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压桩力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关系,以及利用压桩力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在试桩阶段,位于饱和软土的摩擦桩,压桩力较低,桩的承载力主要来自土体恢复后桩侧的摩阻力。根据静载荷试验检测结果,用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压桩力,引出一个系数,称为压力比,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在昆明地区的正常压力比,静压预制管桩在1.3~2之间,静压预制方桩在2.5~5之间。用压桩力乘以压力比,可以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还简要介绍了挤土效应和超孔隙水压力对桩的承载力的影响。在工程桩施工时,地层中的土体和孔隙水被挤压,形成孔隙水压力,会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导致已施工的桩上浮,单桩承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昆明新南亚风情园基础设计为静压预制管桩,试桩承载力等参数满足设计要求,但工程桩施工完毕,进行检测时发现浮桩。通过分析浮桩的原因,采取复压处理方案,各项参数符合设计要求。总结了静压桩施工和浮桩处理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4.
静压预制桩的单桩坚向承载力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天津某工程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荷试验实测值远远高于估算值问题的较深入分析,揭示了按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估算的静压预制桩单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远远低于实测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由于静压桩沉桩后桩周土重塑,静压桩承载力表现出随着休止期的延长而增长的特性。本文从静压桩沉桩后桩周土体内孔隙水消散固结的角度出发,对静压桩承载力时间效应的理论和试验分别进行归纳,结合孔隙水消散路径及固结模型,对桩周土体初始超静孔隙水压力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承载力各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对静压桩承载力的时效性进行深化研究,并探讨了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桩的类型对休止期内静压桩承载力的影响,进一步对基于实测数据得出的经验公式进行总结。讨论了基于不同本构关系模型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解答和沉桩后孔隙水压力消散解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桩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公式;探讨了黏性土、砂土条件下,考虑超固结比、不排水抗剪强度和塑性指数比对桩基极限承载力系数A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桩基极限承载力经验公式。建议在经验公式基础上设置多重参数,以提升经验公式的精确度,并完善对不同桩、土类型的参数解答;利用BP神经网络,导入静压桩承载力相关参数,以得到针对不同地质条件、桩型、休止期的承载力最优解。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软土地基上预制桩承载力的时效性机理,介绍了几种研究承载力时效性的经验回归公式,结合工程说明应充分认识承载力时效性的科学性和利用这种规律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8.
分析了软土地基上预制桩承载力的时效性机理,介绍几种研究承载力时效性的经验回归公式,结合工程说明应充分认识承载力时效性的科学性和利用这种规律潜在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首先选择两种拟合模型对该小区3根静载试验已达极限承载力状态桩的试验曲线进行了拟合与预测误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选择指数曲线预测模型更加符合该小区桩的承载力性状。然后采用指数曲线预测模型对该小区其它19根未达极限状态的试验和检测桩进行了拟合与预测,并建立了预测极限承载力、终止压力和桩长细比的关系公式,该极限承载力预测公式可以用于桩基施工时的承载力预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工程实例,对静压预应力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方法和结论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桩基承载力模拟试验中相似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桩基承载力模拟试验中相似性问题的研究,重点探讨了试验与工程桩所处环境的相似性, 剪切摩擦试验与工程桩桩侧摩阻力的相似性以及三轴试验与桩端承载力的相似性等三个主要的相似问题。研究表明对于模拟试验中桩侧摩阻力的试验,应采用原状样,并保持应力与工程应力状态一致。对于端承力则应采用原状样,但将围压按几何相似常数缩小,并将端承力试验结果按该相似常数扩大以作为实际工程桩的端承力。 相似文献
13.
该文叙述了上海地区以粘性土为持力层的混凝土预制桩实测承载力低于理论计算值的现象,分析了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16.
高压喷射注浆于1968年首创于日本。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相继引进并开始研究高压喷射注浆技术。目前,高压旋喷工艺应用最为广泛,工艺技术最为成熟。对旋喷桩成桩质量及单桩承载力进行研究分析,为旋喷桩在地基与基础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止水、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提供设计参考依据。该试验在陕西省延安市某建成小区内选三个试验点,按不同旋喷桩施工工艺成桩,通过对桩身完整性检测、单桩承载力试验,分析旋喷桩成桩质量及单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18.
钻孔灌注桩桩型与承载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上海地区普通圆柱形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偏低的现象,提出了变径桩-有规则的凹凸形桩或竹节桩的应用问题,随着施工工艺的进步和检测手段的完善,工程实例证明这种新桩型有着广阔的前途,符合城市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模拟试验法确定桩基承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中型剪切摩擦试验确定桩与地层间的C、Φ值,依据莫尔—库仑准则确定桩侧摩阻力。桩侧法向应力采用桩土上部荷载引起的作用于桩身的侧向应力,桩端承载力通过室内三轴试验确定,两者之和即为单桩承载力。该方法用于肇源松花江大桥桩基承载力的测试,得出的桩承载力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