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ntroductionGazastripinsouthernPalestine (Fig .1 )isoneofthemostcriticalareasaroundtheworld .Theareaisabout365km2 withapopulationabout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乌蒙山贫困缺水区生态环境建设、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以昭通市作为重点调查区,基于地质调查、泉流量统计、水质检测,展开岩溶地下水富集规律及物探找水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系统以条带岭谷型、埋藏型为主。条带岭谷型岩溶地下水系统以现代岩溶为主,目标含水层多、发育深度有限、岩溶发育及富水程度差异大,富水块段为背斜核部及两翼、向斜核部、断层影响带;埋藏型岩溶地下水系统以古岩溶为主,目标含水层单一、发育深度较深且极不均匀,富水块段为断陷谷盆埋藏的古岩溶。②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型、HCO3·SO4型为主,条带岭谷型、埋藏型岩溶水分别占96.73%,92.93%,水质总体较好,综合水质评价Ⅰ~Ⅲ类水占比分别为80.84%,64.41%。③建议对>50 L/s大泉进行提引、丰储冬用,对富水块段进行综合物探探测和钻探验证的方法找水。④综合物探找水方法:先通过高密度电法、联合剖面法查明岩溶破碎带及断层,再激电测深确定极化率高的含水层,最后综合测井和钻孔揭露确定具体出水段及涌水量,找水成功率为86.67%,适用于条带岭谷型及浅埋岩溶地下水。   相似文献   

3.
从Helm的三维固结问题的质量连续性方程出发,通过对一维渗流概念模型分析,定性讨论了非固结含水层的一维储水渗流过程与释水渗流过程中的颗粒位移维数问题,指出颗粒位移的减维概化必须审慎从事,原因在于目前尚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这对与抽注地下水有关的地层形变及地质灾害研究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求解承压水井水位固体潮的扩散方程时增加了井孔压力的边界条件,使扩散方程更符合实际情况,从而得到在理论上更为完善的起潮力位与水位固体潮之间的关系式。文中讨论了气压作用于承压含水层的水力扩散方程和气压对水位固体潮的影响,导出了相位滞后与含水层参数的解析式,为求解含水层参数建立了基础。根据水位固体潮观测资料和气压观测资料,在给定地球模型的勒夫数的情况下,全面地解决了求定观测井含水层参数的方法,并给出了一个实际算例。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两湖隧道是国内最长、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湖底隧道, 其东湖段穿越岩溶区, 识别其岩溶水系统结构对隧道建设和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查明区内岩溶水系统结构及水循环特征, 综合利用地质及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刻画了岩溶含水系统边界, 总结了岩溶发育规律, 识别了洞穴沉积物来源, 分析了岩溶水与孔隙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探讨了岩溶水循环模式。结果表明: 研究区可划分为南北2个岩溶含水系统, 北段岩溶含水系统的岩溶发育程度强于南段岩溶含水系统, 北段和南段岩溶含水系统由断层带连通而具有统一的水力联系。洞穴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第四系残积层和洞穴围岩风化。第四系冲洪积层孔隙水与下伏岩溶水的水力联系较弱, 而第四系残积层孔隙水与下伏岩溶水的联系紧密。本研究利用多种技术方法精细刻画湖底隧道的岩溶水系统结构, 可服务于隧道工程的涌突水风险评价和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6.
通过井口空气压力变化对井水位影响的试验,分析了井水位对空气压力变化响应幅度和滞后时间,认为在相同的井口空气压差情况下,压力变化周期越大,井水位响应幅度也越大,而位相滞后越小。水平层状承压含水层的理论研究表明,井水位对气压响应的滞后时间主要取决于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和气压变化的周期,这两种参数越大,则滞后时间越小。因此,井水位对气压响应的滞后是由于水压井孔与含水层间渗流需要一定时间造成的,而不是由于地面气压传递到含水层时产生衰减和滞后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刘松良 《山东国土资源》2014,30(4):65-68,72
通过对巨野煤田梁宝寺井田含水层、隔水层及断层导水规律的分析,指出了对煤矿生产所造成的影响及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认为梁宝寺井田开采上组煤的水文地质类型为裂隙、岩溶类简单至中等类型,开采下组煤的水文地质类型为岩溶裂隙类中等至复杂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查明沙吉海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在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基础之上,采用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及长期动态观测孔等手段,查明了矿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内主要的充水含水层为侏罗纪头屯河组孔隙微裂隙含水层、西山窑组孔隙裂隙含水层及烧变岩裂隙含水层,对煤层开采有影响的含水层主要为西山窑组孔隙裂隙含水层。查明其水文地质特征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煤矿防治水起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对于科学认识其内部的演化环境与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岩溶水是水-岩作用后主要的信息载体, 定量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是揭示岩溶关键带含水系统介质环境与水动力条件的有效手段。以滇中高原岩溶关键带3个典型岩溶含水系统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不同含水系统出露的岩溶泉进行野外采样与室内测试, 综合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水化学图解、离子比例系数与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 深入剖析了各含水系统岩溶水水化学组分特征、成因作用和含水层介质特性, 并对关键带中水循环与水化学的内在联系及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①HCO3-、Ca2+是各含水系统岩溶水中含量最高且来源稳定的离子组分, Mg2+是控制各含水系统水化学类型异化的关键因素; ②碳酸盐岩类的岩石风化、矿物溶解是各含水系统内岩溶水化学组分特征的主要成因作用, 岩溶水对华宁水系统含水层的溶蚀作用仍在发生, 阳离子吸附交替与硅酸盐岩类的风化溶解是区域岩溶水中Na+、K+的重要来源; ③区域岩溶的发育强度、岩溶含水层的出露条件及含水介质岩性与连通性共同塑造了滇中高原岩溶关键带不同含水系统地下水化学特性。研究成果丰富了对滇中高原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认识, 为区域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基于水化学的证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充水因素的分析,认为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为3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及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采用"大井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算,确定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279 m3/h,预算结果为矿井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定降深抽水引起的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Darcy-Gersevanov广义渗流关系式,导出了单井定降深抽水引起的泰斯含水层水平位移和水平应变解析表达式。数值计算分析表明,定降深抽水引起的含水层水平运运方向沿径向向内,水平运动速度随抽水时间增长呈指数衰减,位移量则随抽水时间增加呈指数增长。定降深抽水引起的含水层径向应变在空间上具有近井挤压,远井拉张的分区特征,且近井挤压区随抽水时间增加不断向外扩展;切向应变主要表现为环向挤压,且其应变大小随半径增大迅速衰减,随时间增长呈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12.
