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济南市龟山酸雨观测站资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济南龟山观测站2004--2008年酸雨观测数据,分析了济南酸雨出现次数及频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济南降水的月平均pH值变化范围在4.77~7.13之间,降水的年平均PH值除2006年为5.61外,其他年份均小于5.60,各年pH值小于5.6的降水次数与全年酸雨观测次数呈现增加趋势,年降水量越少,酸雨出现次数越多,且在近两年呈明显增加,酸雨出现频率为40%。  相似文献   

2.
利用广宁县国家基本气象站2007-2012年酸雨观测资料,分析广宁县降水pH、K值的状况.结果表明:广宁属于轻酸雨区,6年的年平均pH为5.03,为弱酸雨等级,酸雨年平均pH最低达3.58,最高达6.73;6年的酸雨年平均发生频率为44.7%;强酸雨年平均发生频率为25.4%.6年y值平均为42.8 μS/cm,最大为215.4 μS/cm,最小为7.9 μS/cm;γ值较大,杂质较多,年平均降水pH上升,酸度减小;春、冬季节的降水平均pH分别是4.96、4.75,夏季是5.37,秋季最高5.42; 1-3月酸雨的出现频率较高为50.1%、12月酸雨的出现频率就有12.9%,5-11月酸雨的出现频率相对较低为41.9%;酸雨一般出现在下午到上半夜,16:00-20:00出现最多.另外气候条件对酸雨的形成和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7年四川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四川省10个酸雨观测站点2007年降水观测数据,对降水pH值、酸雨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pH值的范围为3.43~9.53,最小值出现在温江、安岳的9月份,最高值出现在巴塘的7月份,四川省酸雨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酸雨频率范围为2.9%~70.3%,最小值、最高值分别出现在巴塘、西昌,其中温江、峨眉山、西昌、攀枝花、安岳酸雨频率超过了50%,酸雨污染较重;全年电导率范同为3.8~593μs·cm^-1,川中、东、南部污染重于川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6-2010年南宫酸雨观测资料和地面资料、结合邢台探空资料及天气形势,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南宫酸雨变化特征及不同气象条件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南宫降水平均pH值均小于4.70,酸雨频率大于50%,属于重酸雨区或较重酸雨区。降水酸性在夏秋两季较强,而酸雨出现频率则在秋冬两季较大,降水电导率冬季最大。南宫酸雨多出现在主导风向为偏东风、静风及北-西北风|高空天气系统为切变线时,酸雨及强酸雨频率随降水量级增大而增大|酸雨强度随相对湿度和逆温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5.
丹东市区酸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2013年丹东地区酸雨观测资料、高空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丹东市区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的影响,以期为丹东市区酸雨的评估和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9—2013年丹东市区酸雨pH值空间分布较均匀,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秋季降水pH值最低,且酸雨频率最高。不同级别降水量与降水pH值相关关系较大,雾有利于增强降水酸度。丹东市区出现酸雨的地面主导风向为偏南风,降水前期和降水期间地面风速对酸雨强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850hPa的24h变温、降水前12h的风向及降水时的风速对丹东市区降水pH值影响较大,酸雨的850hPa主导风为偏南风;逆温和K指数对酸雨污染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6—2019年山西省五台山、大同、太原、长治、侯马5个站酸雨观测资料,分析山西省不同时间尺度上酸雨次数和频率、降水pH、电导率K值的变化以及空间分布特征,不同酸度各雨量等级酸雨频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9年山西省酸雨次数和酸雨频率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pH值范围为5.43—6.49,年平均电导率K...