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探矿工程学科的活动情况和以大陆科学钻探,地质钻探新技术主要成果为内容的钻探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英国地质调查局在2000年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的战略计划,经过5年的具体实施之后,再次筹划未来,于2005年6月发布了新的战略计划———《英国地质调查局战略科学计划(2005~2010年)》。该项战略计划由英国“国家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出资,确保英国地质调查局实施基础性的、公益性的地质调查任务,实现战略环境知识和数据的获取、分析和传输。新战略科学计划包括八个科学主题和五个“交叉问题”(cross-cutting issues)。八大科学主题是:(1)英国大陆的3维地学框架;(2)地质-环境信息;(3)海岸、大陆架和大陆边缘的3维表征;(4)可持续…  相似文献   

3.
《探矿工程》2006,33(1):62-64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之一,位于江苏东海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科钻一井”自2001年6月25日开钻,至2005年3月8日,连续钻探1353天,在进尺达到5158m时胜利完钻,取得了钻探工程技术的重大突破,获得了许多创新件成果和重大科学发现,培养了一批地质科学领军人才和钻探工程技术精英,被称为中国钻探技术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由英国矿冶学会和钻探协会发起组织的国际钻探会议和展览,于1987年4月7日在英国瓦韦克群斯通莱召开,各国到会代表共77人,会上宣读论文23篇,并展出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5.
一、“科钻一井”圆满成功,我国大陆科学钻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为研究具有全球意义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实施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于2005年胜利峻工。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布署十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每项投资均超过亿元)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被列入我国2005年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令全国、地质学术界和钻探工程界欢欣鼓舞。并获得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学术界的赞誉。  相似文献   

6.
石昆山  靳双喜 《河南地质》1997,15(2):152-157
本文简要回顾了1996年8月4-14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十国际地质大会的盛况,概略介绍大会勘间探矿工程学科的活动情况,阐述了以大陆科学钻探、地南钻探新技术主要成果为内容的钻探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地质找矿论丛》2012,(2):260-260
地址: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鸟巢旁)时间:2012年8月22日-24日钻探技术设备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探、矿山开发、石油钻井、岩土工程等重点领域,在国家基础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国际钻探装备上下游企业技术交流和贸易合作,"2012中国国际钻探技术装备展览会(简称CIDT)"将于2012年8月22-2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2012中国国际钻探技术装备展览会"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国际矿业联盟(IMA)、北京  相似文献   

8.
《地球学报》1985,7(1):54-54
<正> 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于84年8月在苏联莫斯科举行,来自世界112个国家的5000多人(其中苏联2500多人)参加了这次大会,50人以上的代表团有苏联、美国、中国、捷克、法国、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加拿大、意大利、英国等十一个国家。大会除安排22个分组讨论和九个专题报告会外,还安排了80条地质路线的旅行。与此同时,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地质机械仪器展览和地质图件展览。  相似文献   

9.
国际地质与环境材料分析大会每3年举办一届,迄今召开了6届。前6届的承办单位是:加拿大地质调查局(GSC,1990年)、英国地质调查局(BGS,1994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1997年)、法国国家科学中心(CNRS,2000年)、芬兰地质调查局(GSF,200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CGS,2006年)。1“Geoanalysis 2009”大会概况“Geoanalysis 2009”(第七届“国际地质与环境材料分析大会”)于2009年9月7-11日在南非召开。会议由国际地质分析者协会(IAG)主办,南非光谱协会和南非矿物协会承办。包括IAG主席和成员、南非光谱协会主席、南非矿物协会主  相似文献   

10.
钻探工艺伴随钻探工程目的和市场需要而发展。本文阐述了近若干年来地质钻探工艺的发展趋势;通过新工艺的形成和常规工艺的再开发,地质钻探正朝向高质量、高效率和多工艺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新世纪我国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论述了综合钻探技术是我国未来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了发展综合钻探技术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并提出了前期应做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2.
周国荣 《探矿工程》2005,32(3):11-11
由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组织的“国土资源部系统探矿界2005年新春座谈会”2005年2月5日在北京举行。探矿界耆宿,历届探矿司长、总工,中国地质调查局和科研、院校单位领导,探矿新老专家、教授共4J0多位嘉宾共聚一堂,欢庆新春。  相似文献   

