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填土作为一种人为条件下形成的特殊性土,通常具有不均匀性、欠固结性、高压缩性、工程性质差等特性,不利于工程的安全建设。本文依托合肥地铁4号线某车站岩土工程勘察及车站西端头填土异常区探查成果,对该车站填土物质成分及工程性质进行了研究,沿钻孔剖面线方向对填土厚度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场地内填土层连续广泛分布,主要为杂填土,回填材料不均匀、成分复杂、工程性质差异性较大。车站西端头井附近和A号出入口位置填土厚度较大,车站中部填土厚度分布较为均匀,沿钻孔剖面线由西至东填土厚度呈减小的趋势,由南至北填土厚度呈增大的趋势。最后根据场地内填土的工程性质提出相关地基处理建议,研究成果对车站基坑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阜石路分洪暗涵某暗挖段,浅涵暗挖洞身大部位于人工填土内,部分区域洞底人工填土厚度仍达2m。人工填土松散,自稳能力差,易发生塌落现象,不易成洞,施工难度大。为避免暗挖施工期间人工填土产生安全隐患并减少后期隧道变形,采用了袖阀管注浆技术对填土地层进行注浆加固,以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及隧道工程质量&根据工程实施效果可见,袖阀管注浆加固对在人工填土中进行暗挖隧道开挖的沉降、变形控制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软土路基沉降与软土层厚度及填土高度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路基沉降观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路基沉降与软土层厚度及填土高度的关系和规律,并分析了原因,推导出计算路基沉降的公式,提出了判断填土速率快慢和填土高度变化大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范云  汪英珍 《岩土力学》2004,25(4):605-608
对既有及正在开发中的填土压实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实测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分析及论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开发填土压实检测与压实机械集成系统的必要性、研制机载集成系统时所依据的力学模型、实现途径及国内外关于压实机械集成系统研究、开发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压实机械集成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同时指出了为适应当前及未来土建工程对填土压实质量(特别是沉降量及沉降速率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应以填土压实层的力学强度(K30、动刚度系数等)作为开发压实机械集成系统时的参考对比指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房地产开发、道路、水利等固定资产投入的加大,对填土的工程勘察和评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笔者依据工作实践,结合填土的工程特性,对如何开展填土工程地质勘察及评价提出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强夯法处理某山坡地貌填土场地工程,针对该工程填土厚度差异大、施工参数变异大、雨季施工等难点,提出信息化施工、分锤分区夯击等措施;具体分析工后差异沉降的控制及降雨对于夯击施工及质量的影响。对于山坡地貌填土场地工后差异沉降的控制及雨季强夯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填土引发的桩基负摩阻力问题及其灌浆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填土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分析了填土引发桩基负摩阻力的机理及危害,探讨了采用压力灌浆技术加固填土地基、消除桩基负摩阻力、控制桩基沉降的加固机理、施工工艺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夯击能应用于高填土地基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 ,对填土及软土地基进行夯击加固时 ,夯击能的选取不仅与填土层的厚度有关 ,而且与填土层下覆土质的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南方某港口填土地基加固工程实例 ,对在高填土地层中夯击能的使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当填土层的下卧层分别为坚硬土层和软弱土层、以及当填土层的填料分别为粗颗粒料和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等细粒填料时 ,填土层加固的机理 ,制定了在不同条件下选取夯击能的标准 ,并根据现场检测资料 ,评价了该场地的地基加固效果 ,进一步验证了所确定夯击能标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叶观宝  郑文强  张振 《岩土力学》2019,40(Z1):440-448
中国大面积场地形成工程日益增多,在缓解土地供求矛盾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工程问题,如场地大面积沉降会造成桩基负摩阻力增加,影响桩基安全性,但针对大面积填土场地中桩基负摩阻力研究成果较少。结合某现场试验,建立了单桩有限元分析模型,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基于验证后的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大面积填土场地工程中填土天然重度及厚度、桩顶和地表荷载及场地形成时间对摩擦型桩下拉荷载和中性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土厚度和桩顶荷载的变化显著影响中性点的位置;填土的天然重度和厚度越大,下拉荷载越大;场地固结时间越长,下拉荷载越小;减小桩顶荷载和增加地表堆载会增大下拉荷载。敏感度分析表明,相比荷载因素,场地形成因素对下拉荷载及桩顶沉降影响更为显著。最后,结合国内外规范讨论了考虑大面积填土场地中摩擦型桩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对大面积填土场地摩擦型桩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延安新区大厚度压实填土由于其形成过程的特殊性,现行规范对其地基均匀性评价无具体的评价依据和判定准则。在研究了压实填土的工程性质和差异沉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压实填土地基差异沉降敏感度概念,并给出了具体的地基均匀性判定方法,便于进行压实填土地基均匀性评价,为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提供依据。大厚度压实填土不均匀地基不仅应进行针对性的地基处理,还应采取必要的结构措施,并加强建筑物沉降观测,以进行长期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