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34(6):F0002-F0002
刘广志,男,中国工程院院士,探矿工程学家。1923年3月11日生于北京。抗战时期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1947年6月在天津北洋大学采矿工程系毕业。刘广志院士从事探矿工程事业60年,涉足于石油、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钻探、掘进工程,是新中国勘探工程的主要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他奔波于白云鄂博、铜官山、攀枝花等大型矿山,组织多工种综合勘探。他积极倡导人造金刚石小口径钻探配套技术研究,领导推广定向钻探、绳索取心钻探、空气钻探、反循环钻探、孔底动力机钻探五大技术,使我国钻探工程技术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2.
《探矿工程》2007,34(12):1-3
60年前,一位风华正茂的北平青年,怀着献身祖国找矿事业的崇高理想,“重走张骞路,直奔玉门关”,来到了玉门油矿,开始了他后来为之奋斗一生的探矿工程事业,他就是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新中国地质部门探矿工程奠基人刘广志先生。“时光易逝,似水流年”,今年是刘广志院士从事探矿工程工作60周年。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年近85岁高龄的刘院士,现将采访的内容摘要刊登,以示纪念和庆祝。[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科院涂光炽、谢学锦,工程院赵文津、刘广志四位院士接受了《中国黄金报》记者的采访,他们分别对当前国家的矿产勘探政策及方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对勘探工程和物化探以及向深部寻找矿源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现摘编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今年已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刘广志院士仍然心系祖国现代化建设和探矿工程事业的发展,近日他向国土资源部领导及相关部门提交了一份工作建议,经征得刘广志院士的同意,本刊摘要刊登,以飨广大探矿工程界同仁及本刊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王宗起  任纪舜 《地质论评》1995,41(4):384-385
我国杰出地质学家,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黄汲清先生,因病于1995年3月22日21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6.
《探矿工程》2005,32(12):60-64
一、综述西部特殊景观区钻探取样技术展示王达1 1新春感言———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广志2 1探索拾零(二)———香港钻探工程面面观严成容4 1依靠科技进步遏制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李常茂5 1探索拾零(三)———孕镶人造金刚石钻头自由谈严成容7 1探矿工程要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跨越———关于探矿工程急待开展和参与“上天、入地、下海、登极”工程的几项建议刘广志8 1二00五年国庆感言刘广志10 1推进深部找矿缓解储量危机———四院士对《中国黄金报》谈关于当前矿产资源勘探问题12 1二、岩土工程1.桩(墙)基础工程香港五  相似文献   

7.
《岩土钻凿工程》2008,(3):15-15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非开挖技术研讨会暨展览会于2008年4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小汤山龙脉温泉度假村胜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200余多人参加了会议,近千人参观了展览。除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的领导出席开幕式外,刘广志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装备集团公司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也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8.
科学钻探喜讯频传(一)《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SDC)第一口钻孔选址研讨会》在合肥举行由地矿部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召开的CSDC第一口科学钻探钻孔选址研讨会(第三次)于1996年1月13~15日在安徽合肥举行。地矿部总工程师陈流川、院士程裕淇、刘广志、肖序...  相似文献   

9.
《探矿工程》2003,30(6)
题    名作 者期页  一、综述钻掘工程国内外发展水平与差距及建议 (上 )左汝强 11月球表面钻探取样中国钻探界面临的新任 务展望鄢泰宁等 19《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杂志世纪光盘》读 后耿瑞伦 168钻掘工程国内外发展水平与差距及建议 (下 )左汝强 2 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现状和商业化的技术关键刘广志 2 8刘广志院士向中国工程院提出 5项建议 3 69关于向自贡盐业 (钻探 )历史博物馆捐赠近现 代钻探专著的倡议书刘广志等 4672 0 0 3年国外人造金刚石获新进展 ,我们怎么 办 ?刘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由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联合举办的“刘广志院士八十寿辰暨从事地质工作五十六年座谈会” ,于 2 0 0 3年 3月 18日在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工程院 ,国家专利局 ,国土资源部人教司、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人力资源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探矿工程研究所、探矿工艺研究所 ,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大学 ,吉林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现场指挥部  相似文献   

