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控制中国气候主要之因子有三:(1)水陆之分布,(2)山岳之阻隔与高度,(3)风暴。 (1)中国地居北纬十八度与五十三度之间。其东西之幅员以北纬四十度附近为最广,南部稍狭,故热带区域仅占全国面积2.4%。因此中国与西欧及非洲,南自摩洛哥北至英格兰间所占之地带  相似文献   

2.
中国四季之分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四疆,极南至北纬一五度四六分(西沙群岛南端之特里屯岛),极北至北纬五三度五二分半(萨彦山脊),极东至东经一三五度○二分半(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合流处之耶字界牌),极西至东经七○度二一分(帕米尔之巴达克山)。中国天气,极热至摄氏四五度又十分之七(吐鲁番),极冷至摄氏零下四五度又十分之六(爱珲)。中国地形,有高自二千至五千公尺左右之高原(云贵西  相似文献   

3.
中国四疆,极南至北纬一五度四六分(西沙群岛南端之特里屯岛),极北至北纬五三度五二分半(萨彦山脊),极东至东经一三五度○二分半(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合流处之耶字界牌),极西至东经七○度二一分(帕米尔之巴达克山)。中国天气,极热至摄氏四五度又十分之七(吐鲁番),极冷至摄氏零下四五度又十分之六(爱珲)。中国地形,有高自二千至五千公尺左右之高原(云贵西  相似文献   

4.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1,(17):27-32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地图知识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主要包括经纬网图中方向确定、空间定位和时空计算。解决上述三个问题,需要学生准确理解经、纬线(度)的特点。方向确定需要立足东、西经度及南、北纬度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之农业区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我国幅员辽阔,全境面积,计达一千一百余万方公里,约与欧洲全洲面积相当;惟欧洲纬度,介于北纬三十五度至七十度之间,南北狭而东西宽,全洲各地气候差别不多;我国国境,位於北纬十五度至五十五度之间,纬度延长,计较欧洲多出五度;亚洲东部之气候,又为世界有名之大陆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幅员辽阔,全境面积,计达一千一百余万方公里,约与欧洲全洲面积相当;惟欧洲纬度,介于北纬三十五度至七十度之间,南北狭而东西宽,全洲各地气候差别不多;我国国境,位於北纬十五度至五十五度之间,纬度延长,计较欧洲多出五度;亚洲东部之气候,又为世界有名之大陆性  相似文献   

7.
一、前 言 本文取北纬32度至40度,东经112度至123度之经纬网所辖范围为黄淮海地区,并以此区域为本文研究之地理范围。 旱涝资料是从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1981年主编出版之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所附”各地历年旱涝等级资料表中选取的,属于此地理范围之台站计26个;为提高台站分布密度又从“华东地区近五百年气候历史资料”中增补了淮阴、盐城、宿县、滁县四站,合计为30个站,并把此30个站划分为三个流域区,各流域区所辖台站分别列于表1中。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黄河流域地理概观及其对於气候之影响 一、位置 黄河流域位於蒙古高原之南,秦岭山脉之北,计介於北纬三十二度至四十二度之间,南北之广约占纬度十度,河源西起东经九十六度,河口位於东经一百十九度,东西之长约占经度  相似文献   

9.
澳门位于珠海市南,由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个半岛与凼(音荡)仔岛、路环岛三部分组成,总面积21.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四十五万。澳门地形多山丘,但无高峰。因地处东经113度-114度,北纬22度-23度之间,故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热湿润,动、植物种类较多,自然资源丰富。其地势一面靠陆地多面靠海,便于内外交流,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曾一直是沟通东西方贸易的窗口。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秦汉时隶属于南海郡,晋代隶属于东官郡,隋、唐时期先后曾归属于南海县和东莞县,有 镜和蠔镜澳等不同的称呼。 ,即牡…  相似文献   

