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滦河三角洲滨岸沙体的形成和海岸线变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滦河是渤海沿海地区的多沙性河流,每年输入渤海2,670万吨泥沙,主要堆积在河口附近,在波浪作用的参与下,建造了一个发育较快的三角洲平原。据C14测定的年代数据和考古历史资料,全新世以来先后形成五个次一级三角洲堆积体。  相似文献   

2.
滦河发源于内蒙古高原,中游穿过燕山山地,经滦县大桥向南流入平原,在乐亭县王庄子公社汇入渤海。历史时期,滦河口多次分流改道,先后形成了全新世早期、全新世中期、历史早期、历史晚期和最新的五个次一级的三角洲体,从而构成了滦河复式三角洲体。滦河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洪水期以径流作用为主,表现为三角洲堆积向前延伸,枯水季节以波浪作用为主,表现为三角洲前缘被破坏和改造。关于滦河三角洲,在国内不少单位已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丰硕的科研成果。但对某些个别问题的解释尚存有争议。本文对现代滦河口及其周围海  相似文献   

3.
从晚更新世晚期(早于距今15 000年前)至大约距今2 500年前滦河从河北省迁安流出山区,形成以迁安为顶点的老滦河冲积扇-三角洲,大约2500年前滦河改道,在迁安瓜村东北冲出断层破碎带,夺青龙河,形成以滦县为顶点的新滦河冲积扇-三角洲。全新世海侵最大边界为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分界,该界限以北为老冲积扇和新冲积扇,界限以南为老三角洲(陡河口至溯河口)和新三角洲(溯河口至现代河口北),滦河冲积扇-三角洲的西界在迁安-陡河口,新、老滦河冲积扇-三角洲的界限在滦县-滦南-溯河口,曹妃甸岛是老三角洲废弃后仍然残留的障壁岛。滦河三角洲既具有河控三角洲的特点,也有波控三角洲的特点,但滦河三角洲海岸波能相当低,显现出波控三角洲的特点是因为滦河入海泥沙粒度粗的原因,将它归类于河控-波控三角洲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全新世以来亚洲七个主要河口三角洲的生长极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河流入海泥沙在河口及其邻近区域不断堆积而逐渐形成的河口三角洲存在地貌学意义的生长极限。针对入海泥沙显著减少的背景,依据概念几何模型刻画了亚洲7个主要河口三角洲的发育规模,并探讨其滞留指数、临界输沙率和生长极限。结果表明:河口三角洲的规模与沉积物入海通量显著正相关;全新世期间,各河流均有超过一半的泥沙向外海逃逸;目前各河流入海泥沙通量低于保持其陆上面积的临界输沙率;在无海岸防护工程前提下,未来长江、珠江、红河、湄公河和印度河的三角洲平原面积和体积都将较目前大幅度减少,而伊洛瓦底江和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将增加。基于概念几何模型刻画河口三角洲的系统行为对其地貌演化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滦河三角洲属波控型三角洲。由于滦河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致使河口三角洲的作用营力也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洪水期以径流作用为主,表现为三角洲堆积和向前伸展;枯水季节以波浪作用为主,表现为三角洲前缘被破坏和改造。典型的地貌标志是沿岸分布的沙坝-潟湖体系。  相似文献   

6.
现代滦河三角洲属波控型三角洲。由于滦河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明季节变化。致使河口三角洲的作用营力也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洪水期以径流作用为主,表现为三角洲和堆积向前伸展;枯水季节以波浪作用为主,表现为三角洲前缘被坏和改造。典型的地貌标志是沿岸分布的沙坝-Xi湖体系。  相似文献   

7.
黄河河口三角洲海岸的发育及其对上游河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志德 《海洋与湖沼》1980,11(3):211-219
河口三角洲河床演变的特点主要是泥沙在河口区堆积而造成的河口延伸。各河口的河流及海洋条件差别很大,河口延伸的情况也迥异。河流输沙量小的河口三角洲,其延伸速度很慢,往往要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才能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多沙的河口三角洲,情况则大为不同。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及长江都是入海沙量较大的河流,  相似文献   

