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创业  丁益民  李保华 《矿床地质》1998,17(Z3):447-450
低温天青石矿床的矿石矿物组合简单,不易进行矿床分带。本文对成矿流体的成分、盐度、温度、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及矿石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成矿流体的物化性质和矿石化学成分在垂向上有明显的变化,可作为划分低温矿床隐蔽垂直分带的良好标志。矿床的隐蔽垂向分带性可能是开放构造系低温矿床的一个重要特征。最后,探讨了控制低温矿床隐蔽垂直分带的因素,指出大气降水与盆地建造水两种流体的混合导致了低温矿床中隐蔽垂直分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山东招掖金矿带焦家式金矿的矿床分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矿化、蚀变、构造岩、矿物组合、元素组合、矿床类型等方面,论述了招掖地区焦家式金矿矿床分带规律问题。认为该区焦家式金矿矿床分带以脉动、逆向、不对称为特征。可分出叠加式和更替式两类分带,分别与控矿断裂断面的递进式迁移和跳跃式迁移相联系,反映了构造活动中心的间歇性迁移。论文最后提出了最佳分带组合,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所研究的是我国大型锡石多金属矿田之一,工作范围包括其中的十三个矿区.利用气液包裹体对矿田内以黑云母花岗岩体为中心的元素水平分带、长矿区矿物组合垂直分带及矿床形成的某些物理化学条件进行了研究.一地质概述该矿田位于某山字型构造西翼反射弧凸出部位的东缘,北西和北东向构造交汇处.就热液矿床而言,北西向断层是主要的导矿构造,控制着矿床的分布;次一级构造,特  相似文献   

4.
通常,矿床分带是指矿体形态、矿石构造、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原生地球化学晕以及硫同位素数值等在空间分布上(垂直和水平方向)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规律性变化。一般由矿体形态、矿石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差异而显示出来的分带现象称为显成分带;由原生地球化学晕、矿石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硫同位素数值等显示出来的分带现象称为隐成分带。矿床的垂直分带应包括沿矿体厚度方向和倾斜方向的分带。根据硫化物矿床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征,可以划分非重复型和重复型两种分带类型。  相似文献   

5.
山东招远—掖县地区金矿床的矿物分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控矿构造与主矿化阶段的矿物共主组合及其在金矿床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可将招掖地区金矿床的矿物分带分为正向垂直分带和逆向分带。金矿床中的黄铁矿晶体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带。  相似文献   

6.
外带型脉钨矿床在区域上受层位、构造和燕山期酸性侵入体控制,等距性分布;钨矿化具多期性和多阶段性。 脉钨矿床除具有形态分带特点之外,还具有矿物组合与围岩蚀变分带性;矿物标型特征分带性;石英包裹体成分与成矿温度分带性。 本文剖析了深部有矿与无矿的地表标志带内在的与微观的特征,提出了判别标志带成矿性的关键因素。据大量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兰屋顶地区成矿条件良好,具备广阔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香花岭矿田矿床成矿分带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概括了香花岭矿田的矿化分带型式,并从不同形态矿体在空间上的组合、矿化元素的空间分布及富集规律、矿物共生组合的空间分布及金属矿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等方面讨证了矿床的分带型式。作者认为,多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的多阶段性、矿液性质的演化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规律变化,是产生矿化分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广西丹池锡多金属成矿带的带状分布及演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民智  原森民 《现代地质》1995,9(4):488-494
摘要:详细论述了丹池地区热变质岩、矿床类型、矿物组合及相应的硫、铅、碳、氧、氢稳定同位素和成矿物理化学环境的分带性和演化特征,指出矿带的形成在时间和成因上与燕山晚期地壳重熔型含锡花岗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该区构造一岩浆成矿演化的统一整体,建立了丹池锡多金属成矿带的分带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9.
陈少青 《华东地质》2016,(3):207-213
文章论述广东省五华县中洞萤石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矿石类型、矿化垂直分带和有用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矿床成因和控矿因素等。通过综合分析各类探矿工程及资料,认为该矿床矿化具有多阶段性和垂直分带性,有用组分(CaF2)沿水平及垂直方向变化,矿床为高温热液萤石—石英型矿床;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是该萤石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这对同类型矿床的地质勘查和研究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厂长坡-铜坑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层控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厂长坡-铜矿锡多金属矿床规模大,成因十分复杂,对其矿床地质的深入研究,客观地分析其成矿规律,有助于该区进一步的找矿。从赋矿地层、构造、矿体组合、矿物和元素分带几方面分析了长坡-铜坑锡矿床的地质特征,探讨了矿床形成的控制因素,认为地层与构造对矿床的形成起了不同的控制作用,矿床具有层控矿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302铀矿床热液的混合和沸腾垂直分带模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302隐伏铀矿床以其矿化垂幅大和原生垂直分带保存完整而在华南铀成矿区具有典型意义。本文提出了一个热液的混合和沸腾垂直分带模式。热液的混合是指大气降水、幔源流体以及花岗岩中残留热液的三元混合。矿前阶段发生了规模较大的热液混合作用,这导致了矿床垂直分带雏形的形成。成矿阶段发生的热液沸腾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矿前阶段形成的矿床垂直分带程度。矿后一定程度的改造作用形成了矿床垂直分带的现代格局。  相似文献   

12.
依据矿山生产积累的地质资料,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对锡铁山铅锌矿床矿带划分、矿化分带、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及矿石组构特征提出新的认识,指出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及海底三级盆地是矿床的重要控矿因素,即矿床的形成受控于“层、位、相”。用新的认识指导矿山找矿工作相继在矿区空白区,深部及近外围中发现几十条隐伏矿体并积累了宝贵的就矿找矿经验。  相似文献   