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中国酸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气象局酸雨站网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2005年全国降水酸度(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年均降水pH值和酸雨发生频率,统计了酸雨逐月变化情况和各省酸雨总体变化趋势;将2005年全国酸雨状况与2004年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认为,2005年全国酸雨污染形势趋于加重。另外,对近3a来部分台站降水的pH值明显降低的趋势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2003年—2007年日照市酸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2007年日照市酸雨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日照市降水pH值的年变化、季节变化和强度月变化等,探讨了酸雨的变化特征,并对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日照市酸雨发生频率为20%,降水pH最低值为4.37,属较强酸雨,最高值为7.12,年均值呈下降趋势,酸性逐渐增强,酸雨发生频率按季节呈冬、春、夏、秋季递减,月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月平均值未在酸雨标准以内,ESE风向、稳定性云系和轻雾天气现象容易产生酸雨,酸雨的出现与日照市当地地形、工业布局、外来源和自然源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酸雨的气候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0--2009年西安市酸雨观测站的酸雨观测资料并结合当时的气象条件(风、降水、雾),分析了20a来西安市酸雨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气象条件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市发生酸雨的频率为27.4%,季节变化明显,其中12月最高,10月最低;酸雨pH值波动幅度1998--2004年最大,2005--2009年最小且趋于平稳;大雨天气、风速≤3m/s或有雾时易发生酸雨;出现酸雨时,风向以东北风居多。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区域酸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7—2014年福建省邵武、福州、永安和厦门4个气象观测站的酸雨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福建省不同区域酸雨的时空变化和强酸雨变化特征,并对酸雨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007—2014年福建省降水年平均pH值为4.64—4.97,达中度酸性标准,pH值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降水酸度呈逐渐减弱的趋势,强酸雨发生频率呈下降的趋势。邵武和福州地区为酸雨高发区,邵武地区降水酸度最强,酸雨和强酸雨发生频率最高,2011年后两个地区降水酸度均减弱,强酸雨发生频率均降低;厦门和永安地区为轻酸雨区,永安地区全年基本无强酸雨发生,由于两个地区酸雨发生频率增加,累积酸雨量比例增大,2012年后两个地区降水酸度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强。福州、厦门和邵武地区月酸雨变化均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冬春季酸雨污染较重,夏季酸雨污染偏轻;永安地区则相反,秋冬季降水呈碱性,春季有轻微的酸雨污染。2007—2014年福建省降水月平均pH值4.50的概率分别为:永安地区0.0%、厦门地区4.2%、福州地区29.2%和邵武地区42.7%,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城市致酸污染物排放、酸性物质的省际输送、地理环境和天气条件是造成福建省区域性酸雨污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呼和浩特市每日24观测频次和每日4观测频次的平均风速、最大风速、风向频率及对应污染风频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平均风速、风向频率及主导风向污染风频方面具有比较一致的变化特征;而在最大风速、最大污染风频、静风污染风频上相差较大,差值分别达2.1 m﹒s-1、1.4%、3.0%。说明两者在定性判断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在专项研究和定量分析上,每日24观测频次较每日4观测频次风资料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12.