13.
《探矿工程》2005,32(12):12-12
本刊讯 2005年12月17日,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聘请21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由中国人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完成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新型钻井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会议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黄宗理司长主持,刘广志院十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光鼎、李延栋、顾心怿、苏义脑院士任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举行的地质工程(探矿工程方向)基础研究战略研讨会提出了应努力将探矿工程学科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畴。令人欣喜的是,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探矿工程学科纳入资助方向,并命名为“勘探技术与地质钻探学(D0219)”,具有历史性意义。本文对2015年、2016年勘探技术与地质钻探学方向及相近学科资助项目情况进行了分析,获取了资助单位、经费、项目类型、立项内容等规律,指出今后一段时期申报数量总体上会逐年增加,特别是青年基金项目。同时,分析了本学科当前基金申请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15.
<正>化工地质研究项目(2001~2005)成果汇编是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承担的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化工地质研究项目中的部分成果。20001~2005年中化地质矿山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俄罗斯地质钻探技术的现状,主要包括1990年以来的钻探设备、钻探工作量、孔深、岩石级别、钻进方法;根据现状制订的2001~2010年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规划,包括钻探工作量、钻进速度、节约台时和经济效益;保证实现规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钻探工程是获取地质成果实物资料最主要的方法.“七五”期间共确定了“多工艺空气钻探技术”、“人造金刚石超硬复合材料及其钻头”两个部级科技攻关项目;“水力反循环连续取心”、“气举反循环连续取样”钻探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涉及工程钻  相似文献   

18.
郑杰 《地质与勘探》2021,57(5):1158-1165
近年来,浅层取样(心)钻探技术与地表基岩水平钻探技术作为新时期地质找矿工作手段,受到越来越多地勘单位的关注与试用。本文通过对浅层取样(心)钻探技术与地表基岩水平钻探技术在槽(井)探工程上的应用分析,从设备工艺、布孔要求、产状测量、样品规划及测试成效上探讨这两种技术替代槽(井)探工程的可行性和特点。笔者认为浅层取样(心)钻探技术通过合理布孔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现部分替代槽(井)探工程的功能,从而达到减少布设槽探工作量的目的;地表基岩水平钻探技术在异常查证及厘定标志层产状、矿(化)体深部延伸情况上成效显著,可较好替代槽(井)探工程。作为技术可行、经济可控、社会效益显著的新型矿产勘查方法,合理选用上述方法将势必成为新时期地质找矿工作行之有效的绿色山地工程手段。  相似文献   

19.
刘志飞  拓守廷 《地球科学进展》2009,24(12):1318-1324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经过5年(2003-2008年)的过渡运行,在2009年真正实现了"多平台"钻探格局,美国"决心号"、日本"地球号"和欧洲联合体"特定任务平台"同时执行特定海区和地质条件的钻探航次.随着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体和印度的加入,IODP"大家庭"已有7个成员单位共24个国家,犬洋钻探的国际合作渐入"佳境".IODP钻探航次在2009年的重大进展包括:"地球号"在IODP第319航次首次实施立管钻探并成功取芯;经全面改造升级后的"决心号"首航赤道太平洋成功获取53 Ma以来古赤道太平洋连续沉积物断面;"特定任务平台"成功实施推迟2年多的新泽西陆架IODP第313航次等.我国科学家在近年来参加IODP航次、提交航次建议书、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方面明显活跃,大大提高我国科学家的国际学术竞争力,并在海洋科学的相关领域进入了国际前沿.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地矿局建局63年以来,钻探工程作为地质找矿的重要技术手段,发展至今已形成门类齐全、设备精良、技术精湛的专业体系。本文在总述贵州省地矿局地质找矿辉煌成就的基础上,从小口径岩心钻探、大口径深井钻探、地下水机井钻探、浅层地温能钻探等几个重点方面详细回顾了钻探工程的发展历程,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供今后的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