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文峰 《探矿工程》2020,47(10):67-7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微型钢管桩作为一种支护结构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根据微型钢管桩的施工工艺以及工程实践,总结了微型钢管桩应用于基坑支护工程的主要特点,结合工程应用实例分析了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作用及效果,表明在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受限和抢险加固等基坑支护工程中能充分发挥微型钢管桩的优点,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排桩冻结法深基坑施工监测与反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润扬大桥南锚碇排桩冻结法深大基坑,冻结作用使基坑的受力过程变得更为复杂,根据排桩冻结法基坑结构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了大型安全监测系统。本文介绍了润扬大桥南锚碇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排桩冻结法基坑的结构和南锚碇基坑监测方案、分析了南锚排桩冻结法深基坑各项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包括侧向土压力、内支撑轴力、排桩钢筋应力和排桩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并基于施工监测进行了反馈分析,保障了南锚碇排桩冻结法深基坑的安全与稳定。监测结果分析表明,排桩冻结法是基坑工程的一种可行的施工工法,润扬大桥南锚碇排桩冻结法深大基坑的成功实践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微型钢管桩用于岩石基坑支护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丽  李白 《岩土力学》2012,33(Z1):217-222
微型桩由于施工方便、快速在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微型钢管桩-喷锚联合支护的岩石基坑工程为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微型钢管桩在岩石基坑支护中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当基坑地层中存在较厚的强风化岩层或性质较差的岩层时,设置在其中的微型钢管桩能有效地减小基坑水平位移,并合理调配预应力锚索的拉力,同时,微型钢管桩承受较大的弯矩和轴向压力,在设计中宜考虑微型钢管桩的有利作用,计算时应验算弯矩和轴向压力联合作用下微型钢管桩的安全性;设置在性质较好的中风化和微风化岩层中的微型钢管桩,对基坑作用很小,可考虑不设置微型钢管桩支护。  相似文献   

4.
孙立宝 《探矿工程》2015,42(4):58-62
悬臂式支护结构是基坑工程中常用的支护形式,多以排桩、地下连续墙、工法桩、钢板桩等形式出现。基坑工程中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无法做内撑,但周边部分建(构)筑物对基坑变形很敏感,需要采取一些辅助措施来控制基坑的变形。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悬臂式支护结构中常用的几种控制变形的方法,包括双排桩外拉、锚杆(索)加固、基坑内斜撑、基坑内土加固、坑内预留反压土等,并对这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技术要求等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分析相互验证方法,对单排挤扩桩和悬臂直桩基坑支护的桩顶位移和受力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而对基坑双排挤扩桩支护特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悬臂直桩相比,挤扩桩支护桩顶位移小,挤扩桩支盘提供的抗倾覆力矩有效地改善了挤扩桩的工作性状;与单排挤扩桩相比,双排挤扩桩基坑支护结构刚度大,在桩身内力分配以及控制基坑变形等方面有较大优势,是深基坑工程中经济合理的支护形式。  相似文献   

