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李伟 《矿井地质》1995,(1):55-58
芦岭煤矿中央风井因生产不允许井筒内施工注浆孔,而改用实施井筒地面帷幕注浆堵水的方法,由于正确的选择注浆参数、注浆设备、注浆浆液和注浆工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地面注浆技术在治理井筒破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兖州矿区鲍店煤矿主、副井筒发生开裂,在保证煤矿不停产的情况下,采用地面注浆技术加固井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板集煤矿经过四年多的矿井建设,主、副、风三井全面贯通,井下硐室及石门工程陆续施工,副井绞车及井简装备已完成安装,地面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此时,副井井筒发生了平均突水量为18000m3/h左右的突发水害事故,造成主、副、风三个井筒及井下巷道全部被淹.在副井井筒进行地面注浆堵水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又分别在主井、风井进行井筒注浆加固处理.在分析井筒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简述了主井井筒探注钻孔的布置、施工和水泥注浆加固井筒的施工技术.井筒排水试验和取心验证表明,3个井筒的水位上升速度不大于10cm/h,排水过程对井筒淤面没有任何影响;松散层的含水率由注浆前的16.12%~29.73%下降到注浆后的6.12%~11.45%,粉质粘土的抗压强度由注浆前的0.096 4~0.125.9MPa(-5℃)增大到注浆后的1.44~6.12MPa(-5℃).良好的注浆质量为后续的井筒冻结钻孔的施工及井筒修复、井下排水清淤奠定了基础,为煤矿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鲍店煤矿井筒注浆加固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鲍店煤矿主、副井筒的破坏机理,选择地面注浆方法加固井筒,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作为注浆材料,采取上行式和间歇式注浆工艺。并介绍了注浆治理的效果和今后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山东单县煤田陈蛮庄煤矿松散层厚度为527.5m,预注浆段井深为750.-758.40m,预计涌水量为26m^3/h,为有效治理工作面水害,确保井筒的安全施工和进度质量,根据基岩段围岩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设计了10个预注浆孔,注浆段混凝土材料由C40变为C70,确定含水层预注浆的止浆垫厚度为10m,预留岩帽厚度为4.5m。在注浆时采取高压分段注浆的方法,结果使主井涌水量减少到2.4m^3/h,效果显著。通过此次注浆,总结出了"探、注、堵"等一套深立井基岩含水层综合注浆堵水施工技术,对深立井井筒工作面探水预注浆和安全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芦岭煤矿南风井巨厚松散层段井筒涌水,采用地面注浆堵水方法获得成功。本文着重介绍地面注浆堵水钻孔布置、注浆参数选择及工艺系统。   相似文献   

7.
井壁溃沙、壁后空洞对立井的影响一直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对破坏的立井稳定性规律研究分析及处理方法备受关注。本文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采用莫尔-库仑准则和拉伸破坏准则的组合并结合现场仪器原位检测模拟井壁后空洞破坏以及注浆,对荣华立井壁溃沙、壁后空洞对立井稳定性的影响和壁后注浆治理时不同注浆压力对井壁稳定性影响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并依据分析结果制定了注浆方案。数值仿真分析表明:溃沙、空洞对井筒稳定有不利影响,并造成地表沉降;注浆压力对井筒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当注浆压力达到一定值时,井壁竖向应力可出现拉压力,水平应力增大易导致井壁破裂。  相似文献   

8.
钱自卫  曹丽文  姜振泉  孙强 《岩土力学》2014,35(8):2226-2230
选取宁东地区典型的孔隙砂岩,采用不同颜色示踪的化学浆液进行4次注浆试验;揭示了浆液在孔隙中的扩散、充填规律及注浆次数与被注岩层渗透系数、孔隙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每次化学注浆浆液的充填情况有明显的差别,首次注浆浆液在整个岩样均有较均匀的充填,后续的各次注浆浆液均呈现部分区域积聚充填的现象;随着注浆次数的增加岩样的渗透系数减小,孔隙充填率增加,渗透系数、孔隙充填率与注浆次数的关系可分别采用幂函数及对数函数拟合;4次注浆后岩样的渗透系数减小了97%,说明多次注浆起到了很好的减渗效果。依据试验成果,建立数值计算模型,预测了不同注浆次数、不同开挖条件下注浆孔及井筒的涌水量,并与井筒实际涌水量进行对比,发现两者数据较为吻合,说明依据试验结果建立数值模型进行涌水量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地面注浆封堵松散层段井筒涌水在我国尚无先例。本文从注浆参数选择和工艺系统等方面对其作初步探讨,论述该方法在封堵井筒涌水中的意义,可行性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兖州矿区鲍店煤矿主、副井井筒变形破坏的根本原因是第四系下组地下水加速下降导致地层沉降而产生垂向附加应力的结果。应采取的防治措施有:①完善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监测系统;②在第四系砂层与下伏基岩接触部位进行注浆,控制下组水位下降;③对主、副井井筒进行壁后注浆加增加强度,防止进一步破坏。  相似文献   