陈善炳  李涛  陈叶婷 《山东气象》2018,38(4):122-127
利用2006—2015年泰山气象站的降水pH、电导率、降水量和风向风速资料,统计分析了泰山酸雨特征和变化趋势,探讨了降水量和风向风速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泰山降水年均pH变化范围为4.31~4.99,酸雨发生频率达到69.3%;pH随降水量的增加而趋于5.60(中性);5月至次年1月的月均pH与月平均过程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月均电导率与月平均过程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泰山降水期间盛行西南风,在南风和东北风条件下,酸雨出现频率最高且酸性最强,这主要是风速风向因素和人为排放源分布共同导致的。近10 a泰山降水酸性程度有所减弱,酸雨频率明显下降,表明近年来酸雨污染情况有所改善,有利于保护泰山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1993-2006年中国区域酸雨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赵艳霞  侯青 《气象学报》2008,66(6):1032-1042
中国气象局酸雨站网始建于1989年,最初仅有22个。1993—2005年,一直维持在85至88个,经2006和2007年两次扩建达到294个站。考虑到资料的连续性,本文是以80多个酸雨观测站有系统观测以来(即近14年)的酸雨观测资料为基础,经过客观统计分析,得出中国酸雨的时空变化特征。总的来说,中国酸雨区主体位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北方也存在小范围的酸雨区。从全国来看,酸雨发生范围总体上呈扩大趋势,北方酸雨发生范围扩大明显,南方基本保持不变;而且,酸雨污染重灾区由西南逐步转移至华中和华南中部。就酸雨强度而言,1993—1998年是最强阶段,1999—2002年强度有所降低,2003—2006年酸雨强度重又持续加强,到2006年已达到1993—1998年的平均水平;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北方酸雨强度加强非常明显。对于中国区域降水酸度变化的成因,本文利用中国SO2排放量的变化和大气成分本底站降水化学的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6—2010年南宫酸雨观测资料和地面气象资料,结合邢台探空资料及天气形势,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南宫酸雨变化特征及不同气象条件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南宫降水平均pH值均小于4.70,酸雨频率大于50%,属于重酸雨区或较重酸雨区。降水酸性在夏秋两季较强,而酸雨出现频率则在秋冬两季较大,降水电导率冬季最大。南宫酸雨多出现在主导风向为偏东风或静风及北—西北风;高空天气系统为切变线时,酸雨及强酸雨频率随降水量级增大而增大;酸雨强度随相对湿度和逆温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5.
2017年南京酸雨特征及连续发生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京市1992—2017年逐日酸雨监测数据、2017年大气污染物浓度和探空资料,研究了2017年连续酸雨出现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2017年南京酸雨发生频率38%,为近5 a来最低;年降水pH值为4.92,大于2014年,小于2015年和2016年;秋季酸雨发生频率最高、酸度最强,春季次之,夏季酸雨污染最轻;全年共出现了4次连续酸雨过程,高空多短波槽活动和低空切变的长时间维持为连续酸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背景,局地污染源、受低层风引导的外来污染物以及“假日效应”的叠加影响共同造成南京强酸雨的出现;此外,由于大气中水汽和能量的季节差异,也造成每次过程在降水强度、降水pH值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2006—2013年四川酸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四川省气象部门所属6个酸雨观测站2006—2013年的资料,研究了四川省酸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6个酸雨观测站多年降水p H均值除成都属较强酸性外,其余5站多年p H均值都属弱酸性。成都多年酸雨出现频率最高,达到61.5%;安岳多年酸雨出现频率最低,仅为26.6%。安岳K值(电导率)多年平均值最高,达到82.9μs/cm;峨眉山K值多年平均值最低,仅为21.9μs/cm。四川近8 a降水p H平均值为4.74,2008—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2013年为第二阶段,总体看两个阶段年均p H值呈阶梯式上升,到2013年四川省酸雨p H值已上升至5.30,酸性降水出现频率已下降至35.2%,K值降至44.9μs/cm。由于四川春季平均风速较秋季偏高,更利于污染物扩散,故月均p H值变化呈现夏季的春季的秋季的冬季的季节变化特征。月均K值则为冬季的春季的秋季的夏季的,这是因为冬季、春季空气中排放的SO2、NOx和可溶性离子型化合物较多,在降雨较少的情况下增加了雨水的酸度,增强了可溶性离子型化合物的离子化,导致了电导率的增加。酸雨酸性强度呈两头小中间大,降水主要呈弱酸性,强酸性降水无明显季节性特征,累计降水量与强酸性降水也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酸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网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昆明、西藏五省、市、自治区17个酸雨观测站1993~2004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西南地区降水pH值、酸雨频率及降水电导率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红原、拉萨、甘孜极少出现酸雨;重庆酸雨频率最高,遵义降水pH均值最小,降水酸性较强;酸雨年际变化有降低趋势;酸雨强度及频率存在明显的月际变化,变化接近U型分布,并且与降水量成正相关。西南地区的酸雨污染仍很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