。随着尺度的增加,不同LU产品估算的ESVs差异有所增大,最终差异百分比大约稳定在10%。(3)随着LU尺度的增加,ESVs与LU尺度符合对数关系,拟合度R2大于0.9。研究结果为选取LU估算ESVs可靠性方面提供参考,对有效评估ESVs潜在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宁夏大武口区为例,采用谢高地等在《基于单位面积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中的研究结果,对大武口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分析,可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功能区划、环境经济核算和生态补偿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基础[1].  相似文献   

3.
针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多在单一尺度下进行分析以及影响因素存在空间异质性的问题,该文利用ESV评估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基于1980—2020年土地利用等数据,分析了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下的ESV时空变化、多尺度时空格局特征,探讨了ESV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湖北省1980—2020年耕地、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水域呈增加趋势,林地、草地维持相对稳定;(2)近40年间湖北省ESV增加了459.83亿元,水域是ESV增加的贡献者;(3)湖北省多尺度全局自相关分析表明7 km格网尺度下的ESV空间集聚性最为显著,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以襄州区—宜都市为界,湖北省东部ESV表现出明显的局部聚集效应,而西部则不显著;(4)湖北省整体ESV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为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气温,西部地区主要受人为影响综合指数的影响,而东部地区受高程的主导。  相似文献   

4.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以1986~2000年的1∶100000LandsatTM图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全面分析了1986~2000年该区土地利用/覆被的动态变化特征,运用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方法,对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了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在1986~2000年间,由于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而使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减少,松嫩平原西部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有所增加,其他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均减少。耕地面积增加的比例为9.80%、城乡建设用地增加0.66%;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的比例分别为1.10%、6.80%、1.20%和1.20%,15年的时间里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总价值减少7000.15×104美元,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9.74%。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能否得到科学、高效、健康的管理,关系到整个人类生活环境的长期稳定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管理的过程研究和探讨的加深,其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已经成为了生态系统管理中的重点。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通过以甘肃省草地生态系统为分析案例,建立相关评估系统模型,找到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中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云贵高原地区在开展生态恢复工程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s)如何变化问题,本文基于当量因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云贵高原地区ESVs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是农田转为建设用地与水体。(2)在开展生态恢复工程后,生态系统得到了改善,ESVs在38年间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累计增加94.91亿元,森林的生态调节能力及产生的价值总量在2180亿元以上,最少的为荒漠,约为0.1亿元。(3)ESVs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西南地区较高、中部较低。(4)1980—2018年ESVs表现为显著空间正相关,莫兰指数大于0.46,有明显的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生态环境的恶化愈加严重,生态系统服务是直接或间接源于生态系统功能,利用遥感手段计算生态服务价值成为重要一环。本文利用MODIS系列数据,通过选取合理的植被指数滤波算法,得到生长季以及年内最大增强型植被指数作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单价修正参数。进行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并计算生态补偿额度。结果显示2010-2016年间湿地的面积减少是使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空间集聚程度较高。湿地资源的生态补偿额最高,生态补偿优先级也排名较前,应较先得到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8.
曾祥毅  陈涛 《测绘》2023,(6):260-264
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服务价值评估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评估方法之一,掌握水源涵养服务价值变化,能更好地对生态环境进行管控,也有利于对土地的利用进行调整,以此提高生态环境的利用价值。本文利用2010年Landsat 7、2015年资源三号卫星遥感数据以及发育系数、径流系数、年降水量等数据对贵州省赤水河流域进行分析,通过遥感解译、空间建模等方法计算出了研究区2010年、2015年的水源涵养量,采用替代工程法计算出了水源涵养价值量,结果对比分析表明:2015年较2010年,水源涵养量及价值量分别增加了5.76亿m3、35.19亿元。该评估为该区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更有力的数据支撑,对下一步生态规划调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丰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对其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参考Costanza等人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系统价值进行整体的估算和评价.研究表明:1)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约134.12千亿元,就保护地生态系统而言,自然保护区提...  相似文献   

10.
以哈尔滨市1996、2002和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服务价值系数,结合敏感度分析,探讨了哈尔滨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996~2008年,哈尔滨市土地利用变化中,林地面积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建设用地是增长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这一期间,哈尔滨市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96年的1123.63亿元,上升到2002年的1125.85亿元和2008年的1126.68亿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主要源于林地、建设用地、水域面积的扩大,其生态系统服务主要体现在水文调节、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保持土壤上。因此,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应对林地、水域等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较高的土地利用类型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1.
12.
生态系统服务和土地利用实质上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定量研究县域土地利用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为生态资源的合理定价与有效补偿、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基于遥感影像,在GIS、R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富锦市199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富锦市1990~2010年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持续降低,由1990年的2 919 713.47万元下降至2010年的1 671 722.54万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与其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当土地利用类型改变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也随之改变;人口和经济是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选择生态环境脆弱的艾比湖流域内绿洲为研究对象,以1990年、2001年、2010年三期TM和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SVM分类方法进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分类、统计与分析研究区20年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01年除了裸地面积减少外,其他地类均有增加,且耕地面积增加幅度最大,面积增加了483.42 km2。2001~2010年除了耕地面积增加了488.87 km2,其余地类的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研究期间裸地面积一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在20年间共减少了1 186.43 km2。2)经济发展、政策、人口以及自然环境等驱动因素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影响甚为显著,而人口迅速增加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促使耕地变化剧烈,面积大幅增长。因此,合理地控制人口数量,正确的政府政策导向和合理经济发展需求是干旱区绿洲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猛  田丰 《地理空间信息》2011,(4):40-41,44
以我国东部平原地区钱营孜煤矿矿区为案例,根据实测的散乱数据,使用交叉统计检验和视觉特征分析了ANUDEM方法和与地理信息系统领域中常用传统插值方法的空间插值结果。分析表明,在平原地区,TIN方法生成的DEM具有较高的精度,ANUDEM方法生成的DEM能够准确反映水文地貌。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子蒙  李广泳  周旭  程滔  姜广辉  白驹 《测绘学报》2018,47(10):1396-1405
生态系统服务直接关系人类的福祉,是当前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受数据源精准性、时序性等方面的限制,在全国尺度下开展的常态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尚存在缺失。本文首先根据生态系统类型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内容指标的概念语义构建地理国情地表覆盖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分类内容指标转换表达关系,并生产了全国陆地生态系统矢量化数据。然后,应用反映植被生理特征指标参数(EVI、NPP和生长季长度)优化的当量因子法模型,引入不同尺度下多粒度变换的地理格网空间化表达技术,设计和开展依托矢量化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生态服务价值数据集的生产,实现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的精准化、常态化,满足了多尺度下生态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监测的需求。本文按照上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计算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和供给、调节、支持、文化服务子功能价值量1 km×1 km格网数据,核算出2015年全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为402 503.54亿元。通过与早期成果对比,该成果可以满足不同尺度对粒度变换的要求,核算结果可靠,可为当前全国尺度下的生态补偿政策和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数据处理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农用土地定级的意义,主要论述了GIS在农用土地定级中的应用,并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农用土地定级为例,探讨了利用GIS进行定级数据处理的过程和方法。进一步说明了利用GIS进行农用土地定级的优势——将定量和定位结合起来,使定级结果精确科学又能显示土地的空间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