11.
《探矿工程》2007,34(3):21-2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王达、张伟、张晓西等著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钻探工程技术》一书于2007年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88万余字,由刘广志院士和李世忠教授撰写了序言,全面介绍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的钻探施工理论与工程实践,汇集了科钻一井钻进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数据、资料,展示了我国在科学钻探工程研究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成果。  相似文献   

12.
刘广志 《探矿工程》2003,30(3):69-69
近日 ,刘广志院士向中国工程院提交的 5项新建议已获批准 ,现将 5项建议的主要内容摘登如下 ,供大家参考。1.关于向古代钻探博物馆捐赠近现代钻探专著书籍 ,并申请为联合国“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建议钻探是我国在公元前 2 5 4年左右 (秦昭王时代 )的一项伟大发明 ,已载入《中国钻探科学技术史》 ;国外钻探书籍在开篇时也都记载这一重要史料。四川自贡市“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对这段钻探发展史有全面的实物展览 ,内容十分精彩。我曾先后陪同外国专家参观过 4次。我国气候专家竺可桢先生生前参观后 ,曾建议将钻探列  相似文献   

13.
李锦较 《地质论评》2005,51(1):76,85-76,85
2004年3月30日和2004年5月8日分别是黄汲清院士和李春昱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日。为了缅怀两位前辈对中国地质事业的贡献,弘扬他们的优秀品德和严谨学风,沿着他们的足迹继续为中国地质事业和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于2004年11月26日至11月28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纪念纪念黄汲清院士、李春昱院士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相似文献   

14.
《探矿工程》2005,32(12):12-12
本刊讯 2005年12月17日,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聘请21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由中国人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完成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新型钻井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会议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黄宗理司长主持,刘广志院十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光鼎、李延栋、顾心怿、苏义脑院士任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5.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2001,21(6):481-481
革命家、教育家、事业家、地质学家李四光院士 ( 1 889~1 971 ) ,离开我们已三十年了。在新千年之始 ,适逢他缔造的中国地质学会即将纪念自己的 80周年 ( 1922~2002 ) ,不禁使人想起在到达未来的 80年( 2080年)的时候 ,第四纪地质科学会变成什么样子?李四光先生为之奋斗了终生的中国地质科学在世界地质科学中的作用将是什么情景?这是每个地质工作者都会想到的问题,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的问题 ,也是一个难以预测但应当预期的问题。李四光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地质学家。他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第四纪工作者除了对他的业绩无限钦佩,对他的教诲深切怀.  相似文献   

16.
沈其韩先生,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1922年4月27日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幼年返回江苏海门原籍,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从大学读地质专业算起,他已经从事地质事业70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筹备工作大事记(续2)1987年·中国首次参加《国际岩石圈计划大陆钻探委员会(ILPCC-4)).地矿部的刘广志教授任该委员会的中方协调员。同年10月,刘广志教授组织地矿部的部分钻探专家座谈在我国开展大陆科学钻探的有关问题。1988年...  相似文献   

18.
沈其韩先生,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1922年4月27日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幼年返回江苏海门原籍,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从大学读地质专业算起,他已经从事地质事业70年.  相似文献   

19.
春节前夕,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拜访了我国探矿工程专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广志先生(以下简称“刘”),现将有关谈话内容整理后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2007年7月31日,著名的矿床学家、地球化学家、我国地球化学事业的奠基人、我会名誉理事长涂光炽院士走完了他八十八年的人生道路,离开了我们。涂先生在国内外地球科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提出过一系列新理论、新领域和新观点。在他将近七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一贯积极提倡开拓思路,辩证地看待问题,倡导实事求是、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弘扬兢兢业业、创新奋进的精神,为开创我国地球化学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人们还记忆犹新,20世纪50年代初,他刚刚冲破层层阻挠回到祖国,就走上讲坛,为青年学子介绍国外的先进地球化学思想;随后,参加祁连山综合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