13.
铜陵矿集区矿田构造垂直分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铜陵矿集区内矿田构造分类及其控矿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空间分布位置将矿田控矿构造带划分为浅带、中带和深带3个层次,其空间配置为浅带"行、列、汇"构造样式、中带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和深带"隆中凹"构造,三者在空间上构成了矿田构造的垂直分带.以上覆地层厚度估算矿田各层次控矿构造带的深度大约为浅带0~1 km;中带1~3.0 km;深带>3.0 km.三个层次的控矿构造带分别控制了热液脉型、矽卡岩型和层控矽卡岩型等主要矿床类型.浅、中、深控矿构造带在不同的矿田常具有不同的组合形式,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是两两组合,当三者复合产出时则构成完整的矿田构造垂直分带.矿田构造垂直分带的发育程度往往决定矿田的成矿特点,是控制成矿系列和"多层楼"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内生金属矿床的预测,包括以大区的成矿分析为基础的区域性预测以及旨在发现新矿床、新矿体和已知矿区及生产矿山附近隐伏矿化的局部预测.揭示矿区、矿汇、矿田、矿床和矿体范围内的矿化分带规律,对局部预测有很大意义.有关热液矿床分带的若干概念和术语1.矿体、矿床和更大单元的分带现象,系指成带或以其它形状出现的化学元素、矿物和  相似文献   

15.
川西呷村含金富银多金属矿床是典型的黑矿型Zn-Pb-Cu-Ag矿床,其形成于与岛弧裂陷相伴的“双峰式”火山活动末期,产于岛弧裂谷带内的酸性火山岩系中。矿床由下部网脉状矿和上部块状矿组成,具“双层结构”金属分带和蚀变分带特征,矿体与喷气岩-喷气沉积岩密切伴生。成矿作用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均形成特定的矿物共生组合。本文在已往研究基础上,拟就成矿流体的化学成分和热演变历史,探讨矿床金属分带、蚀变分带机理和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桓仁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分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桓仁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受控于寒武纪灰岩与燕山期闪长杂岩体接触带之间的夕卡岩.矿物成分多样,结构构造复杂,围岩蚀变强烈,矿化分带明显.对桓仁矿床的空间分带特征进行了的探讨,并选取了不同深度的穿透岩体及矿体的典型穿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类型的划分和金属元素的测试,并结合其他地质特征,分析讨论了矿体、岩体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分带规律.详细讨论了不同金属元素的空间赋存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的成矿规律,为今后在其的深部、边部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侯增谦 《矿床地质》1991,10(4):313-324
川西呷村含金富银多金属矿床是典型的黑矿型Zn-Pb-Cu-Ag矿床,其形成于与岛弧裂陷相伴的“双峰式”火山活动末期,产于岛弧裂谷带内的酸性火山岩系中。矿床由下部网脉状矿和上部块状矿组成,具“双层结构”金属分带和蚀变分带特征,矿体与喷气岩-喷气沉积岩密切伴生。成矿作用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均形成特定的矿物共生组合。本文在已往研究基础上,拟就成矿流体的化学成分和热演变历史,探讨矿床金属分带、蚀变分带机理和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8.
会泽型铅锌矿床是川-滇-黔接壤区广泛分布的直接受冲断褶皱构造控制的铅锌矿床,其突出特点之一是矿体中矿物组合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形成机理研究是探究构造驱动成矿流体演化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精细解剖典型的云南昭通铅锌矿床,以岩矿鉴定和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为基础,建立了相关热液体系中多组分平衡关系,构建了铅、锌、铁及其氧化物和硫化物的logfo2-logfs2相图。根据计算结果和相图讨论了形成不同矿物及其组合的流体迁移、沉淀的氧硫逸度条件和金属矿物分带机理。以473 K相图为例,解析了16种矿物及其组合稳定存在的logfo2、logfs2范围及特征,揭示了氧-硫逸度是铅锌元素共生分异的主要原因,并直接控制了矿物组合分带。研究表明,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化,温度下降,矿物沉淀所需的fo2、fs2随之减小,氧化还原作用趋弱。理论计算和相图与宏观、微观地质事实相符。  相似文献   

19.
云南个旧老厂锡矿矿田构造垂直分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对老厂矿田构造分类及其控矿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空间分布位置,将构造分为浅部,深部两个构造层次,依次为浅部的断裂及层间滑动破碎带和深部的接触带构造。二者分别控制了层间氧化矿和接触带矽卡岩锡石硫化物矿床。此外,岩体和地表之间的节理裂隙带控制了细脉带型矿床。这些类型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矿田构造的垂直分带。  相似文献   

20.
陈尊达 《矿床地质》1986,5(2):45-52
《脉状钨矿床成矿预测理论》引用了一些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提出脉钨矿床“矿物微粒浓差运离分带理论”(简称“浓差理论”)。其基本论点是:成矿物质以矿物微粒的形式在层流着的成矿热液中进行搬运、沉淀;在矿液运移过程中,不同矿物原始浓度差影响到搬运的距离,浓度大的搬运距离小,浓度小的搬运距离大;浓度大的先析出,浓度小的后析出。众所周知,引用别门科学的理论要有一定的前提。把流体力学理论应用于研究脉钨矿床的成矿过程,就必须考虑成矿机理是否符合流体力学所要求的时空模型;假设成矿物质以矿物微粒形式搬运、沉淀,就必须考虑成矿流体对矿物微粒的起动能力和迁移能力。“浓差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