6.
深圳东门61号大院项目临近地铁和浅基础房屋,基坑开挖深度17.15 m和18.60 m.基坑支护设计根据不同周边环境和地质情况采取咬合桩、冲孔桩、旋喷桩、内支撑及锚索等多种支护形式,运用三维数值分析方法对基坑施工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变形情况及其对地铁的影响,确保了基坑的安全施工,为同类基坑开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7.
贺启鑫  季玉国 《探矿工程》2010,37(8):58-59,63
介绍了钻孔咬合桩在基坑围护工程中的应用及效果。通过工程实例,对软土地基钻孔咬合桩施工工艺、方法和技术措施加以阐述。实践证明,在中型基坑围护结构中采用钻孔咬合桩技术,其强度、垂直度、整体性和止水性等方面效果较好,值得推荐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结合锚拉桩在某深厚填土基坑中应用的工程实例,介绍了锚拉桩支护结构设计参数、计算方法。数值模拟分析及现场施工监测的情况表明,该支护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基坑变形,保证基坑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的安全,为类似场地的基坑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楼步新 《探矿工程》2010,37(5):56-58,63
首先介绍了钻孔咬合桩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分析了钻孔咬合桩技术特性;然后通过对东旱门过江隧道基坑围护咬合桩施工情况分析,提出了钻孔咬合桩施工关键技术;最后总结了钻孔咬合桩在基坑工程应用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以天津软弱土地区某深基坑工程为例,围护桩采用灌注桩和SMW工法桩组合支护,据监测结果和现场施工反馈,组合支护型式满足基坑安全要求,有效降低基坑支护造价,显著缩短施工工期,为类似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JPP桩不同组合水平承载性能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连伟  顿志林  李果  詹俊峰 《岩土力学》2014,35(Z2):101-106
高喷插芯组合桩(简称JPP桩)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桩,实现了刚性桩的效果、柔性桩的成本,在基坑支护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但其水平承载性能的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为了研究不同组合形式的JPP桩水平承载特性,利用自主研制的桩基模型试验加载系统进行了4种不同组合形式下JPP桩水平载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段组合II的水平承载能力最高,上组合与分段组合I相近,下组合的水平承载能力最低,表明越多的分段组合呈现出整体承受水平荷载的能力。桩身最大弯矩出现在距离桩顶以下3~4倍芯桩桩径处,该部位相对薄弱,易发生破坏。地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土体特性将直接影响着桩的水平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2.
郭超  闫澍旺  尹金凤 《岩土力学》2006,27(Z1):720-724
天津开发区经常出现的工程事故是由于软土中的桩基础受到周边开挖基槽的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桩基倾斜、错断。简要介绍了ABAQUS有限元软件的一些特性,包括接触问题的解决、屈服准则、材料参数的确定以及单元类型的选择等。通过工程算例,对该工程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找出开挖前后桩基础的变形特性,并且通过对桩基进行应力分析、桩基挠曲线的计算,分析说明开挖对桩基础变形、桩端转角、桩体挠曲特性、桩基整体稳定性的影响。结合桩基的力学特性与破坏准则,进一步剖析桩基的稳定性、破坏状态,为今后相似的工程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赵文  李慎刚  徐岩  孙海霞 《岩土力学》2007,28(Z1):643-646
沈阳地铁十六标段过新开河段区间隧道采用明挖施工,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联合钢支撑结构体系以维护基坑稳定。开挖过程中,对桩体位移、桩体内钢筋应力、钢支撑轴力以及地面沉降等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和实际工程效果表明,采用钻孔灌注桩联合钢支撑结构体系可以维护基坑稳定,减少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钻孔灌注桩悬臂支护结构和单层支点混合支护结构是常用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型式,钻孔灌注桩连拱式组合拱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支护结构型式。通过对南京某大厦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桩身应力的实测研究和对比分析,获得了在相同的工程水文地质、施工和降水条件下,3种不同支护结构的受力主筋在不同深度的应力大小及其分布形态,为设计计算和钻孔灌注桩连拱式组合拱结构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5.
通过高应变法在人工挖孔嵌岩桩检测中的应用,说明在充分考虑嵌岩桩工作机理的前提下,进行嵌岩桩承载力分析、动静对比以及与《规范》计算结果的比较,应用高应变法检测人工挖孔嵌岩桩的承载力是可行的、也是可靠的,并且所测得的桩身上部桩土阻力和嵌岩段侧阻力是准确的,完全可以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坑支护的混凝土芯搅拌桩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朱家祥  陈征宙 《岩土力学》2004,25(Z2):333-337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形式,即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它是一种融合了复合地基和桩基础优点的地基处理方法,是一种结合围护挡土结构和防渗止水帷幕功能于一体的支扩结构.笔者还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基坑支护中的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的位移大小分布和方向分布、应力大小分布和方向分布、塑性区的分布和临空面的水平位移.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门型结构的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进行支护,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主要论述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南京悦庆大厦深基坑的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案,重点阐述了钻孔灌注桩和深层搅拌桩在工程实例中的成功应用,为深基坑的支护施工积累了新经验。  相似文献   

18.
焦志斌  王剑平  李景林 《岩土力学》2006,27(12):2246-2249
通过某电厂桩基处理工程实例,介绍了打桩引起的预制桩偏位及开挖问题。在不加外荷载情况下,采用塑料排水板方法消散打桩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处理措施,解决了高孔隙水压力下主厂房的开挖问题。分析了塑料排水板消散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因素。观测结果及工程实践表明,塑料排水板处理桩基工程快速经济,可不需加载,但处理效果与水平排水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9.
钢管微桩+锚杆在狭窄场地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世杰 《探矿工程》2011,38(7):69-72
在城市建设或工业建筑的改扩建中,经常在有限狭窄场地开挖基坑,为保护基坑周边建筑物和坑内施工作业的安全,基坑边坡必须得到安全可靠的支护。利用钢管微桩+锚杆联合支护体系能很好地解决有限狭窄场地的基坑支护问题。通过2个工程实例,阐述了钢管微桩+锚杆联合支护体系设计思路、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王馨语  郭明  赵硕 《地下水》2012,(2):142-143,165
FAST台址区广泛分布大量岩堆,厚度大、稳定性差,如何解决台址开挖过程中岩堆的稳定性,是关系到FAST安全稳定运营和台址开挖投资控制的关键。在岩堆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岩土工程模型试验,探索验证洼地岩堆的特有性质,并对不同支挡方式在该种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工作性能进行实验和分析,为FAST台址区岩堆的治理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