全面分析研究区玄武岩潜水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稳定流和非稳定理论确定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认为非稳定井流公式确定玄武岩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是合理的。Aquifer Test软件基于Neuman井流理论配线法求参原理,运用计算机完成了自动求参,避免了人工配线的不足。该文根据吉林靖宇煤矿研究区玄武岩潜水含水层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分别用Aquifer Test软件和稳定井流公式进行了求参,并对比分析得出:玄武岩含水层弹性释水作用影响时间较长,利用Neuman潜水井流公式求参可靠,且更逼近现实;用Aquifer Test软件实现了自动求参,具有操作简单规范、可比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定水头注水引起的含水层水平运动和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含水层固体颗粒与孔隙水不可压缩的假设 ,本文导出了单井注水情况下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速度与水头之间的基本关系式。然后利用注水井壁处的应力、应变边界条件 ,进一步导出了单井定水头注水引起的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速度、位移和应变解析表达式。该水平位移与应变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由注水压力本身引起的经典弹性力学解项 ,它仅随半径而变化 ,与注水时间无关 ;另一部分为由地下水头变化引起的水动力学位移和应变解项。其中 ,含水层水动力学水平位移随时间加长呈指数增长特征 ,水动力学径向应变则表现为近井处拉张、远井处挤压的分区特征 ,且近井拉张区随时间加长逐渐向外扩展。单井注水含水层水动力学水平位移、应变解的导出 ,完善和发展了单孔内压经典弹性平面力学问题解  相似文献   

14.
应用环境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关中盆地南部各主要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关中盆地南部各含水层间不同程度存在水力联系,所调查井泉中半数以上的第三系和上覆第四系下部更新统含水层发生了水力联系。环境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证实,盆地边缘深大断裂是沟通关中盆地南部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的关键因素。在山前断裂带出露的地下热水是地壳内部的热水与各含水层冷水混合的结果,冷水的组成以深层冷水为主,参与混合的冷水为古水,与净热水形成时代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在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进行抗旱找水中利用地球物理勘探定井的实例分析,阐述了利用激发极化法在早前寒武纪变质岩分布区辨认含水层,确定含水层埋深,最终确定较好井位的方法。该方法对解决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干旱缺水现状有广泛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农乃庙井田水文地质概况,井田的充水因素分析,包括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及断层导水性的分析,并结合相关实际情况利用矿井涌水量预测计算方法对第一水平先期开采地段的矿井涌水量进行预测。此次仅适用于矿井开采初期,后期应根据实际矿井涌水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合理修改。下一步应探测研究上部间接含水层对矿井开采及坑道系统充水作用的影响,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银川地区地下水氮污染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银川地区1991-2000年的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其地下水氮污染严重.其中尤以氨氮污染最为严重,对其氮污染的成因作进一步分析得出:引起潜水氮污染的主要因子是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和地面污水下渗,引起承压水氮污染的主要因子是大量开采承压水造成的潜水对其越流补给.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矩形含水层井流模型的求解过程比较繁琐,计算工作量较大,而且容易出错,而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可使求解变得极为简单、快捷,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该文以矩形隔水边界承压井流模型为例,研究了实现软件求解该类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Mountain block recharge(MBR), an important water resource, is a widespread process that recharges lowland aquifer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MBR due to the limited climatic and geologic data in mountainous regions such as the northern central foothills of Tianshan. Here, we present an approach to quantify MBR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water balance calculation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MBR calculated from the water balance in the data-limited Tianshan Mountains is employed as a fluid-flux boundary condition in the numerical model of the plain. To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mean absolute error 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 were us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volume of water that is recharging the aquifer via MBR is 107.29 million m~3/yr, accounting for 2.2% of the total precipitation that falls in the mountains. Additionally, 53.3% of that precipitation enters the plain aquifer via runoff, totaling 2,652.68 million m~3/yr. The lower volume of MBR is attributed to a major range-bounding anticline with apparent low permeability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Through numerical modeling of groundwater, MBR coming from bedrock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accounting for 14% of total aquifer recharge in the plain, only after the portion of runoff seepage. This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MBR, and may provide instructions for estimating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南屯煤矿17煤开采中可能出现的底板奥灰突水问题,应用模糊突水系数法和无量纲信息融合法进行综合预测评价。评价结果确定了17煤奥灰含水层突水危险性分区和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突水危险区主要在矿区的东北部,安全区在矿区的西部边界位置,其余地区为突水较危险区;采深和含水层水压为17煤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