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频率域高密度电法在秦始皇陵地宫探测中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频率域高密度电法在秦始皇陵地宫探测试验中取得了明显的探测效果,探测结果不仅证实了地宫真实存在。也初步确定了地宫墓室的位置、大小、埋深及其完好性。  相似文献   

2.
宋宇辰  苑守成  杨进  田舍 《地质与勘探》2004,40(Z1):127-129
地质雷达(GPR)是一种高分辨率浅层地球物理勘探仪器.在考古研究中GPR能够有效地探测出埋藏浅、尺度小、物性差异不大的目标体.结合实例,文章介绍了GPR技术及其对秦始皇陵地宫墓室的位置、大小、埋深等不同考古遗存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精度重力测量探测秦始皇帝陵地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 秦始皇帝陵考古已经取得许多重大发现, 但至今秦始皇帝陵地宫是否位于现存封土堆之下等问题尚不清楚, 因此, 利用先进技术探测秦始皇帝陵地宫对于科学保护这一重要文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应用高精度重力测量, 确定了秦始皇帝陵地宫的东西、南北开挖范围约170m×145m, 发现了地宫的西向墓道.通过对重力异常的定量拟合计算, 推测了秦始皇帝陵地宫可能存在墓室, 墓室东西长约50m, 南北宽约40m, 埋深约43m, 高约10m;地宫四周可能存在石质宫墙, 宫墙的中心线范围为145m×125m, 墙体宽8m, 高约14m;宫墙上部有一细夯土墙, 墙宽约15m, 高约30m.认为秦始皇帝陵封土堆之下经过大规模开挖存在墓室、宫墙、墓道等配套的地下古墓建筑群, 从一个侧面为证实秦始皇帝陵地宫位于现存封土堆之下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4.
张辉旭  殷琨 《探矿工程》2004,31(3):1-6,9
以国土资源部探矿工程类研究所岩土钻掘技术创新、发展应用及存在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简要回顾我国岩土钻掘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岩土钻掘技术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岩土钻掘技术的发展对策与建议,主要提出了国土资源部探矿工程类研究所岩土钻掘技术既要为国家地质工作提供钻掘技术支撑,更要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以及在此基础上建设国家钻掘技术支撑体系、适时进行专业学科结构调整等多条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中盆地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留下灿烂的地下历史文化遗迹,但因其隐藏于地下,观赏性不强,制约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以举世闻名的茂陵为探测区,采用无人机航测、地面调查、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高精度磁测及微重力等地面无损探测技术,对帝陵进行了精准探测,发现茂陵地宫位于封土堆之下距水平面约30~40m深,呈东西长约100m,南北宽约60m的矩形体;地宫基本完整,未坍塌;探测出南墓道、东墓道和北墓道的位置和深度与考古钻探探测出的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利用3D Max软件平台等,可虚拟再现汉武帝茂陵辉煌规模及地宫形态。向游客展现汉武帝茂陵地宫的结构、景观以及时代与地域背景,将大幅度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6.
下地幔矿物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863”课题“考古遥感与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首期在秦始皇陵开展考古物探方法技术试验。“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是本期参加试验的主要研究项目之一①。本次工作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张林霞 《探矿工程》2003,30(5):69-69
本刊讯 为总结与交流近年来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在地质调查、能源与水资源勘探与发展各类建设工程、地质灾害治理、隧道与爆破工程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研讨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技术学科的发展前景及方向 ,促进国内外同行间的了解和合作 ,加快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 ,由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共同主办、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具体承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协办的“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国际水文水井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时代的主题,已被世界各国人民作为发展本国经济所追求的理想方式。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先行官的地质工作组成部分的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对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及人类生存发展的时代主题,面对国民经济建设新形势,简要阐述了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技术本身发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汞量测量及α杯氡测量在探测秦始皇陵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秦始皇陵开展了汞量测量试验研究中, 上方在陵墓发现了高强度的汞异常区, 表明深部确有汞源存在, 异常范围可能反映了地宫的大体平面位置。热释汞研究证明秦始皇陵上方土壤汞基本由低温汞组成, 实际上土壤汞测量是低温汞特征的反映。壤中气汞与土壤汞比较两者具有一致性, 相比而言土壤汞更稳定。α杯氡测量在勘查地下汞源和确定陪葬坑的位置等试验中取得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与动态     
《探矿工程》2003,30(4)
关于召开“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国际水文水井钻井和成井新技术研讨会”的通知  本刊讯 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将在长春联合组织召开“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国际水文水井钻井和成井新技术研讨会”。1.会议主题 :总结与交流近年来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在地质调查、能源与水资源勘探与开发、各类建设工程、地质灾害治理、隧道与爆破工程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研讨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技术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军 《探矿工程》2019,46(12):7-12
煤矿井下钻孔施工中,在缺少控制钻孔轨迹偏移测量技术的情况下,施工钻孔轨迹与钻孔设计轨迹偏差较大,无法满足煤矿瓦斯抽采的设计需求。阐述了随钻钻孔三维轨迹测量技术,目的是通过对随钻三维轨迹测量技术的研究,精确控制瓦斯钻孔轨迹,解决瓦斯突出煤层快速掘进及安全高效回采问题。钻孔随钻三维轨迹测量技术是通过对钻机开孔角度和钻孔轨迹的精确测量,使用三维轨迹成图方法显示。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与施工验证证明,该方法成为预抽钻孔煤层保安全、促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避免了钻孔设计及施工的盲目性,提高了抽采钻孔的利用率及施工速度。  相似文献   

