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半个世纪,《探矿工程》与时代同行,见证了探矿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推动了钻探、坑探(掘进)、钻掘设备的技术进步,交流了岩土钻掘工程的施工经验。50年来,虽经历了几度停刊、几度复刊、几度更名,但几代探工志士仁人锲而不合,共同谱写下了这部记载着探矿工程50年发展历史的巨著。五十年风云际会,五十年沧海桑田。今天,一些《探矿工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们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回顾这50年曲折而辉煌的刊史,抒发对这本杂志深深的情谊。[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李世忠 《探矿工程》2007,34(10):13-13
《探矿工程》专业期刊(后加注“岩土钻掘工程”,下文略),自从1957年创刊以来至今已经50年了!在这半个世纪之中,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但经各方努力,本刊终于成为一本专业人员爱读、常读、具有相当权威性的专业主流期刊,并成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之一,这是值得我们全体探工专业人员衷心祝贺和倍感欣慰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读者,您现在翻开的这期杂志,是《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杂志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一期——总第300期。 总第300期,到底意味着什么? 也许可以从下面这组数字中寻找些许答案: 300:创刊至今共出版发行了300期《探矿工程》(2004年更名为《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杂志(不含停刊期间出版的《探工零讯》和《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4.
5.
《探矿工程》2007,34(11):29-29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第七届编委会全体会议”2007年10月29日下午在北京召开,第七届编委会委员、编辑部人员、地质出版社代表共4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杂志第七届编委会主任委员王学龙主持。  相似文献   

6.
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我国的地质勘探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地质系统岩心钻探工作量从1953年的16万米增至1956年的126万米,钻探台月效率也从1952年的几十米到1957年平均达到200多米。在这种大好形势下,为了及时总结交流国内的实践经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在若干探工界老前辈和有识之士的积极倡导和筹备下,1957年10月,《探矿工程》杂志创刊了。  相似文献   

7.
《探矿工程》2007,34(11):61-61
“庆祝《探矿工程》杂志创刊50周年纪念大会”2007年10月2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所长、《探矿工程》杂志第六届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甘行平教授主持。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彭齐鸣,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新闻处毛东林,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学龙,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刘广志,原地质部探矿司司长任子翔,  相似文献   

8.
《探矿工程》2005,32(11):23-23
为总结、交流近年来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探、水资源勘探与开发、基础施工(桩基础、基坑支护与降水)、地质灾害治理、隧道与爆破工程、科学钻探、非开挖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介绍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新装备、新器具,交流安全生产与工程施工管理经验,促进我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由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协办的“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7~20日在云南省昆明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9.
10.
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时代的主题,已被世界各国人民作为发展本国经济所追求的理想方式。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先行官的地质工作组成部分的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对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及人类生存发展的时代主题,面对国民经济建设新形势,简要阐述了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技术本身发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任子翔 《探矿工程》2007,34(10):12-12
《探矿工程》杂志是1957年在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地质勘探事业大发展的时期创建的。当时作为地质探矿主要手段之一的探矿工程发展很快,以地质系统为例,施工队伍从1952年建部初期的2000多人到1957年就发展到40000多人,开动钻机由1952年的100多台增加到1957年的2000多台,并从手把式钻机向自动式油压钻机迈进,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初步建立了一套规章制度,生产效率、质量显著提高。以地质系统为例,钻探台月效率从1952年的几十米到1957年平均达到200多米,高的达千米以上。[第  相似文献   

12.
耿瑞伦 《探矿工程》2007,34(10):15-16
绪言:《探矿工程》杂志1957年创刊迄今已50年。伴随着共和国成长,刊物及其编者、作者、读者与人民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经受多少风雨和不平凡的路程。有创刊开始一段时期和1979年迄今28年来的晴天阳光;经受过50年代末期“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和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的痛苦和灾难。我珍藏有创刊以来全部《探矿工程》杂志,是读者也是作者,任过杂志编委、副主任委员和主编及顾问,对杂志感情良深,也从阅读中吸取知识受益菲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王德崇 《探矿工程》2007,34(10):17-17
当今,人们普遍认为,材料、能源和信息是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我国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见信息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而作为十大情报信息源之一的科技期刊已经发挥并将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同样,《探矿工程》杂志也是如此,必将日益发挥更大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王达 《探矿工程》2004,31(1):3-6
在全面论述我国探矿工程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和国外探矿工程技术发展前沿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差距,制定出我国2020年本学科、本行业科技发展的总目标、具体目标和应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勘察设计》2004,(2):16-18
“开发西部,振兴东北”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里,我刊特别将对参加会议的青海省建设厅和吉林省建设厅代表的采访情况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沿海(特别是河口港湾)富营养化已成为当前海洋环境的一个突出问题.以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典型海湾--三门湾为研究对象,对三门湾湾内(SM-3)及湾口(SM-17)沉积物柱状样品进行研究,采用210Pb对SM-17沉积柱进行年代测定,建立年代标尺.通过对两个沉积柱多化学指标变化特征(有机碳、总氮、总磷和生物硅分布特征、生源要素...  相似文献   

17.
连续18年“暖冬”终结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林的气候潮汐循环说和郭增建的海震调温说,阐明了冷气候、强潮汐和强震相互对应的物理机制,对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的气候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中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了地震海啸的合理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张培丰  贾绍宽  朱文鉴  王鹏 《探矿工程》2011,38(1):35-38,70
声频振动取样技术是近年发展速度较快的适用于土壤环境地质取样的新型取样技术,是利用声频振动头(激振器)内对称分布于钻机输出轴两侧的两个激振锤同步旋转产生的高频振动力(50~200 Hz)振动钻杆或外套管钻进。主要介绍了TGSD-50型声频振动取样钻机的结构设计、主要技术参数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