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软土地基沉降计算理论尚不完善,计算精度还较低。上海浦东机场一跑道地基为典型的软土地基,从道面竣工开始就进行了道面沉降观测,已积累了11a的沉降观测资料。这些资料对于认识软土地基沉降变形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上海浦东机场一跑道道面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论证了一跑道地基沉降变形规律、建立了地基沉降模型。一跑道地基沉降以静载沉降为主,同时,飞机动载沉降、水位变动沉降也不可忽视。飞机动载沉降可以从跑道横断面实测沉降资料中分离出来,动载沉降多发生在通航2~3a内,之后,动载沉降增加缓慢。与飞机动载沉降相比,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基沉降更大。不同时间,地基沉降组成不同,截止2009年4月,一跑道中心线附近地基平均沉降约为54cm,其中,静载沉降约为33cm、动载沉降约为5cm、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基沉降约为16cm。  相似文献   

2.
目前地基沉降影响评估一般只在沉降云图或沉降等值线上手动标出最大沉降和差异沉降,而不详细说明地基基础重点部位的沉降情况,不仅影响成果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还不利于了解基础其他部位的沉降情况。提出一种对建筑地基基础各重点部位沉降及差异沉降的高效表达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果证明,该方法能读取PLAXIS3D软件的数值计算结果,不仅可快速绘制沉降云图、沉降等值线、地基基础重点部位沉降及差异沉降等图件,还可通过将上述图件叠加显示,大大提高成果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软土地基沉降计算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克志  仇寅生 《安徽地质》2002,12(4):313-315
对引起路堤荷载下软土地基沉降从竖应力、固结沉降、瞬时沉降和后期沉降的计算四个方面,常见计算方法误差的诸多因素,从受力、沉降原理上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使沉降更为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4.
基于ADINA的软土坝基沉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预测拟建软土坝基的沉降量,弄清软土坝基的沉降规律及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规律,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大坝软土坝基的沉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坝的沉降经历了初始沉降、快速沉降和缓慢沉降3个阶段;通过分析,获得了坝基的沉降规律为Hill模型,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规律为指数衰减Expdec2模型,并得出了坝基的沉降量、附加沉降量及水平位移值,为大坝建设和类似坝基沉降预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地基沉降和垃圾堆体沉降受到的影响因素多,现行规范的计算方法直接采用与实际相差较大,为减少不均匀沉降对垃圾防渗层的影响、准确确定垃圾储量和保证垃圾堆体的稳定,开展垃圾填埋场沉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垃圾填埋场沉降变形包括地基沉降和垃圾堆体沉降,垃圾堆体沉降又分为主沉降和次沉降,主沉降完成时间短于次沉降。通过对陕西省宝鸡市垃圾填埋场地基土进行沉降计算,最大沉降差超过100 mm,对垃圾防渗层不利影响较大;而对垃圾堆体沉降计算,修正后的计算值与沉降观测值非常接近。考虑不同地区地层差异和垃圾成分差异,积累沉降观测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HTSS以大连地铁2号线香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铁路桥特殊地段为依托,通过三维有限元程序仿真模拟以及工程现场动态监测,研究盾构施工法对周围地层变形的影响和盾构下穿铁路桥造成的沉降特征。结果表明:盾构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经历了5个阶段,即初期扰动沉降、开挖面前部沉降、盾构机正上方沉降、盾构通过沉降、后期固结沉降;地表沉降整体为一个凹槽形,即隧道中心线地表沉降大,隧道两边沉降较小,按隧道横截面轴线左右对称,符合地表沉降机理,并与现场监测数据一致;距离开挖隧道越近,总体沉降位移越大,盾构开挖小于20 m时,其沉降位移沿着横向与纵向都有扩展,隧道开挖至40 m时,沉降位移主要沿着纵向扩展,横向扩展不明显;不同深度的上部土体沉降呈漏斗形,即隧道正上方沉降最大,两边沉降递减,沉降曲线基本对称,地表右侧受右线隧道开挖影响,沉降量略大于左侧;桥桩底端处于隧道拱顶上,且整个桩身处于破裂面之上,属于短桩范畴,桥桩变形主要以受土体作用而产生的竖向沉降变形为主。  相似文献   

7.
气象因子对洪湖有机氯农药大气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洪湖进行了为期一年(2005年2月-2006年2月)的大气沉降采样,采用被动大气采样方法对大气沉降中的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分析,得到该年通过大气沉降向洪湖输入有机氯农药9.77 kg,其中大气颗粒态沉降量为2.74 kg,湿沉降量为7.03kg。大气沉降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沉降量最大。将所获气象数据和各季度有机氯农药大气沉降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气象因子对湿沉降的相关性较大气颗粒态沉降的明显,其中降雨量、平均温度、平均风速与湿沉降量的相关系数最高;②风速、温度、日照对有机氯农药在气相溶解态和大气颗粒态分配影响强烈,而温度是决定有机氯农药在大气中以何种形式沉降的主要因素;③由于降雨的前锋时段具备有效的强沉降能力,使得连续性降雨频次对大气沉降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盘锦地区地面沉降现状,包括沉降中心位置、沉降区面积、沉降量、沉降速率等,选取2013-2016年覆盖研究区的19期C波段Radasat-2数据,采用SBAS-InSAR技术提取盘锦地区地面沉降速率和累积地面沉降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存在两个沉降区:曙四联沉降区,面积约为43.6km^2,最大沉降速率为-151.49mm/a;龙王村沉降区,面积约为33.28km^2,最大沉降速率为-119.55mm/a。与2007-2009年的3期ASAR数据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两者得到的沉降区基本一致。通过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的时序分析,累积沉降量和沉降区范围均随着时间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9.
在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实测,取得沉降速率与沉降的关系曲线.并利用此关系,反算现场固结系数、瞬时沉降量、主固结沉降量和次固结沉降量,分析各沉降组成部分的比重,探讨软基处理效果.以此通过工程实例,说明该方法的使用,为指导工程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盆地的沉降过程能够反映盆地的演化历史及成盆机制。为深入分析四川盆地构造沉降特征,本文基于最新钻井资料和地震数据,通过回剥反演方法,进行去压实、沉积负载、古水深和海平面变化校正,重建了四川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的构造沉降史。同时根据瞬时均匀伸展模型和裂后热坳陷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对盆地成因进行分析。构造沉降史的恢复揭示了四川盆地具有典型的克拉通盆地沉降特征。四川盆地的形成演化可划分为震旦纪—早古生代、石炭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3个构造沉降旋回,盆地经历了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志留世、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以及中晚侏罗世4幕快速沉降,第一幕和第三幕快速沉降期为岩石圈伸展减薄引起,另外两幕为前陆盆地发育过程中所引起的快速沉降。构造沉降正演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在寒武纪—奥陶纪和晚二叠世—三叠纪经历了两期“快速沉降—缓慢沉降”过程,快速沉降受控于岩石圈的伸展作用,缓慢沉降为岩石圈热冷却作用所主导。盆地在热冷却沉降阶段后进入前陆挠曲沉降,出现不同规模的剩余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