11.
结合河北遵化铁矿Φ5.6 m、深286 m矿山竖井工程,介绍了钻井法施工矿山竖井采用漂浮法安放预制井壁的工艺原理,以及相邻两节井壁连接时的测量方法、工艺控制和井壁安放完成后井筒垂直度的测量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已掘砌立井全井筒段出水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矿业集团望峰岗一副井在凿井过程中多次发生突水事故,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该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现场环境条件,采用定向分支造孔方法,实行下行式、小段高、低压重复注浆方式,成功在已砌筑井壁的井筒周围形成堵水帷幕,从而解决了强含水"红层"涌水问题。该技术对于造孔过程中断层带、壁后空洞区域孔壁的稳定性及漏浆的处理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洪涛 《探矿工程》2017,44(8):37-40
柴家沟钼矿地层破碎、裂隙发育、蚀变多样、涌水、完整岩石坚硬,而且地质设计要求大部分为斜孔,钻探施工中遇钻孔漏水、坍塌掉块、进尺缓慢、跑斜严重等技术难题。从钻孔结构、冲洗液配置、护壁堵漏、硬岩钻进、涌水地层加重泥浆的使用、立轴式钻机斜孔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总结了钻探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4.
吕洪富  宋健 《探矿工程》2012,39(8):26-28,35
坚硬弱研磨性地层钻进效率低一直是敦化大蒲柴河金矿区钻探难题,通过投磨料、调整钻头技术参数等措施得到了一些改善,尤其是液动潜孔锤的成功应用,彻底解决了该矿区钻进效率低下难题;此外,对复杂坍塌、漏失、涌水不稳定地层采用重晶石粉加水泥灌注的技术措施,解决了孔壁严重垮塌问题。  相似文献   

15.
袁店一井煤矿风井井筒基岩段施工中遇工作面大量涌水,排水能力无法满足掘砌需要。为保证井筒掘砌施工安全,提出施工钻孔直达风巷的方法进行快速泄水,但已无法进行传统泥浆钻进。通过采用长距离悬空钻杆结合空气潜孔锤钻进技术以及孔口管的安装等施工工艺和措施,有效解决了岩粉上返、水压过大、钻杆摆动等施工技术难题,快速地完成了泄水孔的施工,成功将井筒基岩段涌水排入井下水仓,从而确保了井筒的安全和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6.
钱营孜煤矿副井立井已进行过多次注浆治理,但其涌水量仍高达10 m3/h。针对目前井壁可注性差,如再进行注浆将面临注浆压力高、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采用改进型化学浆液注浆防水堵漏的施工方案。改进型化学浆液为固砂溶胶,该浆液由十余种化学材料配制而成。在系统分析了井筒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后提出了适宜的施工方案。在方案实施中不断进行施工参数动态优化。最终实现注浆后涌水量仅为0.32 m3/h,堵水率高达97%。   相似文献   

17.
朱效中 《探矿工程》2013,40(2):59-63
钻井法施工大口径钢壁立井因施工周期短、建井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等优点为小型国有企业、乡镇、集体、私营和个体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至今为止对钻井法施工大口径钢壁立井施工工艺的研究明显滞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为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工程实例,从埋设井口定位管—锁口—泥浆循环系统—安装设备—钻孔—扩孔—洗井—下井筒—注浆止水(固井)—排浆—检查固井效果等方面介绍了钻井法施工大口径钢壁立井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8.
付兵 《探矿工程》2012,39(6):80-84
四川安谷水电站勘探竖井所处地层河床砂卵石层深厚,采用传统的人工挖掘护壁或沉井施工工艺,施工难度大。针对地层的特点,采用冲击钻机成孔的方式施工。同时,在竖井中开挖试验平硐,遵循多炮眼、小进尺、小药量,光面爆破的施工方案,圆满完成试验平硐的开挖。介绍了其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韦猛  袁学武 《探矿工程》2008,35(11):31-33
竖井传统施工方法进度慢,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当其有下部通道时,选择钻孔导井法施工,则可以大大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以呷村矿山溜井工程实践为例,探讨了钻机导井法施工竖井的关键工艺。  相似文献   

20.
湿陷性黄土中成孔方式对桩基承载力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端端  周志军  吕彦达  魏进 《岩土力学》2015,36(10):2927-2933
为了研究黄土地区成孔方式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依托永寿至咸阳高速公路工程,对两个试验区4根试桩进行了静载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成孔方式下桩基荷载传递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成孔方式对桩基承载特性影响较大,黄土地区旋挖钻孔灌注桩承载力高于泥浆护壁循环钻孔灌注桩;循环钻孔灌注桩在成孔时需泥浆护壁,桩侧形成的泥皮会严重影响桩侧土体摩阻力的发挥,桩侧极限摩阻力值较小,桩端承担桩顶荷载比例较高;浸水后湿陷性黄土结构破坏,单桩承载力较原始状态有所下降;由于上覆黄土层湿陷量较小,浸水状态下桩侧土体并未产生负摩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