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1999)、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结构标准图集》(2002浙G22)的规定,预应力管桩摩擦桩的长径比≯100,当用于端承桩或摩擦端承桩且须穿过一定厚度较硬土层时,其长径比≯80。理想·伊萨卡管桩工程最长的设计桩长60m,桩径为550及600mm,采用4节15m的桩连接,长径比超过100,属于超长预应力管桩且地基土层主要为粉土与砂土。通过杭州理想·伊萨卡管桩工程实例,对砂层、粉土层中超长预应力管桩的施工工艺的制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3.
4.
5.
通过对汕头地区预应力管桩历年来的施工实例资料分析,根据汕头地区工程地质条件的特点和实践经验,对预应力管桩的设计、施工提出几点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岩溶地区断桩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石灰岩岩溶地区断桩的原因主要有:地质原因、设备原因、材料原因、施工原因等等,对于断桩事故的预防,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7.
8.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作为桩基工程中很有成效的桩型,近几年在我院设计的工程中被大量采用,效果良好,但在应用中也有其短处和局限性。现就预应力管桩基础设计及质量检测中常见的若干问题提出探讨性意见,供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为例,对厦门湾地带采用预应力管桩沉桩超送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大管桩)的性能特点及其在我国港口码头工程中的应用.实践表明,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很好.值得进一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筒桩与普通沉管灌注桩施工挤土效应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圆孔扩张理论 ,分析了筒桩施工挤土效应 ,并通过比较 ,得出筒桩施工挤土效应远远小于普通沉管灌注桩或预制实心桩 ;筒桩可内外承担摩阻力 ,承载力高 ,挤土效应小 ,是一种比较理想和值得推广的桩型。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市莲花客运站客运大楼桩基工程,在完成42根桩身混凝士浇灌后,尚有13根桩因岩溶发育或存在溶洞及地下水丰富、水量大,人工挖孔无法继续往下施工,改为采用钢管桩穿过溶洞或充填溶洞等复杂地层条件。介绍了钢管桩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14.
以苏州工业园区工程施工实例,分析了静压PHC预应力管桩爆桩原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含有大量生活垃圾形成的复杂软弱层中,按常规方法施工沉管桩,将造成严重的缩径现象。震动沉管施工规范中又未有特殊规定,笔者根据一大型工程实例,分析了造成严重的缩径现象的原因,提出在上部杂填土是由大量生活垃圾组成并夹有软质粘土、淤泥层时,应优先选用预制桩工艺;对于振动沉管应采用复打或多次反插工艺,并跳打;应禁止单独采用慢速拨管工艺。 相似文献
16.
17.
以工程实例介绍静压管桩基础的设计承载力取值,采用先施工工程桩进行静载试验,以其结果反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结合桩的入土长度等给出应用于工程实际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的方法,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层状地基静压桩贯入过程机理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在多层软粘土地基中静力压入单桩的室内模型试验,对模型桩在整个沉桩过程中压桩力、桩动端阻力及桩动侧阻力随桩贯入深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桩在贯入不同土层分界面时阻力的变化规律以及桩周土体应力的分布特征。并对开口管桩和闭口管桩贯入试验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不同桩端形式桩在贯入过程中桩动侧摩阻力的发展规律,以及分层土体中开口管桩贯入过程中土塞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粘性土中沉桩时,压桩阻力主要来自桩端向下穿越土体产生的端阻力,而侧摩阻力较小;由于桩侧水平应力的释放使得同一深度点上的动摩阻力随着桩的下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出现摩擦疲劳。 相似文献
19.
采用注浆与钢管桩组合方案,对某电厂跌水井基坑进行了治理。分析了基坑失效原因,介绍了处治方案和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