10.
张伟夫 《中国地名》2010,(12):73-82
成园温泉山庄,隶属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境内的柳树沟自然保护区,是北纬39度黄金海岸上的又一朵奇葩,说它奇,就在于它傲立于群山之间,超然物个,凸显奇绝之风。它一反大连旅游的常态,不与海浪,沙滩为伍,却独享戏水、椰林之韵。  相似文献   

11.
西南、西北、东北,为目前国内通用名词,除东北合乎实际外,余者不无局於本部之诮;此无他,视边区为化外,传统观念蒂固根深使之耳。苟以东经一百零五度,北纬三十五度,作划分全国地域坐标,真正方位,跃然纸上。本文对象,为奄有西南大部之西藏西康,端着重其国防交通之严重点。  相似文献   

12.
西藏西康国防线上之通路及其重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西南、西北、东北,为目前国内通用名词,除东北合乎实际外,余者不无局於本部之诮;此无他,视边区为化外,传统观念蒂固根深使之耳。苟以东经一百零五度,北纬三十五度,作划分全国地域坐标,真正方位,跃然纸上。本文对象,为奄有西南大部之西藏西康,端着重其国防交通之严重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作物空间分配模型的东北三省春玉米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0-2010 年东北三省分县玉米播种面积与产量统计、耕地分布、农业灌溉分布以及作物适宜性分布等多源数据,结合基于交叉信息熵原理的作物空间分配模型(Spatial Production Allocation Model,SPAM),在5'×5'的像元尺度模拟了春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的时空分布,并重点分析了两者在纬向、经向,以及高程上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玉米种植面积在2000 年前向北扩展至北纬44°~48°间,2000 年后在中南部出现大规模发展(北纬42°~44°),并进一步向东扩展至东经123°~127°间,同时还表现为向低海拔(高程100 m以下)和较高海拔(高程200~350 m)扩展的态势;(2)单产在纬向上的增加区主要集中在北纬42°~48°,经向上的单产增加则相对均匀,高程上单产提升区主要集中在海拔350 m以下。(3)像元内玉米种植比例整体上由中低种植比例为主逐步演变为中高比例占据主体,并且中高种植比例像元对应的玉米单产水平整体上较高,反映了市场经济驱动下的玉米种植集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公交车和地铁是普通市民公园休闲的主要出行方式。通过统计公园500 m范围内的公交线路数和1 km范围内地铁站点数,构建公共交通出行便利度模型,比较分析广州中心城区33个免费公园的出行便利度。结果显示:(1)由于历史区位的原因,免费公园的公共交通出行便利度呈现明显的旧城核心指向特征;(2)公园之间公共交通出行便利度差异显著,公园便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相差近100倍;(3)综合公园的便利度最高,社区公园次之,专类公园最低;(4)地铁对公园公共交通出行便利度的贡献大于公交车。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时空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中国西部社会、经济与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社会、经济与生态指数,对西部各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了社会、经济与生态两两之间的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1990-2010年,西部各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其中甘肃以东地区经济发展显著,社会水平与经济发展保持平行提高,生态水平基本保持静止,而西南地区生态水平明显高于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生态水平波动大。(2)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发展模式互动趋势明显,社会进步相对于经济发展具有短暂滞后性;而生态系统反映较迟钝,生态与社会、生态与经济模式的发展趋势不明显,但与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发展模式一致。(3)中国西部各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均呈增长趋势,说明随时间的推移,各个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度趋于协调发展。但2005年和2010年的协调度增长不明显,个别地区经济生态协调度出现下降趋势,生态水平的下降造成协调度增长停滞。  相似文献   