12.
袁炳强  刘士毅  于国明  杨明生 《地球科学》2015,40(10):1616-1620
为了查清秦始皇帝陵区地下文物分布情况, 筛选适合于探测秦始皇帝陵区文物赋存特征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技术, 利用高精度重力、磁法测量在陵区已知陪葬墓、陪葬坑、建筑基址上进行了方法有效性试验, 结果证明: 应用高精度重力测量, 能够探测建筑遗存基址的范围及推测其在地下的分布特征, 高精度磁力测量探测火烧过的陪葬坑方法有效, 也能够应用高精度磁力测量寻找陪葬幕.试验结果为今后在秦始皇帝陵区探测类似文物提供了方法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钻掘工程国内外发展水平与差距及建议(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介钻掘工程领域国内外发展水平。重点概述在固体矿产岩心钻探、水井钻探、石油天然气钻探、大陆科学钻探、大洋钻探、极地钻探和外星钻探及掘进工程等方面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与差距,并提出重点研究开发和引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广志 《地球科学》2002,27(5):534-538
通过介绍受控定向工艺学、掘进工程、非开挖工程中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应用, 论述了随着探矿工程技术的发展, 钻探、掘进工程技术更加先进、更加科学, 它们的高科技含量猛增, 已不单是一种工程技术, 而转变成一门工程科学.   相似文献   

15.
李勇 《探矿工程》2016,43(11):48-51
郑州地区煤矿水文观测孔以前均在地面施工,由于施工和维护成本较高,近年来逐渐推广在井下施工。2013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将《高压水探放技术与装备》列入《水害防治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课题》。随着井下钻探技术和装备日趋成熟,特别是井下专用探放水钻机、孔口防喷装置、松软破碎地层跟管钻进技术、硬岩层高效定向钻进技术等方面的难题相继被攻克,煤矿井下钻探已实现了安全型作业。针对井下钻探施工的特殊性,主要从水文观测孔施工难点和解决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设备选型、钻孔定位、破碎地层潜孔锤跟管钻进、固井和井控防喷以及成孔后酸化洗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钻孔抽采瓦斯是治理瓦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根据煤矿井下本煤层定向钻进技术原理,提出一种适用于中硬煤层定向长钻孔的高效钻进工艺,该工艺是将复合钻进技术与煤矿井下定向钻进技术相结合实现定向长钻孔高效钻进的一种钻进方法。通过现场试验证明,该方法能使钻孔孔壁平滑,防止憋泵、卡钻,减少事故处理时间,提高钻孔成功率和钻进效率。经分析,使用该技术后,与常规定向钻进相比,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26.8%,该技术为今后煤矿井下定向钻进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煤矿井下钻探装备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矿井下钻探装备对保障矿井安全高效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其技术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结合产品特点、技术类型和应用领域,总体介绍了国内外煤矿井下钻探装备的技术现状,分析了国外钻机的应用效果和存在问题,重点对国内钻机开发的历程和现状进行概述,详细论述了分体钻机、履带式钻机、电液控制钻机、胶轮自行式钻机和定向钻机5个具有代表性机型的技术现状,对产品开发思路和相关应用情况也做了必要阐述,最后分析了煤矿井下钻探装备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矿井下近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煤矿坑道近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是钻探工程领域的一项新技术,主要应用于岩层和较稳定、较硬煤层的瓦斯抽放钻孔和地质勘探孔。简述了国内外煤矿井下近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的发展概况,对目前煤矿井下近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所采用的稳定组合钻具钻进和孔底螺杆马达钻进两种主要方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作了分析。结合我国煤矿井下地质条件、煤层特征和定向钻孔的技术要求,对我国煤矿井下定向钻进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对我国煤矿井下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