8.
黄河口快速沉积及其动力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场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校准图像计算表明 ,185 5年以来 ,黄河三角洲新淤陆地 36 99km2 ,生长速率为 2 6 8km2 /a ,黄河输入三角洲 1× 10 8t泥沙形成 3 14 4km2 的陆地。进入河口区的泥沙约 88 4 %堆积在水下 8km宽的三角洲前缘。研究表明 ,这一堆积比例是河口切变锋、异重流和潮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异重流在黄河汛期一直存在 ,大约搬运黄河来沙的 6 0 %沉积在三角洲前缘 ;一个潮周期内 ,切变锋出现两次 ,它能够捕获异轻羽状流中的悬浮泥沙堆积 ,也能够限制异重流的远距离扩散。切变锋消失后 ,少量悬浮泥沙才能远距离扩散 ,随潮流离开三角洲水下斜坡。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滦河是北方大河之一,河水每年携带大量泥沙入海。不但在河口形成三角洲,而且也影响周围较大海域的含沙量和海底地貌。因此调查研究滦河的径流量、含沙量和输沙量;调查研究滦河口附近海域的输沙状况,对于了解滦河口地貌的形成、演变以及开发利用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冰后期滦河在渤海西北岸入海,因其自西南向东北迁移,西起曹妃甸,东至现代滦河口,在不同时期堆积了一系列的三角洲。当它们依次被废弃后,形成以风浪作用为主的湖沙坝海岸,很不稳定,故各岸段的冲淤动态十分复杂。笔者以京唐港附近海岸为例,分析了30余年来的演变过程,并与滦河为主的各入海河流的泥沙量变化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1)滦河改道后,海岸变化进入由淤进转变为蚀移时期;(2)在大陆季风条件下,沙坝作不同方向的迁移,而现代滦河入海水沙量的变化对沙坝迁移无直接影响;(3)不同时期形成的废弃三角洲的沙坝蚀移速率不同。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本段海岸的冲淤动态提出预测。  相似文献   

11.
黄河每年输沙11亿吨,其中36%漂浮于渤海,其余64%淤积在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大量泥沙的堆积使得三角洲推进迅速,平均每年为25km~2。相当部分的悬浮泥沙由河口向外输送,对三角洲本身及邻近地区的工农业生产、交通和人民生活都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主要根据1983年冬季和1984年夏季对黄河口及邻近海区观测分析的结果来讨论黄河泥沙入海后的迁移和季节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黄河自1855年夺大清河道入渤海的140多年来,除1938年以前部分时段在河口段以上改道使现三角洲河竭和1938~1947年花园口人为决口夺淮入海外,其余100多年均在现三角洲上行河入海。由于黄河每年都携带巨量泥沙进入河口地区,并且在三角洲面上决口、分汊、改道频繁,使三角洲演变剧烈,海岸变化复杂。黄河输往河口地区的泥沙除一部分淤积在河口附近河道外,其余部分进入河口滨海区,其中大部分快速落淤在河口附近的近岸海域.还有一部分被海洋动力输往较远的海域。因此.黄河三角洲海岸演变与河口流路的变化和入海水沙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长江河口岸滩侵蚀演变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河口地区由于流域带来的泥沙沉降堆积,形成了巨大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和水下三角洲。近年来,由于水土保持和流域建水库使得入海泥沙迅速减少,造成长江河口区岸滩侵蚀态势逐渐加重。根据多年海图资料得到的岸滩剖面变化,长江河口区岸滩侵蚀的演变模式按岸滩侵蚀剖面形态特征分为平直型、宽陡型和尖陡型;按剖面的变化特征可分为平行后退型、下凹变上凸型和宽陡变尖陡型。  相似文献   

14.
由于钓口流路行水时期普遍缺乏对河口和近海的系统观测,基于1976年黄河三角洲实测水深数据和汛期水沙数据,采用EFDC三维数值模式对钓口河口泥沙沉积动力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型结果表明,钓口河口的羽状流和异重流的时空分布具有显著的潮周期变化特征。受与岸线平行的涨落潮流作用,表层羽状流的侧向摆动幅度较大,河口羽状流输沙主要平行于岸线方向,跨等深线的泥沙输运受到限制。汛期黄河入海的高浓度泥沙在钓口河口形成潜没的异重流,在底层沿河口轴线向北输运泥沙至三角洲前缘区域,泥沙输运通量比表层羽状流的输送通量高出一个数量级,且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大而呈指数形式快速衰减。随着水深增大,单宽泥沙通量的衰减速率逐渐减小。计算结果显示,由于汛期高浓度泥沙入海,钓口河口的异重流稳定存在,导致约75%的入海泥沙沉积在10m水深以浅的区域,25%的入海泥沙淤积在三角洲前缘外侧,异重流过程对汛期钓口河口泥沙向深水区输运和沉积具有控制作用。数值模拟结果与前人根据水深变化揭示的三角洲冲淤分布格局一致,与钻孔的沉积记录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的诲岛主要分布在滦河三角洲平原外侧的沿岸和古黄河口(今大口河口附近)地带。根据其地理位置可划分为:大蒲河口外诸岛、滦河口外诸岛、曹妃甸诸岛和大口河口外诸岛。概括起来,河北省的海岛具有以下六个  相似文献   