16.
植被覆盖变化不仅与气候因子密切相关,而且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从省级尺度研究中国植被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定量分析气候因子结合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影响研究仍较少。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2000—2020年Landsat数据及同期气候与夜间灯光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线性回归分析、变异系数、偏相关分析和贡献度模型等方法对中国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中国植被覆盖度以0.32%·a-1的速率增长。植被覆盖区域以高覆盖度为主,面积占研究区域的38%,总体呈现从东南至西北递减的趋势。(2)黄土高原、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植被覆盖度呈现增长趋势。植被年际波动在南部比北部、东部比西部稳定。黑龙江省植被覆盖度最高,为91.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低,为14.4%;宁夏回族自治区植被覆盖度以0.98%·a-1的速率增长,植被得到显著改善。(3)气候因子和城市化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存在明显空间差异性。气温和降水量对中国北部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分别为负相关和正相关,城市化主要影响经济较为发达的...  相似文献   

17.
黄河最上游     
(一) 引言 通常以甘肃省会皋兰以西为黄河上游,惟欧美地理学者恒谓是河上游止于青海省之贵德县城,盖是城以西不远,即为藏番住区,地旷民稀且顽悍,视前往者为寇仇,遇则掠劫或杀死,即负盛名之倮罗族也,彼辈活动范围,有时广至整个江河源区,紫达木与河派闾乃共纵横之域,虽蒙胞亦视为畏途。兹编所论之黄河上游,限于积石山以南,为便利计,以索宗寺(北纬三十三度二十八分,东经一○二度二十六分,拔海三四二九公尺)为定点,是山  相似文献   

18.
土壤紧实度对马铃薯根系、匍匐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外力压迫砂柱的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紧实度分别为0.79 MPa(T1)、0.98 MPa(T2)和1.24 MPa(T3)的基质对马铃薯品种夏波蒂、陇薯8号和青薯9号的根系及匍匐茎形态、块茎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土壤紧实度增大,马铃薯根系与地上部干重下降,根冠比升高,根系表面积与总长度减少,而根系平均直径增大;(2)土壤紧实度增大导致匍匐茎的纵向伸长、直径增加,三个品种匍匐茎长度和直径与对照T1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三个品种块茎产量在T2处理下较对照T1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T3处理下的块茎产量较对照相比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随土壤紧实度增大三个品种的商品率均低于对照T1,且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4)块茎干物质与淀粉含量增加,粗蛋白与还原糖含量下降,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性变化。紧实土壤不利于马铃薯根系、匍匐茎以及块茎的生长发育,也影响了品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分县尺度的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以人口空间分布及其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性评价为核心,提出了一整套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模型方法;以分县为基本单元,定量评价了2010 年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协调程度;根据人口分布适宜度高低和限制性差别,划分了中国分县人口分布适宜等级和限制类型,定量揭示了中国不同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和地域特征。研究表明:① 2010 年中国有3/5 以上的县(市、区) 人口分布与人居环境基本适宜,中国分县人口分布与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保持了高度一致性;② 2010 年中国有1/2 以上的县(市、区) 人口发展基本不受水土资源约束,分县人口分布与水土资源适宜性处于中等水平;③ 2010 年中国有超3/5 的县(市、区) 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协调,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协调性良好;④ 2010 年中国近3/5 的县(市、区) 人口分布适宜度在60 以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处于基本协调或相对协调状态;⑤2010 年中国分县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程度东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⑥ 2010 年中国分县人口分布适宜度可划分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基本协调、相对协调、有待协调和亟待协调4个适宜等级与10 个限制类型。  相似文献   

20.
王若宇  刘晔  薛德升 《热带地理》2018,38(2):184-195
基于第五(2000年)、六次(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综合空间评价方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中国341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的人才优势度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特征,并系统分析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2000―2010年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上升的趋势并呈现出“大范围扩散、小范围集聚”的趋势。2)中国人才优势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呈现以北上广深为绝对高地,以其余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为相对高地,其余地区为低地的空间结构。2000―2010年人才优势度的空间差异日益突出,表现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以及同一省份内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3)基于耦合协调度系统评价,把所有地区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高耦合度-高协调度地区、高耦合度-低协调度地区、低耦合度-中协调度地区。2000―2010年东部地区“高耦合度-高协调度”趋势加剧,中西部地区“高耦合度-低协调度”趋势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