16.
冰后期滦河在渤海西北岸入海,因其自西南向东北迁移,西起曹妃甸,东至现代滦河口,在不同时期堆积了一系列的三角洲,当它们依次被废弃后,形成以风浪作用为主的Xi湖沙坝海岸,很不稳定,故各岸段的冲淤动态十分复杂,笔者以京唐港附近海岸为例,分析了30余年来的演变过程,并与滦河为主的各入海河流的泥沙量变化 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1)滦河改道后,海岸变化进入由淤进转为蚀移时期;(2)在大陆季击风条件下,沙  相似文献   

17.
苏北古黄河三角洲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资料和有关文献,分别对古黄河三角洲在江苏滨海平原的地貌变化、变化速率及沉积特征等进行了论述。黄河三角洲发育可分为:全新世古黄河河口三角洲、最大海侵山前河口扇三角洲、喇叭口填充河口三角洲、分流入海串珠状河口三角洲、全流入海鸟嘴状河口三角洲、三角洲蚀退6个阶段。 从苏北古黄河三角洲发育特征可得出以下结论:1.在河流入海河口三角洲发育的漫长历史中,随河流本身来水来沙和人工作用,及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其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河流入海河口三角洲发育的阶段性,随泥沙沉积形成了不同的河口三角洲模式;3.河流入海河口沉积的不同模式,在同一条河流中可以转换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76年黄河改道以来三角洲近岸区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黄海军  樊辉 《海洋与湖沼》2004,35(4):306-314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沿岸10个河口、潮汐汉道的23景陆地卫星影像高潮线的解译与对比,探讨自1976年黄河改道以来,三角洲岸线的变化特征;同时,利用GIS软件处理1976年和1992年滨海区水深测量数据,并与黄河利津站同期入海沙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黄河三角洲总体处于侵蚀破坏阶段,侵蚀岸线长相当于淤积岸线的2倍;2)人类活动对三角洲岸线变化的影响不断增强,人工海岸长度大幅度增加,总岸线长度缩短,岸线趋于平直;3)52.6%的黄河入海泥沙堆积于入海口附近,其中92%的泥沙堆积在15m水深线以内,向外迅速减少,20m水深线以外出现侵蚀;4)87%黄河入海泥沙往东、东南方向扩散与沉积,往南、东北方向扩散与沉积的泥沙很少,河口的北、西北方向整体上处于侵蚀状态。海岸侵蚀与河口泥沙的输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滦河三角洲海岸潮汐汊道——潮盆体系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千年以来,滦河尾闾从西向东迁移,形成了由不同时期的亚三角洲互相叠复而成三角洲体系。丰富的入海泥沙和弱潮环境使该三角洲海岸发育了我国较为完整的潮汐汊道——潮盆体系群。尽管滦河三角洲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有诸多相异之处,但动力泥沙条件的某些相似性使它们的汊道潮盆体系的演变可以进行类比。研究表明,决定潮汐汊道——潮盆体系发育阶段的是它所在的亚三角洲的废弃年龄。从狼窝口到湖林口的各亚三角洲均处于演变的第一阶段。即以受蚀陆岬及其沙咀状堡岛为特色的第一阶段。而大清河口附近则处于以堡岛弧为代表的第二阶段。目前,曹妃甸附近的亚三角洲正在向第三阶段,即堡岛演化为内陆架浅滩的阶段演化。从现代滦河口向曹妃甸,对应于废弃年龄的增加,潮汐汊道分别属于五种类型,即新生波浪型、新生过渡型、潮汐型、老年过渡型及老年波浪型  相似文献   

20.
河口三角洲沉积地球化学是海洋沉积地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分析测试实验手段的不断改善和河口三角洲研究的不断潭入,河口三角洲沉积物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沉积磷酸盐及有机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批突出的成果.本文主要介绍了黄河、长江、珠江及滦河三角洲的沉积地球化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